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陶瓷艺术便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灿烂奇葩。从最原始的粗制陶罐,发展到宋代的影青雕刻;从单纯的线描涂抹到色彩丰富的“精雕细作”;从简单的情节描述到文人寄托心灵抒写情怀。陶瓷艺术的长久发展,使陶瓷装饰形成了特有的形式和美感:青花庄重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彩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新发展的釉画色泽艳丽,五光十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素文化的融合,促使近代陶瓷绘画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同时对陶瓷绘画的样式、工艺和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美术陶瓷绘画的主体——瓷板画
陶瓷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其自有的方式延续人类文明的足迹。人类的智慧文化因陶瓷得以固化传承。陶瓷板更为接近日常绘画的载体。具备了丰富的文化意味。
瓷板画始于清朝末年,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是瓷器与绘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品。陶瓷艺术发展史中,陶瓷版画这一形式的出现,与其它传统陈设瓷相比出现的晚。这是因为陶瓷版画的载体——陶瓷板的烧制对工艺的要求较高。明朝中后期,瓷板屏风开始出现。竖烧成型,但很难平整。到清朝末年,完整意义上的陶瓷板才正真形成。随着陶瓷板制作烧成工艺的完善,它开始独立于其它器型之外。
清末民初,御窑厂停烧。御用画师在民间寻求发展。一些画师把陶瓷板作为载体,将中国画的文人气质移植到陶瓷板绘画中。珠山八友便是后来其中的代表。
建国后,在强调“西画中国化”观念的同时,并行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觉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意识,对于陶瓷绘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水光岚气”——新的的陶瓷绘画表现语言
近年来,随着家居装饰和艺术市场的需求,美术陶瓷又迎来了发展新的热潮。随着各国文化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陶瓷上的具象造型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喜爱。不同于国画的西洋绘画,其基本上是全面覆盖。少有反映依托材料的材质。借绘画材料遮盖力和透明性充分地表现对象。使其画面色彩丰富、立体感强。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含有其它各种天然矿物质。它们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并经过煅烧制得的材料和各种制品。中国陶瓷绘画是在陶瓷制品或是陶瓷素胎上进行创作而获得的作品。留有大量的负空间,能充分体现瓷质的本身魅力。西洋画“满”的形式,与瓷画一体的传统瓷味要求迥然不同。生硬地画上去,不是剪纸样式就是没有了陶瓷自己。如何在陶瓷上得到有机而不失瓷画一体的表现,将西画样式与瓷画一体的要求统一起来,创作出新的瓷画样式,一直是笔者孜孜以求的方向。
2011年初,我荡漾在春雨绵绵的高邮湖边。与大自然同呼吸,耳边响起银铃般的轻音乐,平静的湖面被小雨打起无数大小不一圆形涟漪……。尘雾的车窗上,也被雨点点缀成似水光岚气的意境。大圈小圈,互相碰撞,互相重叠,露出似陶瓷质地般美丽的蓝天,湖里的水鸟飞过……这不就是陶瓷上最美的图画吗?于是我发现,阳光里升腾的水气、枝蔓上欲滴的水珠等,这些在自然界里出现的美好景色,与在我们的梦幻里短暂出现过的各种光影晕环,它们叠加交错形同意识形态中的各种幻觉。适当的时候,就在脑海里形成了虚实相间的各种光圈图案的画面。如果把这样的图案表现在陶瓷上,因陶瓷自有的对光线的折射与反射,正好通过各种光圈图案完美的表达瓷质美。这样的话,创造可尽情发挥想象力的负空间,再结合西画形式塑造主题,就使得内容与表现相得益彰。使瓷画一体并保持了陶瓷本身的魅力。受此启发,我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与研究,终于在瓷板及陶瓷器皿上,研发出“水光岚气”的表现效果。这样,混合中西艺术的水光岚气系列的作品如《水鸟》《考拉》《大象》等动物系列,以及《少女》《诗之舞》《芭蕾》等人物系列等都经过浴火涅槃相继出炉。
三、“水光岚气”的制作工艺
经过大量实验分析和对烧制后效果的反复比较和归纳,我逐步形成了工艺相对简单和可控的如下模式:
1、釉上(釉中)颜料的制作
(1)选择陶瓷器皿或陶瓷板,调制处理釉上(或釉中)陶瓷颜料。通过喷涂工具反复喷涂、滴洒,有选择地将调制处理获得的颜料涂在陶瓷器皿或瓷板表面。形成雾状岚气。
