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丽,我的好女儿!”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变了,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跟社区说,我们会尽力帮助。”前几天,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团结新村社区主任范刀像往常一样提着一袋水果来到辖区居民穆罕木德·尤努斯的家里,坐在穆罕木德·尤努斯身旁仔细询问他家近期的生活情况。
  范刀对记者说:“穆罕木德·尤努斯一家人口多,生活清贫,这些年过得不容易,但全家其乐融融,是一个非常和睦温暖的大家庭。”提起穆罕木德·尤努斯收养汉族婴儿的事,许多人都会赞不绝口,伸出大姆指直夸:“穆罕木德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好样的!”
  (一)
  那是1997年3月的一天,家住开发区的穆罕木德·尤努斯乘坐公共汽车回家时,在车上发现一个纸箱。
  当他打开纸箱时,眼前的景象令他惊呆了,里面竟然装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他四下环顾问遍了车上所有的乘客没有一个人认领。他小心地把手放在婴儿的鼻孔前,又摸了摸婴儿的胸脯,感觉到心脏还有跳动。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摇摇头叹息道:不知是哪家狠心的父母将孩子这样残忍遗弃在公交车上。下车时,他毫不犹豫把婴儿抱回了家。
  一进门,妻子看到他小心翼翼的抱着一个纸箱,还以为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当穆罕木德·尤努斯把纸箱放在炕上,慢慢打开后,他的妻子惊诧不已。“家里已经有4个孩子了,你从哪里又抱回来这个孩子?”穆罕木德妻子说道。
  看着面前这张娇嫩粉红的小脸,穆罕木德的妻子心疼地抱起孩子放进自己的怀中。
  怎么办?全家生活本来就很拮据,再添上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心里既喜又忧。穆罕木德经过和妻子商量,最终还是决定收养这个被遗弃的汉族女婴,还给小女孩起了个好听的维吾尔族名字“阿孜古丽”。
  在维吾尔语中,阿孜古丽代表“希望之花”。“我相信,阿孜古丽是承载着维吾尔族爸爸妈妈的希望,希望她健康成长,希望她开心快乐,希望她能够像我的其他孩子一样茁壮长大成人。”穆罕木德·尤努斯如是说。
  (二)
  200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小阿孜古丽突然发烧,还不停地咳嗽,穆罕木德夫妇俩着急坏了。急忙跑到附近的药店去买药,然后给阿孜古丽喂上,默默地守候在阿孜古丽旁边不肯离去。
  一个晚上,穆罕木德和妻子拿来毛巾不停地给阿孜古丽冷敷,第二天早上阿孜古丽的烧终于退了,穆罕木德老两口这才舒了口气,相视而笑。可没过两天,阿孜古丽的脸上和身上起了好多疹子,难以忍痒的阿孜古丽把脸和身上都挠烂了。
  穆罕木德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就给大女儿祖拉汗打电话,祖拉汗急切地从单位跑回家。祖拉汗回到家,看到妹妹脸上和身上到处都是疹子,二话没说,背起阿孜古丽就往医院跑。穆罕木德穿衣要跟着一起去,妻子担心天冷路滑,劝他别去医院了,万一路上摔着有个什么事,咋办呢。可当妻子和女儿前脚刚出门,穆罕木德后脚就跟到了医院。在一家人的悉心照顾下,阿孜古丽很快康复了。
  就在阿孜古丽9岁的时候,穆罕木德·尤努斯的妻子不幸去世,这对于穆罕木德是一个沉痛的打击,加之阿孜古丽又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的开销不断增大,家庭负担越来越重。
  可穆罕木德始终没有动摇过放弃抚养阿孜古丽的念头。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已退休在家的穆罕木德不得不走出家门去打临工。他说:“只有挣了钱,就能让我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所以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愿意。”
  (三)
  当有人问这样做值不值、苦不苦时,穆罕木德·尤努斯坚定地说:“我不但救活了一个小生命,而且还多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怎么会不值得呢。”
  穆罕木德·尤努斯说:“阿孜古丽今年已17岁了,非常懂事,也非常爱学习,她喜欢唱歌跳舞弹琴,全家省吃俭用给她买了一架电子琴,只要她快乐高兴,健康快乐,再苦再累也愿意。”
  穆罕木德·尤努斯收养汉族女婴的举动感动了周围的居民群众,他们经常在生活上帮助穆罕木德一家,有的送米送面,有的送菜送肉,有的把自家孩子半新不旧的衣服送给阿孜古丽穿。阿孜古丽说:“我的爸爸就是穆罕木德,我很爱他,爸爸经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给我买好看的衣服,好吃的东西,最疼爱我。”
  阿孜古丽的几个姐姐说:“老爸对妹妹,比我们亲生的还亲。”“周围的叔叔阿姨对我也很好,有时给我买新衣服,送我文具盒、铅笔、本子。”阿孜古丽高兴地告诉记者。
  2008年,穆罕木德·尤努斯被评为自治区第五届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如今已是儿孙满堂的穆罕木德·尤努斯,谈起17年前的事仍然十分感慨。他说:“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当时一家7口人仅靠我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但全家人热热闹闹、和和气气,相处得很融洽,这是我一生最难以忘记的美好回忆。”
  17年前,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险遭遗弃,一位维吾尔族父亲用真情温暖着汉族女孩,用不离不弃人间大爱哺育着汉族姑娘,这种感情超越了亲情、超越了民族。
  今天,穆罕木德已70岁了。他说:“在家里,我不愿提谁是什么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当有人问穆罕木德·尤努斯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一家人能永远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现在都越来越好,等我不在世了,他们还能是一家人。”
  如今,阿孜古丽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她深情地说:“我要用感恩的心,回报穆罕木德爸爸的养育之恩。也感谢过去那些关心帮助过我们家的好心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阿孜古丽虽不是我亲生的,但在我的心里分量最重、是最亲的,是我最心疼的好女儿。”这是穆罕木德·尤努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其他文献
