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课堂有滋有味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只有重视运用读中悟、悟中读这种朗读教学法,才能将学生与文本真正融合,才能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感情,才能使学生透彻领悟文字背后的内涵。在语文课堂上,笔者特别重视朗读教学,致力于将朗读贯穿于语文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笔者结合课堂教学经验,从课文的细节处、矛盾处、反复处等方面探索了如何读出课文的深意、用意、情意等,以引导学生打开文本的“奥妙”大门,走向文本的深处。
  【关键词】朗读;细节;矛盾;反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传授语文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为目的。著名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先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语文阅读教学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讲解也许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朗读。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写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段话,以优美的文笔,传递了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的场景,人与荷花合二为一,如此和谐、令人陶醉的情境,学生如何感受?朗读,唯有让学生朗读,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咀嚼、回味,这样的美感才能真正体味到。此时此刻,老师的讲解,只怕是多余的,是累赘的,也是苍白无力的。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也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新课标(2011年间)》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朗读教学,致力于将朗读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积极发挥朗读的最大效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细节处,读出文本的深意
  文本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也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文中的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往往能传递很多信息。有了细节描写,就有了艺术;有了细节描写,就有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表达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细节,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读出蕴藏在文本内的丰富信息,读出细节之中表达的丰富情感,从而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苏教版三年級上册的《掌声》一文,写的是两次掌声使忧郁自卑的小英变得活泼开朗的故事。文中有多处对小英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作者想借助这些细节,传递小英怎样的内心世界?对此,文中并没有花笔墨去描写。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味这些文字,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小英的内心世界。
  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得最为传神。轮到小英演讲时,文中这样写道:“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
  生1:我看到了一个担心的小英。
  生2:我看到了一个难过的小英。
  生3:我看到了一个无比害怕的小英。
  师:是啊,你能抓住小英的动作、神态,体会她的内心吗?
  生:我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体会到当时小英是非常不愿意走上讲台的。她站得这么慢,内心肯定是很痛苦,很纠结的。
  师:你真聪明,立刻能抓住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了。你能读好这个短语吗?
  生1:(读得很慢、很艰难)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生2:(读得较轻、较缓)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
  师:你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都读出了小英此时的矛盾和为难。真是让人心疼。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她的神态体会她的内心。
  生:我们可以从“眼圈儿红了”体会。
  师:读读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到她内心很痛苦,很难过。
  生2:我觉得她难过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真是让人揪心。
  师:谁来读好这个词语,让我们体会体会小英的心理?
  生1:(带着深深的同情读)眼圈儿红了。
  生2:(声音沙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眼圈儿红了。
  生3:(表情很是难过)眼圈儿红了。
  ……
  师:小英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她当时真是痛苦极了。她为什么这么痛苦呢?
  生1:她当时肯定很矛盾。她会想,如果上去的话,新老师会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很难为情;如果不上去的话,会让老师失望。
  生2 :而且她很在乎同学们的看法,她很害怕。如果上去的话,怕同学们会嘲笑她;不上去,同学们会更瞧不起她。
  师:你们真是小英的知心人呀!同学们,小英这样矛盾、纠结的心理,作者不说出来,却比直接说出来更让人心疼,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这种不可言传的心理,还得靠同学们读出来。来,再读读这段文字吧,把你们的理解、你们的感受都读出来!
  可以说,这段话是小英整个忧郁自卑心理的集中体现。文章前面的叙述是为这段话做铺垫,后面小英的变化,也是与这段话做对比。为此,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段话来解读人物心理。抓好了这段话,也就抓好了人物形象的关键、文本的关键、教学的关键。
  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些表达人物形象,或者表情达意的细节,设计巧妙有效的朗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深层含义,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矛盾处,读出文本的用意
  文学作品作为意向性结构,富有召唤性。也正是召唤性,呼唤着读者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有一种思维的定向和期待,而随着阅读的进行,文本以一种不为人知的审美形式,打破了读者的期待,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否定”的发生。这表现在文本中,就是“矛盾”。叙事文本身就是由赋予它实质的种种矛盾构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文本特点,善于挖掘矛盾之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矛盾,正视文本中的矛盾,用多种形式读出矛盾背后的真正用意,打开阅读视野,和文本作者实现视域的融洽,从而打破阅读主体的无意识状态,去创造性地构建审美对象。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雪儿》教学片断:
  师:作者与雪儿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可是最后,他却将雪儿送走了。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分别时,我和雪儿的心情怎样?
