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技巧的知识,掌握了技巧,就像掌握了开启了知识大门的钥匙”,而显然在医学学习之中也是如此,只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技巧,才能学好医学知识,对此在本文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向大家推荐一些医学学习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身边的同学。
关键词:医学;学习;技巧
一、 前言
中国成语之中有一个关于“南辕北辙”故事,大意就是若是驾车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车跑得再快,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在医学学习之中也是如此,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花费了很多的心力,但是由于采用技巧不对,就犹如这辆行错方向的马车,最终只能是筋疲力尽,但是却无功而返,因此在医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学习技巧十分重要。
二、 勤复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效,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将功夫下在平时,明确单依靠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厚的,还必须要勤加复习,这样才能将知识深刻的烙印在自身的脑海之中,并成为机体之中随时可以提取的一部分。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笔者认为医学复习要做好四件事情:
1. 尝试回忆,就是在课后将老师课上讲解的知识回忆一遍,从而以此检查自身的听课情况;
2. 看教科书,对于回忆不起来的知识或者记忆模糊的知识,可以通过再次重温教科书的方式加深理解。
3. 整理笔记,即把上课时没有记下来的部分或者记得不准确的部分,进行再次整理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会无形的实现知识复习的目的。
4. 看参考书,这可以帮助自身更好地开拓视野,如笔者在复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医学知识时,就借助了北医编写的一本16K、蓝色封皮那种参考书,这对笔者的医学知识复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三、 多动笔
俗语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医学学习中尤为如此,由于医学知识具有零散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树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思想意识,通过勤学动笔的学习技巧方式,从而学好医学学科知识。如在笔者学习过程中,一直有记笔记的习惯,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本人做笔记的方法,我一般会把笔记记在书上,通常情况下,若是老师讲解的知识,我可以在书中找到,就会直接通过带有特殊颜色的笔标画出来(我会用红色的笔记笔记,用蓝色的笔复习补充),而若是书上找不到内容,就很有可能是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往往对我们后续的工作实践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对这些知识内容一定要引起重视,必须要在书本之中记下来。此外对于一些总结类的知识(如表格),可以写在贴纸上,在粘到书本上,这都可以为后续的复习创造很大的便利。
四、 抓重点
在几年的医学学习之中,会涉及数不清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是重点,而有一些只需要我们当下了解即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更聪明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立足于全面、系统,但是却可以突出重点的,要通过“抓牛鼻子”的方式以点带面,这样往往可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效果,而這也是医学学习中的一种技巧。如在“临床医学”课程学习中,笔者认为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应该是该课程的学习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特征及发病原因,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或者在学习“病理学”方面的医学知识时,学习的重点就是掌握常见疾病的特点,并且可以描述一些特殊病变的镜下改变(如巧克力囊肿、结核肉芽肿等),这样结合重点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自身的学习变得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也可以促使自身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五、 善归纳
医学知识的零散复杂性,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而对此笔者认为,有条理的知识一定会比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因此在医学学习中,能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对记忆的保持是有重要作用的,而这也是医学学习的重要技巧方法。如在学习“药理学”方面的知识时,药理学是笔者认为所有医学学科之中,最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药品种类又比较多,因此记忆起来十分困难。而经过不断的归纳摸索,笔者就发现,其实药理学课程知识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每一类别的药物其实都有一个代表药品,通过对这个药品的记忆掌握,往往就可以抽丝剥茧出一类型的药物,这样很“厚”的书本,就变“薄”了很多,我们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轻松,因此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善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六、 总结
伴随着近些年医药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因此作为当代的医学院校学生,必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学习医学文化课程,将来有一天为祖国医学事业做出回馈。但是很显然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医学知识的复杂深奥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今后能够不断地对医学学习的技巧做出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唐广胜.探讨激发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8(93):195.
[2]杨洁,陈灵娜,陈宇韶,林颖,何啸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目标检测与识别[J].信息技术,2018(10):81-87.
