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松毛虫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用冬防技术是根据松毛虫具有下树越冬的生长特性,运用搂树盘的冬防手段,使松毛虫越冬条件被破坏,导致松毛虫在寒冷、低温以及风干环境下发生死亡,达到防治松毛虫的良好效果。文章通过理论层面分析探讨松毛虫采用冬防技术的死亡机理,即寒冷、低温以及风干失水。研究其中的主导因子,引发虫体发生冻僵的临界气温,在寒冷低温条件下松毛虫多长时间会发生死亡,来选择最佳的时间进行防治,并对松毛虫进行生理失水试验,为推动松毛虫冬防技术普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松毛虫;防治;冬防技术
1 前言
松毛虫频繁发生,对于油松林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控制和减少松毛虫造成了危害,过去都是利用化学防控手段来进行防治,虽然起到一定防治效果,但是却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打破传统松毛虫防治过程当中化学防控的弊端,更好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加强无公害松毛虫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2 试验内容和材料
2.1 试验研究内容
松毛虫具有下树越冬的习性,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松毛虫冬防技术方法、松毛虫冻僵临界气温值和最佳防治时期以及松毛虫生理失水试验等。
2.2 试验地概况
选择松毛虫为2~4龄,别选择786m海拔高度栽植的22a树林的油松林以及15a林龄生长在海拔670m阳坡油松林与14a林龄生长在海拔670m半阴坡油松林,分别达到0.7、0.6、0.5的郁闭度。
3 松毛虫冬防技术试验方法
3.1 冬防技术方法
防治过程当中,对于树基部位利用铁锨刨开30cm范围内的土层,保持在10cm的深度,搂散,分开石块,暴露虫体。
3.2 试验结果如下(见表1)
4 越冬松毛虫冻僵临界气温试验
4.1 试验时间及地点
11月下旬温度下降至零摄氏度分为,针对I地开展试验。
4.2 试验方法
在林间设置百叶箱,其中装有温度计,将越冬松毛虫翻取若干,在15℃的室内气温条件下让其自然复苏,选择200条重设置为一组,自然散开在百叶箱周围,并利用铁丝网将其圈住,上午10:00对于幼虫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其冻僵时间进行确定,了解冻僵松毛虫的临界值。研究发现当等温度处于-7.5℃水平时,48h松毛虫虫体开始冻僵,全部冻僵需要72h,所以-7.5℃是冻僵松毛虫的临界值。
5 确定最佳冬防时间试验
5.1 相关步骤与方法
试验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有初期、中期以及后期几个阶段之分,依照先后顺序开展试验,在各个试验地中选取相应的越冬幼虫,每1000条设置成一组,共十组,试验开始间隔5d,每组选取30条松毛虫,在室温15℃条件下进行复苏,2~3h后,对于松毛虫的活虫数量以及死亡数量进行记录,了解死亡率,并对比分析自然条件下松毛虫越冬死亡率。
5.2 试验结果
I地开展试验时,温度最初在零摄氏度以上,白天对幼虫进行处理,随着气温不断上升,松毛虫开始复苏,向土缝中爬入。经过30d,温度降至3.2℃,试验死亡率和自然死亡率相同,45d温度持续降至-8.5℃,达到了85.1%的死亡率,而自然越冬约为9.3%的死亡率。
II地开展中期试验,温度不断降低到-8.5℃时,并连续20~30d,达到80%~100%的死亡率,而自然越冬约为30%死亡率,通过中期试验发现,达到-100C以下基本条件,幼虫死亡率更高。
III在开展后期试验。温度由-10℃不断上升达到4℃,幼虫死亡率没有较大的变化,自然越冬死亡率和年平均值相当。
6 松毛虫越冬生理失水试验
II地设置松毛虫10组,每1000条设置成一组。A处理5组自然散开在林间,并运用铁丝网进行笼罩。B处理5 组覆盖利用塑料薄膜,将2cm厚的土撒在其上,在覆盖3cm的松针,对于幼虫重量进行称取,间隔十天选择两组再次进行称量,将虫体失水率以及死亡率计算出,并对比分析自然越冬松毛虫死亡率。结果A处理松毛虫失水率和天数表现为正比关系,达到60%以上的失水率和100%的死亡率。
7 结论
(1)低气温条件是松毛虫越冬过程当中冬防致死的重要条件,风干因素导致松毛虫失水严重而出现死亡。
(2)-7.5℃是导致松毛虫冻僵的临界温度。(3)最佳冬防时间为12月上旬到1月上旬-100C以下的气温条件,防治效果較好。
参考文献
[1] 孔祥波,赵成华,高伟.4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及在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作用[J].科学通讯,2018,46(17):1435-1439.
