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171-01
浠水县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血液管理不严,造成部分有偿供血和临床受血人员感染了艾滋病毒。到2009年2月底,已确认HIV阳性480例成为全省艾滋病病情严重地区之一。在抗病毒治疗开展之前,艾滋病病死率达49.7%,在局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2007年以来,抗病毒治疗在病例不断增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国家抗病毒治疗管理规范,建立了一系列的数据库,有效地促进了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各项相应检查及随访表填报,实现了治疗方案统一规范,治疗执行及时准确,治疗效果显著,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1 背景
浠水县低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湖北省东南部,全县人口103万,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共16个乡镇(场)共649个自然村,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经济收入以农业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属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我县于1995年至1996年期间部分农民在有偿供血过程中交叉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由于没有及时被检查确诊,卖血感染者又成了一些医疗机构临床的血源,继而造成了临床受血人员及其配偶、子女感染。自1997年在有偿供血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之后,艾滋病疫情即逐年上升。截止到2009年2月底,已确认HIV阳性480例(其中现存活307例),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场)160个行政村(社区,街道);全县累计有286人入选抗病毒治疗,其中儿童11例,治疗过程中累计死亡45人,目前在治人数241人。是全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且在治病例较多的县市之一。
在2005年以前,由于各项监测活动的开展,大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检查出来,尽管国家已经提供了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病例管理体系,近200人的病案全靠手工管理,而经过国家规范培训的艾滋病治疗人员仅一人在岗,病人乱吃药,乱停药,乱检查现象随时发生,病例年病死率达30%以上,孤儿寡母家庭不断形成,由于病死率高随访率低,教育不够,病人丧失信心,一时间形成了高危行为者不愿接受检查,HIV阳性者不愿接受治疗,治疗对象不愿坚持用药的局面,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如何对病例实施有效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死率,是减轻艾滋病对社会危害的关键,这是摆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面前的急切解决的难题。在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第三轮全球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在病例管理和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对策与措施
为解决病例规范化管理问题,县疾控中心设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心,同时成立了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技术指导小组。专家小组负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统一规划、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协调以及对抗病毒工作的统一管理。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心具体负责全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的筛选、药品计划制定、发放和规范用药的指导与管理,组织服药后的随访调查,病人身体检查及CD4检测等工作。
(一)建立规范的艾滋病病案管理体系
抗病毒治疗专家组根据国家对艾滋病资料管理的各项要求,从病例报告到治疗的全过程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系统,明确了各环节管理内容及要求,并根据工作量确定各阶段责任人,实现了环环相扣步步把关。制作的《PHA系统管理流程图》发放到各个艾滋病人管理点并张贴,使各管理人员形成了规范的病例管理意识。
(二)在做好纸质病历的同时全面建立病例治疗管理电子文件
鉴于我县病人较多分布广,仅靠人力进行病人管理难免错漏之处,为了随时掌握病人治疗、检测、随访、预防机会性感染服药等情况,县抗病毒治疗中心在做好纸质病历同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数据库,实现了病历资料全部计算机管理。
1、治疗方案数据库:根据病例身体检查各项结果,由治疗专业人员逐一编制治疗用药方案,达到全部治疗对象的治疗方案一目了然,为药品计划的制定、各治疗点药品的分发提供了快速准确的依据。
2、CD4检测数据库:包含了全部病例CD4检测时间及结果,为随时通知病人接受CD4检测、是否实施预防性服药、是否调整治疗方案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3、病例体检主要项目数据库:主要包含了H b、ALT等重要项目,为及时掌握病人体检频度、是否需要换药、停药等提供重要依据。
