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积极建构、经营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传统的家校互动渠道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应构建新型的家校互动模式,利用网络促进家校互动,实现学生的全面教育。
【關键词】网络环境;和谐家校互动模式;和谐德育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出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其中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把家长和其他有识之士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对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掘创造意识潜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如何通过拓宽家校合作渠道,促进家校合作,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是笔者思考及探索的方向。
一、网络环境下,构建和谐家校互动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1.寻找一种理想的家校互动教育的模式一直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迅速扩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家访及家长会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模式更显惨白,明显已落伍!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利用当前的网络环境,创新家校联系模式,能防止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出现教育上的“真空地带”、长生对孩子教育的盲区,更能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弥补传统的家校联系模式之不足。
2.网络环境条件这一新型的交流工具的运用能给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往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使用,促进学校教育的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及时的互动交往,信息反馈,优势互补,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
(二)“三位一体”进行沟通的需要
网络具有实时性和匿名性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无话不谈。在匿名的虚拟空间里,家长、学生可以大胆倾诉情感,袒露思想诉求,教师更能发现对方的真实思想,从而对症下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转化学生错误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有着传统德育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学生、家长角色转变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私人订制”,家庭教育也需要体现“个性化”的特征。很多家长、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学校教育的“大众化”统一指令、统一动作,而是希望能以参与者的身份主动加入到家校教育活动中,成为家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希望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家校教育,这种愿望无疑是对以往单一、封闭式家校教育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真实与虚拟教育的无缝连接,恰好能满足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积极互动的需求。
(四)利用网络进行家校互动具有优势
1. 利用网络平台,以“网络家校社区”的形式将教师、学生及家长进校门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形成区域性的互联、互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的基础构架,为家长与学生们提供及时、丰富、多元、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达到信息化集成运用,结束家长找不到老师、老师找不到家长的尴尬局面,使沟通变得随心所欲、轻松自如。
2.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校95%的学生家庭有电脑,可以直接上网,一些学生的父母工作单位也可以上互联网。网络环境的完善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了人们获取、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更有利于人们的合作、交流、学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新媒介带来的强大优势已在网络教学等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尝试。借助网络来改变家校教育的思路、开发家校教育的形式、拓展家校教育自身的能力和能量,这将是家校教育一个崭新的课题。
二、网络环境下,和谐家校互动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
(一)利用网络,拓宽家校互动渠道
利用强大的网络空间,改变以往单向的沟通模式,双方互动,家长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子女教育情况,也可以向学校表达其教育观点;教师可以根据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教育有的放矢。网络家校环境中的互动活动满足双方的沟通需求,更加灵活自由。
(二)利用网络,拓宽学生自主学习渠道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吸引学生参加到家校互动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协助学习意识。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质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必须落实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解决远程学习的困难,提高学生远程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建立管理班级或个人主页,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一定意义上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三)利用网络,提升家校互动的教育实效
1. 利用网络平台的建立、健康运行提高学校各种宣传效果。组织师生、家长网上学习有关“阳光绿色网络”的知识,结合课堂渗透,引导学生阳光、绿色、健康、文明上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等制作活动,并邀请家长在网上参与评选、投票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家校互动,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敬廉崇洁课堂、感恩等系列活动,提高德育实效。利用网络平台用于学校管理,如学校通知、学生考勤等等,提高实时性,大幅度地消除安全隐患。
2. 利用网络创建互动评价平台,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1)学生成长记录袋。将记录学生学习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上传到平台,开设 “我爱我家”、“老师的寄语”、 “家长勉词”……等栏目让家校合作双向互动,既有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也有来自师长、家长的点赞、亲切叮咛,让孩子在爱与激励中有所获,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主体多元的“合作评价”。使得师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通过这一认识活动过程,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式网络评价报告单。老师、学生、家长可以再互动平台上互评,这样可以强调相互欣赏与自我反思,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重视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在表达方式上,体现人性化、激励性,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及其互动与合作,使得评价促师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网络环境,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家庭,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活动、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空间,实现家长、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让时代的气息融合于学校教育工作中,努力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和良好的、和谐的德育环境,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家校共育,共造欢乐与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艺.论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关系的建构.教育技术通讯,2003.9.(22)