[3]熊正国,彭慧巧,顿耀艳.从教育心理学研究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成因素[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9):32-33.
作者简介:孙逸飞,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医学;学习;技巧
一、 前言
中国成语之中有一个关于“南辕北辙”故事,大意就是若是驾车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车跑得再快,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在医学学习之中也是如此,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花费了很多的心力,但是由于采用技巧不对,就犹如这辆行错方向的马车,最终只能是筋疲力尽,但是却无功而返,因此在医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学习技巧十分重要。
二、 勤复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效,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将功夫下在平时,明确单依靠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厚的,还必须要勤加复习,这样才能将知识深刻的烙印在自身的脑海之中,并成为机体之中随时可以提取的一部分。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笔者认为医学复习要做好四件事情:
1. 尝试回忆,就是在课后将老师课上讲解的知识回忆一遍,从而以此检查自身的听课情况;
2. 看教科书,对于回忆不起来的知识或者记忆模糊的知识,可以通过再次重温教科书的方式加深理解。
3. 整理笔记,即把上课时没有记下来的部分或者记得不准确的部分,进行再次整理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会无形的实现知识复习的目的。
4. 看参考书,这可以帮助自身更好地开拓视野,如笔者在复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医学知识时,就借助了北医编写的一本16K、蓝色封皮那种参考书,这对笔者的医学知识复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三、 多动笔
俗语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医学学习中尤为如此,由于医学知识具有零散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树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思想意识,通过勤学动笔的学习技巧方式,从而学好医学学科知识。如在笔者学习过程中,一直有记笔记的习惯,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本人做笔记的方法,我一般会把笔记记在书上,通常情况下,若是老师讲解的知识,我可以在书中找到,就会直接通过带有特殊颜色的笔标画出来(我会用红色的笔记笔记,用蓝色的笔复习补充),而若是书上找不到内容,就很有可能是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往往对我们后续的工作实践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对这些知识内容一定要引起重视,必须要在书本之中记下来。此外对于一些总结类的知识(如表格),可以写在贴纸上,在粘到书本上,这都可以为后续的复习创造很大的便利。
四、 抓重点
在几年的医学学习之中,会涉及数不清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是重点,而有一些只需要我们当下了解即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更聪明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立足于全面、系统,但是却可以突出重点的,要通过“抓牛鼻子”的方式以点带面,这样往往可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效果,而這也是医学学习中的一种技巧。如在“临床医学”课程学习中,笔者认为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应该是该课程的学习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特征及发病原因,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或者在学习“病理学”方面的医学知识时,学习的重点就是掌握常见疾病的特点,并且可以描述一些特殊病变的镜下改变(如巧克力囊肿、结核肉芽肿等),这样结合重点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自身的学习变得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也可以促使自身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五、 善归纳
医学知识的零散复杂性,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而对此笔者认为,有条理的知识一定会比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因此在医学学习中,能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对记忆的保持是有重要作用的,而这也是医学学习的重要技巧方法。如在学习“药理学”方面的知识时,药理学是笔者认为所有医学学科之中,最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药品种类又比较多,因此记忆起来十分困难。而经过不断的归纳摸索,笔者就发现,其实药理学课程知识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每一类别的药物其实都有一个代表药品,通过对这个药品的记忆掌握,往往就可以抽丝剥茧出一类型的药物,这样很“厚”的书本,就变“薄”了很多,我们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轻松,因此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善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六、 总结
伴随着近些年医药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因此作为当代的医学院校学生,必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学习医学文化课程,将来有一天为祖国医学事业做出回馈。但是很显然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医学知识的复杂深奥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今后能够不断地对医学学习的技巧做出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唐广胜.探讨激发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8(93):195.
[2]杨洁,陈灵娜,陈宇韶,林颖,何啸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目标检测与识别[J].信息技术,2018(10):81-87.
[3]熊正国,彭慧巧,顿耀艳.从教育心理学研究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成因素[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9):32-33.
作者简介:孙逸飞,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