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一个“单元学习任务”专栏,它是教师实施学习任务群的导向。一线教师应该在“单元学习任务”的导向下,研究课程标准,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学习任务;统编教材;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左高超,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最后都安排了一个“单元学习任务”专栏,这是学习任务群实施的重要导向。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单元学习任务,并在其指导下,研究课程标准,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单元学习任务的导向价值,依然采用经验性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没有厘清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以及学习项目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是缺乏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的路径与方法。
基于此,笔者将对“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学习项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简要阐述,探索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路径,以期有助于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
一、聚焦课程标准,辨明三者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并据此设计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
1.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学界对学习任务群的研究颇多,孔凡成认为,学习任务群隶属于“课程内容”板块,是命名语文课程内容的大概念,是根据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而确立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2]。孔凡成的观点明确了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属性,厘清了它的概念体系。然而,部分教师将统编教材概念的学习任务群理解为教材设计或教师自行设计的学习任务的组合群,甚至有的教师还会将教材中每个单元后的单元学习任务简单地理解为学习任务群,很显然,这些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什么是单元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任务是若干个学习任务的组合,是教材为师生学习单元课程所提供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是实施学习任务群的导向,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明确的那样:“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误将其作为实施教学的模式或载体。如此理解和运用,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的生搬硬套,贪大求全以及学生学习时的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等现象。
3.什么是项目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项目是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模式和载体,学习任务群要“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学习项目的教学理念是体验式学习,它是由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及学习资源构成的统整性言语实践活动[3]。
弄清楚了三个概念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由上可知,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大概念,学习任务(包含单元学习任务)是实施课程内容的向导,学习项目是在学习任务导向下实施课程内容的载体。如此,我们便厘清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包含单元学习任务)与学习项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也明确了单元学习任务既不是学习任务群,也不是可以直接当作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学习项目,它只是教师实施单元教学的向导。
二、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路径
教师在展开单元教学时,需要定位单元所对应的学习任务群,对单元学习任务进行研究和梳理,提炼出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后,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项目,在学习项目的完成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具体谈谈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路径。
(一)梳理单元任务,提炼目标内容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教材编写方式的改变,即由过去的单线(主要以文本类型为单位)组元变为现在的双线(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组元。以统编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下简称本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青春”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同时,该单元又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在单元学习任务里有明确体现,教师应该把这种“体现意图”转化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温儒敏提到本单元时曾说,这个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就是依据不同體裁、从不同角度精读文本,举一反三,最终掌握阅读诗歌和短篇小说的一般方法[4]。结合温儒敏的思想和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进行梳理后,清晰地看到各个学习任务之间的层次和联系(如图1)。
如图1所示,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创作的基本方法(鉴赏、创作和记录),领会和思考“青春的价值”,是本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任务。其中,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创作的基本方法(鉴赏、创作和记录)为外显型任务,领会和思考“青春的价值”是内隐型任务。内隐型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外显型任务的落实。因此,教师在将单元学习任务转化为学习项目时,必须聚焦外显型任务所包含的的目标和内容,整合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二)整合相关要素,创设学习项目
鉴赏、创作和记录是需要整合的目标内容。单从鉴赏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清晰的层次,从语言到构思再到形象、意蕴和情感,这既是学生需要鉴赏的具体内容,又是学生展开鉴赏的基本规律。学生可在鉴赏的基础上,把握作品内涵和诗歌小说的一般规律,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创作经历,尝试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文学评论。 因此,在创设学习项目时,教师应该以鉴赏为核心,将创作和记录相机融入各个阶段的学习项目中。同时,要在学习项目的创设中,注意学习情境、学习方法整合的科学性。
还是以统编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由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组成。在五首诗歌中,有古体诗和现代诗,有中国诗和外国诗;两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也不同,一篇反映的是战争年代的牺牲,一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代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单元内容选材十分丰富。结合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教师可以按照阶段化分解的方式,层层推进,创设五个学习项目,具体设计如下。
【学习项目1】班级诗歌朗诵会
请你阅读诗歌,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首(可以在本单元中选也可以从课外选),先在小组内诵读,然后由小组推选1名代表参加班内复赛,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评委,对各参赛选手进行打分,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
这个学习项目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诵读语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在这个学习项目中,我们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共性特点;通过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打分评价,引导学生认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学习项目2】模拟人物访谈
