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从教育事业来看,基础教育所担负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都要通过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书育人来实现。从一个人的成长看,班主任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是中小学生学习做人做事最具有影响力的指导者。目前,全国中小学约有440万个教学班,约有450万个教师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影响着2亿多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育质量,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相比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年),教育部于2009年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新时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虽然《规定》的颁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它进行深入解读仍然有其价值。
一、《规定》的特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教育步入了由全面普及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一)《规定》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也确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中小学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规定》的发布,正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规定》反映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承担着比一般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正是由于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班主任专业化实质上是教师专业化在微观层次的深化和发展。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工作的理想追求和最高境界,是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和鼓励中小学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三)《规定》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校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来进行的,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在集体和个体身上。班主任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特别是对班级的所有要素进行整合、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得到长足发展。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即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培养其主体意识,使其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个人价值。对班主任而言,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
二、《规定》的几大亮点
(一)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保证了班主任教师真正花更多的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上
一直以来,班主任教师既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使得班主任教师工作负担过重。《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明确了班主任教师应当把授课和做班主任工作都作为主业,真正认可了班主任繁重的工作量,而且还量化了指标。班主任要拿出相当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来关心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地位,使班主任更愿意来做班主任工作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辛勤工作在育人第一线,而享受的班主任津贴一直是按照1979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的《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教计字〔1979〕489号)规定的标准,即“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1988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人薪发[1988]23号),文件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的幅度和教师超课时酬金的具体数额,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据了解,除一些地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本地班主任津贴标准外,各地基本上按1979年的国家标准增加了一倍,即不同班额分别为中学10元、12元、14元,小学8元、10元、12元。津贴标准低,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2009年起,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这次出台的《规定》第十五条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三)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惩戒权,拓展了班主任的个性化教育空间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当代,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不和谐音。新出台的《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可以适当采取批评、惩戒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四)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班主任有更多的信心来做班主任工作
《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对广大班主任教师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这对稳定班主任队伍,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鼓励广大班主任能长期、深入、细致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规定》的启示
(一)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
要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行社会考察,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教师教育机构要承担班主任的培训任务,班主任培训所需经费应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列支。教育硕士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并优先招收在职优秀班主任。
(二)合理安排班主任教师的课时工作量
合理安排班主任教师的课时工作量,才能保障班主任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班主任工作。要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中,把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重要衡量指标。对于班主任教师的超课时工作量,要发放超课时补贴。
(三)要完善班主任的奖励制度
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之中,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应积极发展优秀班主任加入党组织,优秀班主任应列入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范围。要树立一批班主任先进典型和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学校的先进典型,鼓励广大中小学校普遍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班主任成为广大教师踊跃担当的光荣而重要的岗位。
(四)要把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班主任工作,认真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从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中选聘班主任。要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规范管理,鼓励、支持班主任开展工作。学校应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教师聘任、奖励、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教师,应调离班主任岗位。
(五)要更加重视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工作,这要求班主任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身心健康、富有人格魅力,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二是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三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五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六是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七是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八是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九是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十是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
从专业品德来看,班主任应该提升人格魅力,具有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班主任应做到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才生,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个学生的心扉;班主任要塑造理想形象,以热情、敬业、勤学,富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具有真诚、同情、理解、关心、公平、尊重特点的亲童性的育人形象示人;班主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平等、真诚、相容、悦纳的氛围中进行工作。
从专业文化背景来看,班主任的文化素养应该广、全、深。班主任应该具有与专业知识相应的广博的背景知识,对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人体科学、医药卫生保健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应该多才多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科技、环保、艺术等多方面的教育,也有助于形成班集体良好的氛围。
从专业知识技能来看,班主任要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班主任需要掌握《德育原理》《班主任学》《儿童品德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需要基本了解《教育美学》《班级管理学》《班级社会学》和《班主任工作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逐步运用于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班主任工作的艺术风格。
