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目的。在品德与社会历史人物题材中,或重塑历史人物,或演绎历史人物,或致敬历史人物能有效地创造直击心灵的对话,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尊严心、民族使命感,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对话;历史人物;德育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博士说:“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独有意义:历史支撑‘中国心’的形成。没有历史,爱国情感是空壳,没有了爱国的内涵,历史就是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知识符号。‘历史’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能使传统美德活起来。”历史题材是品德与社会课塑造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媒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人物演绎了不同的历史事件,走进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精神、触碰他们的思想,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或反问或激辩或诉说……对话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历史在学生的心中有血有肉、生动活泼起来,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思想,孕育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学生民族尊严心、树立学生民族使命感!
一、重塑历史人物,在对话中孕育民族文化认同感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个伟人以其丰富的文化典籍及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祖国的文化并产生认同感是爱国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隔阂了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在开展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思想家孔子》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孔子这位两千年前的古人对学生来说是如此遥不可及。怎样才能将学生带入探究“孔子”这位文化巨匠的旅途,从而亲其师、信其教!因此老师就以重塑孔子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两千年前的古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他的言论为什么会代代相传?我们一起来还原孔子。”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阅读有关资料,并根据时间的轴线引导学生将材料分为孔子的童年:自学礼乐;孔子的中年:创办私学—从政失败;孔子的晚年:周游列国—献身文教。课堂上一个个描写孔子的小故事,勾勒出一个年少时刻苦学习、成年后历经坎坷、不忘初心、心怀天下的伟人形象,一件件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事拉近了学生与这位文化伟人的距离,随着故事的展开,孔子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越来越生动与亲切,与孔子的对话也顺理成章:“孔子您也有这么糗的时候呀,您遇到了别人的冷遇又是怎么做的”“当您遭受了别人的驱逐有没有放弃理想,您又做了什么?”……一个个小故事带出了一个个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是学生与伟人的对话,是质疑与解疑的智慧结晶,是学生品味伟人魅力的过程,学生咀嚼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伟大社会理想从而解惑:原来两千年前我国的智者就已经有这么先进的治国理念,难怪孔子的思想及言论会一代代传承下来,难怪孔子的影响力遍布全球。在历史人物的重塑过程中,孔子的形象一点一点鲜活起来,仿佛穿过时光隧道来到学生身边,对话的激情被逐一点燃,思想的碰撞、圣人人格魅力的感知、古典文化的品味悄然入心;学生感慨于来自两千年前中华伟人的智慧之光,其民族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爱国教育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演绎历史人物,在对话中激发民族尊严心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想象自己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作为当时历史漩涡中的一员会如何说、如何做,将学生的爱国情感推向高潮。
在《走访遗迹看历史》一课中,教师通过一段精美绝伦的影片将学生带入了圆明园未遭受破坏之前的情景。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清朝时到圆明园来访的外国友人、中方接待的官员以及中国的老百姓,开展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之旅。
外国友人甲:今天我有幸得到參观圆明园的机会真是太激动了,没想到在这神秘的东方古国有这么美丽的地方。
外国友人乙:殿堂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玲珑剔透;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充满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园林的设计者太有想象力啦!
中方接待人员:中国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外国友人甲: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中方接待人员:我们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外国友人乙:圆明园不愧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呀。
旁白:这座历时150多年修造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以其优美的风景、精良的建筑、丰富的收藏著称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这样的世界瑰宝并没有世世代代地保留下来。
中国百姓:天呀,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攻陷了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直逼北京。这些强盗在连续两天疯狂地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之后,又焚烧了中华文明的瑰宝,毁灭了这座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聚集了无数古今艺术珍品,全世界少有的壮丽宫殿。
中国百姓:他们凭什么可以这样?
中国官员:我们应该记住这耻辱的一天——1860年,10月18日!
外国友人:痛心,世界的一大瑰宝消失了。这是一场人类文明的大劫难,这可是万劫不复的大罪行呀。
旁白:法国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教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你会思考什么?
