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始终遵循教改要求,体现信息手段对教学的补充促进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以及强化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改理念 贯彻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00
教学改革已经遍及各学科,高中历史教师要秉承教学改革理念,深入研究历史学科特点、教学对象特征,将历史教学与课改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融合起来,打造更为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口干舌燥讲解”的境地
高中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哪怕讲得口干舌燥也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是高中历史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要体现信息化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促进功能。遵照这一要求,广大教师要将信息手段的运用与历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历史教学的有力帮手。例如在《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港澳问题的历史由来、前因后果,通过对比回归前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安定程度、人民幸福指数等,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回歸后的港澳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提升。港澳回归时极具震撼力的场景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再一次深切感受中华民族强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演示效果比起教师的口头讲解要更加生动有效。
二、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境地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非常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历史现象中分析规律、总结特征,特别是要结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学会以历史辩证观点看待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抱着直接灌输的理念,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从而让历史教学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学科。比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广泛搜集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基本素材,然后分小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主要做法、阻碍势力是什么,戊戌变法为什么有着失败的必然结局,其局限性是什么,同时又具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思考题有效囊括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需要在相互讨论中全面、准确、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从表象深入进去揭示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达到知古论今、以史为鉴的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教室空间有限”的境地
高中历史教学以课堂为主,但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比教室更为宽广的空间,采取更加丰富的形式,灵活机动地学习研究、调查实践,从而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促进,达到巩固理解的效果。比如在学完专题《现在中国的外交》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专题调研,了解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成果。了解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结合近十年来中国在部队战斗力提升、新型武器研发等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新一代战机、战略导弹、航母等方面的成果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教材的理解。再比如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军长征路线追寻活动,按照长征的起点终点、沿途的路线搜集沿途的地理人文资料。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红军长征路途遥远、历程艰辛等方面的理解,而且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资料搜集和学习研讨活动。
四、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重知识轻情感”的境地
对当代青少年强化思想教育,既是社会发展、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有效保障。社会思潮纷杂、良莠不齐,高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教育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过去重知识点传授而忽略思想情感教育的做法,要让思想教育成为历史学科鲜明的特色,对学生的人生观形成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场景再现、生动叙述、学生交流讨论等形式,教育学生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增强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通过当前国际形势与中日甲午战争的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祖国军事实力强大、国防实力增强的自豪感,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同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爱国情感与学生民族责任感有效融合起来,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提升。许多历史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要重视这些资料的发掘与利用,更好地保障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改革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使教学工作向着更加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浅析[J].历史教学,2010(5).
[2] 张彩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高中历史,2009(4).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改理念 贯彻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00
教学改革已经遍及各学科,高中历史教师要秉承教学改革理念,深入研究历史学科特点、教学对象特征,将历史教学与课改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融合起来,打造更为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口干舌燥讲解”的境地
高中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哪怕讲得口干舌燥也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是高中历史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要体现信息化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促进功能。遵照这一要求,广大教师要将信息手段的运用与历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历史教学的有力帮手。例如在《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港澳问题的历史由来、前因后果,通过对比回归前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安定程度、人民幸福指数等,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回歸后的港澳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提升。港澳回归时极具震撼力的场景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再一次深切感受中华民族强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演示效果比起教师的口头讲解要更加生动有效。
二、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境地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非常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历史现象中分析规律、总结特征,特别是要结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学会以历史辩证观点看待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抱着直接灌输的理念,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从而让历史教学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学科。比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广泛搜集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基本素材,然后分小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主要做法、阻碍势力是什么,戊戌变法为什么有着失败的必然结局,其局限性是什么,同时又具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思考题有效囊括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需要在相互讨论中全面、准确、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从表象深入进去揭示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达到知古论今、以史为鉴的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教室空间有限”的境地
高中历史教学以课堂为主,但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比教室更为宽广的空间,采取更加丰富的形式,灵活机动地学习研究、调查实践,从而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促进,达到巩固理解的效果。比如在学完专题《现在中国的外交》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专题调研,了解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成果。了解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结合近十年来中国在部队战斗力提升、新型武器研发等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新一代战机、战略导弹、航母等方面的成果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教材的理解。再比如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军长征路线追寻活动,按照长征的起点终点、沿途的路线搜集沿途的地理人文资料。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红军长征路途遥远、历程艰辛等方面的理解,而且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资料搜集和学习研讨活动。
四、高中历史教学要走出“重知识轻情感”的境地
对当代青少年强化思想教育,既是社会发展、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有效保障。社会思潮纷杂、良莠不齐,高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教育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过去重知识点传授而忽略思想情感教育的做法,要让思想教育成为历史学科鲜明的特色,对学生的人生观形成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场景再现、生动叙述、学生交流讨论等形式,教育学生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增强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通过当前国际形势与中日甲午战争的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祖国军事实力强大、国防实力增强的自豪感,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同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爱国情感与学生民族责任感有效融合起来,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提升。许多历史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要重视这些资料的发掘与利用,更好地保障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改革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使教学工作向着更加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浅析[J].历史教学,2010(5).
[2] 张彩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高中历史,2009(4).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