4、病例结核病检查数据库:记录全部病例胸片及OT时间及结果,为结核病筛查及HIV/TB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资料。
5、编制抗病毒治疗月处置登记表:县抗病毒治疗中心专业人员根据以上填报的数据库逐一分析,每月1—7日编制当月抗病毒治疗处置登记表,该表包含了病例的用药方案、本月是否做CD4检测、是否服用SMZ、是否做Hb、ALT、血肌肝、血淀粉酶等项目检查、是否需要发送安全套和执行者签字。
(三)召开抗病毒治疗月例会
从2008年5月起,每月8日为抗病毒治疗例会日,五个治疗点抗病毒治疗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汇报上月病例处置方案执行情况,领取当月病例处置表及所需药品、各消耗材料,听取有关病例治疗应注意的问题和指导意见,并及时反映方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四)执行后的处置表录入并作為制定下月方案的依据
已执行签字的处置表经治疗中心进行录入,对没有按方案执行的病例及时进行随访、査找原因。治疗中心根据处置表执行情况和例会反映的情况,认真确定每一个病例的本月治疗方案及有关检查。在服药过程中,如出现严重的付反应,病人可电话报告反应情况,县治疗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检查并做处理。
3 成效
通过建立治疗病例电子管理信息库,到目前为止在治病例241人的治疗方案、各种检查时间及结果等情况一目了然,初步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不增加抗病毒治疗业务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任能保证全县抗病毒治疗方案及项目检查频度能按国家抗病毒治疗手册的规定进行。有效地控制了病人乱吃药、乱停药、乱检查现象的再次发生。CD4等重要项目的规范检测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008年度各项考核指标达国家规定要求。
(二)建立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管理运行体系。县治疗中心按时打印出调整准确的当月《治疗处置登记表》;各治疗点必须每月按时参加抗病毒治疗工作例会;上月执行结果必须每月报告给艾滋病管理主任,从而及时组织访视和调查。
(三)病例服药依从性得到大幅度提高,12个月坚持规范治疗率显著提高。2006年调查服药依从性较好的不到80%,2008年11月份调查的服药依从性较好的达95%,病人反应:治疗人员对他们的治疗信息进行如此规范管理,对他们的生命健康如此负责任,他们非常感动,纷纷表示一定遵循医嘱,认真按时按量服药。
(四)艾滋病病例病死率大幅度下降,有效地阻止了艾滋病人大量集中死亡现象的发生。病例的年病死率从2006年前的10%以上下降到2008年的3.63%,有效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减少了孤寡家庭出现的数量,为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浠水县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血液管理不严,造成部分有偿供血和临床受血人员感染了艾滋病毒。到2009年2月底,已确认HIV阳性480例成为全省艾滋病病情严重地区之一。在抗病毒治疗开展之前,艾滋病病死率达49.7%,在局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2007年以来,抗病毒治疗在病例不断增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国家抗病毒治疗管理规范,建立了一系列的数据库,有效地促进了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各项相应检查及随访表填报,实现了治疗方案统一规范,治疗执行及时准确,治疗效果显著,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1 背景
浠水县低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湖北省东南部,全县人口103万,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共16个乡镇(场)共649个自然村,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经济收入以农业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属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我县于1995年至1996年期间部分农民在有偿供血过程中交叉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由于没有及时被检查确诊,卖血感染者又成了一些医疗机构临床的血源,继而造成了临床受血人员及其配偶、子女感染。自1997年在有偿供血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之后,艾滋病疫情即逐年上升。截止到2009年2月底,已确认HIV阳性480例(其中现存活307例),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场)160个行政村(社区,街道);全县累计有286人入选抗病毒治疗,其中儿童11例,治疗过程中累计死亡45人,目前在治人数241人。是全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且在治病例较多的县市之一。
