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 萍 王健民 赵玉英 王崇山 张美红 杨路勇 郝月军 马秀峰 刘和荣
1981年Mccord曾提出用提上睑肌折叠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1),但缺少精确可靠的评估方法。1995年之后,我们在其基础上研究了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用于矫正轻度上睑下垂,共行手术56例,76只眼,获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6例,单侧36例,双侧20例;年龄13岁~78岁;男37例,女19例;先天性上睑下垂49例;老年性上睑下垂7例;均为肌力在8mm以上,下垂量在2mm以内的轻度下垂患者。
2 手术方法
2.1 提上睑肌肌力测定 用拇指向后向下压住眉部,以阻断额肌的提上睑作用,嘱患者尽量向下注视,用钢尺0点对准上睑缘,再嘱患者尽量向上看,睑缘从下向上提高的幅度即提上睑肌肌力,正常情况下为13mm~16mm(2)。肌力与手术量的关系见表1。
2.2 手术操作
2.2.1 设计重睑切口线及皮肤的切除量。用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做局部浸润麻醉。沿重睑切口线切开皮肤、切除多余的皮肤及切口下方部分轮匝肌。
2.2.2 于轮匝肌下暴露出睑板和提上睑肌腱膜附着处。自睑板上缘沿提上睑肌前间隙向上分离至相应高度。
2.2.3 用1号白丝线分别穿过睑板板层,于内、中、外三处与睑板上方相应高度的提上睑肌腱膜行"8"字缝合固定,如眶脂肪膨出,应切除膨出的脂肪。皮肤切口行重睑成形术之间断缝合5~10针,使切口上下缘平整对齐。
2.2.4 术区包扎24时后暴露双眼,每日清洁、消毒,5日拆线。
3 手术效果
3.1 根据1998年我院制定的上睑下垂手术效果分级标准.(3),对56例受术者均于术后3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其结果优良率85.7%,有效率100%(见表2)。
表1 肌力与手术量的关系
3.2 典型病例 某男,27岁,右上睑轻度下垂,肌力8mm,手术量12mm。图1,2为术前及术后3月照片。
图1,2 典型病例手术前及术后3月照
4 讨论
轻度上睑下垂采用常规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筋膜悬吊术,手术量难以准确。早在1981年Mccord提出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术中用三根褥式缝线穿过睑板上缘的内、中、外三部分与相应高度的提上睑肌健膜"U"形缝合,固定。手术量为10mm~12mm(1)。1995我们将Mccord法用于临床。但因手术量欠精确,有部分病例上睑位置欠矫,且约半数病例术后发生腱膜缝线滑脱现象。为此,我们研究出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它是在Mccord提上睑肌折叠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的一种更为精确可靠的手术方法。
4.1 肌力与手术量 我们将轻度下垂患者按其肌力大小分为三个组,8-9mm组,10-11mm,12mm以上组,并确定了相应的手术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术后效果观察总结出"肌力+手术量=20mm"这个规律,效果确切。肌肉折叠的手术量测量应为自然闭睑状态下,自睑板上缘向上方量取。
4.2 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 与提上睑肌缩短术相比,本手术不需分离提上睑肌后间隙及剪断内、外角节制韧带,对组织损伤小、术时短、术后反应轻.(4),术后恢复快。
4.3 术后上睑位置稳定性增强 提上睑肌手术以往均采用"U"形褥式缝合以缩短提上睑肌,术后上睑活动时,缝线可使提上睑肌的纵行纤维劈裂,出现缝线滑脱松动而使上睑位置下降,本手术采用"8"字缝合,避免了上述缺点。
4.4 术后重睑美观、自然 术中去除部分轮匝肌和脂肪后,肌肉折叠缝合不会使上睑雍肿,外观比较自然、美观。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设计合理,具有损伤小、省时、术后上睑位置稳定的优点,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一种精确,可靠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Mccord CD. Oculoplastic Surgery. New York:1981:25
2 徐乃江.实用眼科成形手术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4~96
3 白萍.上睑提举试验检查法临床应用效果的前瞻性研究,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8;(3)185
4 白萍,尹存贞.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中国美容医学杂志。1998;(4)212
收稿日期 1999-11-25
