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想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既符合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本文以苏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具体探讨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中思、学中悟、做中研”的高效物理课堂。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物理学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独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操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正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教学做”一体化理论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学生应该在做中学,教、学、做三者缺一不可,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深远影响。下面,笔者将具体探讨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
1.做中教,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做中教”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的一种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我们走出教案的禁锢,走出理论教学的怪圈,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通过实验演示、操作来教授物理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物理理论。例如在教学高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立交桥、跨江大桥等,为何被修成拱形的?为何可以安然无恙地矗立几十年?然后,教师再做一个“捏鸡蛋”的小实验,进一步解释力学原理。教师将一只鸡蛋放在手心,无论使多大劲都无法将其捏碎;但是将两只鸡蛋放在手心,轻轻一捏,蛋壳就碎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其中蕴含了力学的道理。当我们捏一只鸡蛋时,手掌的杠杆力分散在蛋壳表面各处,各处力量较小;但同时捏两只鸡蛋时,手掌的杠杆力全部集中在两只鸡蛋的接触点上,力量较大足以将其捏碎。拱形桥梁与鸡蛋壳的外形相似,都是十分稳定的拱形形状,所以能够经久不衰、造福人类。教师通过“做”,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形象化、生动化,并鼓励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和思考。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才能够发现实验过程的细节之处,才能从细节之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观察则是探索的起点。教师通过小小的演示操作,生动形象地阐述力学的基本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有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思考、探究创新活动都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做”与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不再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而是与学生一起去观察、探究、思考。教师从台前退居幕后,充分发挥了其组织、引导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
2.做中学,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做中学”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一种要求。它强调学生不要仅停留在理论上、书本上和课堂上,而要学会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物理学,在实践操作中感悟物理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及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中的“力的合成”这一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小实验。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读教材,自学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对力的合作概念、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接着,各小组分别准备好实验器材,如模板、图钉、白纸、测力计、直尺、小铁环等;再者,各组成员相互商量、配合,组装实验装置,尝试着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让各小组分别演示各自的有关“力的合成”的小实验。演示的时候,可能有的组会演示失败,有的组演示成功。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功能了。教师再将学生自主实验操作中的优点与缺点指出来,让学生明白为何会实验失败;同时带领学生做一次正确的操作,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力的合成”这一原理。
为了准备好实验,学生们首先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和熟悉,就要通过自主学习去理解、去分析、去记忆;在准备实验和试操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和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他组的优秀之处,发现自己组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实现取长补短。学生通过“做”,亲身参与到实验设计、探究、操作、观察与体验之中,学会去发现分析、思考记录、归纳总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学原理、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奥秘。同时,学生摆脱了“被动听课”的传统模式束缚,摇身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能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我的个性、展示自我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3.结语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是十分可行的,它既符合物理学科重实验、重应用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当代高中学生爱动手、好创新的特征。教师在“做中教”,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学生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其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教中反思、学生在学中感悟、教师在做中研究,“教学做”三维合一、不可分割,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一套提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探究创新的新型教学法。将其渗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既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原理、定理的理解记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可以说,这是一种一箭双雕的良好教学法,值得广大师生的借鉴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邱银芳.物理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尝试与反思[J].数理化学习,2011(8).
[2]傅文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物理学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独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操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正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教学做”一体化理论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学生应该在做中学,教、学、做三者缺一不可,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深远影响。下面,笔者将具体探讨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
1.做中教,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做中教”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的一种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我们走出教案的禁锢,走出理论教学的怪圈,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通过实验演示、操作来教授物理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物理理论。例如在教学高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立交桥、跨江大桥等,为何被修成拱形的?为何可以安然无恙地矗立几十年?然后,教师再做一个“捏鸡蛋”的小实验,进一步解释力学原理。教师将一只鸡蛋放在手心,无论使多大劲都无法将其捏碎;但是将两只鸡蛋放在手心,轻轻一捏,蛋壳就碎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其中蕴含了力学的道理。当我们捏一只鸡蛋时,手掌的杠杆力分散在蛋壳表面各处,各处力量较小;但同时捏两只鸡蛋时,手掌的杠杆力全部集中在两只鸡蛋的接触点上,力量较大足以将其捏碎。拱形桥梁与鸡蛋壳的外形相似,都是十分稳定的拱形形状,所以能够经久不衰、造福人类。教师通过“做”,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形象化、生动化,并鼓励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和思考。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才能够发现实验过程的细节之处,才能从细节之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观察则是探索的起点。教师通过小小的演示操作,生动形象地阐述力学的基本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有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思考、探究创新活动都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做”与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不再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而是与学生一起去观察、探究、思考。教师从台前退居幕后,充分发挥了其组织、引导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
2.做中学,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做中学”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一种要求。它强调学生不要仅停留在理论上、书本上和课堂上,而要学会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物理学,在实践操作中感悟物理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及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中的“力的合成”这一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小实验。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读教材,自学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对力的合作概念、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接着,各小组分别准备好实验器材,如模板、图钉、白纸、测力计、直尺、小铁环等;再者,各组成员相互商量、配合,组装实验装置,尝试着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让各小组分别演示各自的有关“力的合成”的小实验。演示的时候,可能有的组会演示失败,有的组演示成功。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功能了。教师再将学生自主实验操作中的优点与缺点指出来,让学生明白为何会实验失败;同时带领学生做一次正确的操作,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力的合成”这一原理。
为了准备好实验,学生们首先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和熟悉,就要通过自主学习去理解、去分析、去记忆;在准备实验和试操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和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他组的优秀之处,发现自己组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实现取长补短。学生通过“做”,亲身参与到实验设计、探究、操作、观察与体验之中,学会去发现分析、思考记录、归纳总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学原理、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奥秘。同时,学生摆脱了“被动听课”的传统模式束缚,摇身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能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我的个性、展示自我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3.结语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是十分可行的,它既符合物理学科重实验、重应用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当代高中学生爱动手、好创新的特征。教师在“做中教”,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学生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其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教中反思、学生在学中感悟、教师在做中研究,“教学做”三维合一、不可分割,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一套提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探究创新的新型教学法。将其渗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既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原理、定理的理解记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可以说,这是一种一箭双雕的良好教学法,值得广大师生的借鉴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邱银芳.物理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尝试与反思[J].数理化学习,2011(8).
[2]傅文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