学生自主研读单元中的文本作品后,可以把五首诗歌的作者作为研读对象,也可以把两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研读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后,将自己代入角色,接受班级小记者的采访,畅谈“自己”的创作历程或者“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个学习项目的推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但在推进这个学习项目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点和典型样例。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或者文章,帮助学生从整体架构上形成有效认知。
【学习项目3】班级诗评大赛
学生课外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青年毛泽东的革命历程,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针对《沁园春·雪》撰写诗评,班级评选出优秀作品,刊发于《班级报》并发放给家长阅读。
举行班级诗评大赛,还原《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意在启发学生从中发现诗歌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如诗言志、借景抒情、无理之妙等。在这个学习项目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本单元其他四篇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了解诗歌创作,加强对诗歌创作构思的认识,同时,进行诗评写作训练也是对“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落实。
【学习项目4】排演“诗文里的中国”短剧
请你自主选择不同年代的中国诗歌或小说作品,借鉴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对所选诗歌或者小说进行改编和排演。该学习项目可以分为四步开展:(1)选择并深入研读文本;(2)集体讨论,改编文本,形成演出剧本;(3)进行排演,准备演出;(4)正式演出,评议总结。
学习项目1~3是完成学习项目4的基础。在进行项目4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建议或鼓励学生撰写短剧策划书、改编书、排练日记、排演反思以及观剧体会等,把过程性写作和评论性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有效培养。
【学习项目5】编写班级诗集
请你以“青春之美”为主题,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创作一首诗。注意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选用。同时,请你为班级诗集取一个特别的名字,并设计封面、制作目录和插图等,设计完成后,我们将采取班级投票的方式,选取优胜者予以录用。诗集制作完成后在全校展览。
该学习项目的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和典型样例。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诗集《繁星》《飞鸟集》等,让学生知晓诗集的基本样式和编纂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架构,形成整体认知。
总之,以上五个学习项目是在单元学习任务的导向下,整合了合理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照下,基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而创设完成的。五个学习项目按照时间进程顺次展开,从文本语言和人物形象入手,深入文本内核;以诗歌、小说的文字解读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完成对两种文学体裁基本规律的认知;从语感到语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直至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单元学习任务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统编教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单元学习任务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单元学习任务的教学引领作用,在设计中将其整合转化为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载体——学习项目,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公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路径探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27-30.
[2]孔凡成.审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认识误区[J].中学语文,2020(5):3-5.
[3]吴欣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笔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4]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19(9):4-10.
(责任编辑:蒋素利)
【关键词】单元学习任务;统编教材;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左高超,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最后都安排了一个“单元学习任务”专栏,这是学习任务群实施的重要导向。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单元学习任务,并在其指导下,研究课程标准,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单元学习任务的导向价值,依然采用经验性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没有厘清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以及学习项目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是缺乏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的路径与方法。
基于此,笔者将对“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学习项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简要阐述,探索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路径,以期有助于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
一、聚焦课程标准,辨明三者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并据此设计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
1.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学界对学习任务群的研究颇多,孔凡成认为,学习任务群隶属于“课程内容”板块,是命名语文课程内容的大概念,是根据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而确立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2]。孔凡成的观点明确了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属性,厘清了它的概念体系。然而,部分教师将统编教材概念的学习任务群理解为教材设计或教师自行设计的学习任务的组合群,甚至有的教师还会将教材中每个单元后的单元学习任务简单地理解为学习任务群,很显然,这些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什么是单元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任务是若干个学习任务的组合,是教材为师生学习单元课程所提供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是实施学习任务群的导向,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明确的那样:“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误将其作为实施教学的模式或载体。如此理解和运用,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的生搬硬套,贪大求全以及学生学习时的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等现象。
3.什么是项目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项目是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模式和载体,学习任务群要“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学习项目的教学理念是体验式学习,它是由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及学习资源构成的统整性言语实践活动[3]。
弄清楚了三个概念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由上可知,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大概念,学习任务(包含单元学习任务)是实施课程内容的向导,学习项目是在学习任务导向下实施课程内容的载体。如此,我们便厘清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包含单元学习任务)与学习项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也明确了单元学习任务既不是学习任务群,也不是可以直接当作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学习项目,它只是教师实施单元教学的向导。
二、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路径
教师在展开单元教学时,需要定位单元所对应的学习任务群,对单元学习任务进行研究和梳理,提炼出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后,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项目,在学习项目的完成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具体谈谈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路径。
