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
您好!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考场作文,多数同学们会选择议论文文体,我也对该文体的结构特点有非常清晰的把握。但就是有一点,写作时苦思冥想去搜集论据,而大脑却是一片空白。很奇怪平时积累的一些素材怎么一个也用不上呢?这个烦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请老师帮我解答这一困惑:平时该积累什么样的素材?该怎样搜集素材?作文中怎样才能使用好素材?
学生:谷禾
谷禾同学:
你好!关于你提到的那些问题,应该也是你周围的同学所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下面我就此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第一个问题:平时该积累什么样的素材?
我认为积累什么样的素材取决于其在高考时的需要和受欢迎程度。需要是针对作文命题的方向的,如今的作文命题方向,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精神灵魂、健康成长、探索创新、体验反思、理想追求等。欢迎是针对阅卷老师兴趣趋向的。由此可以概括出这样几个方面的素材需要积累:一是古代文化中的经典素材。在文章中引用古典诗词歌赋的名句,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大有诗情之美,充分展现作者“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二是古今中外的人文素材。名人的故事自然要比普通人的故事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因此,在文章中引用名人素材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彰显了文章的人文色彩。三是历史长河中的哲理素材。高深的哲理从不故弄玄虚,从来就以普通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譬如一些寓言故事等。在文章中引用这些素材自然就会起到增加文章内涵的作用。四是秀丽山河中的风光素材。青山碧川、飞瀑流泉、茂林修竹、大漠落日……这些都可以成为滋养文章的“补品”,引用这些素材可以使文章洋溢着生机和活力。五是热点时事中的典例素材。作文中可以把时事拿来使用,譬如汶川“5·12”特大地震,北京奥运盛事等,用这些时事素材,既可以体现作文的时代性,又可以反映个人的认识水平。
第二个问题:该怎样搜集素材?
我是这样认为的,每一个高中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平时课程紧张,任务繁重,要想积累很多素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这样倒不如有目的和有选择地积累素材。该怎样做呢?首先要养成留意并摘抄(剪贴)素材的好习惯,发现好的素材要及时整理,不可想着等以后再说,这样往往会让自己找不到或遗忘;然后要定期在平时紧张的学习中挤出一定的时间去搜集整理。高中课程中一般都开设有阅读课,这就是一个积累素材的大好机会;另外素材的积累还要有一定的原则:内容积极健康,语言优美隽永,内涵蕴藉丰富,形式短小精悍。
高中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十分有限,这是事实,那么就更应该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力求从中积累素材。对于教材,我们可以积累古典诗词、名言警句,亦可积累许多历史故事,譬如《人是什么?》这篇课文就可以积累不少故事。对于课外读物,我们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优秀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格言》等,从中积累一些有哲理有启发的小寓言与小故事等;在报纸电视媒体中,我们可以从中积累一些时效性的素材,譬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而对这些搜集的素材要整理成一个素材库,或剪贴或摘抄,以备平时翻阅。制作素材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素材的种类和形式归纳,可分为人物篇、历史篇、时事篇、诗词篇等。每一个素材的后面都要注明其可以运用到的方向。二是可以根据素材的主题和方向归纳,可分为拼搏奋进篇、理想追求篇、淡泊修身篇、关爱和谐篇等。
这样积累素材,由于方向性非常明确,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种类精选素材。不用追求量上的多,只要素材精,足可以一当十,我们在使用时也可以信手拈来。打个比方,我们要到一家服装店里选合适的衣服,面对着一堆杂乱无章的衣服,自然不可能轻易选出;如果摆放有序,款式一目了然,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写作中搜集论据,大脑里出现一片空白,其原因就是平时积累素材的时候没有归类和梳理。
第三个问题:作文中怎样才能使用好素材?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有“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要求,这是直接针对作文素材运用而言的。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使用素材;二是使用素材的技巧。
