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TTV病毒 肝炎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首次从一位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命名为TTV。1998年6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次分离出中国株TTV。同年9月,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传染科郑教授、汤教授等发现湖南首例TTV病人,并随后克隆出TTV部分基因序列。
病原学特性
TTV是一个3.7kb的无包膜的单股DNA病毒,可能归类于微小病毒科(Parvoviridae)。蔗糖浮力密度为1.26g/cm,氯化铯浮力密度为1.31~1.32g/cm3,TTV内包含两个开放阅读框架(ORF),ORF1位于该基因组的589-2898位核苷酸,编码770个氨基酸;ORF2位于107-712位核苷酸,编码202个氨基酸。ORF1 N端为富含精氨酸的高亲水区。Okamoto发表的TTV全基因为3739个核苷酸,其中A占31%(1163),C占26%(954),G占23%(842),T占26%(780),有12个TATA序列,两个多腺苷到答经信号(AATAAA),这些均是微小病毒科的病毒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性
传播途径TTV感染分布广泛,据各国对不同人群TT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般人群的TTVDNA阳性率多在10%以上。TTV主要经血液传播,暴露血液的人群(如职业供血员、静脉药瘾者、血液透析和输血病人等)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TTV的性传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TTV不仅可以通过输血传播,而且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郑氏等对1例感染TTV的孕妇引产的胎儿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TTVDNA阳性,经过DNA测疗,与母体感染的TTV一致,在国内首次确证了TTV的宫内母婴传播现象。TTV的传播不仅限于输血,血液制品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极有可能是TTV传播的重要途径,是造成人群高比例携带的原因。
致病性
TTV的感染率虽然不低,但其致病性却不强。总的来讲,绝大多数TTV感染者都表现为无症状的携带者,无明显的肝炎生化改变,肝穿活检亦无明显病理变化。在少数有ALT(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病例中,TTV也常被较快清除而表现为急性的或一过性的感染。但也有报道提示TTV感染和暴发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ALT长期波动的慢性肝炎等有一定的关系。对有明显肝炎症状的TTV感染者,应积极进行保肝治疗,注意营养和休息,禁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TTV感染后能否引起肝脏炎症反应,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结果表明,单纯TTV感染病例存在着病毒性肝炎时肝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患者有ALT增高、黄疸等临床表现,随访第2次肝穿提示TTV感染存在着慢性化,血清TTV DNA仍阳性。骆氏等分析武汉某职业学校1996年一种新型肠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学后指出:这种病毒性肝炎(TTV肝炎)症状轻,黄疸罕见,部分病人血小板降低,以单项血清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肝组织学以汇管区炎症和反应炎症为主,病程稍长,少数病人超过6个月,血清转氨酶可有波动;庄氏等也报道TTV在某部连续2年引起肝炎暴发流行。孟氏等对104例各型肝炎患者中TTV感染情况和TTV部分基因的克隆测序后发现TTV在重型肝炎中的检出率最高达58.3%,在甲~戊和庚型肝炎病毒全部阴性的慢性肝炎病人中检出TTV。认为TTV可能是导致肝炎慢性化的病原之一;也可能导致暴发型肝炎或是促进肝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因的变异情况
关于TTV基因变异研究的资料目前还很少。Okamoto等人根据TTV1902~2257之间356bp的序列,分析了日本78个分离株。他们认为:78个分离株中的76个可分成一组,另外2个分为另一组,两组核苷酸变异率大于30%;这两组之内又因核苷酸变异率11%~15%各分为两个亚组,共4个亚组,即G1a,G1b,G2a,G2b。英国Simmonds从献血员中克隆的10个序列97个氨基酸中变异率为12.3%(12/97),泰国Poovawan分析6个分离株中ORF1部分氨基酸的变异率为7.7%(7/90);美国Char1ton等人分析6个分离株中ORF1部分氨基酸的变异率甚大,达23.6%(18/76)。周氏等测定的中国人TTV部分基因序列,与日本的TTV全序列中对应部分比较,两者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超过95%。然后这些资料均是以TTV部分序列的比较为基础,因此TTV是否有多个基因型,有否高变区,还需更多的全基因比较来回答。
TTV的检测方法
目前,TTV检测的方法主要是PCR,也有人探索利用斑点杂交的方法,ELISA方法尚未建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TTV的检测中PCR方法与斑点杂交方法比较,PCR方法的灵敏性远高于斑点杂交法,但是斑点杂交法的特异性要优于PCR。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黄氏等人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用PCR结合斑点杂交检测血清中TTVDNA取得了理想结果。利用PCR方法检测TTV DNA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引物的选择:从已有的资料显示,不同区段位于1847~2346区域,从该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此区段上相对保守,变异较少,是设计引物的较佳选择区域。为了提高检出率,减少漏检,最好能设计不同区段引物进行扩增。②DNA提取方法:已有的研究表明,利用常规提取TTV DNA的方法漏检率很高,其原因可能与TTV是单链DNA病毒(属微小病毒科)和TTV在感染者血清中滴度差别较大(2~3个数量级)有关。目前认为美国Biotronics Tech Corp公司的STG试剂在TTV DNA的提取中最好。
TTV感染的治疗
TTV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曾有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肝合并TTV感染的患者。许氏等应用泛昔洛韦治疗TTV感染的患者,近期疗效近90%(25/28)TTV DNA转阴。此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范围多中心验证和观察远期疗效。抗病毒药物对TTV的作用机理如何,是否类同抗乙肝病毒,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问题和展望
