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兰养生,身心俱养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芳草綠,终于可以无忌地敞开门窗,让我莳养的80多盆兰蕙尽情沐浴春风暖阳了。和着清明时节湿润的微风,那些兰花宝贝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春兰在享受,墨兰在吐芽,蕙兰在绽放,建兰在孕蕾……而此刻的我,却在静坐凝思:究竟是什么吸引我莳养中国兰花这般陶醉,且一发而不可收?
  细细想来,国兰的魅力不在其表,她既没有绚丽多彩的姿色,也没有华贵耀眼的花容,更没有浓烈扑鼻的芬芳,有的只是温文尔雅的清素、洁身自好的静谧,以及那妙不可言、似有若无的幽香。正因为如此,赏兰未必观花,观叶也是一种享受。兰草摇曳多姿,刚柔并蓄,四季常青,生机隽永。古人盛赞兰草有诗为证:“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说到国兰的魅力,历代文人墨客颂兰爱兰,皆因其超凡脱俗的品质和淡雅清怡的花韵。最经典的莫过于孔子赞誉兰花为“王者香”,称“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以花喻人,借兰言志:“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这种蕴含中华民族高尚品格和刚正气节的优秀文化与兰花同在,成为千古佳话,深得后人敬仰。而国兰身上独有的“从容淡定,不事张扬”、“顽强生息,和睦相处”、“不卑不亢,洁身自好”、“聚簇相伴,刚柔相济”等儒雅韵味,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永恒追求!
  我爱养兰,着迷于她的魅力,享受于培育过程,更乐于收获那怡然自得的满足。养兰的真谛,归根到底,赏花观草皆为外在之物,养心养生方为佳境!当今社会,职场竞争激烈,赶节奏、逐名利、比高低……各种欲望和诱惑让人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社会压力和生存负荷让人备感身心疲惫、精力透支。特别是人过中年,单一个“累”字就挥之不去,迫切需要休养生息,重蓄能量。依我之见,业余养兰可谓文化人休闲的上佳选择。曾有爱兰莳兰者感悟“兰花养生,是身心俱养”,个中道理局外人很难领悟,深陷其中的我却颇有同感。
  莳兰养心
  养好兰花,知兰懂兰是前提,用心研修栽培技术必不可少。国人育兰历史悠久,传承几千年的中华兰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可供研修的书籍和前人经验更是不胜枚举。利用图书、网络等交流平台,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反复摸索实践,细心观察兰花长势,并逐一建档,把每次浇水、施肥、病情、用药等情况认真记录在案。渐渐地,我人门上道了,开始熟悉兰花、亲近兰花,乃至为她们牵肠挂肚。耐心、精心、爱心,让我学会如何顺应兰的习性、体察兰的好恶、感悟兰的需求·一从对兰花一无所知到管理自如,历经时间和挫折的磨砺,我的心灵修行受益匪浅,变得心平气静,体贴人微,专著执着,更富韧性了。至于外界的干扰诱惑、现实的名利纷争,竟变得索然无味,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
  莳兰养神
  人活精气神,花讲品风韵。但凡因爱养兰者,往往不图名利,只为求知自娱,乐在赏兰之雅、品兰之韵。故而,伺弄兰花不再是单调繁琐的园艺劳作,早已演化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精神旅行。在学习养兰中,兰的成长规律和生存习性常给人启迪。比如,春兰从秋季孕蕾吐苞到春季应时绽放,必经低温休眠、养精蓄锐的“春化过程”,才会有春天里最美的花容。这与人才成长道理相仿——不经风霜苦雨的磨难,贪图温室舒适的享受,岂能成为栋梁之材。又如,兰花原生于山野,不与草木争奇,不与百花斗艳,秉持优雅高贵、清新淡定的气质,泰然自若,生生不息。她那大度包容却不同流合污、顽强求生却不委曲从俗的品性,成就了出类拔萃的君子风韵。莳兰者终日与兰为伴,定受熏陶浸染;兰之风骨神韵,势必潜移默化、入髓入心。修身养性假以时日,蕙质兰心功到自成!
