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与美澳军事同盟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尽管中澳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但在远离中国的澳大利亚,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的杂音却逆势而起,本文作者为澳大和亚陆军准将,原文刊登于美国《联合武装力量季刊》,并在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学术征文活动中获奖。本刊刊登此文并非代表同意其中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及专业工作者参考。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日益显著的作用尚不清晰。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繁荣的海上贸易、扩大的能源需求、成长的中产阶级和滋长的民族主义。但中国的战略家敏锐地意识到,如果美国明天就封锁获取石油、物资和市场的海上通道,那么中国根本无力应对。中国不但认为大国要拥有强大的舰队,而且忧虑其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因此,中国要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航母力量。
  只要中国第1艘航母驶入太平洋,就会任整个地区引发震动,并改变当前的态势。就澳大利亚而言,中国一旦拥有航母将会使澳大利亚面临两难的困境。二战后,澳大利亚的防务和安全政策一直是以美澳传统伙伴关系为支柱。但2007年后,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中美将来在太平洋地区一旦出现紧张和冲突的局面,澳大利亚就可能受制贸易与安全的抉择,处于两面不讨好的境地。
  由于中美还没有公开冲突,因此,中国拥有航母所带来的最大危险就是出现中美冷战这一某些人的预言。如果中国崛起打着冲突而非包容的烙印,那澳大利亚在卷入与其长远利益相悖的冲突前,就要考量中立或自主防卫等措施是否比坚持美澳同盟收益更大。
  
  中国即将拥有航母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在亚太无可匹敌的优势是地区稳定的源泉。例如,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间,2支美国航母战斗群集结于南中国海,应对日益升级的台海危机。但是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到来激怒了中国。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佩里宣称:“尽管中国是军事强国,但美国仍执西太平洋之牛耳,拥有无可比肩的军事力量。”美国的言行促使中国立足长远,痛下决心,一定要反制美国的海上力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就是造就“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美国航母干涉台海事务则成为这一建设的催化剂。中国研究了美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战术,航母在应对台海危机中的作用,因而颠覆了中国海军长期奉行的,并在当时海军中占主导地位的思路——优先发展潜艇力量。自此之后,中国采取了诸多举措发展航母。
  中国的航母建设项目于1992年启动。随后中国海军从国外购得4艘退役航母进行研究,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而购得的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瓦良格”号目前置于大连造船厂,作为训练用船。下一步,中国有可能将建造1艘4至6万吨级的中型航母,以搭载固定翼飞机或垂直/短稃起降飞机。
  尽管中国造船业在航母建造上困难重重,但未来十年内还是可以建造出1艘中等性能的国产航母。可要在技术性能和成熟度上达到与美国航母所匹敌的水平则还要花更长的时间。这需要先进的技术、发达的指控系统和卓越的飞机。舰体防御水平的完善、舰载人员的培训也都要花时间才能完成。大体上来说,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太可能具有超越美国的航母技术。因此,尽管时间短暂,但亚太地区有机会做好应对中国航母的准备。对亚太海上平衡的冲击
  所谓“马六甲困境”是中国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中国进口的石油4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但中国却没有相应的能力确保自身在该地区航行自由。鉴于此,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推行“珍珠链”战略,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一战略指的是在亲华国家建设港口、基地与基础设施,将石油和其他能源通过陆路和管道从印度洋沿岸运往中国。在这一背景下,航母对中国来说就是保证其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在其他国家看来则可能是一种忧虑。
  与北约相比,亚太地区没有一致的认同。诸国国情、利益各异,不可能形成地区共识。不变的是,美国的5个亚太盟国(澳、日、韩、泰、菲),以及关系紧密的伙伴新加坡,仍希望华盛顿来作为地区安全的保证人。而变化的却是,中国代替美国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些国家所面对的状况正是所谓的“经济与战略不一致”,即其经济繁荣与中国的持续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却需要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崛起。以上国家都不希望中国甚强或甚弱。但是中国航母的出现可能会改变美国在亚太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尽管存在财政和技术挑战,但中国具备航母作战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意在避免历史上后崛起强国所犯的错误,如不像纳粹德国、日本帝国那样要夺取世界领导权并直接挑战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强国。中国采取的策略是,参与塑造影响自身经济前景的全球规则、制度与机制。因此,中国外交目标之一就是使其他国家相信,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别国的经济、安全利益。但这实现起来在当前却十分困难。
  尽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保证,“现在和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也不会实施军事扩张或与他国进行军备竞赛”,但对于亚太诸国来说,中国拥有航母无疑是中国军力增强的标志。实际上,航母代表一种军事投送能力,因此,中国拥有航母可能会加剧地区的忧虑。澳大利亚2009年《国防白皮书》呼吁中国以实际行动解释其军事现代化程度为何超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水平。
  中国领导人声称,中国在“战略意图上完全透明”,美国是以冷战思维看待中国。美国坚持军用飞机有权在距中国海岸线12海里处飞行,并未将中国的200海里以内为专属区的主张放在眼里。而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强却一直遵守着在距海岸线200海里外活动的规则。因此,十几年来,中美海军明显处于“假想敌”状态。随着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出现,未来两国海军的摩擦很可能会加剧。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拥有2艘甚至4艘航母都不足以撼动美国11支精锐航母战斗群所支撑的绝对优势。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一国只有在拥有3艘航母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在海上始终有本国航母的身影。这样看来,中国海军要实现航母常驻海外还要花很多年。
  
