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涌现出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的做法。但是,有些做法舍本求末,值得反思。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可就是不读书,短短的课文也读不熟……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让学生想读,多读,会读。
一、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想读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好知,乐知,就是指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之心,探求之火。因此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结合本人的实践,简述以下几种做法。
1.导语激趣,诱发求知欲望。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始,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语,可以引人入胜,使学生集中精力,兴致勃勃的进入求知状态。导语可以介绍背景,渲染气氛;可以讲述故事,吸引注意力;可以展示挂图,感知形象;可以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可以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2.设疑激趣,促进思维发展。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善于教书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当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索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草船借箭》一课,“神机妙算”是全文的文眼所在,在学生初读课文,找出这个词,理解了意思后,我设下了一个迷:“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在何处,妙在何方?”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心中有疑问,边读边解迷,其乐无穷。
3.审美激趣,提升语文素养。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运用语言的精品,蕴涵着丰富的美。同时,文章寄寓的人性美、精神美、生活美,更是源源不尽。如《放弃射门》一课,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比赛中那激荡人心的场景,写了运动员福勒为了不伤对方球员宁失一球而表现出高尚的体育风范。在教学时我怀着兴奋、激动、钦佩之情范读了这段文字,让学生体会到比赛中那激荡人心的场景;而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是一个势在必进的球。此时,万人瞩目,不少福勒的球迷屏住呼吸,做出鼓掌的姿势,准备为他大声喝彩的时候,福勒却出人意料的收住了脚,放弃了一次绝好的射门机会,这是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文思考,不但感受到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增疆了语文素养,而且体会到福勒关爱他人的人性美,提高了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选准读的内容——让学生读会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比喻:一节课40分钟是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实践的蛋糕就少了。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保证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学生读的时间不少于1/3,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精讲多读,以读促悟。
课文的长短不一,一节课不可能也不必叫学生通篇地读。因此在保证时间让学生多读的同时,选准读的内容是很关键的。
1.重点句段让学生多读。紧紧抓住最能表现中心的重点旬、段(包括字词)多读,并把理解重点旬、段与理解课文的结构思路有机地结合起来。
2.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多读。如《林海》一文中三次讲到“亲切、舒服”的句子,写出了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因此,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地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这三次感受虽然都是“亲切、舒服”,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深刻。
3.精彩片断让学生多读。课文中有一些写得很美的片断,如《荔枝》一文写母亲喜欢荔枝的片断“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这些描写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让学生多读,以培养学生的鉴别和欣赏能力。
三、关注读书的指导——让学生会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教,而更在“教学”,即“教学生学”。因而,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读、多读、读会,更指导学生能自己读书,变“学会”为“会学”,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1.指导自主存疑,落实边读边想。陶行知先生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读书时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无疑是读书的好方法。
2.指导圈点批注,养成读读(默读)写写的习惯。中国有旬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重点词句,标出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有感受的地方,标出过渡句等。
3.指导角色替代,学习换位思考。“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因此,要教学生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
4.指导摘抄笔记,领会加强记忆丰窟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摘抄,做读书笔记是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写作素材最好的途径,也是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读书笔记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①表格式;②提纲式;③摘录式;④感想式。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教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学生好学、乐学、学会、会学,最终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练就自能读书的本领,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想读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好知,乐知,就是指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之心,探求之火。因此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结合本人的实践,简述以下几种做法。
1.导语激趣,诱发求知欲望。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始,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语,可以引人入胜,使学生集中精力,兴致勃勃的进入求知状态。导语可以介绍背景,渲染气氛;可以讲述故事,吸引注意力;可以展示挂图,感知形象;可以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可以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2.设疑激趣,促进思维发展。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善于教书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当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索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草船借箭》一课,“神机妙算”是全文的文眼所在,在学生初读课文,找出这个词,理解了意思后,我设下了一个迷:“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在何处,妙在何方?”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心中有疑问,边读边解迷,其乐无穷。
3.审美激趣,提升语文素养。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运用语言的精品,蕴涵着丰富的美。同时,文章寄寓的人性美、精神美、生活美,更是源源不尽。如《放弃射门》一课,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比赛中那激荡人心的场景,写了运动员福勒为了不伤对方球员宁失一球而表现出高尚的体育风范。在教学时我怀着兴奋、激动、钦佩之情范读了这段文字,让学生体会到比赛中那激荡人心的场景;而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是一个势在必进的球。此时,万人瞩目,不少福勒的球迷屏住呼吸,做出鼓掌的姿势,准备为他大声喝彩的时候,福勒却出人意料的收住了脚,放弃了一次绝好的射门机会,这是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文思考,不但感受到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增疆了语文素养,而且体会到福勒关爱他人的人性美,提高了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选准读的内容——让学生读会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比喻:一节课40分钟是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实践的蛋糕就少了。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保证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学生读的时间不少于1/3,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精讲多读,以读促悟。
课文的长短不一,一节课不可能也不必叫学生通篇地读。因此在保证时间让学生多读的同时,选准读的内容是很关键的。
1.重点句段让学生多读。紧紧抓住最能表现中心的重点旬、段(包括字词)多读,并把理解重点旬、段与理解课文的结构思路有机地结合起来。
2.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多读。如《林海》一文中三次讲到“亲切、舒服”的句子,写出了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因此,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地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这三次感受虽然都是“亲切、舒服”,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深刻。
3.精彩片断让学生多读。课文中有一些写得很美的片断,如《荔枝》一文写母亲喜欢荔枝的片断“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这些描写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让学生多读,以培养学生的鉴别和欣赏能力。
三、关注读书的指导——让学生会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教,而更在“教学”,即“教学生学”。因而,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读、多读、读会,更指导学生能自己读书,变“学会”为“会学”,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1.指导自主存疑,落实边读边想。陶行知先生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读书时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无疑是读书的好方法。
2.指导圈点批注,养成读读(默读)写写的习惯。中国有旬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重点词句,标出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有感受的地方,标出过渡句等。
3.指导角色替代,学习换位思考。“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因此,要教学生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
4.指导摘抄笔记,领会加强记忆丰窟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摘抄,做读书笔记是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写作素材最好的途径,也是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读书笔记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①表格式;②提纲式;③摘录式;④感想式。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教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学生好学、乐学、学会、会学,最终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练就自能读书的本领,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