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教育理念正在逐渐衍生而出,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现代教育形态,其为基础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对数学学科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新型理念是在结合现代教育特征以及其未来发展走向后提出的,旨在重点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所以本文将会重点分析以问题驱动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1)25-0131-02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Based on Question-driven
WANG Meiqi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Fud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a variety of new educational concepts are gradually being derived,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modern education form,which provides a solid support for basic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impact on mathematics. Quite huge. The new concept is put forward after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t aims to show the main status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their core qualities. Therefore,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the problem-drive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units.
【Keywords】Problem-driven;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strategy
1. 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跳动,问题则是数学的核心。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普遍是将具象化思维作为核心的,因为其受到自身年龄的限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贴合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并不良好的特征,积极强化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想的成长,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的知识之上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其整体差异性要非常显著,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积极地构建将问题驱动作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保证整个课堂活动都能够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周边执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会不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而是可以进行大量积极自主的思考,其思维可以长时间处于活跃的状态下,此举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想高度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深层次成长来讲,具有极为显著的促进意义。
2. 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教师所设计问题需要严格贴合教学目标
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学生的学习特征是受到其年龄的影响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全面投入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当中,而并不会针对性地探索相关数学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好前期设计工作。所提出的问题需要紧密地贴合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所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实际数学认知能力和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充分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具体性和稳定性,问题不能被简单地局限在呈现上,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充足的创造性问题,旨在通过此种方式将数学学习转化为游戏冒险,通过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深层次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
(2)教师所设计问题需要关注学生接受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多的抽象性特征,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面临各种困境,难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要做到难易适中,需要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设计问题的基本支撑,所设置的问题不能过分简单同时也不能过于困难,避免出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难以寻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出现,否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都将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充分满足教材的教学顺序以及学生的认知顺序,需要充分遵从深入浅出的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首先为学生准备容易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后为学生准备出相应的综合问题,通过由简到繁的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最后,教师则需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处理,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处和优势,并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缺陷,发扬自己的优势,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
(3)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的作用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根本前提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难以获得充分体现和发挥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呈现,营造出互帮互助、互动交流的崭新教学情境,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引导,重点满足学生的主体化需要和主观能动性的成长需求,因而可以说问题驱动教学法更能够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应用此种教学策略,通过其优势促进学生的成长,满足其思维认知能力的成长需要。
3.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对问题的明确认识对于学生的今后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和推动作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所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进行深层次思考探索,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巧妙地隐藏在各种问题当中,使得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明确数学技能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巧妙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在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问题的提出并不一定要由教师完成,而是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者是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提出,此种问题可能更为符合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特征,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内在需求进行探索学习,充分展现出自身创造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良好意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以问题驱动为基础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下列几点着手:
(1)加深问题和设计的衔接
就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分随意和简单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来讲,显然是有弊无利的。所以,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就有必要精心地设计数学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充分契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发展的核心方向,小学数学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充分贴合数学教学目标,以其为方向直行,这样才能够完成理想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时候,有必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成长需要,设计出符合其需求的数学问题,用于让数学问题为目标提供服务,通过对问题的应用来实现目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长方形”的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体开展教学讲解活动,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出学生比较熟悉的长方形物体,包括文具盒、课桌和书本等等,同時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为你们展示出的物品,认真地思考,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红领巾等图形有着什么样的差异呢?通过问题来引入长方形的基本概念,而后向学生群体提问:同学们,请你们拿起自己的数学书,仔细观察长方形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长方形的特征都有哪些呢?通过多种数学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以此来充分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的深度成长来讲,意义非凡,是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关键支撑。
(2)加深问题和生活的衔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融合,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最终也将会被应用在生活中,以此种方式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其形成完整的学习兴趣,这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苏教版“升和毫升”的章节内容中,以玻璃杯盛水容量的多少为引入内容,这便是对生活化元素的有效引入,同时也在侧面证明着数学知识应该是充满现实感的,而并非是高高在上,而将其反映在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上则表示为: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需要充分贴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地取决于学生对于呈现材料的兴趣,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实例进行说明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的过程中,在教材中的“练习十二”有这样的应用题:“少先队员割草,第一组14人,平均每人割草11千克;第二组13人,平均每人割草9千克。第一组比第二组割草多多少千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无需先行讲解问题,而是可以先行为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第一,解决这个问题和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的关联是什么?
