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门庞大又精湛的艺术,其涵盖的内容与细枝末节数不胜数,而处置义构式仅是认知语言学流派的冰山一角。处置义构式虽作为其中细小的一部分,但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人类语言的表达需求。了解处置义构式及“把”字句的发展、特征以及构建可以达到对汉语的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处置义构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把”字句
1.认知语言学的性质与崛起
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本质是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通过心智活动将感受过的现实世界的经验加以概念化并将其以符号编码的状态呈现出来的结果,因此人类的心智活动与人类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智活动难以在独立的状态下被观察到,所以人类的语言便成为了观察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正是如此,认知语言学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在心理学、哲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对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一个新兴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的萌芽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而认知语言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在1989年由R. Dirven 组织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了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并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即ICLA。90年代以后认知语言学研究在世界各地迅速扩展,英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等多国都相继建立认知语言学研究会。
2.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自90年代开始,海内外一些汉语学者逐渐关注国外语言学界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并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原理对汉语现象进行解释。同时海内外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开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汉语中的一些句法和语义现象进行研究,当时的一些成果主要集中发表在《中国语文》这一重要学术刊物上。
虽国内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取得了不少有效的研究成果,但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有效的解释或解决汉语的实际问题,仍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研究。
3.处置义构式
处置义构式与汉字的“把”字句密切相关,“处置义”其实是一种构式义。“把”字句被称为“处置式”最早是王力提出来的,但是一直有人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处置”提出质疑。沈家煊曾指出:这说明“把”字句有“处置”意味的判断还是基本符合我们的直觉。
客观地叙述甲对乙进行了处置是一回事,主观上认定甲对乙进行了处置又是另一回事,主观与客观之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研究表明,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认识。
4.1 “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把”字句的“主观性”首先体现在说话人的“情感”上,指说话人将自己认同于他用句子所描写的时间或状态中的一个参与者。“把”字句常有不如意的含义,例如:把首饰当了/把钢笔给弄丢了。“把”字句的这种语义倾向性的合理解释仍然是说话人把受事看作同情的对象:人一般寄情于想得到而没有得到、得到了又失去的东西。受事完全受影响比部分受影响更容易成为移情对象,但是部分受影响的受事如果是移情对象也可以使用“把”字句。
除了说话人“同情”的对象,其移情对象也可以是“钟情”的对象。此外,处置对象还可以成为说话人“厌恶”的对象,但多见于祈使句。同情、钟情和厌恶这三种情感都跟主观认定的“受损”有关。
4.2 “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说话人对客观事件和状态的观察角度或是加以叙说的出发点叫做“视角”,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视角的变化就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意向,不同的主观体验。
“把”字句对量的主观判断还可以是针对动作或性状的。下面将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放在一起做一下对比:
把手臂打的直直的/把手臂打直
把汤喝得精光/把汤喝光
把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把东西收拾整齐
尽管位于动词都是复杂形式,但是前面的句子是自由的,后面的句子是黏着的,不能独立使用,这是因为状态形容词的主观性比性质形容词强。
4.3 “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语言的“主观性”还表现在说话人对客观事件的“认识”上,这种“认识”主要跟语言中的情态范畴有关,所以叫“认识情态”。和对应的动宾句比较,“把”字句往往含有出乎意料的含義。即说话人觉得出乎意料,或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会觉得出乎意料。例如:
我请他帮忙递一下酱油,他却把醋递给了我。
这种情况就属于说话人觉得出乎意料。
此外,通常在动作前不存在的或者通过动作后存在的所指对象不能成为“把”的宾语。因为客观上来说,对于还不存在的事物,是不能被进行某种处置的。例如:生了个孩子/盖了间房子等。但是如果动词带上后附成分,石洞错成为一种“意外的行动”,那客观处置可变为主观处置了,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把”字句了。譬如:她把个孩子生在田里了。/他把房子盖在山顶上了。
5.处置义构式的语义构建
认知语法的研究对象是语法构块。构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语言表达式,不管是新出现的还是固定下来的。一个构块至少由两个成分结构构成,所以构块是合成结构。根据此定义,构块包括了形位以上的所有语言表达式,即多形位词、短语、小句、句子甚至段落、篇章。传统意义上的句式是位于小句层面的构块。所以“把”字句属于小句层面的构块。小句是对情境或事件的编码。但是,对于同一个情境,说话人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式。这是因为我们在对同一个情境进行编码时,首先要对它进行识解。识解的不同结果对应不同的编码结果。从“把”字句的语义形成的认知机制来看,它的语义可以概括为:典型的“把”字句的语义表现为,乙在甲的掌控下经历一个由动词标示的完整过程,从而处于某种结果或状态。以此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把”字句从结果义逐渐偏离,构成一个从核心到边缘的连续统。这种语义概念来自于对“把”字句个组成成分的语义内容、语义关系和语义组织的考察。
6.总结
从认知语言学的发端到延续,从国外各学者的研究再到国内学者们的探索与研究,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处置义构式虽作为其中细小的一部分,但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人类语言的表达需求。了解汉语的处置义构式不仅仅是从“把”字句了解汉语,更是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参 考 文 献
[1]吕叔湘.“把”字用法研究,《汉语语法论集》(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2]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J].汉语学习第4期,1994
[3]刘一之.“把”字句的语用、语法限制及予以解释[J].语法研究和探索(十),2000
[4]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第5期,2002
[5]崔希亮.语言理解与认知[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6]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第2期,2004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牛宝义.“把”字句语义建构的动因研究[J].现代外语第2期,2008
[9]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
