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喜剧有三种:幽默喜剧、讽刺喜剧和赞美喜剧。传统二人转文学中更多的是赞美喜剧,来歌颂正面人物和光明景象,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它的喜剧性逐渐在扩充。二人转本体在讽刺喜剧的创作中闯出了新的空间、新的形式,为本体美容研究提出了新的审美对象,“讽刺美”在本质上仍是喜剧美,它使二人转本体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审美层面,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精神领域,通过喜剧形象和喜剧精神力量,把那些被虚伪的假象掩盖着的丑恶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帮助人们在笑声中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关键词】传统二人转幽默;赞美喜剧;新二人转讽刺喜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28-1.5
在传统二人转文学中,几乎找不到将“丑的东西”揭穿了给人看的喜剧和喜剧人物。传统二人转文学中更多的是赞美喜剧,意在对正面人物和光明景象的热烈歌颂,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它的喜剧性逐渐在扩充。二人转讽刺喜剧成功的出现,让丑的东西也就是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被讽刺,使人们从这种艺术讽刺中感到审美愉悦,使二人转生命由内省型转入生命的处化型。二人转艺术本体是新二人转讽刺喜剧创造的形式基础;而二人转讽刺喜剧的成功创建又张扬了二人转本体个性,并且得到了美感升华。
一般说法,喜剧有三种:幽默喜剧、讽刺喜剧和赞美喜剧。在传统二人转文学中,几乎找不到将“丑的东西”揭穿了给人看的喜剧和喜剧人物。有的仅属于幽默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东西,如《梁赛金擀面》的梁赛金,《回杯记》中的张廷秀等,虽然有没,但也不具备喜剧人物性格特征。又如《回杯记》,艺术家虽然也写张廷秀与王兰英的心理冲突,用“盘家乡”式的试探,提示了王兰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坚贞性格,只是行为过程充满幽默和机趣。这充其量只是幽默情节,还构不成喜剧的性格塑造与冲突。
传统二人转文学中更多的是赞美喜剧。意在对正面人物和光明景象的热烈歌颂,使人发出赞美的笑。如《杨八姐游春》的佘太君,赞美她利用偌大一个彩礼单子,敢于向皇上挑战;《双锁山》的刘金定,赞美她“刀压脖子问亲事”的惊人壮举;《包公赔情》的包拯,赞美他执法无私,为民除害的高尚精神。
鲁迅对喜剧美、讽刺美作过这样的概括:“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裂给人看。讽刺不过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
丑与美本来是人类社会的统一体,是客观存在的矛盾统一体。而喜剧却因为丑的东西也就是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被讽刺,而使人们从这种艺术讽刺中感到审美愉悦。但是,“无价值的东西”客观存在是一回事,敢于把“无价值的东西”揭露出来,并加讽刺,这种需要一种社会勇气与宽容。它是社会进步到扩大了自由思想空间之后的产物,对于丑的事物的被揭露,“不仅使人能美,而且使人敢笑”,或者说,社会进入到人们客观需要讽刺与小品的审美时代。
有艺术家认为,二人转艺术本体是新二人转讽刺喜剧创造的形式基础;而二人转讽刺喜剧的成功创建又张扬了二人转本体个性,并且得到了美感升华。
二人转“丑角艺术”的创造功能在讽刺喜剧形式中得到充分发挥。在讽刺喜剧中,第一次使“二人、人物与丑角”高度融洽,使人物造型与演员的造型贴近了,使人物心理与演员心理和谐完美了。它充分发挥“丑角替艺术”的配、字、逗、唱、善于穿插的一切本能,真真假假,跳进跳出,生动活泼,红火热闹,又都是在人物中的艺术,充分体现通俗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自然整合,产生了具有时代感的审美情趣。如拉场戏《摔三弦》中盲人张志为了骗钱,为人算命,但想不到却被未过门的儿媳妇爱华来个“反算命”,不仅揭露了他的骗人伎俩,又教育了他,启发他走正路。由“反算命”产生的笑料,就将喜剧因素与时代进步思维紧密结合,形成了这一民间艺术独特的喜剧情境,进而令人难忘。
