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规律的一门自然学,它注重实验,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兴趣、积极性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物理教学;联系实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096-01
物理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和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学。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透过生活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生活中观察饮壶的瓦特最终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无不说明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人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跟人类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
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而我们有些地方还用惯了老方法,老师靠讲解图方便、学生靠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现在有的地方又出现用多媒体画面代替学生到实验室的实验操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些方法已不适应新要求了,那么我们物理教师又该怎样真正做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密切结合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就是要:“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所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本人做过一个“水淹蜡烛”的魔术表演.往杯中倒水,当水浸过蜡烛时,发现蜡烛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观察实际情境后欲望被激发起来了,自然有了物理过程的探究。
二、 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乐而忘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培养兴趣又是调动积极性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味的现象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平时举一些趣味生活现象:罐装的自动喷剂喷了一会罐身会变凉──液化;民諺俗语: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等等。这些从人们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趣事例都是物理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是课堂,如何在课堂中出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灵活运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实例,结合实际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如讲到参照物时就可以结合实际讲解“同步卫星”。
我们还可以尝试把课堂放归大自然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会中获取知识。如本人曾带过学生到街头一些修自行车的店面处请师傅们向学生讲自行车刹车部件的使用原理及修理,让学生亲自动手替顾客修自行车,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直接看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端正了一些学生过去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学习态度。,结果一节课下来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中也可改变教学手段,把多媒体、电子网络等现代枝术引入课堂。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生动、情景性强等特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但应注意不能一味替代学生的分组动手操作实验。
四、利用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并强化学生的分组实验,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做一些联系实际的调查访问项目,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的挖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物理学有所用、学有所值。进一步培养能力。
五、利用课外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物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在教育改革中,在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具有它的生命力。因此,上完课程,教师就应及时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过电路初探后设计病房呼叫电路。学过欧姆定律后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总之,随着物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最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真正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关键词: 物理教学;联系实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096-01
物理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和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学。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透过生活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生活中观察饮壶的瓦特最终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无不说明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人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跟人类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
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而我们有些地方还用惯了老方法,老师靠讲解图方便、学生靠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现在有的地方又出现用多媒体画面代替学生到实验室的实验操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些方法已不适应新要求了,那么我们物理教师又该怎样真正做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密切结合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就是要:“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所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本人做过一个“水淹蜡烛”的魔术表演.往杯中倒水,当水浸过蜡烛时,发现蜡烛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观察实际情境后欲望被激发起来了,自然有了物理过程的探究。
二、 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乐而忘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培养兴趣又是调动积极性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味的现象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平时举一些趣味生活现象:罐装的自动喷剂喷了一会罐身会变凉──液化;民諺俗语: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等等。这些从人们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趣事例都是物理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是课堂,如何在课堂中出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灵活运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实例,结合实际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如讲到参照物时就可以结合实际讲解“同步卫星”。
我们还可以尝试把课堂放归大自然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会中获取知识。如本人曾带过学生到街头一些修自行车的店面处请师傅们向学生讲自行车刹车部件的使用原理及修理,让学生亲自动手替顾客修自行车,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直接看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端正了一些学生过去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学习态度。,结果一节课下来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中也可改变教学手段,把多媒体、电子网络等现代枝术引入课堂。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生动、情景性强等特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但应注意不能一味替代学生的分组动手操作实验。
四、利用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并强化学生的分组实验,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做一些联系实际的调查访问项目,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的挖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物理学有所用、学有所值。进一步培养能力。
五、利用课外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物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在教育改革中,在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具有它的生命力。因此,上完课程,教师就应及时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过电路初探后设计病房呼叫电路。学过欧姆定律后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总之,随着物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最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真正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