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西方文学语言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中国的文学语言研究相对广泛,研究内容也相对丰富,但是理论观点相对不明确。现代中西方文学语言的研究成果不尽相同,呈现出文学研究肤浅的倾向。对于文学语言来说,其是一种国家文化代表,象征着国家文学素养,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都要综合学科本身特性及建设情况,寻找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语言;问题及对策
文学语言是文化底蕴的代表,也是语言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研究的重点。中西方的文学语言都有着较久远的发展历史,并且各自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在现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学语言要想健康的发展就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文学的发展指明方向[1]。在文学语言的研究上,一方面学者们要注重文学语言的集成和大力发扬,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文学语言研究的不范范,要精确、明确主题,并进行深入分析[2]。文学语言的研究更要注重学科的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中西方文学语言发展的局限性
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随着时间的变迁,都发生了一些变革。从文学语言研究淡出人们的视野,到重新成文学者们的研究重点[3]。本体论的出现将文学语言的俺就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到文学和语言都是人们阅读和理解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对文本轮进行分析师,西方学者英加登的思想比较有代表性,层指出,文学语言的价值只有一部分在作品的外表,而大部分都是在与读者本身的理解和接受程度[4]。
相比西方文学语言,中国的语言文学的研究更为细微,内容也更为广泛,更加有深度。例如,中国古代的一些文人,都比较喜欢运用比兴和寓言的手法来讲述某件事物,创作文学作品,这种手法是比较形象的,比较容易向读者展示抽象的人生哲理,阅读者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我国文学语言研究中,“立象”是最高的境界。在西方文学语言研究中,有些学者也倾向于这种创作手法,例如海德格尔认为哲学思想是不能通过语言或者文字能表达的,也不是人们的思想所能触及的,普通语言是无法表达这汇总深刻精神的,只有诗性的语言才能有这种效果,才能表达真正的哲学思想。
相比西方和中国的文学语言发展历史,在长时间的变化中,有很大不同,都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较为缓慢,包含内容较为广泛,思维较为细腻,在近代以来发展速度才有所提升,理论建设较为完善,逻辑较中过的清晰。中国的文学语言的发展较快,思想内涵较为广泛和丰富,思想层级较为高,底蕴深厚,发展形势多种多样,发展方向多样,但是在理论建设上和逻辑斯文上还是有所缺乏的。
二、近现代中西方文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就近现代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来看,随着哲学的发展和改革,西方文学语言开始出现“语言转向”现象。20世纪,随着文学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思想不断涌现,西方文学语言研究开始达到高峰期。俄国学者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然后又倾向于批判性,紧接着是结构主义、接受主义和解构主义学派的出现,每一种学派的出现,都是对前者的创新和发展。当这些学派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又开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新思想,开始从语言思想论转向现实社会中,重新将文学语言的研究与政治、历史、社会、经济等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也是西方文学语言研究的高峰期。
而纵观中国近现代文学语言发展的历程,当时出现了倾向于西方发展的错误倾向,缺少自有发展特点,缺少创新精神。分析当时文学语言发展状况,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向西方学习的精神的错误推崇。在近现代发展时期,西强东弱,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学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的影响,中国的文者也搭理引进西方的精神,追求西方的发展速度,达到西方的发展层面。但是就当时中国现状而言,西方的东西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从而得到的是完全负面的影响。这种全盘西化的方式不仅没有带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的文学的发展,也缺少了自己的创新精神;二是,完全忽视了自由精神,否定了传统历史。完全西方化的发展模式是对自己国家发展历史、文学特点的全盘否定,这大大影响的中国本该有的发展历程。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的压力更加大,面临着与世界距离的拉大,必须要加快发展步伐,又要兼顾自己的发展传统,并退出创新思想。
分析中西方文学与语言的发展,与现在情况相结合,会发现,两种文学语言的发展都是不合理的,处于一种较为极端的状态。中国的文学语言更为严重,适中都是在西方的带领下发展,一直是学习西方模式,没有自己创新精神。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出现必定是合理的,导致很多西方学者硬将西方思想贯穿在中国文学作品上,从而导致文学语言的发展缺乏一套合理的模式,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致使中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到达一个瓶颈期。
三、中西方文学语言发展的对策
文学语言的发展是要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从而更新、创新、发展文学语言,并且要综合其他不同学科的优点,实现跨学科性、综合性,既要改变近现代发展历史中的一味套用,又要继承传统发展的优良思想。
文学语言的发展就是要讲求综合性,充分吸收古今中外所有耴创作的陈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20世纪西方文学语言发展的成果,吸收其丰富的内容和创意,是值得我国学者学习的。充分利用西方西方的创新理论精华,来充实文学语言的发展内涵。要杜绝生搬硬套的发展模式,二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适合自己的部分,理清中西方文学语言的关系。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也要注重吸收东方的读点文学成果。使中西方文学语言的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二是,要集成传统的发展,回归传统。任何优秀的成果都是在传统的发展基础上而形成的。极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集成和发扬光大的。
除了注重文学语言的综合性发展以外,还要注重学科的整合性以实现语言文学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综合其他学科的优点,用其精华充实本学科的内涵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而将文学语言法阵成为交叉性强、综合性强的学科。学科的整合将更有利于文学语言想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绪可望,杨忠.客观主义、经验现实主义及辩证唯物之一认识论与语言观比较研究[J].外语学刊,2012(1):11-14.