[10]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语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处置义构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把”字句
1.认知语言学的性质与崛起
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本质是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通过心智活动将感受过的现实世界的经验加以概念化并将其以符号编码的状态呈现出来的结果,因此人类的心智活动与人类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智活动难以在独立的状态下被观察到,所以人类的语言便成为了观察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正是如此,认知语言学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在心理学、哲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对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一个新兴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的萌芽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而认知语言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在1989年由R. Dirven 组织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了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并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即ICLA。90年代以后认知语言学研究在世界各地迅速扩展,英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等多国都相继建立认知语言学研究会。
2.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自90年代开始,海内外一些汉语学者逐渐关注国外语言学界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并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原理对汉语现象进行解释。同时海内外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开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汉语中的一些句法和语义现象进行研究,当时的一些成果主要集中发表在《中国语文》这一重要学术刊物上。
虽国内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取得了不少有效的研究成果,但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有效的解释或解决汉语的实际问题,仍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研究。
3.处置义构式
处置义构式与汉字的“把”字句密切相关,“处置义”其实是一种构式义。“把”字句被称为“处置式”最早是王力提出来的,但是一直有人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处置”提出质疑。沈家煊曾指出:这说明“把”字句有“处置”意味的判断还是基本符合我们的直觉。
客观地叙述甲对乙进行了处置是一回事,主观上认定甲对乙进行了处置又是另一回事,主观与客观之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研究表明,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认识。
4.1 “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把”字句的“主观性”首先体现在说话人的“情感”上,指说话人将自己认同于他用句子所描写的时间或状态中的一个参与者。“把”字句常有不如意的含义,例如:把首饰当了/把钢笔给弄丢了。“把”字句的这种语义倾向性的合理解释仍然是说话人把受事看作同情的对象:人一般寄情于想得到而没有得到、得到了又失去的东西。受事完全受影响比部分受影响更容易成为移情对象,但是部分受影响的受事如果是移情对象也可以使用“把”字句。
除了说话人“同情”的对象,其移情对象也可以是“钟情”的对象。此外,处置对象还可以成为说话人“厌恶”的对象,但多见于祈使句。同情、钟情和厌恶这三种情感都跟主观认定的“受损”有关。
4.2 “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说话人对客观事件和状态的观察角度或是加以叙说的出发点叫做“视角”,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视角的变化就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意向,不同的主观体验。
“把”字句对量的主观判断还可以是针对动作或性状的。下面将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放在一起做一下对比:
把手臂打的直直的/把手臂打直
把汤喝得精光/把汤喝光
把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把东西收拾整齐
尽管位于动词都是复杂形式,但是前面的句子是自由的,后面的句子是黏着的,不能独立使用,这是因为状态形容词的主观性比性质形容词强。
4.3 “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语言的“主观性”还表现在说话人对客观事件的“认识”上,这种“认识”主要跟语言中的情态范畴有关,所以叫“认识情态”。和对应的动宾句比较,“把”字句往往含有出乎意料的含義。即说话人觉得出乎意料,或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会觉得出乎意料。例如:
我请他帮忙递一下酱油,他却把醋递给了我。
这种情况就属于说话人觉得出乎意料。
此外,通常在动作前不存在的或者通过动作后存在的所指对象不能成为“把”的宾语。因为客观上来说,对于还不存在的事物,是不能被进行某种处置的。例如:生了个孩子/盖了间房子等。但是如果动词带上后附成分,石洞错成为一种“意外的行动”,那客观处置可变为主观处置了,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把”字句了。譬如:她把个孩子生在田里了。/他把房子盖在山顶上了。
5.处置义构式的语义构建
认知语法的研究对象是语法构块。构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语言表达式,不管是新出现的还是固定下来的。一个构块至少由两个成分结构构成,所以构块是合成结构。根据此定义,构块包括了形位以上的所有语言表达式,即多形位词、短语、小句、句子甚至段落、篇章。传统意义上的句式是位于小句层面的构块。所以“把”字句属于小句层面的构块。小句是对情境或事件的编码。但是,对于同一个情境,说话人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式。这是因为我们在对同一个情境进行编码时,首先要对它进行识解。识解的不同结果对应不同的编码结果。从“把”字句的语义形成的认知机制来看,它的语义可以概括为:典型的“把”字句的语义表现为,乙在甲的掌控下经历一个由动词标示的完整过程,从而处于某种结果或状态。以此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把”字句从结果义逐渐偏离,构成一个从核心到边缘的连续统。这种语义概念来自于对“把”字句个组成成分的语义内容、语义关系和语义组织的考察。
6.总结
从认知语言学的发端到延续,从国外各学者的研究再到国内学者们的探索与研究,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处置义构式虽作为其中细小的一部分,但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人类语言的表达需求。了解汉语的处置义构式不仅仅是从“把”字句了解汉语,更是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参 考 文 献
[1]吕叔湘.“把”字用法研究,《汉语语法论集》(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2]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J].汉语学习第4期,1994
[3]刘一之.“把”字句的语用、语法限制及予以解释[J].语法研究和探索(十),2000
[4]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第5期,2002
[5]崔希亮.语言理解与认知[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6]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第2期,2004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牛宝义.“把”字句语义建构的动因研究[J].现代外语第2期,2008
[9]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
[10]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语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