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存、研究及收藏艺术文物的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于商、周时期,王公贵族已重视收藏活动。青铜器上出现“子子孙孙永保之”等铭文,寄托了盼望文物能够永久流传下去的心愿。汉代开始重视对画作的保存,武帝(公元前140—前88在位)设“秘阁”,搜集天下法书名画;士大夫亦保存私藏,收集书家手迹。宋代更成为收藏和文物研究的高峰,宫廷收藏逾万,特设有建筑物存放藏品。宋徽宗(1101—1119在位)命文臣将宫内收藏编辑为《宣和书谱》(二十卷)、《宣和画谱》(二十卷)、《宣和博古图》(三十卷)等书籍,成为日后研究的重要资料。后来无论因皇帝赏赐、群臣谋私剽掠,或多次战乱,藏品流散。其中不少珍品落在士大夫、收藏家手里,他们当中不少精于鉴藏,竭力求取古物,同时推动了藏品研究的发展,并开拓金石研究与古代文献结合考订之学风,提升收藏水平,使历代文
  
  物收藏研究从没间断。
  
  明代皇帝宣德(1426—1435在位)、万历(1573—1620在位)重视文物收藏,而明朝著名私人藏家项元汴亦精于鉴赏,他的“天籁阁”中收藏有书画、金石、瓷器等,其储藏富甲海内,冠绝古人。清代时无论是收藏或对藏品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发展。帝王落力搜寻多不胜数的珍品,集大成收藏于内府。康熙(1662—1722在位)、雍正(1723—1735在位)、乾隆(1736--1795在位)三位为清代最重要收藏家。而乾隆皇帝尤为热衷收藏,他把不同种类的艺术品典范都收藏入宫内,扩大且广泛收藏文物精品。乾隆亦将收藏编录成册,下令编著《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及《天禄琳琅书目》等。民间收藏风气同时兴盛,无论是贵族、官员以及殷商巨贾均以收藏古物为时尚。乾嘉朴学的兴起使金石考据研究、赏鉴文物的潮流盛行,熏陶了不少成就卓越的收藏家、文物鉴赏者、研究者,其中更有的编写了难得的文物著作流传于世。如经商的收藏家安歧声名显赫,搜罗丰富的古籍、书画,为博古好雅之士,著有《墨缘汇观》;而吴荣光从学于阮元,雅好书画文物,编有《筠清馆金石录》。道光年间(1821—1850)广东知名的书画鉴藏家潘正炜更是敏求精舍会员的祖辈,其“听帆楼”收藏丰富,著有《听帆楼书画记》等,又刻有《听帆楼集帖》,搜集了魏晋至明代名人遗迹八十七家。另外,世居广州高第街的著名书香世家许氏家族,亦为现任敏求会员诵先芬室的先祖,其家族嗜藏书画古物,典藏良多。
  由此可见,历代的文物收藏者,透过收集、保存,整理,鉴赏及研究,不但使文物得以妥善保存至今,让现代人可以目睹古物、立体地了解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文明的发展,同时亦使文化得以承传拓展。
  时至20世纪的香港,亦出现了一群志同道合、热心致力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收藏家,他们组成的敏求精舍,自1960年成立至今已半个世纪。精舍对文物鉴赏、保存、弘扬中国文化艺术菁华的心志多年如一,历年来没有间断地定期举办鉴赏、学术研讨交流及讲座等活动。会员以严谨积极的态度详考真赝,传承收藏之德。他们在社会上默默耕耘,对海内外的文博事业与文物鉴赏推广发展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精舍的成就与贡献实为社会公认肯定,其收藏更享誉国际。如天民楼所藏的元代青花(图1);九如堂所藏的高古陶瓷(图2);竹月堂所藏的单色釉瓷器(图3);熙墀藏品中的古代玉器(图4);攻玉山房藏的明式家具(图5);李景勋先生所藏的玻璃器皿(图6);诵先芬室所藏的鼻烟壶(图7);长青馆藏中国书画及明清雅致的瓷器(图8);黄仲方先生所藏的古代书画(图9);瞻缘堂所藏的朱屺瞻画作(图10)及沐文堂所藏的金器(图11)、竹刻、螺钿漆器等,均是植根于香港,世界级举足轻重的收藏。