讽刺喜剧充分发挥了“一人演多角”、“半实半虚”的本体效应。如陈功范创作的二人转《佛祖封官》,戏中的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在佛祖面前贬低孙悟空的“取经”功绩,又都毫不客气地夸大自己的功劳,争要那一个大官的“指标”。因为各自都在夸大自我,恰用“一人演多角”、“虚虚实实”、忽甲忽己、忽真忽假的表现方式,才能把“争功争官”者的丑态丑相和内心世界表现俱足。如果用固定人物扮的戏剧形式,也难于达到如此效果。
二人转艺术本体是善于夸大时间空间的艺术。这正是讽刺喜剧所要追求的审美情趣。如于成和创作的二人转《醉青天》,是写一个知县“醉时明白醒时醉”的精神状态。马大燕仰仗她父是太守高于知县三品,在乡里为所欲为,知县在“醒时”,惧她,只有“醉”时才能治服一霸。导演处理县官“醉酒”时需要以“醉舞”来扩大空间,以酒壮胆,实际是扩大了“知县”的“心理空间”,这恰是二人转的艺术专长。
喜剧的笑不是逗出来的,笑是一种发现,是对丑的否定,对美的发扬。二人转的风格本体就是喜剧性的滑稽丑角艺术,但二人转喜剧的审美创造又不是“原汤化原食”,应该是运用丑角的艺术载体。渲染经过提纯的生活幽默与笑料,疏通丑角幽默与观众接受心态的渠道与桥梁,带给人们认可的笑的思维,这才是喜剧的二人转。我们所谈的讽刺喜剧,“讽刺美”在本质上仍是喜剧美。基于二人转本体形态的独特性,一般讽刺喜剧的创作规律,又不能替代二人转讽刺喜剧的创作规律。但二人转创作规律,又不与一般的创作规律相悖。
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客观存在着的真实,在存在着丑的真实。但生活中的丑没有美感,比如瘌蛤蟆就让人看了恶心,但经画家齐白石给转化为艺术,“蛙声十里出山泉”,才有美的愉悦感。但是,社会生活中的“丑”所以能长期与“美”同在,并且常常假以“美”之名毁灭着“美”不仅说明“丑”还很有势力,而且有独特的修复功能,再生的土壤。作家敢于直面人生,敢于讥刺,这不仅需要作家有勇气,也需要社会有宽容。
二人转讽刺喜剧的真实规律,不仅是联系生活和艺术的纽带,还须参照二人转艺术本体。真实规律对于“演人物又不人物扮”的演剧体系有比其他剧种更深刻的意义。因为“不人物扮”的艺术,需要以“做比成样”的虚拟表演在观众那里建设“主观形象”,如果你从生活中引来的是“非真实”的虚假现象,只能“模糊之上加模糊”,就破坏了最终的审美理想,讽刺的艺术力量也不存在了。
二人转讽刺喜剧成功的出现,使二人转艺术进入到新的审美品位,使二人转生命由内省型转入生命的处化型,讽刺喜剧的创作冲动是一种破坏性的冲动,总企图打破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锋芒所到直刺浑混、丑陋与黑暗,无情地揭开人们的心理冲突和虚伪的面纱,向人们展示美具有征服世界的力量。
二人转本体在讽刺喜剧的创作中闯出了新的空间、新的形式,又使“演人物又不人物扮”的本体意蕴得到开掘。
二人转讽刺喜剧的成功,为本体美容研究提出了新的审美对象。它使二人转本体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审美层面。喜剧,与非审美的“脏、丑、闹”是格格不入的。喜剧的使命也不在于用耍滑稽博得廉价的哈哈大笑。喜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精神领域,通过喜剧形象和喜剧精神力量,把那些被虚伪的假象掩盖着的丑恶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帮助人们在笑声中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它的喜剧性逐渐在扩充,与姐妹艺术相比,二人转的喜剧性,更加依本体而生,而本体也依其生辉。
【参考文献】
[1]王海龙.二人转的文化审美[G].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2]齐向军.论东北二人转丑角艺术[D].吉林艺术学院,2011.