  生:我俩依依惜别。
  师:是啊,你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你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雪儿舍不得我呢?
  生: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
  师:同学们,请仔细听,雪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什么呢?
  生1:雪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小主人,我真的很舍不得你啊!”
  生2:雪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我还想和你多相处相处!”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不舍之情,读一下这句话吧!
  (指名读句子。学生读得依依不舍,感情很深。)
  师:而我也舍不得雪儿,你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呢?
  生: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
  师:既然我那么舍不得,我为什么还要让雪儿飞走呢?而且与雪儿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快慰的;雪儿飞走了,我不是又孤单、寂寞了吗?文章写到这里,是不是前后矛盾了呢?
  生1:不矛盾。雪儿的伤好了,我为它能重返蓝天而感到高兴。虽然我舍不得,但是蓝天才是雪儿真正的家。
  生2:这是作者的大爱啊!他希望雪儿能回到蓝天,施展它的本领,而不是困在笼子里。
  生3:虽然雪儿走了,但是,我和雪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以后我还能常常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就不空虚了。而且,雪儿也回到了属于它的地方。
  师:一段美好的生活,一个难忘的回忆!让我们喃喃地与雪儿告别吧!齐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读出了作者对雪儿的爱和不舍。)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小作者的不舍之情。我相信,在他喃喃低语时,眼里已经满是泪花。
  (引读)“我把雪儿轻轻捧起”——(生)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师:雪儿会祝福我什么呢?
  生1:雪儿会祝福我早日康复。
  生2:雪儿会祝福我也能早点好起来,与小朋友们一起玩。
  ……
  师:我的心中纵有万般不舍,但还是把雪儿送走了。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生2:一个真正爱鸟护鸟的人。
  师:是啊,有了这矛盾处,才能真正看出小作者的为人啊!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一读这段话,这样,你们就更能理解这文字背后的用意了。
  这种情感的矛盾之处,学生光靠分析、解读文字,是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大爱。很多時候,适合的音乐,恰当的基调,配上学生琅琅的书声,才能“入乎其内”,读出文本中的复杂情感,才能透过文字现象看到真正的本质,从而领悟到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感情。
  三、反复处,读出文本的情意
  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这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特别是在诗歌中,诗歌常常会使用反复这一手法来表达感情。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地方,指导学生轻重缓急地诵读,并与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对理解文中情意的重要意义。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一诗,诗中强烈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重和赞美,尤其是“老师,您好!”这一句反复出现了三次,一唱三叹,感情极为强烈。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这一反复之处,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师: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
  生:是“老师,您好!”
  师:作者为什么要反反复复说这句话呢?你能在诗中找到原因吗?
  (学生自读诗歌,找相关句子。)
  生1:我找到的原因是“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老师的辛劳!”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每一项创造也离不开老师,老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句子,学生读得一个比一个有感情。)
  师:正因为教师的事业如此崇高,所以作者满怀深情地说出了心声——
  生:(深情款款地)老师,您好!
  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又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老师,您好!”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在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饱含深情地读句子)我从这句话感受到,老师工作非常辛苦,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
  ……
  师:是啊,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一想到这里,作者就情不自禁说——
  生:(慷慨激昂地)老师,您好!