  香港艺术馆于1966年首次与敏求精舍携手合办展览,当时于座落在中环香港大会堂的香港博物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的前身)举行。此后艺术馆与精舍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有如其他经常与本馆合作的艺术团体伙伴般,并肩推广文化艺术及教育。历年合力筹办的展览包括:“中国明代书画陶瓷展”、“中国陶瓷雅集”、“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清朝瑰宝”、“千祥云集——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纪念展”等。
  敏求精舍会员除了乐于借出其珍藏予展览外,更有抱着化私为公的精神,将其心血收藏慷慨地回馈社会,捐予世界各地的文博机构,以促进中国艺术的研究及发展,艺术馆亦同样受惠于此。历年来惠赠文物予博物馆的敏求精舍会员不胜枚举,其中罗桂祥博士及徐展堂博士多次极具代表性的捐赠,为人津津乐道。
  罗桂祥博士于1981年和1994年两次捐赠藏品(图12),包括六百件茶具、二十五件历代重要陶瓷器及六百多方大小名家印章,成为了今日香港艺术馆的分馆一一茶具文物馆及罗桂祥茶艺馆的重要馆藏,使之成为国际上第一所以茶具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以推动中国的茗茶文化发展及研究。另徐展堂博士亦于1998年将一批为数719件套,包括陶瓷、西藏文物和其他艺术品,捐赠予当时正在兴建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因此,馆内特设有“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展厅作永久陈列,并于2000年与文化博物馆同时开幕启用予市民观赏。两位藏家对文博事业支持与回馈社会的心志,实在为人钦佩。
  2010年为敏求精舍金禧纪念的日子,纪念展览以“博古存珍”为题,展出三百四十件弥足珍贵的文物佳作,其中有书画、陶瓷、玉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竹木角雕、玻璃、鼻烟壶、家具、文房雅玩等类别,包罗万有。书画展品包括唐、元、明以至近代名家的作品,如倪瓒、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石涛、罗聘、吴昌硕等墨迹;现代名家如朱瞻、张大干、林风眠、吴冠中、石鲁等重要作品。陶瓷精品亦涵盖各个年代,计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唐代三彩、宋代各大名窑、元代青花瓷器、明清两代的单色釉瓷、釉下彩瓷、粉彩及珐琅彩瓷精品等。
其他文献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者所领导的旨在推翻独裁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转眼已过去整整一百周年。在回顾这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时,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辛亥风云人物浮现在眼前。他们之中有身先士卒的革命党人(如孙中山、黄兴),也有顽固守旧的保皇派(如康有为):有壮怀激烈的新军将领(如蔡锷),也有异军突起的北洋军系(如段祺瑞);有同情革命的社会贤达(如江孔殷),也有阻挠革命的遗老遗少(如张勋);有踌躇满
期刊
在我知道的视觉艺术作品中,传世最难的是摄影。算不上是艺术的有历史价值的摄影作品是另一回事。我想到艺术摄影传世这个问题,因为有几家拍卖行要求我拿出作品去拍卖。不能传世卖不起价,是困难。衡量一下,今天的彩色相纸可以久存不变,尤其是用金属纸,有助。扫描底片后由计算机整理,也有助。一张底片可以复制作品无数,作品不可能值钱。那就约束每底只制三张吧。问题是,任何人拿到你的原作,可以扫描然后复制无数,上帝也不容
期刊
长长的表链上面系着雕琢精致的怀表,轻按一下机簧,表盖“啪”的一声弹出来,从表盘中传出的清脆的答声暗含着科技史发展的重要技术,这都处处让怀表透着儒雅的气息。时至今日,拥有一枚制作精良的怀表,仍然是男士们尽显绅士风味及贵族风范的象征。因此一枚罕见、品相良好,特别是那些做工精细、带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又是诸如百达菲丽、卡地亚、江诗丹顿、爱彼和劳力士等名牌的古董怀表更是男士们趋之若鹜的珍宝。    皇室贵族
