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收藏促进当代艺术发展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午会在成都举办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除设立收藏作品展之外,令人关注的是年会特别安排的主题论坛。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及东南亚的重要当代艺术藏家以及批评家出席了年会主题论坛。私人收藏当代艺术的现状、未来与价值,如何发展当代艺术收藏的社会网络,当代艺术如何发展其公共性等问题在论坛上得到讨论。
  
  近日,“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在成都举办。本次年会同期举行的“收藏家藏品邀请展”,展出来自25位中国内地,港澳台,及东南亚的23位重要艺术收藏家的25幅中国当代艺术经典作品,涉及油画、装置、影像、图片等艺术种类,其中包括何多苓的《失乐园》、周春芽的《太湖石》、杨福东的《国际饭店》等,据透露,此次展览作品价值不菲,藏品投保保额达到了4个亿。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2009年9月由收藏家李冰、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喆发起,“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暨收藏家藏品邀请展”分别在宋庄和静园艺术馆举办,此后计划是在不同的城市每年举办一次。两位发起人试图通过举办收藏家年会而建立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市场规范,集艺术家、收藏家、艺术批评家等多方之力,探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标准,其一可以为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作品树立价值的标杆,其二也能引起社会更广泛的重视、拉近艺术同民众之间的距离。本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除设立收藏作品展之外,令人关注的是年会特别安排的主题论坛,论坛共分为两场主题演讲“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在当代艺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和“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标准与发展方向”、两场圆桌会议“收藏回到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立场和策略”和“国际的协作——在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进程中的藏家角色”以及三场专题论坛“崛起的现实——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现状与问题”、“收藏的力量——推动私人艺术收藏的公共性”、“有机的体系——发展私人艺术收藏的社会网络”。
  
  私人收藏当代艺术的现状、未来与价值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的演讲嘉宾包括: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喆,李川,北京和静园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收藏家李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栗宪庭、吕澎,艺术家周春芽、叶永青,美国佩斯画廊中方代表冷林。
  首届年会主席栗宪庭为中国当代艺术藏家年会贡献不少,他在本次年会的发言中先重申了首届年会的期望:第一是中国需要收藏自己的艺术作品,避免流失;其次,建立收藏的价值准则;最后,通过民间力量建立美术馆,公诸于社会,共同打造一个文化事业。在民间收藏的价值和方法上,他指出民间收藏可以补充国家对当代艺术收藏缺失,丰富当代艺术收藏的多元性:“民间收藏的自主性和多元性,这会弥补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局限和官方审查体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中国艺术价值偏差和单~的国家情势。……民间收藏的自主性,就是强调艺术价值系统的独立性,既不拒绝全球艺术的普世价值。同时强调艺术的地域文化特性;既不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又强调与人的日常生活乃至政治生存感觉相关联。