  区域海权之争
  
  2009年,胡锦涛拓展了中国海军职能的外延,即“保护中国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这使中国海军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台湾和海上主权,更要关注中国日益重要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近年来,中国支持安理会决议(不再像之前僵化的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参与在索马里海域联合打击海盗的行动。这一系列在国际机制中的行动证明了中国扩大海军职能的意图。
  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指出,“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航母,而是你用航母来干什么”。他还补充道:“我们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利用航母实现全球部署或全球抵达。”然而,阻止外国力量进入中国沿海地区,或直接攻占台湾,根本不需要航母,因为空中力量可以 依托大陆实现投送。
  中国航母的真正作用是在超出陆基防空范围的情况下为海上兵力提供空中掩护,以成功实施海上控制,阻止外国势力进入中国沿岸。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军要打造三支远洋舰队,一支部署于日韩地区,一支东出西太平洋,一支防卫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这样,中国航母可以发现、截击太平洋地区的敌人,确保马六甲海上交通线的畅通,保护中国那些分布于通往印度洋的海上战略供应线之间、服务于“珍珠链战略”的基地。
  中国航母不敌美军利刃,引发美国或亚太国家的反制的可能,对中国来说都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中国不太可能以进攻的姿态运用航母。
  但未来中国航母战斗群可能会在避免直接对抗的情况下,阻遏或延缓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干涉,亦或在争议与谈判期间向对方施加压力。根据常理可以想象,相对于美国及其盟国海军来说,未来中国会在局部海区实现某种有限优势,或是由于战略优势而打赢一场时间短、强度高的海上局部战役。如果以上假设成为现实,中国航母定将挑战美国在太平洋居统治地位的观念。
  中国拥有航母还将为政府提供当前所不具备的能力。航母作为经济和文化工具可被用以实现说服、威慑的目的,如保护执行封锁任务的舰只免受来自天空、水面和水下的威胁。而且,航母还是发挥“巧实力”的重要工具,如支援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国际疏散或人道主义干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支航母战斗群会成为中国的“大红舰队”,从而拓展其影响与掌控范围。这足以与1907—1909年间西奥多·罗斯福的“大白色舰队”相媲美。至少,中国航母的出现预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持久存在,从而要求美国和本地区其他国家对其更加包容。
  