(一)梳理单元任务,提炼目标内容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教材编写方式的改变,即由过去的单线(主要以文本类型为单位)组元变为现在的双线(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组元。以统编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下简称本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青春”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同时,该单元又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在单元学习任务里有明确体现,教师应该把这种“体现意图”转化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温儒敏提到本单元时曾说,这个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就是依据不同體裁、从不同角度精读文本,举一反三,最终掌握阅读诗歌和短篇小说的一般方法[4]。结合温儒敏的思想和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进行梳理后,清晰地看到各个学习任务之间的层次和联系(如图1)。
如图1所示,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创作的基本方法(鉴赏、创作和记录),领会和思考“青春的价值”,是本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任务。其中,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创作的基本方法(鉴赏、创作和记录)为外显型任务,领会和思考“青春的价值”是内隐型任务。内隐型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外显型任务的落实。因此,教师在将单元学习任务转化为学习项目时,必须聚焦外显型任务所包含的的目标和内容,整合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二)整合相关要素,创设学习项目
鉴赏、创作和记录是需要整合的目标内容。单从鉴赏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清晰的层次,从语言到构思再到形象、意蕴和情感,这既是学生需要鉴赏的具体内容,又是学生展开鉴赏的基本规律。学生可在鉴赏的基础上,把握作品内涵和诗歌小说的一般规律,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创作经历,尝试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文学评论。 因此,在创设学习项目时,教师应该以鉴赏为核心,将创作和记录相机融入各个阶段的学习项目中。同时,要在学习项目的创设中,注意学习情境、学习方法整合的科学性。
还是以统编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由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组成。在五首诗歌中,有古体诗和现代诗,有中国诗和外国诗;两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也不同,一篇反映的是战争年代的牺牲,一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代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单元内容选材十分丰富。结合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教师可以按照阶段化分解的方式,层层推进,创设五个学习项目,具体设计如下。
【学习项目1】班级诗歌朗诵会
请你阅读诗歌,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首(可以在本单元中选也可以从课外选),先在小组内诵读,然后由小组推选1名代表参加班内复赛,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评委,对各参赛选手进行打分,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
这个学习项目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诵读语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在这个学习项目中,我们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共性特点;通过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打分评价,引导学生认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学习项目2】模拟人物访谈
学生自主研读单元中的文本作品后,可以把五首诗歌的作者作为研读对象,也可以把两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研读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后,将自己代入角色,接受班级小记者的采访,畅谈“自己”的创作历程或者“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个学习项目的推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但在推进这个学习项目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点和典型样例。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或者文章,帮助学生从整体架构上形成有效认知。
【学习项目3】班级诗评大赛
学生课外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青年毛泽东的革命历程,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针对《沁园春·雪》撰写诗评,班级评选出优秀作品,刊发于《班级报》并发放给家长阅读。
举行班级诗评大赛,还原《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意在启发学生从中发现诗歌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如诗言志、借景抒情、无理之妙等。在这个学习项目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本单元其他四篇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了解诗歌创作,加强对诗歌创作构思的认识,同时,进行诗评写作训练也是对“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落实。
【学习项目4】排演“诗文里的中国”短剧
请你自主选择不同年代的中国诗歌或小说作品,借鉴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对所选诗歌或者小说进行改编和排演。该学习项目可以分为四步开展:(1)选择并深入研读文本;(2)集体讨论,改编文本,形成演出剧本;(3)进行排演,准备演出;(4)正式演出,评议总结。
学习项目1~3是完成学习项目4的基础。在进行项目4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建议或鼓励学生撰写短剧策划书、改编书、排练日记、排演反思以及观剧体会等,把过程性写作和评论性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有效培养。
【学习项目5】编写班级诗集
请你以“青春之美”为主题,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创作一首诗。注意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选用。同时,请你为班级诗集取一个特别的名字,并设计封面、制作目录和插图等,设计完成后,我们将采取班级投票的方式,选取优胜者予以录用。诗集制作完成后在全校展览。
该学习项目的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和典型样例。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诗集《繁星》《飞鸟集》等,让学生知晓诗集的基本样式和编纂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架构,形成整体认知。
总之,以上五个学习项目是在单元学习任务的导向下,整合了合理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照下,基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而创设完成的。五个学习项目按照时间进程顺次展开,从文本语言和人物形象入手,深入文本内核;以诗歌、小说的文字解读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完成对两种文学体裁基本规律的认知;从语感到语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直至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单元学习任务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统编教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单元学习任务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单元学习任务的教学引领作用,在设计中将其整合转化为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载体——学习项目,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公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路径探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27-30.
[2]孔凡成.审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认识误区[J].中学语文,2020(5):3-5.
[3]吴欣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笔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4]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19(9):4-10.
(责任编辑:蒋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