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18-001
我们现在正在实施和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那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什么益处呢?一、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必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教育的伟大使命。
二、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过去教育的弊端是重知识、轻德育、轻能力,特别是轻视对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其弊端,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从国内外心理学家及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人的大脑在2周岁前基本发育完成,5岁前的脑重量已为成人的95%,而智力发展则为一半。这个时期的素质可塑性大、记忆力强、是大脑思维最活跃时期,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期。所以,在中小学要树立正确创新素质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素质教育。
在学校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既是重要的,也是可能的,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提高认识,转换观念,扩大共识,紧密配合,提高搞好创新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在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进步性。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实施刨新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进步性,不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要培养学生进步的先进的创新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和平、为正义而创造的世界观。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和平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还要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开发,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及“进攻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二是整体性。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系统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运行保证机制。用良好的创新教育素质条件去保证提高创新素质教育的质量;要坚持全学校、全家庭、全社区、全方位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环境;要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对德、智、体、美、劳等一起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三是主体性。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从沉重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的时间。要坚持共性与个性—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自小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韧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四是创新性。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地教,学生要创新地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问、选择,甚至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奖抑;在物质方面,要加大投人,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场所,让学生去参观、游览、玩耍,接触自然和社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环境方面,要营造能引起创造思维的感观刺激环境。
五是实践性。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不仅让学生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服务了社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喜悦。
通过我们对创新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相信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会让“诺贝尔”这样的花多多落我家。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18-001
我们现在正在实施和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那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什么益处呢?一、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必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教育的伟大使命。
二、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过去教育的弊端是重知识、轻德育、轻能力,特别是轻视对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其弊端,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从国内外心理学家及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人的大脑在2周岁前基本发育完成,5岁前的脑重量已为成人的95%,而智力发展则为一半。这个时期的素质可塑性大、记忆力强、是大脑思维最活跃时期,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期。所以,在中小学要树立正确创新素质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素质教育。
在学校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既是重要的,也是可能的,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提高认识,转换观念,扩大共识,紧密配合,提高搞好创新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在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进步性。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实施刨新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进步性,不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要培养学生进步的先进的创新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为和平、为正义而创造的世界观。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和平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还要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开发,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及“进攻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二是整体性。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系统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运行保证机制。用良好的创新教育素质条件去保证提高创新素质教育的质量;要坚持全学校、全家庭、全社区、全方位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环境;要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对德、智、体、美、劳等一起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三是主体性。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从沉重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的时间。要坚持共性与个性—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自小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韧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四是创新性。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地教,学生要创新地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思索、想象、发问、选择,甚至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奖抑;在物质方面,要加大投人,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场所,让学生去参观、游览、玩耍,接触自然和社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环境方面,要营造能引起创造思维的感观刺激环境。
五是实践性。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不仅让学生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服务了社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喜悦。
通过我们对创新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相信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会让“诺贝尔”这样的花多多落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