目前,我國TTV急需研究的课题是: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流行病学:②不同地区TTV全基因序列比较;③抗-TTV EIA诊断方法的建立;④单纯TT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⑤TTV的复制部位和致病性。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首次从一位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命名为TTV。1998年6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次分离出中国株TTV。同年9月,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传染科郑教授、汤教授等发现湖南首例TTV病人,并随后克隆出TTV部分基因序列。
病原学特性
TTV是一个3.7kb的无包膜的单股DNA病毒,可能归类于微小病毒科(Parvoviridae)。蔗糖浮力密度为1.26g/cm,氯化铯浮力密度为1.31~1.32g/cm3,TTV内包含两个开放阅读框架(ORF),ORF1位于该基因组的589-2898位核苷酸,编码770个氨基酸;ORF2位于107-712位核苷酸,编码202个氨基酸。ORF1 N端为富含精氨酸的高亲水区。Okamoto发表的TTV全基因为3739个核苷酸,其中A占31%(1163),C占26%(954),G占23%(842),T占26%(780),有12个TATA序列,两个多腺苷到答经信号(AATAAA),这些均是微小病毒科的病毒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性
传播途径TTV感染分布广泛,据各国对不同人群TT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般人群的TTVDNA阳性率多在10%以上。TTV主要经血液传播,暴露血液的人群(如职业供血员、静脉药瘾者、血液透析和输血病人等)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TTV的性传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TTV不仅可以通过输血传播,而且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郑氏等对1例感染TTV的孕妇引产的胎儿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TTVDNA阳性,经过DNA测疗,与母体感染的TTV一致,在国内首次确证了TTV的宫内母婴传播现象。TTV的传播不仅限于输血,血液制品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极有可能是TTV传播的重要途径,是造成人群高比例携带的原因。
致病性
TTV的感染率虽然不低,但其致病性却不强。总的来讲,绝大多数TTV感染者都表现为无症状的携带者,无明显的肝炎生化改变,肝穿活检亦无明显病理变化。在少数有ALT(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病例中,TTV也常被较快清除而表现为急性的或一过性的感染。但也有报道提示TTV感染和暴发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ALT长期波动的慢性肝炎等有一定的关系。对有明显肝炎症状的TTV感染者,应积极进行保肝治疗,注意营养和休息,禁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TTV感染后能否引起肝脏炎症反应,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结果表明,单纯TTV感染病例存在着病毒性肝炎时肝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患者有ALT增高、黄疸等临床表现,随访第2次肝穿提示TTV感染存在着慢性化,血清TTV DNA仍阳性。骆氏等分析武汉某职业学校1996年一种新型肠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学后指出:这种病毒性肝炎(TTV肝炎)症状轻,黄疸罕见,部分病人血小板降低,以单项血清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肝组织学以汇管区炎症和反应炎症为主,病程稍长,少数病人超过6个月,血清转氨酶可有波动;庄氏等也报道TTV在某部连续2年引起肝炎暴发流行。孟氏等对104例各型肝炎患者中TTV感染情况和TTV部分基因的克隆测序后发现TTV在重型肝炎中的检出率最高达58.3%,在甲~戊和庚型肝炎病毒全部阴性的慢性肝炎病人中检出TTV。认为TTV可能是导致肝炎慢性化的病原之一;也可能导致暴发型肝炎或是促进肝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因的变异情况
关于TTV基因变异研究的资料目前还很少。Okamoto等人根据TTV1902~2257之间356bp的序列,分析了日本78个分离株。他们认为:78个分离株中的76个可分成一组,另外2个分为另一组,两组核苷酸变异率大于30%;这两组之内又因核苷酸变异率11%~15%各分为两个亚组,共4个亚组,即G1a,G1b,G2a,G2b。英国Simmonds从献血员中克隆的10个序列97个氨基酸中变异率为12.3%(12/97),泰国Poovawan分析6个分离株中ORF1部分氨基酸的变异率为7.7%(7/90);美国Char1ton等人分析6个分离株中ORF1部分氨基酸的变异率甚大,达23.6%(18/76)。周氏等测定的中国人TTV部分基因序列,与日本的TTV全序列中对应部分比较,两者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超过95%。然后这些资料均是以TTV部分序列的比较为基础,因此TTV是否有多个基因型,有否高变区,还需更多的全基因比较来回答。
TTV的检测方法
目前,TTV检测的方法主要是PCR,也有人探索利用斑点杂交的方法,ELISA方法尚未建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TTV的检测中PCR方法与斑点杂交方法比较,PCR方法的灵敏性远高于斑点杂交法,但是斑点杂交法的特异性要优于PCR。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黄氏等人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用PCR结合斑点杂交检测血清中TTVDNA取得了理想结果。利用PCR方法检测TTV DNA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引物的选择:从已有的资料显示,不同区段位于1847~2346区域,从该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此区段上相对保守,变异较少,是设计引物的较佳选择区域。为了提高检出率,减少漏检,最好能设计不同区段引物进行扩增。②DNA提取方法:已有的研究表明,利用常规提取TTV DNA的方法漏检率很高,其原因可能与TTV是单链DNA病毒(属微小病毒科)和TTV在感染者血清中滴度差别较大(2~3个数量级)有关。目前认为美国Biotronics Tech Corp公司的STG试剂在TTV DNA的提取中最好。
TTV感染的治疗
TTV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曾有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肝合并TTV感染的患者。许氏等应用泛昔洛韦治疗TTV感染的患者,近期疗效近90%(25/28)TTV DNA转阴。此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范围多中心验证和观察远期疗效。抗病毒药物对TTV的作用机理如何,是否类同抗乙肝病毒,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问题和展望
目前,我國TTV急需研究的课题是: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流行病学:②不同地区TTV全基因序列比较;③抗-TTV EIA诊断方法的建立;④单纯TT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⑤TTV的复制部位和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