(2)在上述颜料未干前,将稀释剂分别滴洒在涂有雾状岚气的陶瓷表面的不同位置。与稀释剂接触的陶瓷颜料散向四周,形成形状相似、大小不一、虚实相间、相互交叉的圆圈点水光。水光岚气的图案跃然瓷上。
(3)结合水光岚气完成绘画之后。与陶瓷炉中经过600--1400度烧制。同时可以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反复上述步骤。
2、釉下颜料和颜色釉的制作
(1)选择陶瓷素胚,调制处理釉下陶瓷颜料或颜色釉,将其通过喷涂工具在事先已涂或贴有大小不一、相互交叉重叠的圆形水光图样层的遮挡液或贴片上。形成雾状岚气。
(2)在以上基础上择时揭去遮挡液和贴片。还可以通过刮刀刮画或者其他减法,根据将已经具有初步水光岚气的陶瓷素胚的画面需要,喷涂等加减法,制作大小不一虚实相间的水光。直到满意为止。
(3)结合主题,创作具有水光岚气为背景和氛围的作品。对于铺满高温颜料的陶瓷素胚在进行烧制前喷上高温釉层。经过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完成。
结语
多年的实践与结果表明,美术陶瓷的前景如它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不可限量。可操作性随着更多人的探索与实践将越来越强。景德镇很多艺术家包括外来艺术家在陶瓷的各个领域成绩卓著。无论是釉上、釉中、釉下还是釉彩等材料,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宽。画面无论是从肌理效果、光泽、保存等诸方面都不亚于其他画种。甚至远远有过之无不及。如陶瓷的保存时限是不言而喻的。这将会有更多有智慧的艺术家携手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并融入更多的表现语言。通过水光岚气这一形式,虽然在中西结合方面做了些尝试。并结合主题绘画。可以感受到瓷器的材质美。避免了西洋形式的造型在与瓷器上剪纸一般生硬的结合。且操作容易,事半功倍。能够在(深圳)中国世界文化艺术博览会和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大赛上得到各位专家和评委的首肯。也是对“水光岚气”这一形式的支持和鼓励。
陶瓷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产物。创作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工具和语言来丰富艺术追求。不断追求新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期待更多作品不断浴火涅槃。不断追求陶瓷艺术光辉灿烂的明天。
【杨舒童,职业画家】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陶瓷艺术便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灿烂奇葩。从最原始的粗制陶罐,发展到宋代的影青雕刻;从单纯的线描涂抹到色彩丰富的“精雕细作”;从简单的情节描述到文人寄托心灵抒写情怀。陶瓷艺术的长久发展,使陶瓷装饰形成了特有的形式和美感:青花庄重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彩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新发展的釉画色泽艳丽,五光十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素文化的融合,促使近代陶瓷绘画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同时对陶瓷绘画的样式、工艺和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美术陶瓷绘画的主体——瓷板画
陶瓷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其自有的方式延续人类文明的足迹。人类的智慧文化因陶瓷得以固化传承。陶瓷板更为接近日常绘画的载体。具备了丰富的文化意味。
瓷板画始于清朝末年,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是瓷器与绘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品。陶瓷艺术发展史中,陶瓷版画这一形式的出现,与其它传统陈设瓷相比出现的晚。这是因为陶瓷版画的载体——陶瓷板的烧制对工艺的要求较高。明朝中后期,瓷板屏风开始出现。竖烧成型,但很难平整。到清朝末年,完整意义上的陶瓷板才正真形成。随着陶瓷板制作烧成工艺的完善,它开始独立于其它器型之外。
清末民初,御窑厂停烧。御用画师在民间寻求发展。一些画师把陶瓷板作为载体,将中国画的文人气质移植到陶瓷板绘画中。珠山八友便是后来其中的代表。
建国后,在强调“西画中国化”观念的同时,并行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觉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意识,对于陶瓷绘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水光岚气”——新的的陶瓷绘画表现语言
