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初中音乐课程设计与实施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te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等,同时建设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由于现在小升初的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差异很大,传统班级授课制采用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我们正在不断研讨、实践和改进立足于学生水平差异的音乐分水平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发展 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103-04
  我校每年会对初一新生进行音乐水平的问卷调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音乐起始水平。2015届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全年级共500名左右的学生中,73%的学生会识读乐谱、34%的学生能够识读乐谱但唱不准音高、16%的学生不识谱、21%的学生会演奏一种及以上乐器、11%的学生参加过合唱团。基于这样的学情,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存在不同的学习起点、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音乐实践能力、不同的音乐技能和素养。然而在原始的班级授课制的音乐课堂中,依然使用着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组织形式、统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所谓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模式。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为此根据学生的需求,我校制定了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如图1)。
  我校的音乐课程中包含国家课程及校本课程两大课程内容,其中校本课程中包含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兴趣选修课程以及以学生特长发展为主的合唱、管乐、舞蹈三大社团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只适应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分水平课程的实践与探究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校所进行的分水平课程是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将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的教学班进行走班上课。分水平课程从原来的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组织形式及统一的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鉴于我校分水平课程只进行了一年的实践,下面将以实践年级初一年级为例介绍我校的分水平课程内容。
  一、分水平的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同时对7-9学年目标做了要求(如图2)。
  分水平教學目标从视唱、唱歌、欣赏、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设定,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稳固和加强视唱能力,提高欣赏和表现两项基本的音乐技能,在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形成音乐素养。
  二、分水平的学习内容
  原本教课书中的教材内容初一至初三共6册24个单元,从题材、体裁、地域等内容进行了单元的划分。我们认为,按书本中的单元进行学习,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零散,无法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行主题式的单元内容学习,通过主题式的实践活动引领,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和理解音乐内容,因此,我们进行了初中三年的主题式单元内容的整合(如图4)。
  教材整合以学生学习基础、生理、心理为依据,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初中三年中学会唱“一支”歌,学会演奏“一首”作品,学会跳“一支”舞蹈。初一的学生识谱能力需要稳固和提高,大多数学生没有变声,在音乐基础上进行以演唱为主的音乐技能学习;初二学生开始变声期,在演奏学习的基础上加入了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技能学习,欣赏内容上较之于初一更加深入;初三的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音乐内容的设计上加入了“动”的内容——学习校园华尔兹舞蹈,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动”与“静”相结合减轻学业压力,丰富学生课业外的学习生活,在欣赏内容上加入了交响作品和流行音乐,使学生在初一初二欣赏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三、分水平的组织形式
  分水平课程实行走班制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分班前会接受统一测试,测试内容(如图5),学生根据测试结果以及老师给的自选层级水平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层级,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原始成绩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的成长与不足。有的学生原始是B层水平或C层水平,在经过努力之后能力有较大提升,具备提高层级水平的标准,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能力进行层级的调整。
  四、分水平的评价方式
  如图6: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水平的自评、互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测试、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参考学生的自评及互评结果,学期末给予学生终评。这样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评价的一刀切现象,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更加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五、以单元“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为例的分水平课程实施
  本单元是以主题式的单元内容呈现的,分为中国少数民族民歌和中国汉族民歌两大部分,涵盖了7个民族及3种体裁形式的地方民歌。由于单元内容较多,教师选出五首(蒙古族、藏族、陇东、山东、陕北)有代表性且传唱度较高的音乐作品,引领学生体验民歌的韵味、感受民歌的文化。以启发式论题引领进行初始性理解活动的学习实践:同是中国民歌,为什么每个民族的民歌风格上有那么大的不同,使得中国音乐的百花园绚丽多彩?   (一)初始性理解活动
  A层级课例——蒙古民歌《银杯》:这首作品旋律简单且朗朗上口,对于A层级学生来讲学唱较为容易,但是蒙古民歌的韵味很难拿捏,因此在课上,教师在引领学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和声的演唱方式感受蒙古辽阔的草原和体会蒙古人民宽厚的胸怀。
  B层级课例——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B层级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中主要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学唱、分析及表现音乐作品。所谓小组协作,就是把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较弱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内协助学习。《军民大生产》这首作品学生易学易唱,教师在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速度、力度的角度分析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编创。学生根据自身以及小组整体能力,能力较强的组可以在演唱较好的基础上进行词和旋律的编创,能力较弱的小组可以只进行演唱练习而不编创,最后以小组演唱的形式展示劳动号子粗犷的美,豪放的美。
  C层级课例——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C层级学生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中教师用范唱和钢琴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通过学生演唱的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体会劳动号子的力量美。