  莳兰养身
  莳兰养心、养神,心神俱佳,兰旺人爽,健康长寿自不待言,堪称养兰的最高境界!其实,每个莳兰者最初都有目的。有人莳兰意在商业盈利,那只不过是种兰;有人莳兰旨在附庸风雅,充其量算作育兰;唯独爱兰者方能做到“用心养兰”。试想,带着虔诚的慈爱之心,饱含对花草的敬重,满怀对未来的期待,全身心地呵护这些小生灵健康成长,无论她们老弱病残,不管她们高低贵贱,一年四季持之以恒,给予育婴般的精心照料,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纯粹的养兰者。一旦养兰养至这种境界,内心世界自会净化升华,甚至心甘情愿、乐在其中——以辛勤劳动换来满目葱绿,以慧眼睿智鉴赏兰之佳韵,以美好憧憬创造幸福人生。无形之中,用心育兰成全了以兰养心,以兰养心收获了身心健康,休闲生活其乐融融,岂不美哉!。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  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  睡魔何處,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一一[宋]张抡《诉衷情·闲中一盏建溪茶》
期刊
雨是一场短暂的栖居。没有永远的晴天,却也没有落不停的雨,雨来的地方是天上的云,留驻的地方是人间的水。  云水之间,经过一场雨。雨水有时浙沥沥,有时哗啦啦,还有的时候奔涌急促,像是生命中的某些改变。  如加缪写过的那场雨,是在萦绕数月的疫情终于结束后。雨水冲刷,大地又流淌出生生不息的鲜活。天生的灾,天自会灭,放在更大的纬度上去看,悲伤也只是时代的悲伤,人间冬去春会来,否卦后面跟着泰。  其间周转,受
期刊
在中国,至迟在1.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人们开始在亲人的尸体周边撒放朱砂粉,表明灵魂观念已经存在。春秋战国之际,原始“灵魂不灭”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魂”“魄”二元观,阴阳、五行观念也在此时大行其道。人们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中庸》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厚葬构成了此阶段人们的丧葬观。战国后期社会上出现追求长生不老的求仙观,人们慢慢地相信,通过修行或求得长生不
期刊
终日里喝茶看书,倒是养出个好性子。尤其爱倒腾些瓶瓶罐罐,杯子碗盏。时间久了,日日里都要抽出时间来擦拭摆放,总是个独处寄情的好时光。爱上茶的时候,你也就学会了享受孤独,从茶里泡出一番天地来。  若是想要喝上一杯佳茗,却也少不得各种繁杂的工序准备。从择茶,择器,择水还需要在一个清气爽朗的好时间,与爱茶的友人认认真真的对饮。一盏好茶不打断的喝上个七,八泡,茶尽人醉。但是这样集中性的一个时辰也是不多有的。
期刊
茶路漫漫,与君共享。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的茶,是蜀地深山里的“老鹰茶”。  云雾深处,崖边野坡,松竹邀月。  每到盛夏,老鹰茶是蜀人最“安逸”的解暑圣品。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也不记得是在哪里,喝到了一碗老鷹茶。  汤色清澈红亮,香气清新人骨,甘冽——隐约山间流水的气息,许多年来缠绕着记忆,忘不了。  有一年,妈妈说云大叔子家有老鹰茶,我们都新奇地跑下去看。茶树稀疏矮小如灌木,不是我想象中老鹰
期刊
当我们身心疲倦,一杯清茶在手,闭目遐思,即使在斗室之中也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效应,甚至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它会带给你好心情”。这大约也是常人都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不能据此便任意贬低其实用的功能和价值。因此,我总觉得《红楼梦》中的妙玉也太矫情了一些。在“品茶拢翠庵”一回中她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不仅过度夸大了饮茶的审美意义,还有一杆子将我辈俗人全部轰到牛棚骡圈
期刊
“平子去已久,余风今复追。未必游春草,王孙自不归。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西河方阅训,诅得解朝衣。”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庚肩吾写下的《游甑山》。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甑山就是名人雅士的神往之地。  甑山在安徽省当涂县城东7.5公里姑孰镇境内。这里有一片蜿蜒起伏的群山,峰皆不高,不过一两百米,却森林茂密,葳蕤葱笼。  人山,可见一峰壁立百仞,群山环供侍立,“尊重如袍
期刊
因为一场天花,选定了一位天子,这在我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权力交接了。  “天花”二字,听起来浪漫,容易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天花乱坠”之类的神话。但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天花病毒却是人类的第一杀手,曾夺去无数人性命。即便是医疗保健措施相对优握的帝王,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清朝皇帝顺治、康熙、咸丰和同治等,都曾染上天花病毒,或是不治身亡
期刊
我参加过一场很讲究的茶道沙龙,席间喝明前茶,听古琴奏《鸥鹭忘机》,打香篆的老师执着于让每一个人观赏香篆的模样,仔细闻,燃香里有乳果的清甜。来宾包括我都穿着素雅的棉衫(这是茶会主人的唯一要求),大家端坐着,气定神闲地端杯、交谈,在很宋朝风格的茶室里,赞叹插着松竹和小苍兰的花器很美。不可否认,所有陈设都是美的。当有人谈到千利休先生和日本茶道,我听到的唏嘘都是较柔美的,大致是在慨叹中国茶道式微但好在这一
期刊
普洱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滇西南,因集散于普洱府而合名,元朝时被称为“普茶”,在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普洱茶历经千年的岁月流转,积淀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从三国时的“武侯遗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茶”,几经轮回,历经风风雨雨,目睹人间百态,遗贸下悠久的历史文化。  探尋普洱茶文化,倚邦茶山是个绝对不能绕过的地方,普洱茶在清代辉煌了170年,第一块基石便是倚邦,它是云南普洱茶六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