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联系得如此紧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天,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新课程中,增设了很多新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专长,具有创新精神,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事实上,仅从分数来看,大批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必然的,而且,会影响一批有潜能的学生的发展。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具有严密的理论性特点,常常使我们认为:这门课的教学无创造性可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从书本到书本,把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变成死板的纯知识教学。二是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都是遵循着教师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是不会收到良好效果的,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开发。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并非不可能,思想政治课具有严密的科学理论性和广泛的与社会相结合的现实性,新教材不仅将学生的素质适应能力置于比理论传授更重要的位置,而且注入了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新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把“讨论”、“议一议”等细节综合运用得当,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提高他们的认知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而这种意识和观念来自学习、来自实践。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自然、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及最新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高尚的人格及精神才能影响并形成高尚的人格,以全新的视角出发,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变化,就会进一步产生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他的永恒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成就的。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原理很多,如果教师不能旁征博引,经验不丰富,不了解最新的相关知识,相关学科,稍一疏漏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课时一定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原理,首先应该给学生提供掌握这一概念、原理必要的感性认识和背景,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巧用语言技巧,将图文声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带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体验新的成功,从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以真诚的态度和火热的情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对中下水平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对优等生高标准严要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我们经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迷恋于科学,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会随之成长起来。
三、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际上就是不断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火花的开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过程,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一个“引”字,“引”的得法,“引”的有效,就会收到良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设疑的最佳方式是:联系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身边事例,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观察、想像等思维能力的提高,这就是最佳的设疑方式。当学生的思维被积极调动起来以后,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方法。
四、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及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允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假设”,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即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想法,也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他分析,加以启发、引导。因此,在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或练习、考试中,对那些不因循守旧,不简单机械地照搬照抄教材知识的有创见性的解答和思维,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营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
五、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营造学生的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课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可开展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时事报告会、社会热点讲评会、讨论会、辩论会、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解放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我们能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真诚的面对学生,真正实现由应试能力的培养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转变,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素质,忠实地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就一定会培养并造就出符合二十一世纪要求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835700新疆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九年制中心学校)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新课程中,增设了很多新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专长,具有创新精神,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事实上,仅从分数来看,大批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必然的,而且,会影响一批有潜能的学生的发展。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具有严密的理论性特点,常常使我们认为:这门课的教学无创造性可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从书本到书本,把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变成死板的纯知识教学。二是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都是遵循着教师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是不会收到良好效果的,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开发。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并非不可能,思想政治课具有严密的科学理论性和广泛的与社会相结合的现实性,新教材不仅将学生的素质适应能力置于比理论传授更重要的位置,而且注入了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新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把“讨论”、“议一议”等细节综合运用得当,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提高他们的认知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而这种意识和观念来自学习、来自实践。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自然、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及最新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高尚的人格及精神才能影响并形成高尚的人格,以全新的视角出发,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变化,就会进一步产生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他的永恒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成就的。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原理很多,如果教师不能旁征博引,经验不丰富,不了解最新的相关知识,相关学科,稍一疏漏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课时一定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原理,首先应该给学生提供掌握这一概念、原理必要的感性认识和背景,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巧用语言技巧,将图文声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带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体验新的成功,从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以真诚的态度和火热的情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对中下水平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对优等生高标准严要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我们经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迷恋于科学,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会随之成长起来。
三、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际上就是不断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火花的开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过程,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一个“引”字,“引”的得法,“引”的有效,就会收到良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设疑的最佳方式是:联系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身边事例,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观察、想像等思维能力的提高,这就是最佳的设疑方式。当学生的思维被积极调动起来以后,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方法。
四、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及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允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假设”,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即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想法,也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他分析,加以启发、引导。因此,在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或练习、考试中,对那些不因循守旧,不简单机械地照搬照抄教材知识的有创见性的解答和思维,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营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
五、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营造学生的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课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可开展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时事报告会、社会热点讲评会、讨论会、辩论会、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解放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我们能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真诚的面对学生,真正实现由应试能力的培养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转变,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素质,忠实地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就一定会培养并造就出符合二十一世纪要求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835700新疆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九年制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