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整体成绩的有效办法之一。阅读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语文 阅读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80
我们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讲母语的环境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一个汉语交流的环境,学起来自然是很快的。但即使语文与我们的母语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很多学生语文成绩还是很差。比如,有些学生总是在写作的时候遇到瓶颈,有些学生阅读很不好,总是抓不住重点和中心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寫四大能力,而阅读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强了,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肯定也很好,也就是说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无论是否是在校的学生都需要阅读,阅读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整体素养,是一个人精神升华的重要途径,因此,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以往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学生无法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新课改以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有所思考,有所理解,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很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活泼、良好的校园环境,大的校园环境是如此,小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更应该如此。阅读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愉悦地进行审美阅读。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安排早读课,一般情况下,早读课都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所以教师最好不要占用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地阅读。相信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在早读课快结束的时候,每天轮流一个学生让他给大家推荐他所喜欢的文章,并陈述理由,这样不仅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会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阅读佳作。这是在早读课上教师的做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要尽量让学生多阅读课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总是注重讲述课文写作背景、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等,引导学生回答教参中的标准答案,这样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教还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一节课下来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其实教师应该尽一切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赢得更多的阅读时间。不用着急去带领学生分析文章,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才是重要的,当学生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就会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
二、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当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时,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就会对文章产生很多疑问,进而提出很多问题。多问“为什么”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有了想解决的问题之后,就会激发起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因此,语文教师一定不要仅仅局限于解决阅读试卷上仅有的几个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由不会提问题或是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到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有关的有深度的问题。
当学生有了疑问之后,就会想解决这个疑问,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学习。学生有了疑问之后,教师不要马上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地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可能对同样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或是做批注,这样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可以同时得到锻炼了。
三、因生施教,因文制宜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是不可复制的,他们因为受到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不同,学习水平也是不同的,总之,班上的学生差异性会很大。有些学生可能连整体文章大意都很难理解清楚;有些学生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提取有用的信息;有些学生会从写法、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文章做出赏析评价。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性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代表优秀的学生,他们通常能对文章做出赏析评价,教师可以让他们多注意借鉴自己阅读的文章,这样也可以对这些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B组学生代表中等生,这类学生可以做到整体感知文章,提出有用信息,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研究性阅读,提出一些自己的质疑;C组代表学困生,由于这类学生理解文章很困难,教师只需要求他们能做到理解性阅读就行。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不是把学生分等级,而是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因生施教,虽然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语文教师要切记不管对哪一组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做到不偏心,不忽视,积极肯定和评价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要做到因生施教外,教师还要做到因文制宜。文章是有很多类型的,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学生来阅读,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美文。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只让学生阅读那些模式化的文章,或是训练学生做一些高考常出现的阅读文章,或是为了让学生积累一些写作材料而阅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难度较大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钻进文章中,汲取其精华;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则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力求每一篇文章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作用。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阅读,拓展阅读方式,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 阅读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80
我们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讲母语的环境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一个汉语交流的环境,学起来自然是很快的。但即使语文与我们的母语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很多学生语文成绩还是很差。比如,有些学生总是在写作的时候遇到瓶颈,有些学生阅读很不好,总是抓不住重点和中心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寫四大能力,而阅读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强了,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肯定也很好,也就是说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无论是否是在校的学生都需要阅读,阅读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整体素养,是一个人精神升华的重要途径,因此,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以往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学生无法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新课改以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有所思考,有所理解,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很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活泼、良好的校园环境,大的校园环境是如此,小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更应该如此。阅读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愉悦地进行审美阅读。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安排早读课,一般情况下,早读课都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所以教师最好不要占用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地阅读。相信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在早读课快结束的时候,每天轮流一个学生让他给大家推荐他所喜欢的文章,并陈述理由,这样不仅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会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阅读佳作。这是在早读课上教师的做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要尽量让学生多阅读课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总是注重讲述课文写作背景、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等,引导学生回答教参中的标准答案,这样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教还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一节课下来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其实教师应该尽一切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赢得更多的阅读时间。不用着急去带领学生分析文章,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才是重要的,当学生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就会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
二、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当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时,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就会对文章产生很多疑问,进而提出很多问题。多问“为什么”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有了想解决的问题之后,就会激发起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因此,语文教师一定不要仅仅局限于解决阅读试卷上仅有的几个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由不会提问题或是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到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有关的有深度的问题。
当学生有了疑问之后,就会想解决这个疑问,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学习。学生有了疑问之后,教师不要马上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地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可能对同样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或是做批注,这样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可以同时得到锻炼了。
三、因生施教,因文制宜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是不可复制的,他们因为受到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不同,学习水平也是不同的,总之,班上的学生差异性会很大。有些学生可能连整体文章大意都很难理解清楚;有些学生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提取有用的信息;有些学生会从写法、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文章做出赏析评价。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性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代表优秀的学生,他们通常能对文章做出赏析评价,教师可以让他们多注意借鉴自己阅读的文章,这样也可以对这些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B组学生代表中等生,这类学生可以做到整体感知文章,提出有用信息,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研究性阅读,提出一些自己的质疑;C组代表学困生,由于这类学生理解文章很困难,教师只需要求他们能做到理解性阅读就行。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不是把学生分等级,而是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因生施教,虽然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语文教师要切记不管对哪一组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做到不偏心,不忽视,积极肯定和评价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要做到因生施教外,教师还要做到因文制宜。文章是有很多类型的,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学生来阅读,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美文。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只让学生阅读那些模式化的文章,或是训练学生做一些高考常出现的阅读文章,或是为了让学生积累一些写作材料而阅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难度较大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钻进文章中,汲取其精华;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则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力求每一篇文章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作用。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阅读,拓展阅读方式,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