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童谣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在童谣唱诵的同时配有相应的肢体动作,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以及将童谣融入日常学习和活动等利用童谣促进幼儿成长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童谣;幼儿;成长;策略
0.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地方上的那些老童谣是历史的沉淀,它散步在民间,旋律优美篇幅短小非常贴近于婴幼儿的显示生活。通过地方童谣来开启幼儿的学习,让他们在唱童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语言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所以以童谣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是一套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1.童谣的教育价值
1.1童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原动力就是兴趣,所以需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以兴趣为纽带,幼儿教育才能顺利开展。幼儿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应注重选择一些有趣的,积极向上的,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童谣,让幼儿能够迅速的与童谣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2.童谣使教育温馨可爱,简单易懂
幼师在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教学不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还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让幼儿对刚刚接触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譬如,面对刚刚入园的小班学生,幼师在教授孩子们人体常识時,如果能利用童谣教学,那么效果将大大不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在与幼儿共同朗诵童谣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自己的双手有了形象的认识。这比单纯的教导他们效果要显著得多,这样的交流更容易使儿童信任教师并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归属感。
1.3.童谣是幼儿道德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道德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下列这首童谣《好娃娃》:爷爷奶奶年纪大,驼背弯腰眼睛花。我给爷爷捶捶背,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笑哈哈,都夸我是好娃娃。在实际的教学中,当我们教授完这首童谣后就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宝宝已经知道给爷爷奶奶捶背了,由此可见童谣对于儿童的日常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因为童谣这种良好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尤其的注意童谣的选择,并且要力争实现童谣的多样化,充分发挥童谣的诚信教育载体作用。
1.4念童谣能有效纠正幼儿的发音
幼儿学习童谣是他们练习口语的第一步。教幼儿练习童谣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语音的方式。童谣一般都具有节奏和旋律优美,并且容易让幼儿接受的特点。因此,童谣教学对于纠正幼儿的语音见效较快。不管是语言教育者对幼儿念童谣还是让幼儿自己念童谣,都能起到训练、矫正孩子的发音(包括语音、语调)的教育功能。父母或教师在给孩子念童谣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这样的语音、语调输入对幼儿学习语言是很有益处的。让幼儿学念童谣,可以让幼儿的唇、舌、齿、腭等发音部位和口型变化都得到锻炼,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童谣不仅可以训练孩子正确的读音,还能有效地矫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因为通过反复吟诵的训练可以对儿童语言心理的构建起到一定的诱发和固化作用。
2.利用童谣促进幼儿成长的主要策略
2.1在童谣唱诵的同时配有相应的肢体动作,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对于小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比较合适浅易、简短的并且配有手指动作的童谣,这种童谣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同时练习了手指功能,如“吊吊虫虫飞,麻将剥剥皮,要吃吃眼起,否吃嘟嗒飞起。”教师边念童谣时边引导幼儿可点食指,当念到“嘟嗒飞起”时,两只手做打开状,意为小鸟飞走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更能感知童谣的韵味,对童谣感兴趣。
2.2童谣融入日常学习和活动
培养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并且教他们多学习地方上的童谣,地方童谣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它能够比较直观的反应生活场景,表现的感情自然朴素。如《摇篮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只馒头一块糕,宝宝闭眼睛快困觉,醒了以后吃糕糕。”并且将这个游戏进行简单动作的巧妙编排,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下进行户外小游戏,让幼儿手拿纸棒,边念儿歌边听教师指令,做划船的练习,培养幼儿园对生活的热爱。地方的童谣有些都为数数歌,它是一种按照数序,结合一定具体事物,把计数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的童谣,它是形象化的数字启蒙教材。
3.结语
虽然教幼儿学习童谣不能够马上达到识字和数数等效果,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一定能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的正面的影响。所以,幼师们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一项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晖.闽南童谣的多元文化价值及其当代传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25-128.
[2]杨凤军.论童谣的语言特色及其英译——兼评何兰德对《孺子歌图》的编译[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29(3):117-121.
[3]涂明求.论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存在——以童谣为中心兼与朱自强先生商榷[J].学术界,2012,(6):95-103.
