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入手,探究了“六模块”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在学生自学置疑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效的交流展示,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如何营造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进行交流展示,表达出自己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从而达到自学置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的目的,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六环节 交流展示 互动探究 和谐民主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经过在我市实施一年多以来,经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逐渐被全体师生所理解、认可、接受、施用和创新。“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该教学模式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我市今年在“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对这一模块进行构建,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交流展示模块要求学生交流展示在自学质疑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交流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只有小组先进行交流,展示个人的自学成果和自学的疑点,对于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掉,然后归纳总结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和疑点进行全班交流。所以在六模块课堂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习小组进行划分,让每个学习小组都能交流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划分为合作学习小组应注意,让小组内每位学生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都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在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有助于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用多种形式划分: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进行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会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分组的方法:(1)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各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给一些较好的学生一种任务,有利于一些困难生及时得到同伴的帮助,从而缩小同学间的差距,促使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2)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困难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地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他们在组中的地位不同于前一种,不再是受帮助者而是互相水平相当的学生,也有利于树立他们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的活动要求也可以进行分层,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使每位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更高一层。(3)自主型:就是让学生自由搭配,往往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去找合作的伙伴,由学生自己找同伴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其创造能力。这样能使言语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真实。
二、引导学生有效的交流和展示
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我认为,有效的交流和展示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教师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进行交流展示,表达出自己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难点。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把立足点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少年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他看作有待于喂給知识的”孩子”,或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把自己对于需要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的标准强加给他们。其次,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
最后,在课堂交流展示中要有包容心。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甚至有的学生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不知道答案,甚至有些神奇和怪诞的想法,对于课堂上所出现的一切问题教师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让学生大胆去交流展示,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要从理解和探究的角度解决学生出现的错误,千万不能大声呵斥或直截了当的支出不对,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是应当运用教学机智,启发诱导,立即设计出相对应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正规,最终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误区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其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优质课堂” 中学生物教学,2008 (9):21~22.
[2]《生物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关键词 六环节 交流展示 互动探究 和谐民主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经过在我市实施一年多以来,经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逐渐被全体师生所理解、认可、接受、施用和创新。“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该教学模式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我市今年在“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对这一模块进行构建,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交流展示模块要求学生交流展示在自学质疑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交流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只有小组先进行交流,展示个人的自学成果和自学的疑点,对于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掉,然后归纳总结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和疑点进行全班交流。所以在六模块课堂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习小组进行划分,让每个学习小组都能交流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划分为合作学习小组应注意,让小组内每位学生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都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在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有助于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用多种形式划分: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进行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会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分组的方法:(1)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各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给一些较好的学生一种任务,有利于一些困难生及时得到同伴的帮助,从而缩小同学间的差距,促使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2)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困难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地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他们在组中的地位不同于前一种,不再是受帮助者而是互相水平相当的学生,也有利于树立他们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的活动要求也可以进行分层,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使每位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更高一层。(3)自主型:就是让学生自由搭配,往往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去找合作的伙伴,由学生自己找同伴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其创造能力。这样能使言语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真实。
二、引导学生有效的交流和展示
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我认为,有效的交流和展示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教师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进行交流展示,表达出自己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难点。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把立足点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少年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他看作有待于喂給知识的”孩子”,或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把自己对于需要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的标准强加给他们。其次,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
最后,在课堂交流展示中要有包容心。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甚至有的学生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不知道答案,甚至有些神奇和怪诞的想法,对于课堂上所出现的一切问题教师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让学生大胆去交流展示,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要从理解和探究的角度解决学生出现的错误,千万不能大声呵斥或直截了当的支出不对,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是应当运用教学机智,启发诱导,立即设计出相对应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正规,最终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误区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其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优质课堂” 中学生物教学,2008 (9):21~22.
[2]《生物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