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奋斗的春天里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1987年的春天
  夜色在前进中唤醒拂晓
  那个从岐山脚下走出的瘦小身影
  就不会越走越有劲、越走心里越明亮
  肩上的行囊背着——
  几件旧衣服、母亲煮的鸡蛋
  和小小的笔记本
  知识是照明灯,从此
  一页页泛黄的纸片上
  记录着责任与担当
  承载着奋斗与光荣
  不因贫穷把生活放弃
  心中的梦想,便在长长的铁路上绽放
  多少个踏云破月的日子
  只为一身制服,只为——
  织起一张网,连缀起星星点点的新征程
  那个身影,是一位农民工——
  个头不高,却被工友们尊称为“小巨人”
  那个身影,是一位拉杆架线的铁路工人——高中文化
  却写出填补电气化铁路施工培训空白的教科书
  那个身影就是“巨晓林”——一名普通农民工不懈努力
  成为知识型大国工匠——
  三十余年工作,四十余项工艺工法,十几项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建设
  一天天坚持、一步步跨越
  牛一样劳动、土地一样奉献
  奏响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音符
  描绘平安发展的每一次巨变
  经历了多少个日夜奋战
  卻仍然有着火一样的激情
  从普速到高速、从轻载到重载、从追赶到领跑
  你的高度,你的险峻,你的艰难
  烈日炎炎炙烤出铁骨铮铮
  霜雪皑皑淬炼出一片赤诚
  由稚嫩迈向成熟的理想
  条条皱纹,三十余年的历程
  在挫折中创新,见证了奋斗的足迹
  丝丝白发,三十余年的实干
  在艰难中自强,留下了不屈的身影
  用信念和意志叩开了梦想的辉煌之门
  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人生的精彩华章
  把岁月的长河裁剪
  点燃生命的火焰
  带着奋斗者的骄傲与笑容
  在车流中腾飞,在汽笛声中昂扬
  春天正以百公里的速度行进
  为每个远行的人留一盏灯
  还有什么力量
  比过吮吸水滴的种子
  比过雏鹰展翅的伟力
  比过梦想萌发的勇气
  如果命中注定了脉络
  那必然是挥洒和足迹
  所有万般的初始
  孕育于时光的飞逝
  岁月的手
  剥蚀了青春的土墙
  白玉兰掩隐的路上
  无数年轻的身影走过
  潮湿了萌芽的眼睛
  青春,不是肆无忌惮的顽皮
  或许,只是一双永不能忘的双眸
  只是抚平无知的叛逆
  只是不断奔跑的思想
  那狂野的潮水
  激荡出一簇簇浪花
  永不言弃的游刃于生活
  秋日的原野
  接出摇曳的果儿
  擦去灰尘还原纯真的笑意
  呐喊,是中华民族灵魂的震颤
  五月的阳光,播撒着年少的希望
  破土的幼苗,云中的飞鸟
  和着现代精神的节拍共鸣,热血抛洒荒田
  穿越如火的洗礼,如歌的考验
  沿着一条历史的长廊
  谱写新时代的篇章
  举起杯,斟满青春的琼浆
  在心底为远行的人点亮光芒
  英魂之思
  该如何描述你
  那骄阳烈日风雨无阻中黝黑的脸
  该如何描述你
  那分辨忠奸惩恶扬善时深邃的眼
  该如何描述你
  那心系百姓彻夜不眠的牵挂
  该如何描述你
  那摸爬滚打壮志豪情的正气
  一条道路走出了你的坎坷
  一座石碑讲出了你的心酸
  真挚的怀念,已漫成大雾
  这些依然鲜活的灵魂
  在天地间,如春风微佛,如细雨飘荡
  如树间筛落下来的光线
  雪里看你们,是威武的山峰
  光里看你们,是耀眼的晨星
  聆听那血染的碑文
  我必须从你简陋的办案环境写出耕耘的风景
  我必须从你低俯的身躯写出刚强的脊梁
  日月当鼓,银河作弦
  奏响整装待发的生命礼赞
  所有洁白淡雅的花朵
  都应堆簇在你的墓前
  这是风华的延续
  这是精神的凝聚
  黄河泣,青山见
  天苍茫,地无言
  柳笛哀回,松柏肃立
  捧几把黄土,烧一堆火
  点燃了春天
  一颗心,和桃花同时盛开
  又默默零落
  一张张草纸,载满岁月的痕迹
  每年的今日,都有思念
  倒下的是躯体,不灭的是精神
  随着布谷鸟响亮的叫声
  水汪汪地生长在后人的心间
  在梁家河这片土地
  走过修缮的路,交织着艳阳天
  经过一头睁眼睡觉的驴,离不开石墨的相伴
  房舍、窑洞把自己最好的样子敞开来,聊聊
  时空的召唤
  一排排马扎板凳与每双耳朵
  回转了不同的老故事
  岁月的河流漫过小山村
  漫过绿树白花的土地
  千里之外的别离,送来叹息
  不知落在哪里
  笔犁渗入泥土的肌髓
  微光里挥发墨水的多年
  都随着今夜的风燃烧
  以一种炽热与奔放
  镰刀收割的梦,将重新耕种
  挨着生命的根
  黄昏走过血脉和田埂
  炊烟对天空诉说,时光
  一如门前的老榆树
  你是土地上的一株影子
  结出的果实,已被大地收藏
  记不清那些微小的部分
  似乎连爱恨也一并忘了
  在时间的背后
  天空,飘忽不定
  而各自方向的陌生人,开始
  那漫长追逐云彩的前行
其他文献
一条铁路,南北回归线一样,将城市拦腰划开,铁道南面称之“铁道南”,铁路北面则为“铁道北”。之前以为这只是东北地区独有的现象,后来慢慢发现,不独东北,南方许多城市也有这种情况。更奇怪的是,这种南北现象,不仅仅只是地域划分,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区别是,居住在铁道南地区的领导干部居多,而铁道北,则多数是底层百姓。  小說《铁道北》写的就是居住在那里的一户居民、两代铁路人的故事。两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不