编辑/姜如蓉
1981年Mccord曾提出用提上睑肌折叠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1),但缺少精确可靠的评估方法。1995年之后,我们在其基础上研究了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用于矫正轻度上睑下垂,共行手术56例,76只眼,获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6例,单侧36例,双侧20例;年龄13岁~78岁;男37例,女19例;先天性上睑下垂49例;老年性上睑下垂7例;均为肌力在8mm以上,下垂量在2mm以内的轻度下垂患者。
2 手术方法
2.1 提上睑肌肌力测定 用拇指向后向下压住眉部,以阻断额肌的提上睑作用,嘱患者尽量向下注视,用钢尺0点对准上睑缘,再嘱患者尽量向上看,睑缘从下向上提高的幅度即提上睑肌肌力,正常情况下为13mm~16mm(2)。肌力与手术量的关系见表1。
2.2 手术操作
2.2.1 设计重睑切口线及皮肤的切除量。用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做局部浸润麻醉。沿重睑切口线切开皮肤、切除多余的皮肤及切口下方部分轮匝肌。
2.2.2 于轮匝肌下暴露出睑板和提上睑肌腱膜附着处。自睑板上缘沿提上睑肌前间隙向上分离至相应高度。
2.2.3 用1号白丝线分别穿过睑板板层,于内、中、外三处与睑板上方相应高度的提上睑肌腱膜行"8"字缝合固定,如眶脂肪膨出,应切除膨出的脂肪。皮肤切口行重睑成形术之间断缝合5~10针,使切口上下缘平整对齐。
2.2.4 术区包扎24时后暴露双眼,每日清洁、消毒,5日拆线。
3 手术效果
3.1 根据1998年我院制定的上睑下垂手术效果分级标准.(3),对56例受术者均于术后3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其结果优良率85.7%,有效率100%(见表2)。
表1 肌力与手术量的关系
3.2 典型病例 某男,27岁,右上睑轻度下垂,肌力8mm,手术量12mm。图1,2为术前及术后3月照片。
图1,2 典型病例手术前及术后3月照
4 讨论
轻度上睑下垂采用常规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筋膜悬吊术,手术量难以准确。早在1981年Mccord提出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术中用三根褥式缝线穿过睑板上缘的内、中、外三部分与相应高度的提上睑肌健膜"U"形缝合,固定。手术量为10mm~12mm(1)。1995我们将Mccord法用于临床。但因手术量欠精确,有部分病例上睑位置欠矫,且约半数病例术后发生腱膜缝线滑脱现象。为此,我们研究出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它是在Mccord提上睑肌折叠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的一种更为精确可靠的手术方法。
4.1 肌力与手术量 我们将轻度下垂患者按其肌力大小分为三个组,8-9mm组,10-11mm,12mm以上组,并确定了相应的手术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术后效果观察总结出"肌力+手术量=20mm"这个规律,效果确切。肌肉折叠的手术量测量应为自然闭睑状态下,自睑板上缘向上方量取。
4.2 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 与提上睑肌缩短术相比,本手术不需分离提上睑肌后间隙及剪断内、外角节制韧带,对组织损伤小、术时短、术后反应轻.(4),术后恢复快。
4.3 术后上睑位置稳定性增强 提上睑肌手术以往均采用"U"形褥式缝合以缩短提上睑肌,术后上睑活动时,缝线可使提上睑肌的纵行纤维劈裂,出现缝线滑脱松动而使上睑位置下降,本手术采用"8"字缝合,避免了上述缺点。
4.4 术后重睑美观、自然 术中去除部分轮匝肌和脂肪后,肌肉折叠缝合不会使上睑雍肿,外观比较自然、美观。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提上睑肌折叠加强术设计合理,具有损伤小、省时、术后上睑位置稳定的优点,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一种精确,可靠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Mccord CD. Oculoplastic Surgery. New York:1981:25
2 徐乃江.实用眼科成形手术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4~96
3 白萍.上睑提举试验检查法临床应用效果的前瞻性研究,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8;(3)185
4 白萍,尹存贞.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中国美容医学杂志。1998;(4)212
收稿日期 1999-11-25
编辑/姜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