如何使用素材的问题其实就是“多材一用”和“一材多用”的问题。前者很明显就是运用多个材料来证明一个观点的使用方法,这是大家经常用到的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而“一材多用”是解决大家素材积累不够多的问题的。请看下面这个素材:
在玉米最佳产品比赛中,一位连年获胜的农民一语道破了成功的秘诀:把自己的玉米种子分送给邻居和其他乡亲种。
他说:“风会将成熟的玉米花粉从一块地吹到另一块地里,如果邻居地里的是品种不好的玉米,那么杂交传粉就会使我地里的玉米质量和产量不断地退化减产。所以我种品质优良的玉米,也要帮助我的乡亲们种上高质量的玉米。”
对于这个素材,我们可以用来它证明以下几个观点: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合作双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玉米种上说);付出与收获……由此看出,一个素材其实可以用来佐证多个观点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自己已经积累的素材,力争做到物尽其用。
“一材多用”是否就是可以将证明某一观点的素材原封不动地用来证明其它观点呢?这就涉及到素材使用技巧的问题了。“一材多用”绝不是每次使用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而是要根据证明观点的需要,侧重表述素材。也就是将素材选用证明的主题重点凸显出来,隐没或删除其它主题。譬如上面的材料用作阐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叙述:
在玉米最佳产品比赛中,一位农民又一次在人们的疑惑中获得了冠军,我和他用的都是同样品种,土质和管理技术也不比他差,为什么他总是拿冠军?而这位农民的一句话揭开人们心中的疑惑:把自己的玉米种子分送给邻居和其他乡亲种。深谙大自然规律的人们这时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品种之所以品质不好,是因为受到了周围低劣玉米品种的影响。玉米是靠风传粉的,风将邻居地里的品种不好的玉米粉吹过来,杂交传粉自然就会使自己地里的玉米质量和产量不断地退化减产。而那位将玉米粉给邻居和其他乡亲的农民的玉米却恰恰相反。这不正是揭示了古人说所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上述材料在某一方面的侧重表述了,同样我们在用做其他方面时,也可以仿照这样的方法去做,在此就不再示例了。但处理“一材多用”时,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要保留并丰富原材料中直接证明该观点的内容,而其他成分的内容要尽量简化;二是要遵循适用原则,不可生搬硬套。
谷禾同学,以上就是对你提的问题的解答,希望能为你的素材积累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你的朋友:冯志伟
责任编校彭琳
您好!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考场作文,多数同学们会选择议论文文体,我也对该文体的结构特点有非常清晰的把握。但就是有一点,写作时苦思冥想去搜集论据,而大脑却是一片空白。很奇怪平时积累的一些素材怎么一个也用不上呢?这个烦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请老师帮我解答这一困惑:平时该积累什么样的素材?该怎样搜集素材?作文中怎样才能使用好素材?
学生:谷禾
谷禾同学:
你好!关于你提到的那些问题,应该也是你周围的同学所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下面我就此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第一个问题:平时该积累什么样的素材?
我认为积累什么样的素材取决于其在高考时的需要和受欢迎程度。需要是针对作文命题的方向的,如今的作文命题方向,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精神灵魂、健康成长、探索创新、体验反思、理想追求等。欢迎是针对阅卷老师兴趣趋向的。由此可以概括出这样几个方面的素材需要积累:一是古代文化中的经典素材。在文章中引用古典诗词歌赋的名句,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大有诗情之美,充分展现作者“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二是古今中外的人文素材。名人的故事自然要比普通人的故事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因此,在文章中引用名人素材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彰显了文章的人文色彩。三是历史长河中的哲理素材。高深的哲理从不故弄玄虚,从来就以普通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譬如一些寓言故事等。在文章中引用这些素材自然就会起到增加文章内涵的作用。四是秀丽山河中的风光素材。青山碧川、飞瀑流泉、茂林修竹、大漠落日……这些都可以成为滋养文章的“补品”,引用这些素材可以使文章洋溢着生机和活力。五是热点时事中的典例素材。作文中可以把时事拿来使用,譬如汶川“5·12”特大地震,北京奥运盛事等,用这些时事素材,既可以体现作文的时代性,又可以反映个人的认识水平。
第二个问题:该怎样搜集素材?