同时自主性,也是强调收藏家及其艺术伙伴个人在学术和爱好上的合理性,不同的藏家由于经历、学识以及他们认同艺术伙伴的差别,一定会出现有个性的艺术品收藏线索,这种差别和个性会避免收藏上的一窝蜂现象,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同时也是艺术品收藏多元化的前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力讨论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私人收藏当代艺术的状况,他认为:“由于中国正处于个人财富加速增长的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国的高净值财富人群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之后,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带动了向艺术品收藏的转向。然而中国的私人收藏,由于缺乏家族传承的渠道,因此从艺术品市场中购买就变成了主要途径。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国内私人收藏的购买力对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力也越加明显。与艺术收藏相比,现阶段的中国艺术消费扩张得很快,但仍同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进入21世纪,艺术投资逐渐成为了社会性话题。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看,艺术投资的理念已经从意识启蒙逐渐成为了某种共识与行为实践。现阶段中国国内的艺术投资,在给予艺术品市场更多流动性资金的同时,也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行情的不稳定或过度波动。即便如此,在2009年的北京、上海两地,财富人群选择艺术品投资的比例为18.3%,排序仅在房地产、股票之后,可以看到艺术投资在国内投资人群中的上升趋势。”
  
  私人藏品与社会网络
  
  从此次出席年会的藏家名单上可以看到,年会是一场收藏界的“嘉年华”,嘉宾包括收藏了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印尼余德耀美术馆馆长、收藏家余德耀,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会长王定乾,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收藏家王薇,长沙谭国斌美术馆馆长、收藏家谭国斌,香港收藏家刘祖贵,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北京收藏家乔志兵,新加坡收藏家Susanna Yang等。在年会论坛上,私人藏品如何进入公共视野、如何发展私人收藏的社会网络为本次年会中藏家和当代艺术从业人员的又一热点话题。
  收藏家余德耀在发言中提出了他收藏的两点理念:传统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这与吕澎所说的收藏“艺术史”判断标准异曲同工。除了对有历史价值的作品进行收藏,余德耀在年轻艺术家的实验性作品上也着力不少。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收藏”只是一个开始,收藏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带动整个社会的收藏风气,因此,余德耀对于下一步的规划是考虑如何将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公众。据介绍,他正在上海筹建的私人美术馆将会是一个艺术主题公园性质的美术馆,有艺术酒店,公共艺术作品以及一些国际艺术项目、建筑群等的展示。在收藏理念上,与会的艺术史家吕澎和余德耀有着共同的认识:第一是收藏历史的、积淀性的作品,其次是收藏年轻艺术家、实验艺术家的作品,以续写历史。
  来自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的会长王定乾分享了台湾艺术的发展经验。王定乾认为有两个因素对艺术收藏影响很大:一是批评家的正义感,他认为批评家应该对作品的评价再犀利一些,以免影响收藏家的判断;二是媒体对艺术的推动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为艺术推波助澜的同时也有一些信息误导了藏家对艺术的认识。
  批评家冷林指出现在中国艺术界对艺术的认识是以拍卖为主导的,而批评制约系统缺失,收藏标准无从建立,分析艺术市场的规划和收藏品位的提高就受到制约,艺术生态发展很不均衡。现在的中国艺术环境同美国六七十年代很像,收藏市场刚刚开始,不管在创作、市场还是价格方面收藏家规模还比较狭小,未来有无限遐想空间。但目前亚洲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情绪确实是非常高涨的,发展非常迅速,未来或许会有上千个私人会所转变为美术馆,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是独有的中国特色。冷林也强调了收藏要建立自主意识,创作是自由的,收藏也应该是自由的。
其他文献
《杂画二十九幅》系齐白石九十一岁时所作,美籍华人收藏家、画家杨思胜先生收藏,是育人以美、惠人以乐的好作品。各纵27厘米,横40.5厘米(若干幅尺寸稍有不同,纵横相差各约1厘米左右),绘蔬果杂卉,鸡蛙鼠虫,构图简约,笔墨率性,水墨设色间之,有老辣童真之趣。观《杂画二十九幅》,我有三点体会:  一、曾有人以“返老还童”比喻齐白石的晚年绘画,这一比喻让许多艺术家羡慕。所谓“返老还童”大约有两层意思,一个
