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人文素养;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织骨干,是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中坚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和责任。这促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各种素质和能力,而人文素养是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在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校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行政领导者转变为具有高校功能特点的全方位专业统筹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高校的领导干部不但要懂学术、懂人力、懂决策,更要在自身主体上下功夫,而人文素养则成了新时代高校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根本。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极大地开阔了眼界。这一阶段下人类文明程度空前提高,物质财富积累极大丰富,已逐步从以温饱维持生命的需要转变到对精神与心灵感受的追求。此时,人的精神世界必然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这个世界中的领域应该有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它给予人以理性,帮助人对自然做出正确的判断;艺术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它给予人以感性,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激情;而现代意义的人文则既要求有对自然和人的科学认识,又要求追求二者真善美的本质,从而达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融合。
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而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目前对高校领导干部素养研究方面一般多集中在科学素养、媒介素养和法律素养等方面,而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一方面这是发展市场经济形势下,现代社会提倡科学、法治等价值观,促使领导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对自身素养提升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人文知识和价值在当前存有有无皆可之嫌,再加上人文本身就难以把握,故人人只能心照不宣,避而不谈。这促使领导干部更愿意接触那些易于实践、比较容易把握的素养,可以立竿见影,又可增添实干的光环。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改革走向深入,领导干部缺乏人文精神,在决策谋划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情况屡屡出现,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促使人们思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呼吁领导干部必须加强人文素养的养成。
1.知识结构偏于单一,人文知识稍显欠缺
广义的人文素养范围很广,但从本文论述的角度看的话,这里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专业理论和技能之外的其他文化素质和涵养。当前的高校领导干部,一般都是由业务突出的专家教授担任,业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说到人文知识素养,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对于理工科的教师来说,很多教师往往只专注其专业修为,但很少关心自己在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对于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来讲,除了其所钻研之学科,很多人也难以保证更广范围的文化素养,甚至包括科学素养。现今知识的专业化发展不再是唯一的发展趋势,综合性知识、边缘学科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单一的知识结构往往趋向将个人局限于现有的某个专业而无法构建更广阔、宏观的视野,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限制其专业水平的更好的发展。对于高校领导干部而言,也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风范,增强人格魅力,提升人文素养。
2.教书育人的服务意识欠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在首位,授业在其次。高校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事、做人,领导干部亦是如此。教书与育人自古就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所在。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学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高校领导干部们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身处于商业化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功利化,作为社会的一员,高校领导干部也很难独善其身。面临商业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出现一些偏差。这样的价值定位必然会弱化大学本身教书育人的职能,对学生的管理也往往流于表面,对学生身心的成长缺乏真诚的关注。
1.在教育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如前所说,人文素养包含两个不同的层次,人文知识是基础部分,作為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的人文精神,它则是人文知识内化于个体而形成的,要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首先要从人文知识学习开始。由于职业的专业性所在,高校领导干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忽视了专业之外更广范围的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人文知识涵养对个体不仅具有开拓知识领域、培养人文素养的本体价值,而且对个人专业的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文知识素养作为一种人类基本文化的知识涵养,可以使个体具备更加灵活多样思维方式、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加速科学研究获取成功的进程。大家熟知的优秀的高校管理者,都是集极高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于一身的人,正是这两者完美的结合,才促使他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 2.品读文化经典,加固人文知识底蕴
多读书是高校领导干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鉴于保证管理与行政的前提,让业务繁忙的高校领导干部花大量的时间来纵览人文书籍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在课余抽出一些时间来认真品读一些中外古今的文化经典却无不可。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的,而拒绝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多读书、读好书,从人文经典读起,在阅读中领悟哲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思索,对真善美等生命基本价值的颂扬,这些人文文化之精华不仅可以涤荡人的心灵,也给人无限的启示和创新动力。一旦真正地融入了文化经典的人文境界,高校领导干部自身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求知动力必会有增无减。除了人文典籍的阅读,高校领导干部还可以从细处入手,从各自的专业着眼,读一些由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写成的人文和科学完美结合的好文章、好作品,以此为向导,促进自我的思考和人文反思。
3.在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文情怀
人文素养是多维度的涵养,除了基础层次的人文知识,还有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高校领导干部归根结底还是一名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和使命,要求大学教师构建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教师具备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教育学生成才更加难能可贵。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俱佳的综合性人才,对学生综合性人文素质的培养日益提上了教学日程,这必然的前提是首先要求大学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教师自身丰厚的人文知识积淀,还体现在大学教师自身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折射。换句话来说,大学教师要构建自身的人文素养,除了人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将这一修身过程融入教學育人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体现自我的人文情怀。
4.在学术科研中弘扬人文精神
高校领导干部除了肩负行政管理的任务,同时还应担任起学科专业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职责。除了行政管理成绩,学术成果也成为衡量高校领导干部业务成绩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领导干部成评定和晋级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学术创新成为众多高校领导干部们主要的任务。
总而言之,学术的过程和行为需要每一个学术人以认真、负责的心态来对待,努力规范学术应有的秩序和氛围。高校领导干部作为学校和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学术科研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文修养,弘扬人文精神,以自身丰富的人文品格来塑造大学校园里的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大学校园的学术繁荣的景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1]万良春.领导科学案例新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尤西林.人文精神与现代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苏保忠.领导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5]贺善侃.领导科学和现代行政[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6]邵庆祥.人文素养与中华诗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杨光斌.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一、提升高校领导干部人文素养的价值和意义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织骨干,是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中坚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和责任。这促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各种素质和能力,而人文素养是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在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校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行政领导者转变为具有高校功能特点的全方位专业统筹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高校的领导干部不但要懂学术、懂人力、懂决策,更要在自身主体上下功夫,而人文素养则成了新时代高校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根本。