期刊
近日,品读《人民铁道》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毕锋所著新书《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不禁思潮起伏,倍感亲切。暑热之中,仿佛乘上了开往远方的高铁,一股清新之风拂过心灵的旷野。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看到作者这样深情写道:“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就在这条智能高铁投入运营首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
期刊
一  当我在老支书的陪同下走进王庆忠家时,王庆忠正蹲在地上抽烟,他的妻子躺在炕上一脸的痛苦,窑洞里一股子药味,还有发了霉的味道。  还没等我开口,支书就骂开了:“你个老秃子,整天就知道吃烟,看哪一天把你秃子吃死。”接着又对着炕上躺的人说:“老嫂子怎么样,好些了没有?”炕上的人想起来,挣扎几下,也没能起得来,有气无力地说:“老样子,这几天天变了,这老毛病又重了些,抓了些中药吃着的。”  老支书这才转
期刊
一列动车穿过故乡的土地  让生活便有了波澜  让街景便有了缠绵  那些空荡荡的日子  便演绎了一段段空荡荡的故事  铁轨铺向远方  疾驰而过的动车  让音讯解读着构想  日子如同一壶老酒  闭上眼睛,你会咂摸出一万种滋味  汽笛聚拢成一次幸福或痛苦  记忆在乡村的上空飘散  如同枯萎的花朵  如同苍老的容颜  一列动车穿过故乡的土地  这些季节该让谁主宰  叹息,被隆隆的声音淹没  那些漂泊的人 
期刊
新年开篇,向大家推荐康平的中篇小说《感动高原的几个瞬间》。这是一部给人力量和向上精神的作品,也是一部讲述铁路建设者在极端环境下,雪域高原修筑天路,世界之巅创造奇迹,为藏族同胞谋求幸福,流芳千古的感人故事。  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那些战斗者、劳动者、建设者和创造者,那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们,那些尊严地捍卫着内心的信念、执着追求着善好的人们,成为小说主角。这是汇
期刊
A  从格兰咖啡店出来,梁志殷勤地给赫蓝打开了车门,她优雅地坐进车里。他们每次聚会结束,赫蓝都会享受这种待遇,从起初的过意不去,到现在的习以为常。时间和观念战斗,总是时间获胜,从未失过手。  快到赫蓝居住的小区门口时,她示意梁志靠边停车,梁志讨好地说:“再往前开一段吧!我不想让你走得太辛苦。”赫蓝的心暖了一下,她看见梁志眼睛里的柔情蜜意,透过镜片弥漫到了她的全身。她喃喃地说:“他在家。”  梁志知
期刊
我今年已经第四次到雅加达了  跨过我们的南海  来到这散发着火山灰味道  飘着真诚祷告声音的岛国  与我一样黄肤黑发的千万同胞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  走出国门,飞越太平洋  为了“一带一路”伟大的倡议  来到这陌生的异国  修建雅万高铁这伟大的工程  他们以足为途  踏遍这里的山河沟谷,村镇街巷  他们以笔为画  铺开了一条前途似锦的光明大道  他们用辛勤劳作  在泥土里播下桥梁的种子  他们
期刊
这是个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一平姐、扬帆哥和我的故事。我是小艾。  那天,一平姐冷不防又闯进扬帆哥办公室,而我恰好在这里。要命的是,我的主任扬帆哥要给我交代怎么修改领导讲话稿,招呼我站在他的桌子旁边,和他并排低头看着他手里的材料。这一次,我承认,我穿着短袖衬衫的左胳膊,刚刚挨着了扬帆哥穿着长袖衬衫的右胳膊上,不小心的一瞬。察觉后,我并没有移动,我小心翼翼享受着那种隔着一层薄布的肌肤接触带给
期刊
爱  防控疫情,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付波一连宅在家里好几天憋得慌,就总站在自家阳台上看楼下风景。  说看风景,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昔日熙熙攘攘的繁华大街和热闹小区现在都空荡荡的,几乎看不到人。只看到一连好几天,楼下小区都有几个穿黄背心的志愿者挨家挨户给住户家里送网上订购急需的食品蔬菜和日用品。  原来是一批假期滞留学校的大学生报名当志愿者,每天义务给居民送生活必需品、给医院送医疗物资。付波注意到其
期刊
1  一阵炒豆般的鞭炮声从窗户缝儿中钻了进来。  三个孩子像《动物世界》里的土拨鼠似的一个个支棱起耳朵,紧接着是一阵乒乓咣当桌椅的相撞声。眨眼间,屋里只剩下德昌孤零零一个人。  屋内的格局跟村里其他住户有所不同。天堂村这样一头开门的三间房,通常都是进门的一间是外屋,锅台上面安着大锅留着做饭用;进屋一间是住人的,靠南面窗户下面盘一铺土炕;里屋或住人或堆放杂物。德昌家的外屋、里屋和其他人家相差无几,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