[4]郑薏苡.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1):10-13.
【关键词】童谣;幼儿;成长;策略
0.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地方上的那些老童谣是历史的沉淀,它散步在民间,旋律优美篇幅短小非常贴近于婴幼儿的显示生活。通过地方童谣来开启幼儿的学习,让他们在唱童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语言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所以以童谣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是一套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1.童谣的教育价值
1.1童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原动力就是兴趣,所以需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以兴趣为纽带,幼儿教育才能顺利开展。幼儿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应注重选择一些有趣的,积极向上的,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童谣,让幼儿能够迅速的与童谣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2.童谣使教育温馨可爱,简单易懂
幼师在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教学不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还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让幼儿对刚刚接触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譬如,面对刚刚入园的小班学生,幼师在教授孩子们人体常识時,如果能利用童谣教学,那么效果将大大不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在与幼儿共同朗诵童谣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自己的双手有了形象的认识。这比单纯的教导他们效果要显著得多,这样的交流更容易使儿童信任教师并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归属感。
1.3.童谣是幼儿道德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道德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下列这首童谣《好娃娃》:爷爷奶奶年纪大,驼背弯腰眼睛花。我给爷爷捶捶背,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笑哈哈,都夸我是好娃娃。在实际的教学中,当我们教授完这首童谣后就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宝宝已经知道给爷爷奶奶捶背了,由此可见童谣对于儿童的日常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因为童谣这种良好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尤其的注意童谣的选择,并且要力争实现童谣的多样化,充分发挥童谣的诚信教育载体作用。
1.4念童谣能有效纠正幼儿的发音
幼儿学习童谣是他们练习口语的第一步。教幼儿练习童谣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语音的方式。童谣一般都具有节奏和旋律优美,并且容易让幼儿接受的特点。因此,童谣教学对于纠正幼儿的语音见效较快。不管是语言教育者对幼儿念童谣还是让幼儿自己念童谣,都能起到训练、矫正孩子的发音(包括语音、语调)的教育功能。父母或教师在给孩子念童谣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这样的语音、语调输入对幼儿学习语言是很有益处的。让幼儿学念童谣,可以让幼儿的唇、舌、齿、腭等发音部位和口型变化都得到锻炼,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童谣不仅可以训练孩子正确的读音,还能有效地矫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因为通过反复吟诵的训练可以对儿童语言心理的构建起到一定的诱发和固化作用。
2.利用童谣促进幼儿成长的主要策略
2.1在童谣唱诵的同时配有相应的肢体动作,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对于小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比较合适浅易、简短的并且配有手指动作的童谣,这种童谣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同时练习了手指功能,如“吊吊虫虫飞,麻将剥剥皮,要吃吃眼起,否吃嘟嗒飞起。”教师边念童谣时边引导幼儿可点食指,当念到“嘟嗒飞起”时,两只手做打开状,意为小鸟飞走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更能感知童谣的韵味,对童谣感兴趣。
2.2童谣融入日常学习和活动
培养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并且教他们多学习地方上的童谣,地方童谣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它能够比较直观的反应生活场景,表现的感情自然朴素。如《摇篮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只馒头一块糕,宝宝闭眼睛快困觉,醒了以后吃糕糕。”并且将这个游戏进行简单动作的巧妙编排,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下进行户外小游戏,让幼儿手拿纸棒,边念儿歌边听教师指令,做划船的练习,培养幼儿园对生活的热爱。地方的童谣有些都为数数歌,它是一种按照数序,结合一定具体事物,把计数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的童谣,它是形象化的数字启蒙教材。
3.结语
虽然教幼儿学习童谣不能够马上达到识字和数数等效果,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一定能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的正面的影响。所以,幼师们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一项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晖.闽南童谣的多元文化价值及其当代传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25-128.
[2]杨凤军.论童谣的语言特色及其英译——兼评何兰德对《孺子歌图》的编译[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29(3):117-121.
[3]涂明求.论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存在——以童谣为中心兼与朱自强先生商榷[J].学术界,2012,(6):95-103.
[4]郑薏苡.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