  (二)探究式理解活动
  教师给学生一个探究式实践任务:选择汉族或一个少数民族,学习并了解其经典的民歌与相关的文化,并尝试探究形成民歌风格特点的原因。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究式的实践活动。在过程中,教师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望”即是确定个人或小组是否明确探究活动任务,有序安排探究计划;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闻”即是关注学生准备的展示内容及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答疑解惑;“问”即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你是如何感受一首民歌表达的情感与韵味?各民族的民歌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点?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你是如何判断民歌的地域性?民歌与各民族生活有何联系?你能否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表现不同民族的民歌?等引导学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的发展。“切”即是对“个别”的学生给与个别化了解和个别化指导。
  (三)终结性理解活动
  在终结性理解活动中,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方式,以“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为主题进行展示。有的学生擅长演唱,可以独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有的学生擅长舞蹈,可以跳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没有特长的学生可以使用PPT或海报宣传的方式展示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理解。
  六、收获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及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三个层级水平的学生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但是在音乐基础能力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B层水平,如何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不同特点;如何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而不只是单单演唱一首歌曲。欣赏一首作品,这些问题是在今后的音乐分水平教学中继续研究的方向。
  音乐是个性化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音乐教学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不拘一格的,教师应该结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许讲真.语言与歌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摘要: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自1998年开设古琴课程,至今已有20年。这20年间开设了包括古琴在内的多门吴地音乐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古琴演奏技能的同时更对苏南音乐文化有全面的了解。笔者通过回顾这20年本系的古琴教学,对其进行点评,并展望今后古琴课程的开展,使高校真正传承好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使虞山琴派在新时代换发出新声。  关键词:常熟理工学院 音乐系 古琴 课程  中图分类号:J0-05
期刊
1983年12月生于贵州黔西县,2007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外聘教师。毕业创作《苗岭》被评为贵州大学优秀毕业作品。作品《黔中细雨薄如沙》在《迎奥运》贵州省第二届中国画精品展中荣获优秀奖。作品《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入选由国际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9届奥运会主委会等
期刊
摘要:笔者以实验昆曲《椅子》为观摩对象,比较了原著、剧本与演出实况,对其价值取向与当下意识形态的符合性提出了不同见解并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中国昆曲的传播不应贪图捷径,迎合流俗品味,应当树立文化自信,踏踏实实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推陈出新,打磨精品。  关键词:昆曲 演出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8)
期刊
摘要: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中作者通过对壮美山河、云雾缭绕的美景描写,借此有感而发,对壮美山河的赞美之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对二胡的演奏技巧在乐曲《江河云梦》中的运用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关键词:二胡 《江河云梦》 演奏技巧 音乐感觉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55-02  一、《江河云梦》介绍  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
期刊
摘要:本文以现代筝曲《莲花谣》为例,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在现代筝曲中的体现,其 “渐变”式的调性布局,“生长”型的旋律创作手法,“散整结合”的结构布局,都为其意象的表达与意境的空间营造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使作品呈现了一种传统音乐形态与作品意境的高度融合。  关键词:传统音乐形态 现代筝曲 意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15-03
期刊
摘要: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瑰宝,更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传承,历久弥新。笔者根据本人近年来潜心创作《盛世景德镇唐英1728》工筆长卷的经历,深入分析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希望可以让这门技艺永远成为我国文化中璀璨的明星。  关键词:景德镇手工制瓷 技艺 文化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戏剧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时空。随着战争和工农革命的进行,戏剧大众化也从单纯为启蒙、为艺术的乌托邦理想实验转变为适应战时环境和革命要求的实用工具,服务于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承担起社会革命的担子。  关键词:戏剧大众化 延安戏剧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是对古筝独奏曲《林泉》进行演奏版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进行分析;二是对乐曲的结构、内容与风格特征进行梳理;三是对三位演奏家的不同演奏版本进行比较,从共性、个性及不同的风格进行剖析、阐述。笔者意图通过比较三位演奏家的演奏版本,在同一乐曲中,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能表现出来的不同音乐艺术效果,如何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去表现同一作品,在充分尊重原著作品的同时而又具有
期刊
摘要:雷东的绘画中的色彩在他整个绘画艺术中占的比重并不算多,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色彩方面对于象征主义的影响,他用自己的思想、理解和人生去画出那些梦幻、鲜艳、绚烂的色彩,在艺术史上涂下了厚重的一笔。  关键词:雷东 游离 象征主义 色彩 强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29-02  一、关于雷东  一个活跃在19世纪的画家,以
期刊
摘要:“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国音乐更是有了八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既丰富又独特的音乐理论文化遗产,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始于周的乐律学、“三分损益法”“新法密率”……尤其是乐律学,中国人更是远远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传统音乐理论对于传统音乐的欣赏、延续、传承与创新有着举足轻重、不容置疑、不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