期刊
“私募基金”,这个在金融领域家喻户晓的名词现在也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中的一个全新课题,在全民艺术投资火热异常的状况之下,艺术品私募基金的进入可以让资金大鳄横行的艺术品市场多一写参与者,但这是不是又是一轮新的资本运作呢?众多私募基金的出现真的是好消息吗?根据我们的一些了解,现在“基金”已经成为一个时髦名词,但是各种基金的操作方式、艺术家筛选、操作人员的专业程度等等让人感觉它的热情好像大于了理智,会不会出
期刊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者所领导的旨在推翻独裁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转眼已过去整整一百周年。在回顾这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时,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辛亥风云人物浮现在眼前。他们之中有身先士卒的革命党人(如孙中山、黄兴),也有顽固守旧的保皇派(如康有为):有壮怀激烈的新军将领(如蔡锷),也有异军突起的北洋军系(如段祺瑞);有同情革命的社会贤达(如江孔殷),也有阻挠革命的遗老遗少(如张勋);有踌躇满
期刊
在我知道的视觉艺术作品中,传世最难的是摄影。算不上是艺术的有历史价值的摄影作品是另一回事。我想到艺术摄影传世这个问题,因为有几家拍卖行要求我拿出作品去拍卖。不能传世卖不起价,是困难。衡量一下,今天的彩色相纸可以久存不变,尤其是用金属纸,有助。扫描底片后由计算机整理,也有助。一张底片可以复制作品无数,作品不可能值钱。那就约束每底只制三张吧。问题是,任何人拿到你的原作,可以扫描然后复制无数,上帝也不容
期刊
长长的表链上面系着雕琢精致的怀表,轻按一下机簧,表盖“啪”的一声弹出来,从表盘中传出的清脆的答声暗含着科技史发展的重要技术,这都处处让怀表透着儒雅的气息。时至今日,拥有一枚制作精良的怀表,仍然是男士们尽显绅士风味及贵族风范的象征。因此一枚罕见、品相良好,特别是那些做工精细、带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又是诸如百达菲丽、卡地亚、江诗丹顿、爱彼和劳力士等名牌的古董怀表更是男士们趋之若鹜的珍宝。    皇室贵族
期刊
艺评、策展、创作是一种动态生产的过程,它并非是一个前后接棒的工作,往往是一个交互生成的关系与状态,策展人在展览规划中与艺术家互动、沟通,这个过程中交织了大量的理念沟通,而策展实践本身也成为艺评的对象,这又成为艺评与策展人对作品解读的论辩过程。艺评的生产过程是专业的观众与生产者的沟通对话与交流。  艺术评论是否可以站在全然超然、客观、公正的角度,成为艺术产业链条上的“最终裁决者”,或者这只是一个美丽
期刊
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景德镇。它在国内的名声不够大是因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过泉州港多销往海外,换句话说,德化当时属于外向型企业,所以中国人了解德化瓷还不如外国人普及。  德化最著名的瓷莫过于德化白瓷。德化白瓷在欧洲有中国白之称,可见其影响力。这种瓷化程度高、白度大的优质白瓷,曾让欧洲人叹为观止,赋予许多极富诗意的名字,如鹅绒白,象牙白,猪油白,葱心白。几百年前,当欧洲还不知烧瓷工艺时,中
期刊
岭南画坛的隐者吴灏,虽数十年不求闻达于主流画界,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自得其乐,其画作却被谢稚柳评价为: “足使青藤却步、苦瓜袖手。”。自称为“岭南派叛徒”的吴灏家学渊源,自幼酷爱艺术,5岁学画,18岁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为校长丁衍庸所器重。24岁拜谢稚柳为师,学业精进,绘画上追宋、元水墨,下及明董其昌、徐渭,清八大山人、石涛,直取古人神韵。近日,“大道甚夷——吴灏艺术展”在澳门艺术博物
期刊
2010年6月5日北京春季拍卖,一副美国回流的元代王蒙的《秋山萧寺图》以1.3664亿元成交,而这件作品曾经的主人,庞莱臣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这样庞氏旧藏创下了庞莱臣“虚斋”收藏拍卖纪录之最,此文将为读者解读这位曾经纵横于中国收藏界并与鉴定大家吴湖帆等人交往甚密的儒商实业家。    儒商实业家吝宝不吝财    庞元济(1864-1949年),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人(今湖州)。其祖先因经商自安
期刊
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聚焦20世纪到2l世纪的美国艺术。尤其特别的是,美术馆所举办的年/双年展,总是为年轻的和不算有名气的艺术家的作品提供集中展示的机会。馆藏艺术品的材质和媒介形式多样。18000件作品中,以其包含许多20世纪上半世纪重要的作品在内、规模不断增长的永久藏品为特点,并注重展出、收藏在世艺术家作品。  1931年由个人创办的惠特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