第二,你们能否回想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发现问题,同时还会深度反思自己之前的学习过程,这样便能够形成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的深度成长来讲意义非凡,能够促使其获得更为良好的成长。
(3)加深问题和探索的衔接
数学知识通常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探索的过程中提出,用于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发展。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作为基础支撑,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后则是需要进行思路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学习互动,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向问题中心奔进,助力学生有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为其深层次成长提供帮助。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兴趣和欲望,引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更为积极自主地融合在学习活动当中。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当学生明确如何利用坐标的方式确定位置后,教师便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能否利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确定,如果是所需要知道的位置并非是完全垂直相对应该如何处理?由此引发学生群体的猜想,在学生的深度思考后得出答案,还需要知道角度方可。此时教师面对学生群体的热情可以继续进行提问:如何判定角度到底是偏向哪边的呢?通过此种方式引入新知可以极大程度地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充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便可以获得深层次成长,能够充分体验并感悟到“猜想-体验-归纳”的流程。
(4)加深问题和已知内容的衔接
教师在讲述多边形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积极利用问题驱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领悟到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为此,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应该为学生展示出几种多边形的图片,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其中的各种特性加以研究,并在纸张上写下自己的实际感受。随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性问题中利用自己的力量对多边形的特征具备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只有更多地思考时间留给学生,教师才能够真正意识到学生现阶段面临的学习问题,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也能够拥有更高的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就可以先询问学生此图形具有几个边和几个角,让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中有几个锐角和钝角。随后,教师需要询问学生是否能够利用线段将此图形进行分割。学生经过研究后能够明显发现此图形能够分成三角形和矩形。针对以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各个角的角度,并将计算出的结果融合到多边形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成长。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崭新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地寻找到和其相互对应的教学方法,需要充分认识到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等工作,同时还会在此过程中衍生出各种新型问题,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在对问题的探索交流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通过问题的方式驱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学会各种终身学习本领,从而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使其终生受用,这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碧英.问题驱动与问题跟进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8)
[2]卢晓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38)
[3]张顺清.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4(08)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1)25-0131-02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Based on Question-driven
WANG Meiqi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Fud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a variety of new educational concepts are gradually being derived,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modern education form,which provides a solid support for basic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impact on mathematics. Quite huge. The new concept is put forward after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t aims to show the main status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their core qualities. Therefore,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the problem-drive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units.
【Keywords】Problem-driven;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strategy
1. 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跳动,问题则是数学的核心。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普遍是将具象化思维作为核心的,因为其受到自身年龄的限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贴合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并不良好的特征,积极强化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想的成长,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的知识之上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其整体差异性要非常显著,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积极地构建将问题驱动作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保证整个课堂活动都能够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周边执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会不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而是可以进行大量积极自主的思考,其思维可以长时间处于活跃的状态下,此举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想高度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深层次成长来讲,具有极为显著的促进意义。
2. 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教师所设计问题需要严格贴合教学目标
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学生的学习特征是受到其年龄的影响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全面投入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当中,而并不会针对性地探索相关数学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好前期设计工作。所提出的问题需要紧密地贴合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所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实际数学认知能力和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充分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具体性和稳定性,问题不能被简单地局限在呈现上,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充足的创造性问题,旨在通过此种方式将数学学习转化为游戏冒险,通过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深层次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
(2)教师所设计问题需要关注学生接受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多的抽象性特征,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面临各种困境,难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要做到难易适中,需要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设计问题的基本支撑,所设置的问题不能过分简单同时也不能过于困难,避免出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难以寻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出现,否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都将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充分满足教材的教学顺序以及学生的认知顺序,需要充分遵从深入浅出的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首先为学生准备容易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后为学生准备出相应的综合问题,通过由简到繁的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最后,教师则需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处理,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处和优势,并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缺陷,发扬自己的优势,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