学生:我会想怎么强大起来,把敌人赶出中国。
学生:我会想我们为什么会挨打? 学生:我想联合大家一起抵抗列强!
……
学生们群情激昂,仿佛他们面前站着的就是那些洗劫我们国家的强盗,护我中华的民族情感迅速升温。活动通过人物的演绎展现历史的转折,点燃学生爱国的火种,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的思考也就顺利成章,强我中华,壮我国威的爱国情感水到渠成。至此,学生的心中升起了的这样一股强烈的愿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完美升华!
三、致敬历史人物,在对话中树立民族使命感
在历史人物题材的开展中,向优秀人物学习,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手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与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亲密接触,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勇气、毅力和决心,在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和国家的脉搏共同跳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在教学中,巧妙设问,让学生处在当时当境中回答。例如:在《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课中,教师用故事会将学生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视频、语言、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儿童团或站岗放哨或侦查敌情或英勇就义的爱国抗日战斗场景,让学生处在当时的局势中选择判断,在讲到王二小的故事时教师这样问道:“看到这些穷凶极恶的敌人他的心里是什么感觉?”“换成自己碰到这种情况,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王二小是怎么做的?”“如果王二小没有这么勇敢,事情会怎样发展?”“革命的勝利是英雄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听了他们的故事,你觉得自己会有哪些改变,能不能讲给我们的小英雄听呢?”一个个问题带着学生穿越时空,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穿行,在与历史人物的深入对话中进行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爱国情感的传承。
对话历史人物,构建鲜活的德育课堂,让学生在历史这一浩渺的长河中汲取先人的智慧、吸取先人的教训,让爱国教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活水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在这丰富广袤的历史土壤中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宽广的胸襟、更神圣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卞雯玉.仁者见“人”,智者见“志”[J].读写算,2014年26期
[2]李雨.与历史亲密接触令课堂更加精彩[J].科教文汇,2009年10
[3]李晓弘.巧用生活策略培育生活智慧[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47期
【关键词】对话;历史人物;德育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博士说:“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独有意义:历史支撑‘中国心’的形成。没有历史,爱国情感是空壳,没有了爱国的内涵,历史就是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知识符号。‘历史’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能使传统美德活起来。”历史题材是品德与社会课塑造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媒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人物演绎了不同的历史事件,走进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精神、触碰他们的思想,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或反问或激辩或诉说……对话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历史在学生的心中有血有肉、生动活泼起来,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思想,孕育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学生民族尊严心、树立学生民族使命感!
一、重塑历史人物,在对话中孕育民族文化认同感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个伟人以其丰富的文化典籍及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祖国的文化并产生认同感是爱国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隔阂了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在开展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思想家孔子》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孔子这位两千年前的古人对学生来说是如此遥不可及。怎样才能将学生带入探究“孔子”这位文化巨匠的旅途,从而亲其师、信其教!因此老师就以重塑孔子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两千年前的古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他的言论为什么会代代相传?我们一起来还原孔子。”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阅读有关资料,并根据时间的轴线引导学生将材料分为孔子的童年:自学礼乐;孔子的中年:创办私学—从政失败;孔子的晚年:周游列国—献身文教。课堂上一个个描写孔子的小故事,勾勒出一个年少时刻苦学习、成年后历经坎坷、不忘初心、心怀天下的伟人形象,一件件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事拉近了学生与这位文化伟人的距离,随着故事的展开,孔子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越来越生动与亲切,与孔子的对话也顺理成章:“孔子您也有这么糗的时候呀,您遇到了别人的冷遇又是怎么做的”“当您遭受了别人的驱逐有没有放弃理想,您又做了什么?”……一个个小故事带出了一个个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是学生与伟人的对话,是质疑与解疑的智慧结晶,是学生品味伟人魅力的过程,学生咀嚼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伟大社会理想从而解惑:原来两千年前我国的智者就已经有这么先进的治国理念,难怪孔子的思想及言论会一代代传承下来,难怪孔子的影响力遍布全球。在历史人物的重塑过程中,孔子的形象一点一点鲜活起来,仿佛穿过时光隧道来到学生身边,对话的激情被逐一点燃,思想的碰撞、圣人人格魅力的感知、古典文化的品味悄然入心;学生感慨于来自两千年前中华伟人的智慧之光,其民族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爱国教育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演绎历史人物,在对话中激发民族尊严心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想象自己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作为当时历史漩涡中的一员会如何说、如何做,将学生的爱国情感推向高潮。
在《走访遗迹看历史》一课中,教师通过一段精美绝伦的影片将学生带入了圆明园未遭受破坏之前的情景。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清朝时到圆明园来访的外国友人、中方接待的官员以及中国的老百姓,开展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之旅。
外国友人甲:今天我有幸得到參观圆明园的机会真是太激动了,没想到在这神秘的东方古国有这么美丽的地方。
外国友人乙:殿堂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玲珑剔透;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充满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园林的设计者太有想象力啦!