我是这样认为的,每一个高中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平时课程紧张,任务繁重,要想积累很多素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这样倒不如有目的和有选择地积累素材。该怎样做呢?首先要养成留意并摘抄(剪贴)素材的好习惯,发现好的素材要及时整理,不可想着等以后再说,这样往往会让自己找不到或遗忘;然后要定期在平时紧张的学习中挤出一定的时间去搜集整理。高中课程中一般都开设有阅读课,这就是一个积累素材的大好机会;另外素材的积累还要有一定的原则:内容积极健康,语言优美隽永,内涵蕴藉丰富,形式短小精悍。
高中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十分有限,这是事实,那么就更应该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力求从中积累素材。对于教材,我们可以积累古典诗词、名言警句,亦可积累许多历史故事,譬如《人是什么?》这篇课文就可以积累不少故事。对于课外读物,我们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优秀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格言》等,从中积累一些有哲理有启发的小寓言与小故事等;在报纸电视媒体中,我们可以从中积累一些时效性的素材,譬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而对这些搜集的素材要整理成一个素材库,或剪贴或摘抄,以备平时翻阅。制作素材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素材的种类和形式归纳,可分为人物篇、历史篇、时事篇、诗词篇等。每一个素材的后面都要注明其可以运用到的方向。二是可以根据素材的主题和方向归纳,可分为拼搏奋进篇、理想追求篇、淡泊修身篇、关爱和谐篇等。
这样积累素材,由于方向性非常明确,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种类精选素材。不用追求量上的多,只要素材精,足可以一当十,我们在使用时也可以信手拈来。打个比方,我们要到一家服装店里选合适的衣服,面对着一堆杂乱无章的衣服,自然不可能轻易选出;如果摆放有序,款式一目了然,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写作中搜集论据,大脑里出现一片空白,其原因就是平时积累素材的时候没有归类和梳理。
第三个问题:作文中怎样才能使用好素材?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有“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要求,这是直接针对作文素材运用而言的。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使用素材;二是使用素材的技巧。
如何使用素材的问题其实就是“多材一用”和“一材多用”的问题。前者很明显就是运用多个材料来证明一个观点的使用方法,这是大家经常用到的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而“一材多用”是解决大家素材积累不够多的问题的。请看下面这个素材:
在玉米最佳产品比赛中,一位连年获胜的农民一语道破了成功的秘诀:把自己的玉米种子分送给邻居和其他乡亲种。
他说:“风会将成熟的玉米花粉从一块地吹到另一块地里,如果邻居地里的是品种不好的玉米,那么杂交传粉就会使我地里的玉米质量和产量不断地退化减产。所以我种品质优良的玉米,也要帮助我的乡亲们种上高质量的玉米。”
对于这个素材,我们可以用来它证明以下几个观点: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合作双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玉米种上说);付出与收获……由此看出,一个素材其实可以用来佐证多个观点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自己已经积累的素材,力争做到物尽其用。
“一材多用”是否就是可以将证明某一观点的素材原封不动地用来证明其它观点呢?这就涉及到素材使用技巧的问题了。“一材多用”绝不是每次使用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而是要根据证明观点的需要,侧重表述素材。也就是将素材选用证明的主题重点凸显出来,隐没或删除其它主题。譬如上面的材料用作阐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叙述:
在玉米最佳产品比赛中,一位农民又一次在人们的疑惑中获得了冠军,我和他用的都是同样品种,土质和管理技术也不比他差,为什么他总是拿冠军?而这位农民的一句话揭开人们心中的疑惑:把自己的玉米种子分送给邻居和其他乡亲种。深谙大自然规律的人们这时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品种之所以品质不好,是因为受到了周围低劣玉米品种的影响。玉米是靠风传粉的,风将邻居地里的品种不好的玉米粉吹过来,杂交传粉自然就会使自己地里的玉米质量和产量不断地退化减产。而那位将玉米粉给邻居和其他乡亲的农民的玉米却恰恰相反。这不正是揭示了古人说所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上述材料在某一方面的侧重表述了,同样我们在用做其他方面时,也可以仿照这样的方法去做,在此就不再示例了。但处理“一材多用”时,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要保留并丰富原材料中直接证明该观点的内容,而其他成分的内容要尽量简化;二是要遵循适用原则,不可生搬硬套。
谷禾同学,以上就是对你提的问题的解答,希望能为你的素材积累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你的朋友:冯志伟
责任编校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