(3)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的作用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根本前提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难以获得充分体现和发挥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呈现,营造出互帮互助、互动交流的崭新教学情境,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引导,重点满足学生的主体化需要和主观能动性的成长需求,因而可以说问题驱动教学法更能够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应用此种教学策略,通过其优势促进学生的成长,满足其思维认知能力的成长需要。
3.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对问题的明确认识对于学生的今后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和推动作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所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进行深层次思考探索,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巧妙地隐藏在各种问题当中,使得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明确数学技能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巧妙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在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问题的提出并不一定要由教师完成,而是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者是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提出,此种问题可能更为符合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特征,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内在需求进行探索学习,充分展现出自身创造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良好意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以问题驱动为基础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下列几点着手:
(1)加深问题和设计的衔接
就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分随意和简单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来讲,显然是有弊无利的。所以,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就有必要精心地设计数学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充分契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发展的核心方向,小学数学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充分贴合数学教学目标,以其为方向直行,这样才能够完成理想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时候,有必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成长需要,设计出符合其需求的数学问题,用于让数学问题为目标提供服务,通过对问题的应用来实现目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长方形”的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体开展教学讲解活动,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出学生比较熟悉的长方形物体,包括文具盒、课桌和书本等等,同時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为你们展示出的物品,认真地思考,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红领巾等图形有着什么样的差异呢?通过问题来引入长方形的基本概念,而后向学生群体提问:同学们,请你们拿起自己的数学书,仔细观察长方形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长方形的特征都有哪些呢?通过多种数学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以此来充分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的深度成长来讲,意义非凡,是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关键支撑。
(2)加深问题和生活的衔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融合,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最终也将会被应用在生活中,以此种方式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其形成完整的学习兴趣,这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苏教版“升和毫升”的章节内容中,以玻璃杯盛水容量的多少为引入内容,这便是对生活化元素的有效引入,同时也在侧面证明着数学知识应该是充满现实感的,而并非是高高在上,而将其反映在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上则表示为: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需要充分贴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地取决于学生对于呈现材料的兴趣,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实例进行说明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的过程中,在教材中的“练习十二”有这样的应用题:“少先队员割草,第一组14人,平均每人割草11千克;第二组13人,平均每人割草9千克。第一组比第二组割草多多少千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无需先行讲解问题,而是可以先行为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第一,解决这个问题和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的关联是什么?
第二,你们能否回想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发现问题,同时还会深度反思自己之前的学习过程,这样便能够形成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的深度成长来讲意义非凡,能够促使其获得更为良好的成长。
(3)加深问题和探索的衔接
数学知识通常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探索的过程中提出,用于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发展。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作为基础支撑,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后则是需要进行思路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学习互动,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向问题中心奔进,助力学生有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为其深层次成长提供帮助。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兴趣和欲望,引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更为积极自主地融合在学习活动当中。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当学生明确如何利用坐标的方式确定位置后,教师便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能否利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确定,如果是所需要知道的位置并非是完全垂直相对应该如何处理?由此引发学生群体的猜想,在学生的深度思考后得出答案,还需要知道角度方可。此时教师面对学生群体的热情可以继续进行提问:如何判定角度到底是偏向哪边的呢?通过此种方式引入新知可以极大程度地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充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便可以获得深层次成长,能够充分体验并感悟到“猜想-体验-归纳”的流程。
(4)加深问题和已知内容的衔接
教师在讲述多边形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积极利用问题驱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领悟到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为此,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应该为学生展示出几种多边形的图片,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其中的各种特性加以研究,并在纸张上写下自己的实际感受。随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性问题中利用自己的力量对多边形的特征具备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只有更多地思考时间留给学生,教师才能够真正意识到学生现阶段面临的学习问题,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也能够拥有更高的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就可以先询问学生此图形具有几个边和几个角,让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中有几个锐角和钝角。随后,教师需要询问学生是否能够利用线段将此图形进行分割。学生经过研究后能够明显发现此图形能够分成三角形和矩形。针对以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各个角的角度,并将计算出的结果融合到多边形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成长。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崭新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地寻找到和其相互对应的教学方法,需要充分认识到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等工作,同时还会在此过程中衍生出各种新型问题,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在对问题的探索交流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通过问题的方式驱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学会各种终身学习本领,从而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使其终生受用,这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碧英.问题驱动与问题跟进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8)
[2]卢晓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38)
[3]张顺清.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