中方接待人员:中国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外国友人甲: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中方接待人员:我们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外国友人乙:圆明园不愧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呀。
旁白:这座历时150多年修造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以其优美的风景、精良的建筑、丰富的收藏著称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这样的世界瑰宝并没有世世代代地保留下来。
中国百姓:天呀,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攻陷了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直逼北京。这些强盗在连续两天疯狂地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之后,又焚烧了中华文明的瑰宝,毁灭了这座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聚集了无数古今艺术珍品,全世界少有的壮丽宫殿。
中国百姓:他们凭什么可以这样?
中国官员:我们应该记住这耻辱的一天——1860年,10月18日!
外国友人:痛心,世界的一大瑰宝消失了。这是一场人类文明的大劫难,这可是万劫不复的大罪行呀。
旁白:法国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教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你会思考什么?
学生:我会想怎么强大起来,把敌人赶出中国。
学生:我会想我们为什么会挨打? 学生:我想联合大家一起抵抗列强!
……
学生们群情激昂,仿佛他们面前站着的就是那些洗劫我们国家的强盗,护我中华的民族情感迅速升温。活动通过人物的演绎展现历史的转折,点燃学生爱国的火种,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的思考也就顺利成章,强我中华,壮我国威的爱国情感水到渠成。至此,学生的心中升起了的这样一股强烈的愿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完美升华!
三、致敬历史人物,在对话中树立民族使命感
在历史人物题材的开展中,向优秀人物学习,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手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与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亲密接触,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勇气、毅力和决心,在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和国家的脉搏共同跳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在教学中,巧妙设问,让学生处在当时当境中回答。例如:在《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课中,教师用故事会将学生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视频、语言、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儿童团或站岗放哨或侦查敌情或英勇就义的爱国抗日战斗场景,让学生处在当时的局势中选择判断,在讲到王二小的故事时教师这样问道:“看到这些穷凶极恶的敌人他的心里是什么感觉?”“换成自己碰到这种情况,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王二小是怎么做的?”“如果王二小没有这么勇敢,事情会怎样发展?”“革命的勝利是英雄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听了他们的故事,你觉得自己会有哪些改变,能不能讲给我们的小英雄听呢?”一个个问题带着学生穿越时空,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穿行,在与历史人物的深入对话中进行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爱国情感的传承。
对话历史人物,构建鲜活的德育课堂,让学生在历史这一浩渺的长河中汲取先人的智慧、吸取先人的教训,让爱国教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活水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在这丰富广袤的历史土壤中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宽广的胸襟、更神圣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卞雯玉.仁者见“人”,智者见“志”[J].读写算,2014年26期
[2]李雨.与历史亲密接触令课堂更加精彩[J].科教文汇,2009年10
[3]李晓弘.巧用生活策略培育生活智慧[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