二、高校领导干部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极大地开阔了眼界。这一阶段下人类文明程度空前提高,物质财富积累极大丰富,已逐步从以温饱维持生命的需要转变到对精神与心灵感受的追求。此时,人的精神世界必然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这个世界中的领域应该有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它给予人以理性,帮助人对自然做出正确的判断;艺术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它给予人以感性,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激情;而现代意义的人文则既要求有对自然和人的科学认识,又要求追求二者真善美的本质,从而达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融合。
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而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三、高校领导干部人文素养缺失的表象和原因
目前对高校领导干部素养研究方面一般多集中在科学素养、媒介素养和法律素养等方面,而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一方面这是发展市场经济形势下,现代社会提倡科学、法治等价值观,促使领导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对自身素养提升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人文知识和价值在当前存有有无皆可之嫌,再加上人文本身就难以把握,故人人只能心照不宣,避而不谈。这促使领导干部更愿意接触那些易于实践、比较容易把握的素养,可以立竿见影,又可增添实干的光环。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改革走向深入,领导干部缺乏人文精神,在决策谋划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情况屡屡出现,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促使人们思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呼吁领导干部必须加强人文素养的养成。
四、高校领导干部人文素养提升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知识结构偏于单一,人文知识稍显欠缺
广义的人文素养范围很广,但从本文论述的角度看的话,这里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专业理论和技能之外的其他文化素质和涵养。当前的高校领导干部,一般都是由业务突出的专家教授担任,业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说到人文知识素养,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对于理工科的教师来说,很多教师往往只专注其专业修为,但很少关心自己在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对于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来讲,除了其所钻研之学科,很多人也难以保证更广范围的文化素养,甚至包括科学素养。现今知识的专业化发展不再是唯一的发展趋势,综合性知识、边缘学科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单一的知识结构往往趋向将个人局限于现有的某个专业而无法构建更广阔、宏观的视野,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限制其专业水平的更好的发展。对于高校领导干部而言,也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风范,增强人格魅力,提升人文素养。
2.教书育人的服务意识欠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在首位,授业在其次。高校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事、做人,领导干部亦是如此。教书与育人自古就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所在。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学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高校领导干部们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身处于商业化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功利化,作为社会的一员,高校领导干部也很难独善其身。面临商业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出现一些偏差。这样的价值定位必然会弱化大学本身教书育人的职能,对学生的管理也往往流于表面,对学生身心的成长缺乏真诚的关注。
五、高校领导干部人文素养提升的思路及途径
1.在教育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如前所说,人文素养包含两个不同的层次,人文知识是基础部分,作為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的人文精神,它则是人文知识内化于个体而形成的,要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首先要从人文知识学习开始。由于职业的专业性所在,高校领导干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忽视了专业之外更广范围的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人文知识涵养对个体不仅具有开拓知识领域、培养人文素养的本体价值,而且对个人专业的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文知识素养作为一种人类基本文化的知识涵养,可以使个体具备更加灵活多样思维方式、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加速科学研究获取成功的进程。大家熟知的优秀的高校管理者,都是集极高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于一身的人,正是这两者完美的结合,才促使他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 2.品读文化经典,加固人文知识底蕴
多读书是高校领导干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鉴于保证管理与行政的前提,让业务繁忙的高校领导干部花大量的时间来纵览人文书籍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在课余抽出一些时间来认真品读一些中外古今的文化经典却无不可。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的,而拒绝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多读书、读好书,从人文经典读起,在阅读中领悟哲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思索,对真善美等生命基本价值的颂扬,这些人文文化之精华不仅可以涤荡人的心灵,也给人无限的启示和创新动力。一旦真正地融入了文化经典的人文境界,高校领导干部自身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求知动力必会有增无减。除了人文典籍的阅读,高校领导干部还可以从细处入手,从各自的专业着眼,读一些由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写成的人文和科学完美结合的好文章、好作品,以此为向导,促进自我的思考和人文反思。
3.在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文情怀
人文素养是多维度的涵养,除了基础层次的人文知识,还有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高校领导干部归根结底还是一名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和使命,要求大学教师构建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教师具备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教育学生成才更加难能可贵。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俱佳的综合性人才,对学生综合性人文素质的培养日益提上了教学日程,这必然的前提是首先要求大学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教师自身丰厚的人文知识积淀,还体现在大学教师自身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折射。换句话来说,大学教师要构建自身的人文素养,除了人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将这一修身过程融入教學育人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体现自我的人文情怀。
4.在学术科研中弘扬人文精神
高校领导干部除了肩负行政管理的任务,同时还应担任起学科专业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职责。除了行政管理成绩,学术成果也成为衡量高校领导干部业务成绩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领导干部成评定和晋级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学术创新成为众多高校领导干部们主要的任务。
六、结语
总而言之,学术的过程和行为需要每一个学术人以认真、负责的心态来对待,努力规范学术应有的秩序和氛围。高校领导干部作为学校和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学术科研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文修养,弘扬人文精神,以自身丰富的人文品格来塑造大学校园里的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大学校园的学术繁荣的景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万良春.领导科学案例新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尤西林.人文精神与现代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苏保忠.领导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5]贺善侃.领导科学和现代行政[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6]邵庆祥.人文素养与中华诗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杨光斌.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