[3]任佳颖.二人转艺术的审美特征[D].沈阳师范大学,2012.
[4]杨朴.二人转的魅力[J].百科知识,2010(12).
【作者简介】郭金杰(1983- ):男,辽宁开原人,铁岭市艺术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
【关键词】传统二人转幽默;赞美喜剧;新二人转讽刺喜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28-1.5
在传统二人转文学中,几乎找不到将“丑的东西”揭穿了给人看的喜剧和喜剧人物。传统二人转文学中更多的是赞美喜剧,意在对正面人物和光明景象的热烈歌颂,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它的喜剧性逐渐在扩充。二人转讽刺喜剧成功的出现,让丑的东西也就是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被讽刺,使人们从这种艺术讽刺中感到审美愉悦,使二人转生命由内省型转入生命的处化型。二人转艺术本体是新二人转讽刺喜剧创造的形式基础;而二人转讽刺喜剧的成功创建又张扬了二人转本体个性,并且得到了美感升华。
一般说法,喜剧有三种:幽默喜剧、讽刺喜剧和赞美喜剧。在传统二人转文学中,几乎找不到将“丑的东西”揭穿了给人看的喜剧和喜剧人物。有的仅属于幽默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东西,如《梁赛金擀面》的梁赛金,《回杯记》中的张廷秀等,虽然有没,但也不具备喜剧人物性格特征。又如《回杯记》,艺术家虽然也写张廷秀与王兰英的心理冲突,用“盘家乡”式的试探,提示了王兰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坚贞性格,只是行为过程充满幽默和机趣。这充其量只是幽默情节,还构不成喜剧的性格塑造与冲突。
传统二人转文学中更多的是赞美喜剧。意在对正面人物和光明景象的热烈歌颂,使人发出赞美的笑。如《杨八姐游春》的佘太君,赞美她利用偌大一个彩礼单子,敢于向皇上挑战;《双锁山》的刘金定,赞美她“刀压脖子问亲事”的惊人壮举;《包公赔情》的包拯,赞美他执法无私,为民除害的高尚精神。
鲁迅对喜剧美、讽刺美作过这样的概括:“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裂给人看。讽刺不过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
丑与美本来是人类社会的统一体,是客观存在的矛盾统一体。而喜剧却因为丑的东西也就是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被讽刺,而使人们从这种艺术讽刺中感到审美愉悦。但是,“无价值的东西”客观存在是一回事,敢于把“无价值的东西”揭露出来,并加讽刺,这种需要一种社会勇气与宽容。它是社会进步到扩大了自由思想空间之后的产物,对于丑的事物的被揭露,“不仅使人能美,而且使人敢笑”,或者说,社会进入到人们客观需要讽刺与小品的审美时代。
有艺术家认为,二人转艺术本体是新二人转讽刺喜剧创造的形式基础;而二人转讽刺喜剧的成功创建又张扬了二人转本体个性,并且得到了美感升华。
二人转“丑角艺术”的创造功能在讽刺喜剧形式中得到充分发挥。在讽刺喜剧中,第一次使“二人、人物与丑角”高度融洽,使人物造型与演员的造型贴近了,使人物心理与演员心理和谐完美了。它充分发挥“丑角替艺术”的配、字、逗、唱、善于穿插的一切本能,真真假假,跳进跳出,生动活泼,红火热闹,又都是在人物中的艺术,充分体现通俗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自然整合,产生了具有时代感的审美情趣。如拉场戏《摔三弦》中盲人张志为了骗钱,为人算命,但想不到却被未过门的儿媳妇爱华来个“反算命”,不仅揭露了他的骗人伎俩,又教育了他,启发他走正路。由“反算命”产生的笑料,就将喜剧因素与时代进步思维紧密结合,形成了这一民间艺术独特的喜剧情境,进而令人难忘。