[2]王汶成.文学及语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133.
[3]绪可望.个性与共性视角下“字体位”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25-129.
[4]陆欣,王佳琪.现代中西方文学语言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语言;问题及对策
文学语言是文化底蕴的代表,也是语言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研究的重点。中西方的文学语言都有着较久远的发展历史,并且各自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在现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学语言要想健康的发展就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文学的发展指明方向[1]。在文学语言的研究上,一方面学者们要注重文学语言的集成和大力发扬,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文学语言研究的不范范,要精确、明确主题,并进行深入分析[2]。文学语言的研究更要注重学科的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中西方文学语言发展的局限性
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随着时间的变迁,都发生了一些变革。从文学语言研究淡出人们的视野,到重新成文学者们的研究重点[3]。本体论的出现将文学语言的俺就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到文学和语言都是人们阅读和理解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对文本轮进行分析师,西方学者英加登的思想比较有代表性,层指出,文学语言的价值只有一部分在作品的外表,而大部分都是在与读者本身的理解和接受程度[4]。
相比西方文学语言,中国的语言文学的研究更为细微,内容也更为广泛,更加有深度。例如,中国古代的一些文人,都比较喜欢运用比兴和寓言的手法来讲述某件事物,创作文学作品,这种手法是比较形象的,比较容易向读者展示抽象的人生哲理,阅读者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我国文学语言研究中,“立象”是最高的境界。在西方文学语言研究中,有些学者也倾向于这种创作手法,例如海德格尔认为哲学思想是不能通过语言或者文字能表达的,也不是人们的思想所能触及的,普通语言是无法表达这汇总深刻精神的,只有诗性的语言才能有这种效果,才能表达真正的哲学思想。
相比西方和中国的文学语言发展历史,在长时间的变化中,有很大不同,都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较为缓慢,包含内容较为广泛,思维较为细腻,在近代以来发展速度才有所提升,理论建设较为完善,逻辑较中过的清晰。中国的文学语言的发展较快,思想内涵较为广泛和丰富,思想层级较为高,底蕴深厚,发展形势多种多样,发展方向多样,但是在理论建设上和逻辑斯文上还是有所缺乏的。
二、近现代中西方文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就近现代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来看,随着哲学的发展和改革,西方文学语言开始出现“语言转向”现象。20世纪,随着文学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思想不断涌现,西方文学语言研究开始达到高峰期。俄国学者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然后又倾向于批判性,紧接着是结构主义、接受主义和解构主义学派的出现,每一种学派的出现,都是对前者的创新和发展。当这些学派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又开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新思想,开始从语言思想论转向现实社会中,重新将文学语言的研究与政治、历史、社会、经济等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也是西方文学语言研究的高峰期。
而纵观中国近现代文学语言发展的历程,当时出现了倾向于西方发展的错误倾向,缺少自有发展特点,缺少创新精神。分析当时文学语言发展状况,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向西方学习的精神的错误推崇。在近现代发展时期,西强东弱,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学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的影响,中国的文者也搭理引进西方的精神,追求西方的发展速度,达到西方的发展层面。但是就当时中国现状而言,西方的东西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从而得到的是完全负面的影响。这种全盘西化的方式不仅没有带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的文学的发展,也缺少了自己的创新精神;二是,完全忽视了自由精神,否定了传统历史。完全西方化的发展模式是对自己国家发展历史、文学特点的全盘否定,这大大影响的中国本该有的发展历程。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的压力更加大,面临着与世界距离的拉大,必须要加快发展步伐,又要兼顾自己的发展传统,并退出创新思想。
分析中西方文学与语言的发展,与现在情况相结合,会发现,两种文学语言的发展都是不合理的,处于一种较为极端的状态。中国的文学语言更为严重,适中都是在西方的带领下发展,一直是学习西方模式,没有自己创新精神。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出现必定是合理的,导致很多西方学者硬将西方思想贯穿在中国文学作品上,从而导致文学语言的发展缺乏一套合理的模式,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致使中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到达一个瓶颈期。
三、中西方文学语言发展的对策
文学语言的发展是要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从而更新、创新、发展文学语言,并且要综合其他不同学科的优点,实现跨学科性、综合性,既要改变近现代发展历史中的一味套用,又要继承传统发展的优良思想。
文学语言的发展就是要讲求综合性,充分吸收古今中外所有耴创作的陈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20世纪西方文学语言发展的成果,吸收其丰富的内容和创意,是值得我国学者学习的。充分利用西方西方的创新理论精华,来充实文学语言的发展内涵。要杜绝生搬硬套的发展模式,二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适合自己的部分,理清中西方文学语言的关系。西方文学语言的发展也要注重吸收东方的读点文学成果。使中西方文学语言的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二是,要集成传统的发展,回归传统。任何优秀的成果都是在传统的发展基础上而形成的。极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集成和发扬光大的。
除了注重文学语言的综合性发展以外,还要注重学科的整合性以实现语言文学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综合其他学科的优点,用其精华充实本学科的内涵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而将文学语言法阵成为交叉性强、综合性强的学科。学科的整合将更有利于文学语言想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绪可望,杨忠.客观主义、经验现实主义及辩证唯物之一认识论与语言观比较研究[J].外语学刊,2012(1):11-14.
[2]王汶成.文学及语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133.
[3]绪可望.个性与共性视角下“字体位”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25-129.
[4]陆欣,王佳琪.现代中西方文学语言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