  战争风险增加
  
  2008年,一名中国将军曾向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坦言,一旦中国拥有航母,太平洋将走向分裂。2009年,中国强化了其在南中国海的地位,主动采取双边而非多边措施解决地区争端。这都表明,中国外交自信日益增强,战略目标不愿受制于人。
  美国担忧中国在太平洋的军事意图,中国采购反介入武器则是最大的关注点。从战略上看,美国的危险是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不再拘泥于中美之间的平衡游戏,而是改搭中国的便车。这正如澳大利亚战略家休·怀特所言:“正如英国人和中国人所经历过的,丧失经济优势,将导致丧失战略优势。”
  华盛顿的政策仍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变量,其对中国拥有航母的反应受到各方密切关注。如果美国依旧为重要的经济体和安全保障者,那亚太其他国家就会信心十足地行动。如果亚太其他国家认为美国的安全承诺大打折扣,或美国战战兢兢地与中国打交道,那它们就将焦躁不安。最坏的情况是,美国模糊不清的反应促使日本走上再武装的道路,还可能使当前地区各国推进海军现代化的进程转变为一场海上军备竞赛。
  2007年,美国太平洋舰队配属的舰只第一次超过大西洋舰队。尽管这只是美国军事上偶然的谨慎行动,是对保证亚太盟友安全的举措,但中国却将之视为美国咄咄逼人的遏制政策。因此,中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从而可能引发敌对性的战略互动,即增加了中美海军的紧张程度。毕竟中美两国之间恰当的平衡很难把握。
  尽管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中国都不会采取侵略政策,但中国航母游弋在南中国海和太平洋会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尼、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和越南的舰只迎头相遇。以上国家有利益争端,并一直在监视彼此的行动。新航母的出现很可能会增加疑虑,加剧紧张。
  中美之间构筑互信、探索达成双边协议的一系列努力都不太成功,无法构筑持久有效的危机解决机制。某些人担心,中美之间没有海上突发事件解决协议,难以像美苏1972年之后那样,有效化解紧张局势。不管未来的海上紧张局势是源于长期存在的纠纷,还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亦或是微小的事件,一支中国航母战斗群都会带来不确定因素,并增强事件无意识升级的可能性。
  
  澳美同盟面临考验
  
  1941年12月10日,珍珠港事件后仅3天日,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反击”号与“威尔士亲王”号被击沉。此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澳大利亚安全的保护者。“反击”号与“威尔士亲王”号的沉没,是由于缺少航母护航,无法提供空中掩护。随后,新加坡的海上防御土崩瓦解。澳大利亚担心新加坡陷落之后,自身将成为日本下一个进攻目标。此时,澳大利亚举国震动,同时也证明英国无力承担澳大利亚的防务。因此,澳大利亚投入美国的怀抱,成为其重要的安全盟友。
  文化纽带,以及对美国的感恩之情深深地植根于澳大利亚。1951年,美澳新签署安全条约,组成亚太地区主要的防务联盟。一旦一方遭到攻击,澳美将按照条约规定共同防御。二战后,美澳新安全条约是澳大利亚战略思想的主线,并使澳大利亚放弃了事实上自主防卫的战略。此后,不管是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澳政府坚定地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而从中得到的好处是自身只需要维持一支专业性强,规模相对较小的部队即可。
  澳大利亚曾是英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前哨,其在人口和经济领域已与亚洲更为密切。目前,日本、中国都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市场,澳也积极寻求与东盟等地区组织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前总理陆克文是第一位能说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尽管如此,澳中关系复杂多变,主要的障碍是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的相关规定和2009年国防白皮书的基调(制定了2030年前的战略和国防开支的重点)。
  2009年国防白皮书将中国的崛起视为挑战,而未称之为直接的威胁。但其中的杂音也随处可见,如警告中国其军事力量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都“超出了解决台海问题的需要”,这在没有详细解释的情况下会引发地区各国的忧虑。白皮书还出人意料宣称增加12艘潜艇,从而事实上将澳大利亚舰队实力翻了一番。除了“确保航行自由和船舶安全等海上控制任务”外,增加的潜艇没有被赋予其他具体的任务。
  潜艇部队明显是要阻止其他海上力量靠近澳大利亚,以保护澳大利亚的贸易通道和海运。如果有需要,其还可以协助美国主导的联盟打击敌国海军。白皮书强调美澳同盟是长期坚持的核心内容,其主旨和扩建潜艇部队的主张激怒了中国。前总理陆克文将中国定位为伙伴,而将美国称为战略盟友,这进一步强化了澳大利亚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中立或与中国结盟?
  