讽刺喜剧充分发挥了“一人演多角”、“半实半虚”的本体效应。如陈功范创作的二人转《佛祖封官》,戏中的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在佛祖面前贬低孙悟空的“取经”功绩,又都毫不客气地夸大自己的功劳,争要那一个大官的“指标”。因为各自都在夸大自我,恰用“一人演多角”、“虚虚实实”、忽甲忽己、忽真忽假的表现方式,才能把“争功争官”者的丑态丑相和内心世界表现俱足。如果用固定人物扮的戏剧形式,也难于达到如此效果。
二人转艺术本体是善于夸大时间空间的艺术。这正是讽刺喜剧所要追求的审美情趣。如于成和创作的二人转《醉青天》,是写一个知县“醉时明白醒时醉”的精神状态。马大燕仰仗她父是太守高于知县三品,在乡里为所欲为,知县在“醒时”,惧她,只有“醉”时才能治服一霸。导演处理县官“醉酒”时需要以“醉舞”来扩大空间,以酒壮胆,实际是扩大了“知县”的“心理空间”,这恰是二人转的艺术专长。
喜剧的笑不是逗出来的,笑是一种发现,是对丑的否定,对美的发扬。二人转的风格本体就是喜剧性的滑稽丑角艺术,但二人转喜剧的审美创造又不是“原汤化原食”,应该是运用丑角的艺术载体。渲染经过提纯的生活幽默与笑料,疏通丑角幽默与观众接受心态的渠道与桥梁,带给人们认可的笑的思维,这才是喜剧的二人转。我们所谈的讽刺喜剧,“讽刺美”在本质上仍是喜剧美。基于二人转本体形态的独特性,一般讽刺喜剧的创作规律,又不能替代二人转讽刺喜剧的创作规律。但二人转创作规律,又不与一般的创作规律相悖。
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客观存在着的真实,在存在着丑的真实。但生活中的丑没有美感,比如瘌蛤蟆就让人看了恶心,但经画家齐白石给转化为艺术,“蛙声十里出山泉”,才有美的愉悦感。但是,社会生活中的“丑”所以能长期与“美”同在,并且常常假以“美”之名毁灭着“美”不仅说明“丑”还很有势力,而且有独特的修复功能,再生的土壤。作家敢于直面人生,敢于讥刺,这不仅需要作家有勇气,也需要社会有宽容。
二人转讽刺喜剧的真实规律,不仅是联系生活和艺术的纽带,还须参照二人转艺术本体。真实规律对于“演人物又不人物扮”的演剧体系有比其他剧种更深刻的意义。因为“不人物扮”的艺术,需要以“做比成样”的虚拟表演在观众那里建设“主观形象”,如果你从生活中引来的是“非真实”的虚假现象,只能“模糊之上加模糊”,就破坏了最终的审美理想,讽刺的艺术力量也不存在了。
二人转讽刺喜剧成功的出现,使二人转艺术进入到新的审美品位,使二人转生命由内省型转入生命的处化型,讽刺喜剧的创作冲动是一种破坏性的冲动,总企图打破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锋芒所到直刺浑混、丑陋与黑暗,无情地揭开人们的心理冲突和虚伪的面纱,向人们展示美具有征服世界的力量。
二人转本体在讽刺喜剧的创作中闯出了新的空间、新的形式,又使“演人物又不人物扮”的本体意蕴得到开掘。
二人转讽刺喜剧的成功,为本体美容研究提出了新的审美对象。它使二人转本体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审美层面。喜剧,与非审美的“脏、丑、闹”是格格不入的。喜剧的使命也不在于用耍滑稽博得廉价的哈哈大笑。喜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精神领域,通过喜剧形象和喜剧精神力量,把那些被虚伪的假象掩盖着的丑恶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帮助人们在笑声中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它的喜剧性逐渐在扩充,与姐妹艺术相比,二人转的喜剧性,更加依本体而生,而本体也依其生辉。
【参考文献】
[1]王海龙.二人转的文化审美[G].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2]齐向军.论东北二人转丑角艺术[D].吉林艺术学院,2011.
[3]任佳颖.二人转艺术的审美特征[D].沈阳师范大学,2012.
[4]杨朴.二人转的魅力[J].百科知识,2010(12).
【作者简介】郭金杰(1983- ):男,辽宁开原人,铁岭市艺术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