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自主学习能摆脱外在的控制力量,使学习变成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引导、帮助,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自主能力 培养
一、 激发自主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调动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多一些有创意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在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后,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一时间学生兴奋异常,认真研究人物个性,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争先恐后上台表演。一个扮演老大臣的同学当时的唱词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他用歌曲《大花轿》的旋律唱了自己写的几句词:“皇帝派我来看新装,看不见新装我心里发慌,为了保住我的乌纱帽,看不见也不能往外讲。”短短的几句词唱出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唱出了学生鲜活的个性。学生的表现震惊了我、启发了我,我想只要教师能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给课堂一片灿烂。
二、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推动学习活动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习过程简化和优化。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学习语文的习惯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用性的,即不仅语文学科适用,其他学科也适用。如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上勤记笔记的习惯等。另一类是专用性的,即语文学习专用的习惯。如听新闻广播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片段写作的习惯。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并指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课堂不能有教师遗忘的角落,教师必须真诚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教师要努力地创设一种和谐、真诚、愉快、温馨的课堂氛围,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中肯的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暖洋洋的感觉,都会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的欲望。
2.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究者。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有疑就问,保护学生问题的积极性。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一文时,有个学生读到“喂,云雀弟弟,唧唧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一句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些云雀到底说的什么,它们看到了哪些好风景?”此问题一出,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同学认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更没必要解决,我当时考虑既然学生有此疑问,就应该帮他解决,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问题的积极性不应成为一句空话。于是我发动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展开丰富的想像,来说说云雀到底看到了哪些好风景。一阵热烈的争论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它们看到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看到了雄壮的万里长城、看到了巍峨的布达拉宫;有的说它们看到了解放军战士在抗洪抢险、看到了白衣护士站在非典一线、看到了人民警察忠于职守流血流汗……我真庆幸自己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何以看到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课后我立即写了一篇题为<<问出一个精彩世界来>>的体会文章,来提醒自己要时时考虑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3.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有“诗圣”之称的杜甫,用寥寥120个字,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民生疾苦,《石壕吏》中大量的空白,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能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一高初中部)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自主能力 培养
一、 激发自主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调动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多一些有创意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在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后,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一时间学生兴奋异常,认真研究人物个性,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争先恐后上台表演。一个扮演老大臣的同学当时的唱词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他用歌曲《大花轿》的旋律唱了自己写的几句词:“皇帝派我来看新装,看不见新装我心里发慌,为了保住我的乌纱帽,看不见也不能往外讲。”短短的几句词唱出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唱出了学生鲜活的个性。学生的表现震惊了我、启发了我,我想只要教师能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给课堂一片灿烂。
二、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推动学习活动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习过程简化和优化。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学习语文的习惯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用性的,即不仅语文学科适用,其他学科也适用。如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上勤记笔记的习惯等。另一类是专用性的,即语文学习专用的习惯。如听新闻广播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片段写作的习惯。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并指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课堂不能有教师遗忘的角落,教师必须真诚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教师要努力地创设一种和谐、真诚、愉快、温馨的课堂氛围,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中肯的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暖洋洋的感觉,都会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的欲望。
2.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究者。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有疑就问,保护学生问题的积极性。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一文时,有个学生读到“喂,云雀弟弟,唧唧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一句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些云雀到底说的什么,它们看到了哪些好风景?”此问题一出,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同学认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更没必要解决,我当时考虑既然学生有此疑问,就应该帮他解决,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问题的积极性不应成为一句空话。于是我发动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展开丰富的想像,来说说云雀到底看到了哪些好风景。一阵热烈的争论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它们看到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看到了雄壮的万里长城、看到了巍峨的布达拉宫;有的说它们看到了解放军战士在抗洪抢险、看到了白衣护士站在非典一线、看到了人民警察忠于职守流血流汗……我真庆幸自己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何以看到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课后我立即写了一篇题为<<问出一个精彩世界来>>的体会文章,来提醒自己要时时考虑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3.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有“诗圣”之称的杜甫,用寥寥120个字,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民生疾苦,《石壕吏》中大量的空白,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能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一高初中部)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