在2005年以前,由于各项监测活动的开展,大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检查出来,尽管国家已经提供了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病例管理体系,近200人的病案全靠手工管理,而经过国家规范培训的艾滋病治疗人员仅一人在岗,病人乱吃药,乱停药,乱检查现象随时发生,病例年病死率达30%以上,孤儿寡母家庭不断形成,由于病死率高随访率低,教育不够,病人丧失信心,一时间形成了高危行为者不愿接受检查,HIV阳性者不愿接受治疗,治疗对象不愿坚持用药的局面,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如何对病例实施有效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死率,是减轻艾滋病对社会危害的关键,这是摆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面前的急切解决的难题。在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第三轮全球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在病例管理和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对策与措施
为解决病例规范化管理问题,县疾控中心设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心,同时成立了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技术指导小组。专家小组负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统一规划、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协调以及对抗病毒工作的统一管理。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心具体负责全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的筛选、药品计划制定、发放和规范用药的指导与管理,组织服药后的随访调查,病人身体检查及CD4检测等工作。
(一)建立规范的艾滋病病案管理体系
抗病毒治疗专家组根据国家对艾滋病资料管理的各项要求,从病例报告到治疗的全过程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系统,明确了各环节管理内容及要求,并根据工作量确定各阶段责任人,实现了环环相扣步步把关。制作的《PHA系统管理流程图》发放到各个艾滋病人管理点并张贴,使各管理人员形成了规范的病例管理意识。
(二)在做好纸质病历的同时全面建立病例治疗管理电子文件
鉴于我县病人较多分布广,仅靠人力进行病人管理难免错漏之处,为了随时掌握病人治疗、检测、随访、预防机会性感染服药等情况,县抗病毒治疗中心在做好纸质病历同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数据库,实现了病历资料全部计算机管理。
1、治疗方案数据库:根据病例身体检查各项结果,由治疗专业人员逐一编制治疗用药方案,达到全部治疗对象的治疗方案一目了然,为药品计划的制定、各治疗点药品的分发提供了快速准确的依据。
2、CD4检测数据库:包含了全部病例CD4检测时间及结果,为随时通知病人接受CD4检测、是否实施预防性服药、是否调整治疗方案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3、病例体检主要项目数据库:主要包含了H b、ALT等重要项目,为及时掌握病人体检频度、是否需要换药、停药等提供重要依据。
4、病例结核病检查数据库:记录全部病例胸片及OT时间及结果,为结核病筛查及HIV/TB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资料。
5、编制抗病毒治疗月处置登记表:县抗病毒治疗中心专业人员根据以上填报的数据库逐一分析,每月1—7日编制当月抗病毒治疗处置登记表,该表包含了病例的用药方案、本月是否做CD4检测、是否服用SMZ、是否做Hb、ALT、血肌肝、血淀粉酶等项目检查、是否需要发送安全套和执行者签字。
(三)召开抗病毒治疗月例会
从2008年5月起,每月8日为抗病毒治疗例会日,五个治疗点抗病毒治疗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汇报上月病例处置方案执行情况,领取当月病例处置表及所需药品、各消耗材料,听取有关病例治疗应注意的问题和指导意见,并及时反映方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四)执行后的处置表录入并作為制定下月方案的依据
已执行签字的处置表经治疗中心进行录入,对没有按方案执行的病例及时进行随访、査找原因。治疗中心根据处置表执行情况和例会反映的情况,认真确定每一个病例的本月治疗方案及有关检查。在服药过程中,如出现严重的付反应,病人可电话报告反应情况,县治疗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检查并做处理。
3 成效
通过建立治疗病例电子管理信息库,到目前为止在治病例241人的治疗方案、各种检查时间及结果等情况一目了然,初步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不增加抗病毒治疗业务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任能保证全县抗病毒治疗方案及项目检查频度能按国家抗病毒治疗手册的规定进行。有效地控制了病人乱吃药、乱停药、乱检查现象的再次发生。CD4等重要项目的规范检测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008年度各项考核指标达国家规定要求。
(二)建立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管理运行体系。县治疗中心按时打印出调整准确的当月《治疗处置登记表》;各治疗点必须每月按时参加抗病毒治疗工作例会;上月执行结果必须每月报告给艾滋病管理主任,从而及时组织访视和调查。
(三)病例服药依从性得到大幅度提高,12个月坚持规范治疗率显著提高。2006年调查服药依从性较好的不到80%,2008年11月份调查的服药依从性较好的达95%,病人反应:治疗人员对他们的治疗信息进行如此规范管理,对他们的生命健康如此负责任,他们非常感动,纷纷表示一定遵循医嘱,认真按时按量服药。
(四)艾滋病病例病死率大幅度下降,有效地阻止了艾滋病人大量集中死亡现象的发生。病例的年病死率从2006年前的10%以上下降到2008年的3.63%,有效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减少了孤寡家庭出现的数量,为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