[2] 吴海山.赤松毛虫成虫灯光诱杀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18(2):14-15.
[3] 于兰忱.落叶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22.
关键词:松毛虫;防治;冬防技术
1 前言
松毛虫频繁发生,对于油松林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控制和减少松毛虫造成了危害,过去都是利用化学防控手段来进行防治,虽然起到一定防治效果,但是却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打破传统松毛虫防治过程当中化学防控的弊端,更好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加强无公害松毛虫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2 试验内容和材料
2.1 试验研究内容
松毛虫具有下树越冬的习性,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松毛虫冬防技术方法、松毛虫冻僵临界气温值和最佳防治时期以及松毛虫生理失水试验等。
2.2 试验地概况
选择松毛虫为2~4龄,别选择786m海拔高度栽植的22a树林的油松林以及15a林龄生长在海拔670m阳坡油松林与14a林龄生长在海拔670m半阴坡油松林,分别达到0.7、0.6、0.5的郁闭度。
3 松毛虫冬防技术试验方法
3.1 冬防技术方法
防治过程当中,对于树基部位利用铁锨刨开30cm范围内的土层,保持在10cm的深度,搂散,分开石块,暴露虫体。
3.2 试验结果如下(见表1)
4 越冬松毛虫冻僵临界气温试验
4.1 试验时间及地点
11月下旬温度下降至零摄氏度分为,针对I地开展试验。
4.2 试验方法
在林间设置百叶箱,其中装有温度计,将越冬松毛虫翻取若干,在15℃的室内气温条件下让其自然复苏,选择200条重设置为一组,自然散开在百叶箱周围,并利用铁丝网将其圈住,上午10:00对于幼虫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其冻僵时间进行确定,了解冻僵松毛虫的临界值。研究发现当等温度处于-7.5℃水平时,48h松毛虫虫体开始冻僵,全部冻僵需要72h,所以-7.5℃是冻僵松毛虫的临界值。
5 确定最佳冬防时间试验
5.1 相关步骤与方法
试验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有初期、中期以及后期几个阶段之分,依照先后顺序开展试验,在各个试验地中选取相应的越冬幼虫,每1000条设置成一组,共十组,试验开始间隔5d,每组选取30条松毛虫,在室温15℃条件下进行复苏,2~3h后,对于松毛虫的活虫数量以及死亡数量进行记录,了解死亡率,并对比分析自然条件下松毛虫越冬死亡率。
5.2 试验结果
I地开展试验时,温度最初在零摄氏度以上,白天对幼虫进行处理,随着气温不断上升,松毛虫开始复苏,向土缝中爬入。经过30d,温度降至3.2℃,试验死亡率和自然死亡率相同,45d温度持续降至-8.5℃,达到了85.1%的死亡率,而自然越冬约为9.3%的死亡率。
II地开展中期试验,温度不断降低到-8.5℃时,并连续20~30d,达到80%~100%的死亡率,而自然越冬约为30%死亡率,通过中期试验发现,达到-100C以下基本条件,幼虫死亡率更高。
III在开展后期试验。温度由-10℃不断上升达到4℃,幼虫死亡率没有较大的变化,自然越冬死亡率和年平均值相当。
6 松毛虫越冬生理失水试验
II地设置松毛虫10组,每1000条设置成一组。A处理5组自然散开在林间,并运用铁丝网进行笼罩。B处理5 组覆盖利用塑料薄膜,将2cm厚的土撒在其上,在覆盖3cm的松针,对于幼虫重量进行称取,间隔十天选择两组再次进行称量,将虫体失水率以及死亡率计算出,并对比分析自然越冬松毛虫死亡率。结果A处理松毛虫失水率和天数表现为正比关系,达到60%以上的失水率和100%的死亡率。
7 结论
(1)低气温条件是松毛虫越冬过程当中冬防致死的重要条件,风干因素导致松毛虫失水严重而出现死亡。
(2)-7.5℃是导致松毛虫冻僵的临界温度。(3)最佳冬防时间为12月上旬到1月上旬-100C以下的气温条件,防治效果較好。
参考文献
[1] 孔祥波,赵成华,高伟.4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及在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作用[J].科学通讯,2018,46(17):1435-1439.
[2] 吴海山.赤松毛虫成虫灯光诱杀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18(2):14-15.
[3] 于兰忱.落叶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