[2]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
【關键词】网络环境;和谐家校互动模式;和谐德育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出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其中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把家长和其他有识之士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对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掘创造意识潜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如何通过拓宽家校合作渠道,促进家校合作,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是笔者思考及探索的方向。
一、网络环境下,构建和谐家校互动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1.寻找一种理想的家校互动教育的模式一直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迅速扩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家访及家长会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模式更显惨白,明显已落伍!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利用当前的网络环境,创新家校联系模式,能防止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出现教育上的“真空地带”、长生对孩子教育的盲区,更能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弥补传统的家校联系模式之不足。
2.网络环境条件这一新型的交流工具的运用能给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往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使用,促进学校教育的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及时的互动交往,信息反馈,优势互补,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
(二)“三位一体”进行沟通的需要
网络具有实时性和匿名性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无话不谈。在匿名的虚拟空间里,家长、学生可以大胆倾诉情感,袒露思想诉求,教师更能发现对方的真实思想,从而对症下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转化学生错误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有着传统德育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学生、家长角色转变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私人订制”,家庭教育也需要体现“个性化”的特征。很多家长、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学校教育的“大众化”统一指令、统一动作,而是希望能以参与者的身份主动加入到家校教育活动中,成为家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希望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家校教育,这种愿望无疑是对以往单一、封闭式家校教育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真实与虚拟教育的无缝连接,恰好能满足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积极互动的需求。
(四)利用网络进行家校互动具有优势
1. 利用网络平台,以“网络家校社区”的形式将教师、学生及家长进校门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形成区域性的互联、互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的基础构架,为家长与学生们提供及时、丰富、多元、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达到信息化集成运用,结束家长找不到老师、老师找不到家长的尴尬局面,使沟通变得随心所欲、轻松自如。
2.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校95%的学生家庭有电脑,可以直接上网,一些学生的父母工作单位也可以上互联网。网络环境的完善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了人们获取、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更有利于人们的合作、交流、学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新媒介带来的强大优势已在网络教学等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尝试。借助网络来改变家校教育的思路、开发家校教育的形式、拓展家校教育自身的能力和能量,这将是家校教育一个崭新的课题。
二、网络环境下,和谐家校互动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
(一)利用网络,拓宽家校互动渠道
利用强大的网络空间,改变以往单向的沟通模式,双方互动,家长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子女教育情况,也可以向学校表达其教育观点;教师可以根据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教育有的放矢。网络家校环境中的互动活动满足双方的沟通需求,更加灵活自由。
(二)利用网络,拓宽学生自主学习渠道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吸引学生参加到家校互动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协助学习意识。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质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必须落实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解决远程学习的困难,提高学生远程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建立管理班级或个人主页,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一定意义上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三)利用网络,提升家校互动的教育实效
1. 利用网络平台的建立、健康运行提高学校各种宣传效果。组织师生、家长网上学习有关“阳光绿色网络”的知识,结合课堂渗透,引导学生阳光、绿色、健康、文明上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等制作活动,并邀请家长在网上参与评选、投票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家校互动,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敬廉崇洁课堂、感恩等系列活动,提高德育实效。利用网络平台用于学校管理,如学校通知、学生考勤等等,提高实时性,大幅度地消除安全隐患。
2. 利用网络创建互动评价平台,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1)学生成长记录袋。将记录学生学习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上传到平台,开设 “我爱我家”、“老师的寄语”、 “家长勉词”……等栏目让家校合作双向互动,既有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也有来自师长、家长的点赞、亲切叮咛,让孩子在爱与激励中有所获,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主体多元的“合作评价”。使得师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通过这一认识活动过程,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式网络评价报告单。老师、学生、家长可以再互动平台上互评,这样可以强调相互欣赏与自我反思,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重视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在表达方式上,体现人性化、激励性,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及其互动与合作,使得评价促师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网络环境,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家庭,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活动、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空间,实现家长、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让时代的气息融合于学校教育工作中,努力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和良好的、和谐的德育环境,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家校共育,共造欢乐与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艺.论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关系的建构.教育技术通讯,2003.9.(22)
[2]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