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心理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32—0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联系班级中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期待,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班级纪律,要维护;班级清洁,要督促;学生情绪不稳定,要及时与其沟通……不知不觉中,一个“累”字悄悄爬上班主任的脸颊,为班主任的工作平添几分苍白和紧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这项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愉快起来呢?实践工作发现,在班主任工作中适当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可有效地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时,他会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把其他良好的品质赋予了他。这就是人心理上的一种“光环效应”。俗话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种光环效应的结果。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在学生面前都会罩上一层光环。因此,我们首先要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光环”。
1. 仪表形象。仪表是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人的情感的外露,因此,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必须衣着得体,举止大方,神情端庄,态度和善。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学生见了有亲近感。这一“光环”可打开沟通师生思想的大门,为顺利做好班级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 语言形象。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活动的工具。语言的运用,关系到交际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班主任面对学生讲话,尤其是第一次讲话,必须针对所讲的内容,对所运用的语言仔细推敲,反复提炼,要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从而使他们信服、佩服。这样,学生才能听而有行,行而有规,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3. 行为形象。育人一靠言传,二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而且要做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表率,注重自身的行为形象。
二、在“置换”面前主动出击
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喜好憎恶,有时尽管不直接表露,但仍会通过间接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将其称之为“置换”。班主任懂得了置换原理,就可以通过观其言,察其行,从学生置换的言行中,洞察其内心的变化。如,有学生突然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就应该考虑到该生是否学习有困难或对教师有意见;平时很和气的学生突然与他人争吵斗殴,就要考虑是不是因为生活、学习、家庭中出现了不如意的事情……学生的这些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心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一种“置换”表现。班主任只要了解了置换原理,就可以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取得班级工作的主动。
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班主任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就离不开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有及时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才能做到及早发现学生中的不良倾向和错误苗头,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
三、班级因“参与”而精彩
“参与”是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参与”能让学生体验到当家做主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是一种态度,心理学上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两个过程对“参与”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同化——内化”理论。同化与内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同化是自觉地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相近或相同;内化则是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及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一个人态度形成的过程是从同化到内化的过程,经过内化形成的态度属于个体内在接受的固定的难以改变的。班主任将班级计划交给大家讨论后再执行,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个过程看似冗长,实际上通过参与讨论,学生会感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会显得通情达理,积极拥护集体决议。在班级管理中,像班干部的任免、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三好学生的评选等,班主任都应让学生参与决策。这是民主之需,也是心理之需。只要合理利用“参与效应”,班主任的意图计划就能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班级管理目标就能圆满实现。
?笙 编辑:郭裕嘉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32—0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联系班级中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期待,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班级纪律,要维护;班级清洁,要督促;学生情绪不稳定,要及时与其沟通……不知不觉中,一个“累”字悄悄爬上班主任的脸颊,为班主任的工作平添几分苍白和紧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这项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愉快起来呢?实践工作发现,在班主任工作中适当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可有效地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时,他会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把其他良好的品质赋予了他。这就是人心理上的一种“光环效应”。俗话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种光环效应的结果。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在学生面前都会罩上一层光环。因此,我们首先要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光环”。
1. 仪表形象。仪表是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人的情感的外露,因此,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必须衣着得体,举止大方,神情端庄,态度和善。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学生见了有亲近感。这一“光环”可打开沟通师生思想的大门,为顺利做好班级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 语言形象。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活动的工具。语言的运用,关系到交际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班主任面对学生讲话,尤其是第一次讲话,必须针对所讲的内容,对所运用的语言仔细推敲,反复提炼,要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从而使他们信服、佩服。这样,学生才能听而有行,行而有规,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3. 行为形象。育人一靠言传,二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而且要做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表率,注重自身的行为形象。
二、在“置换”面前主动出击
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喜好憎恶,有时尽管不直接表露,但仍会通过间接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将其称之为“置换”。班主任懂得了置换原理,就可以通过观其言,察其行,从学生置换的言行中,洞察其内心的变化。如,有学生突然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就应该考虑到该生是否学习有困难或对教师有意见;平时很和气的学生突然与他人争吵斗殴,就要考虑是不是因为生活、学习、家庭中出现了不如意的事情……学生的这些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心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一种“置换”表现。班主任只要了解了置换原理,就可以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取得班级工作的主动。
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班主任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就离不开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有及时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才能做到及早发现学生中的不良倾向和错误苗头,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
三、班级因“参与”而精彩
“参与”是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参与”能让学生体验到当家做主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是一种态度,心理学上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两个过程对“参与”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同化——内化”理论。同化与内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同化是自觉地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相近或相同;内化则是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及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一个人态度形成的过程是从同化到内化的过程,经过内化形成的态度属于个体内在接受的固定的难以改变的。班主任将班级计划交给大家讨论后再执行,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个过程看似冗长,实际上通过参与讨论,学生会感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会显得通情达理,积极拥护集体决议。在班级管理中,像班干部的任免、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三好学生的评选等,班主任都应让学生参与决策。这是民主之需,也是心理之需。只要合理利用“参与效应”,班主任的意图计划就能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班级管理目标就能圆满实现。
?笙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