从专业能力来看,班主任要对班集体进行建设与管理,要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因此,其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的能力和转化后进生的能力都应强于一般老师。同时,班主任还应具有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既应研究教学领域的问题,更要研究班级德育、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顺应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班主任还应具有比较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盛天和.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宝祥. 班主任培训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陈震主. 班主任新思维[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人民教育编辑部.新世纪班主任必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一、《规定》的特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教育步入了由全面普及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一)《规定》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也确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中小学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规定》的发布,正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规定》反映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承担着比一般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正是由于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班主任专业化实质上是教师专业化在微观层次的深化和发展。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工作的理想追求和最高境界,是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和鼓励中小学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三)《规定》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校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来进行的,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在集体和个体身上。班主任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特别是对班级的所有要素进行整合、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得到长足发展。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即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培养其主体意识,使其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个人价值。对班主任而言,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
二、《规定》的几大亮点
(一)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保证了班主任教师真正花更多的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上
一直以来,班主任教师既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使得班主任教师工作负担过重。《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明确了班主任教师应当把授课和做班主任工作都作为主业,真正认可了班主任繁重的工作量,而且还量化了指标。班主任要拿出相当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来关心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地位,使班主任更愿意来做班主任工作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辛勤工作在育人第一线,而享受的班主任津贴一直是按照1979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的《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教计字〔1979〕489号)规定的标准,即“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1988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人薪发[1988]23号),文件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的幅度和教师超课时酬金的具体数额,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据了解,除一些地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本地班主任津贴标准外,各地基本上按1979年的国家标准增加了一倍,即不同班额分别为中学10元、12元、14元,小学8元、10元、12元。津贴标准低,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2009年起,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这次出台的《规定》第十五条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三)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惩戒权,拓展了班主任的个性化教育空间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当代,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不和谐音。新出台的《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可以适当采取批评、惩戒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四)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班主任有更多的信心来做班主任工作
《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对广大班主任教师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这对稳定班主任队伍,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鼓励广大班主任能长期、深入、细致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规定》的启示
(一)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
要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行社会考察,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教师教育机构要承担班主任的培训任务,班主任培训所需经费应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列支。教育硕士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并优先招收在职优秀班主任。
(二)合理安排班主任教师的课时工作量
合理安排班主任教师的课时工作量,才能保障班主任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班主任工作。要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中,把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重要衡量指标。对于班主任教师的超课时工作量,要发放超课时补贴。
(三)要完善班主任的奖励制度
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之中,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应积极发展优秀班主任加入党组织,优秀班主任应列入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范围。要树立一批班主任先进典型和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学校的先进典型,鼓励广大中小学校普遍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班主任成为广大教师踊跃担当的光荣而重要的岗位。
(四)要把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班主任工作,认真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从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中选聘班主任。要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规范管理,鼓励、支持班主任开展工作。学校应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教师聘任、奖励、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教师,应调离班主任岗位。
(五)要更加重视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工作,这要求班主任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身心健康、富有人格魅力,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二是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三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五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六是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七是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八是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九是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十是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
从专业品德来看,班主任应该提升人格魅力,具有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班主任应做到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才生,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个学生的心扉;班主任要塑造理想形象,以热情、敬业、勤学,富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具有真诚、同情、理解、关心、公平、尊重特点的亲童性的育人形象示人;班主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平等、真诚、相容、悦纳的氛围中进行工作。
从专业文化背景来看,班主任的文化素养应该广、全、深。班主任应该具有与专业知识相应的广博的背景知识,对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人体科学、医药卫生保健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应该多才多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科技、环保、艺术等多方面的教育,也有助于形成班集体良好的氛围。
从专业知识技能来看,班主任要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班主任需要掌握《德育原理》《班主任学》《儿童品德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需要基本了解《教育美学》《班级管理学》《班级社会学》和《班主任工作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逐步运用于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班主任工作的艺术风格。
从专业能力来看,班主任要对班集体进行建设与管理,要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因此,其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的能力和转化后进生的能力都应强于一般老师。同时,班主任还应具有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既应研究教学领域的问题,更要研究班级德育、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顺应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班主任还应具有比较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盛天和.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宝祥. 班主任培训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陈震主. 班主任新思维[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人民教育编辑部.新世纪班主任必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