好创意需要借力使力  目前,乌鲁木齐3D打印人物模型市场还远没有成熟起来,姚昊坤说,现在他做着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广3D打印知识,在他的工作间里,他免费让学生、消费者来参观体验什么是3D打印;另外就是集中精力开拓乌鲁木齐婚庆市场。全市目前有100多家婚庆和婚纱摄影店,他已经与三分之二店家建立了联系,他希望人们尽快接受3D打印这一新鲜事物。  既然市场没有成熟,人们还不清楚3D人像打印,现在还要继续
期刊
我们盖买村,好!  “你要是两年能让盖买村变个样,我就服你!”在丈夫韦纯礼看来,让“空壳子”盖买村发展起来,是男人都做不到的事。盖买村位于新疆北部边陲伊宁县,2011年李元敏上任时,村委会已经10年没有收入了,穷得连支笔都没有。  但是仅仅两年时间,村里投入23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管道建设,修筑了两条防渗渠、18公里庭院供水渠,完成了9公里砂石路面铺柏油、25公里泥巴道路砂石化,建起了宽12米、长94
期刊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已在众人关注中落下帷幕,新疆歌手帕尔哈提获得亚军,但大部分网民认为帕尔哈提夺冠才是实至名归。正如《中国好声音》导师汪峰所言:“我没有梦想,因为帕尔哈提就是我的梦想,就是我的中国梦!”  帕尔哈提用他独特的歌声让新疆精神、新疆正能量再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绚丽绽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0月7日晚8点,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展开了最后的厮杀,帕尔哈提、张碧晨、余枫、
期刊
悲壮低沉的音乐声中,在巴音布鲁克草原演出的新疆第一部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把人们带到了公元1771年。  “亲爱的族人们,擦干眼泪吧,包扎起流血的伤口,挺起勇士的胸膛,我们的面前只有一条路,要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回家……”  在悲壮低沉的音乐声中,在巴音布鲁克草原演出的新疆第一部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把人们带到了公元1771年。这一年的1月17日,备受压迫的游牧于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人在首领
期刊
“今天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到珍贵的《手绘托忒文准噶尔地图》,非常激动。很感谢新疆政协‘吐鲁番项目’课题组付出的巨大努力,让这件漂泊国外300多年的珍贵地图回到了‘家’……”9月28日,在自治区政协协助支持下,由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协办的“清代西域疆域、历史与文化:《手绘托忒文准噶尔地图》及西域多语文献研讨会”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举行,会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
期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捉蝴蝶在人们的印象里,应该是比较具有童真童趣的事儿了,您想过老人会满山遍野追逐蝴蝶吗?阿勒泰的退休老人张国强,为了采集阿勒泰的蝴蝶品种,就经常奔走在田间、河谷、丛林等一切发现蝴蝶的地方。有一次,他为了追逐一只新的蝴蝶品种,趟过一片沼泽地,令路过的牧民倒吸一口凉气,直呼老人快回来。他说追蝴蝶的时候看不到路,只是抬头盯着蝴蝶跑,摔倒就爬起来再追。就这样不停的奔跑,在
期刊
“没想到这次大赛能吸引众多疆内外人士参与,这种热情让我们看到全社会对于科普事业的空前关注。没想到当科学和微电影、动漫、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相遇,能擦出这样美丽的火花。”9月16日上午,在新疆首届科普微电影、动漫、舞台剧大赛获奖作品颁奖典礼上,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李春阳连用两个“没想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时下,微电影、动漫等成为大众文化中易被人们接受的艺术形式,而在新疆首届科普微电影、
期刊
是存在还是死亡?这个哈姆雷特式的残酷选择,如今摆在了许多实体书店的经营者面前。数字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出版物的品类更加丰富,却带来了实体书店的寒冬。据一位图书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上世纪90年代末,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散落着上千家书店,到2012年,大约只剩下百余家。  这些幸存的书店,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它们在以怎样的方式坚守?记者通过对两家不同类型书店的实地调查,来回答这个问题。  书店不能光卖书 
期刊
付淑霞想着新来的病号可能要起夜,一晚上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  8月5日早上,她伺候王老太起床,一摸褥子湿了。她把王老太移到轮椅上,推进卫生间。对于体重50多公斤的付淑霞来说,要抱起80公斤的王老太并非易事。她将双手伸到老人的胳膊下方,在背后交叉,一鼓作气把王老太抱起来,慢慢挪到马桶上。  68岁的王老太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懵懂不知。付淑霞收起床单、褥子、裤子,转过身连摁了两下呼叫器,她想让护士换个干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冰桶挑战”火遍全球,除了公众人物,不少老百姓也忙不迭地往自己的头上浇下一桶桶冰冻水,呼吁全社会关注“渐冻人”。然而,随着“冰桶”热潮退去,“渐冻人”们的生活似乎并未迎来期待中的转机。  家住乌市天山区团结路片区管委会皇城社区北一巷的“渐冻人”马军一家,并没有因为这一场全民“狂欢”,而发生丝毫的改变,包括关注度、受助额等方面。  没有治愈方法,马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冻”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