  师:这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可作者诉说的感情却一次比一次强烈,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朗读练习,他们都读得非常认真,都在尽力用朗读声表达出内心强烈的赞颂与尊重。后来,指名朗读时,他们与作者已经在感情上有了强烈的共鸣,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感情,也深深地扎根在了同学们的心里。
  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可是,由于诗歌跳跃性强,情节和内容并不具体,讲解起来,不仅颇为费力,而且收效甚微。然而,正因为诗歌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诵读无疑是教学诗歌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而且,这一方法有助于素材积累、语感培养、品位体验、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只有重视运用读中悟、悟中读这种朗读教学法,才能将学生与文本真正融合,才能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感情,才能使学生透彻领悟文字背后的内涵。
  每一篇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独特的奥妙,只要我们运用好朗读这一教学法,就能带领学生打开文本的“奥妙”大门,走向文本的深处,同时,让语文课堂上涌动出生命的灵性,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10).
  [2]陈鹏,刘阳.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课程教学研究,2013(11).
  [3]吕珠源.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4).
其他文献
【摘要】班会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推进,心理教育班会课应运而生。心理教育班会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上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但要让心理教育班会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应该注意克服“求快”“说教”“包办”“求全”的心理。  【关键词】心理教育班会;学生;班主任  班会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提供给班主任和学生交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集会。
期刊
【摘要】毋庸置疑,每个课堂都离不开提问。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基于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把握好课堂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堂中体现提问本身的有效性以及提问策略的有效性,两者缺一不可。课堂上教师一系列的提问,连接着各个教学环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提问策略;有效性  小学英语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提问无处不在。问题虽多,但又有多少问题是有效的呢?这些问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作者在蘇州某市上的一节数学公开课《动态问题的研究》为例,研究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让学于生,通过事先录制好微课、编制好学案等形式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打造活泼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让学于生;动态问题  运动型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探索在运动过程中动点的运动路径是运动型问题的考查重点。由于动点运动路径往往不明
期刊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98页的例1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
期刊
【摘要】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童谣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的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独特性的领域。我园以课题为载体,在童谣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学习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运用“蒸煮煎炒”多元方法,让幼儿“嗅、视、食”童谣之美味,使其学习更加有味、有趣。  【关键词】民间童谣;多元形式;美味学习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分管教学校长培训活动,实地参观学校,实实在在地了解情况,通过看、听、问等,不断地吸收实际经验,对于异地的教育改革有了具体的了解。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笔者将努力改进分管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了解;结合  初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分管教学校长培训活动,受益匪浅。本次活动体现了三個特点:一是新,以往的培训往往是听报告听讲座为主,单一的
期刊
【摘要】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要把激发学生“写”的欲望放在首位。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说话的素材,通过师生共同记录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记录下来,辅以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就可以形成一篇好的写话。具体要把握住四点:一是敞开去说,展示原生态的描述;二是针对指导,体会一节课的变化;三是从说到写,让成就感落地生根;四是课后延伸,给写话高飞的力量。  【关键词】生活经验;写话教学  接
期刊
【摘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工作,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一种源于爱的帮助。培育站要聚焦乡村学校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教”“研”“培”在活动中和谐统一,实现培育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功能创新,让培育站真正成为乡村骨干教师培养的实践基地,让所有的乡村校园共同实现美好的教育梦想。  【关键词】乡村;关爱;责任;成长;培育  2016年4月,一个让全省乡村教师热血沸腾的日子——200多个市、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本文从教师的教学环境,文本基础性、拓展性及学生的认知方面探讨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同时还立足于儿童个性特质探讨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从而使探究性阅读教学真正走向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去感悟探究教材,收集处理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以新译林小学英语教材4下 Unit 5 Seasons第一课时的story time 为例,采用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具体—抽象—具体的演绎归纳式)分析,阐述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宏观要求下的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期让课堂生动、灵动,促思维发散更具有张力;使教材从平面展现立体,从单薄走向深厚。  【关键词】 思维发散;语言发展;语义理解  Story time板块在小学英语课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