  澳大利亚当前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是在中美冲突之时如何避免卷入其中;二是如何包容中国的利益而不损害美澳联盟。还有一项挑战就是如何协调澳美关系而避免在对华关系上失去独立的话语权。
  一旦中美冲突升级,澳大利亚在其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一种角色是成为中美之间可信赖的中间人,通过做工作实现两国妥协。
  澳大利亚在中美冲突中的另一种角
其他文献
在美国人眼里,别的国家与民族的安全是第二位的,甚至是无所谓的,凭谁提出的安全关切都不关我事!  中国政府曾多次表示,坚决反对外国军用舰机到黄海及其他中国近海从事影响中国安全利益的活动,并敦促有关方面严肃认真地对待中方的关切和立场。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执意要派航母到黄海来挑衅,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笔者认为,这起码显示出美国依然在奉行三个“主义”。  一是霸权主义——“天下老子说了算,我想到哪里
期刊
即便美日韩在未来某个时候可能共同举行针对朝鲜的海陆空联合军演,除了会起到帮助朝鲜坚定意志,在战略上更加藐视华盛顿-东京-首尔轴心以外,恐怕别无其他效果可言。  针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国提出举行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紧急会议。但令人遗憾的是,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在危急时刻至少能坐下来交换意见的主张并没有得到美日韩的积极回应。白宫发言人克劳利一句“美国不急于重返六方会谈”为日本和韩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定了调
期刊
随着周边国家航母计划的实施,舰载机将成为未来周边国家的下一个军购热点。  作为代表海洋大国地位的名片,航空母舰在近几十年一直是军事强国所追逐的目标。近20年来,伴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稳步而快速的发展,许多亚洲国家对提高本国政治地位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提出了建造、购买航空的计划。如果要装备航母,自然就必须考虑舰载机的问题,一旦拥有了先进的舰载机部队,其海军的海上控制能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对地区的政
期刊
虽然间谍战争是对手敌意的结果,但历来对重大间谍案件的揭露却往往是一方内部政治情势的表现,因此也对一方内部的政策走向会有微妙而重大的影响。  自从马英九就任台湾领导人,因其承认“九二共识”,致力经济发展,两岸关系一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紧张局面,呈现了很难得的缓和趋势,两岸经济合作关系有很大进展。在此一总体缓和的背景下,最近岛内媒体揭露的台军少将“间谍案”使公众注意力重新聚焦于两岸军事对抗。  
期刊
编者按:英国路透社近日称,中国在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基础上改造完成的第一艘航母可能于2011年下水,以庆祝建党90周年,消息人士说:“明年7月1日前后是一个窗口。”该报道随即被认为是自2007年中国官方首次承认可能建造航母3年后所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近年来,伴随着从各种渠道传出的官方与非官方消息,海内外各界对中国航母计划的高度关注其实亦早已超越了航母本身,而成为一项重大战略性话题。本刊综合梳理
期刊
编者按:面对中国在繁荣经济支持下的军力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建设一支远洋海军的努力,美军正计划通过增强前沿部署,营造大型基地,以及拉拢盟友等手段妄图围堵。本文编译自美国《空军》杂志2011年1月号,本刊刊发此文并非代表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中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及专业工作者参考。  目前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正悄悄地把重点从东北亚向东南亚转移,其在关岛的军事建设就体现了该战略。据称,到2011年之时,美
期刊
2011印度班加罗尔航展
期刊
2010年12月15日,英国最后16架“鹞”式战机完成了告别飞行,退出现役。自此英国不再拥有纯英国血统的一线固定翼作战飞机。  2010年12月15日是一个令英军上下黯然神伤的日子,英国空军和海军在这天极不情愿的向“鹞”式战机提前告别。“鹞”式联合部队指挥官加里·沃特福尔带领最后16架“鹞”式战机从科特斯莫尔空军基地起飞,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在场观看的人们无不为之黯然神伤,英国航空史上的一个时代就
期刊
如何借助新的潜在敌人描述,更新和保持有效的美澳军事合作,这是澳大利亚防务思想库面对的时代性课题,因此,澳大利亚加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合唱,也反映了其这一需要。  自从日本菅直人和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由于交流管道日开,双边军事和安全对话需求凸显,两国内部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声音渐小,出乎人们意外的是,近来澳大利亚却发出了很刺耳的此类声音。澳大利亚一战略研究机构发布题为《澳大利亚战略优势2030》的
期刊
一些从地理概念上看远离中国周边海域的地区强国,为了给自身扩充军备、拥有航母寻找借口,也将中国海军锁定为潜在对手。  近年来,所谓“中国海上威胁论”在亚太一些国家颇有市场,甚至一些从地理概念上看远离中国周边海域的地区强国,为了给自身扩充军备寻找借口,也将中国海军锁定为潜在对手。众所周知,印度的航母发展一揽子计划,其目标就不仅是称霸印度洋,更力图东进南中国海。与中国相隔千里的澳大利亚也将自己的航母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