期刊
艺评、策展、创作是一种动态生产的过程,它并非是一个前后接棒的工作,往往是一个交互生成的关系与状态,策展人在展览规划中与艺术家互动、沟通,这个过程中交织了大量的理念沟通,而策展实践本身也成为艺评的对象,这又成为艺评与策展人对作品解读的论辩过程。艺评的生产过程是专业的观众与生产者的沟通对话与交流。  艺术评论是否可以站在全然超然、客观、公正的角度,成为艺术产业链条上的“最终裁决者”,或者这只是一个美丽
期刊
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景德镇。它在国内的名声不够大是因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过泉州港多销往海外,换句话说,德化当时属于外向型企业,所以中国人了解德化瓷还不如外国人普及。  德化最著名的瓷莫过于德化白瓷。德化白瓷在欧洲有中国白之称,可见其影响力。这种瓷化程度高、白度大的优质白瓷,曾让欧洲人叹为观止,赋予许多极富诗意的名字,如鹅绒白,象牙白,猪油白,葱心白。几百年前,当欧洲还不知烧瓷工艺时,中
期刊
岭南画坛的隐者吴灏,虽数十年不求闻达于主流画界,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自得其乐,其画作却被谢稚柳评价为: “足使青藤却步、苦瓜袖手。”。自称为“岭南派叛徒”的吴灏家学渊源,自幼酷爱艺术,5岁学画,18岁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为校长丁衍庸所器重。24岁拜谢稚柳为师,学业精进,绘画上追宋、元水墨,下及明董其昌、徐渭,清八大山人、石涛,直取古人神韵。近日,“大道甚夷——吴灏艺术展”在澳门艺术博物
期刊
2010年6月5日北京春季拍卖,一副美国回流的元代王蒙的《秋山萧寺图》以1.3664亿元成交,而这件作品曾经的主人,庞莱臣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这样庞氏旧藏创下了庞莱臣“虚斋”收藏拍卖纪录之最,此文将为读者解读这位曾经纵横于中国收藏界并与鉴定大家吴湖帆等人交往甚密的儒商实业家。    儒商实业家吝宝不吝财    庞元济(1864-1949年),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人(今湖州)。其祖先因经商自安
期刊
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聚焦20世纪到2l世纪的美国艺术。尤其特别的是,美术馆所举办的年/双年展,总是为年轻的和不算有名气的艺术家的作品提供集中展示的机会。馆藏艺术品的材质和媒介形式多样。18000件作品中,以其包含许多20世纪上半世纪重要的作品在内、规模不断增长的永久藏品为特点,并注重展出、收藏在世艺术家作品。  1931年由个人创办的惠特尼
期刊
本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除设立收藏作品展之外,令人关注的是年会特别安排的主题论坛。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及东南亚的重要当代艺术藏家以及批评家出席了年会主题论坛。私人收藏当代艺术的现状、未来与价值,如何发展当代艺术收藏的社会网络,当代艺术如何发展其公共性等问题在论坛上得到讨论。    近日,“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在成都举办。本次年会同期举行的“收藏家藏品邀请展”,展出来自25位中国内地,港
期刊
广州嘉德冬拍3.2亿元谢幕,首次单季总成交额超过3亿元,相比今年夏拍的2.33亿元增加8000万元左右的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冬拍的1.77亿元更高出1.37亿元左右。从成交变化情况可见,最为主要的中国书画部分,主要有3个专场: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夏拍成交额为3987.42万元,冬拍为10176.21万元,后者比前者上涨1.5倍左右,是冬拍总成交额比夏拍增加的大部分来源。    古画单个专场拍卖过亿,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