近年来,随着家居装饰和艺术市场的需求,美术陶瓷又迎来了发展新的热潮。随着各国文化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陶瓷上的具象造型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喜爱。不同于国画的西洋绘画,其基本上是全面覆盖。少有反映依托材料的材质。借绘画材料遮盖力和透明性充分地表现对象。使其画面色彩丰富、立体感强。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含有其它各种天然矿物质。它们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并经过煅烧制得的材料和各种制品。中国陶瓷绘画是在陶瓷制品或是陶瓷素胎上进行创作而获得的作品。留有大量的负空间,能充分体现瓷质的本身魅力。西洋画“满”的形式,与瓷画一体的传统瓷味要求迥然不同。生硬地画上去,不是剪纸样式就是没有了陶瓷自己。如何在陶瓷上得到有机而不失瓷画一体的表现,将西画样式与瓷画一体的要求统一起来,创作出新的瓷画样式,一直是笔者孜孜以求的方向。
2011年初,我荡漾在春雨绵绵的高邮湖边。与大自然同呼吸,耳边响起银铃般的轻音乐,平静的湖面被小雨打起无数大小不一圆形涟漪……。尘雾的车窗上,也被雨点点缀成似水光岚气的意境。大圈小圈,互相碰撞,互相重叠,露出似陶瓷质地般美丽的蓝天,湖里的水鸟飞过……这不就是陶瓷上最美的图画吗?于是我发现,阳光里升腾的水气、枝蔓上欲滴的水珠等,这些在自然界里出现的美好景色,与在我们的梦幻里短暂出现过的各种光影晕环,它们叠加交错形同意识形态中的各种幻觉。适当的时候,就在脑海里形成了虚实相间的各种光圈图案的画面。如果把这样的图案表现在陶瓷上,因陶瓷自有的对光线的折射与反射,正好通过各种光圈图案完美的表达瓷质美。这样的话,创造可尽情发挥想象力的负空间,再结合西画形式塑造主题,就使得内容与表现相得益彰。使瓷画一体并保持了陶瓷本身的魅力。受此启发,我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与研究,终于在瓷板及陶瓷器皿上,研发出“水光岚气”的表现效果。这样,混合中西艺术的水光岚气系列的作品如《水鸟》《考拉》《大象》等动物系列,以及《少女》《诗之舞》《芭蕾》等人物系列等都经过浴火涅槃相继出炉。
三、“水光岚气”的制作工艺
经过大量实验分析和对烧制后效果的反复比较和归纳,我逐步形成了工艺相对简单和可控的如下模式:
1、釉上(釉中)颜料的制作
(1)选择陶瓷器皿或陶瓷板,调制处理釉上(或釉中)陶瓷颜料。通过喷涂工具反复喷涂、滴洒,有选择地将调制处理获得的颜料涂在陶瓷器皿或瓷板表面。形成雾状岚气。
(2)在上述颜料未干前,将稀释剂分别滴洒在涂有雾状岚气的陶瓷表面的不同位置。与稀释剂接触的陶瓷颜料散向四周,形成形状相似、大小不一、虚实相间、相互交叉的圆圈点水光。水光岚气的图案跃然瓷上。
(3)结合水光岚气完成绘画之后。与陶瓷炉中经过600--1400度烧制。同时可以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反复上述步骤。
2、釉下颜料和颜色釉的制作
(1)选择陶瓷素胚,调制处理釉下陶瓷颜料或颜色釉,将其通过喷涂工具在事先已涂或贴有大小不一、相互交叉重叠的圆形水光图样层的遮挡液或贴片上。形成雾状岚气。
(2)在以上基础上择时揭去遮挡液和贴片。还可以通过刮刀刮画或者其他减法,根据将已经具有初步水光岚气的陶瓷素胚的画面需要,喷涂等加减法,制作大小不一虚实相间的水光。直到满意为止。
(3)结合主题,创作具有水光岚气为背景和氛围的作品。对于铺满高温颜料的陶瓷素胚在进行烧制前喷上高温釉层。经过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完成。
结语
多年的实践与结果表明,美术陶瓷的前景如它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不可限量。可操作性随着更多人的探索与实践将越来越强。景德镇很多艺术家包括外来艺术家在陶瓷的各个领域成绩卓著。无论是釉上、釉中、釉下还是釉彩等材料,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宽。画面无论是从肌理效果、光泽、保存等诸方面都不亚于其他画种。甚至远远有过之无不及。如陶瓷的保存时限是不言而喻的。这将会有更多有智慧的艺术家携手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并融入更多的表现语言。通过水光岚气这一形式,虽然在中西结合方面做了些尝试。并结合主题绘画。可以感受到瓷器的材质美。避免了西洋形式的造型在与瓷器上剪纸一般生硬的结合。且操作容易,事半功倍。能够在(深圳)中国世界文化艺术博览会和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大赛上得到各位专家和评委的首肯。也是对“水光岚气”这一形式的支持和鼓励。
陶瓷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产物。创作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工具和语言来丰富艺术追求。不断追求新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期待更多作品不断浴火涅槃。不断追求陶瓷艺术光辉灿烂的明天。
【杨舒童,职业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