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指导程序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历来是另老师、学生和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在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下,学生作文课没少上,但就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这种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及流程不外乎是:出示文题、分析文题、展示材料、传授方法、学生写作、批改作文。这种作文教学程序行之已久,现在还大有人在采用。其特点是每个階段都立足于老师的教,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非但不能提高,反而会随着学段的升高而日渐僵化。到底课改后应如何上好作文课,让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轻松,多年来我通过自己切身实践反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造性地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进行作文指导,它不仅对学生作文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可迅速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就和大家谈谈这方面一些做法和体会。
  首先我感到作文训练必须有总体设计,不能无目的地零打碎敲。教师应依托教材遵循读写结合的路子,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考虑每篇课文从内容到形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哪些帮助,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出初步的写作训练计划。便于从宏观上把握写作训练的方向,而不至于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其二写作指导一定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学期伊始我分析了学生的写作状况,感到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一是写作目的不明确,作文时感到头痛,视作文为苦差使;二是勉强凑合草率成篇,“剜到篮子里就是菜”;三是面对题目目瞪口呆,感到 “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四是原地踏步,重复以往的作文,只注意“输出”,不注意“输入”,有“坐吃山空”的危机感;五是徘徊观望,慢慢吞吞,拖拉成风。针对上述五种情况,我分别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为使学生写有目标,对作文从望而怯步到迈开大步,我做了以下工作:
  1、帮学生树立写作目的,使其认清提高写作能力对自己的巨大意义及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2、树立学习榜样,常向全班同学推荐写得较好的作文,让他们感到学有榜样,榜样就在自己身边并非高不可攀;3、增强趣味性,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百喻经》里等小故事,可作为作文材料,这些材料生动形象寓意深长,同学们听了兴趣盎然;4、树信心,及时肯定鼓励同学作文中亮点和进步。由于做了以上工作,学生在写作上迈开了步子,从原来的兴趣索然到后来的兴趣盎然。 而且在写作训练之前,老师先根据这次训练的目的意图及要求,明确向学生提出此次训练的目标,使每位学生都心中有数。写作训练的目标准了,导向明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至于盲目、走弯路,也就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二、为使学生文有立意,我从就事论事讲立意,着意做好启发工作。
  学生作文时往往不注意立意,看到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就是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课文教学反复启发点拨,强调立意的重要性。古人云“意在笔先”。我通过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文章是材料的组合,选哪些材料怎么组合全靠立意,不立意文章里的那些材料和语言是无帅之兵,是乌合之众。懂得写文章先要立意,确立中心,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使用材料,安排详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为此我着意对学生加强立意的指导和训练。1、教学生善于挖掘材料:许多学生作文大都似曾相识,千人一面,其主要原因就是随大流。“文章切忌随人后”,要使文章立意新颖,根本途径就在于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描写、去挖掘,自然就可发现新意。2、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作文只有新才美,只有美才有慑人魂魄的魅力。求异思维就要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观点,言人所未言,想人所未想。 3、对学生加强立意求新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直接体验生活,用慧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对观察所得进行思考、分析,并注意捕捉观察中的点滴感受,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获得新颖、独特的“意”。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一分钟讲演,一句话新闻,读书读报活动等间接搜集材料。只有获得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占有大量的写作材料,才能提炼出新颖深刻的“意”。
  三、为使学生从一筹莫展到豁然贯通,我就扶他一把,扶其上马。
  所谓“扶”,一种是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另一种是先放手让学生去写,事先不给任何框框写后再讲评,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扶”在内容上教给学生一定写作方法,并启发其开拓思路。有些学生写记叙文时平铺直叙,写议论文时又是事例堆砌。我教给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又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归纳论证等手法。本学期课文中记叙文多议论文少,而学生写作训练重点在议论文上,这样就产生了读与写的矛盾。我努力将记叙文中的写作方法移花接木用到议论文训练上来。当然学生面对题目一筹莫展有时跟他们对题目不理解,无法选择角度和确定突破口有关。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加强了训练,教给学生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为使学生摆脱拖拉,我对学生提出了写作的时间要求。
  过去学生写文章往往是拿到了题目后七嘴八舌地议论,下笔前犹豫不决,下笔时手足无措,写了划,划了写,耽误了许多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作文都督促他们限时限刻地完成。长期这样严格要求,就使学生养成了良好守时的写作习惯。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实施的作文指导程序的各环节密切联系、环环紧扣、相辅相承。它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当然这一程序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成为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终南捷径,还需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待于实践进一步检验。若能灵活运用且知变通其意义异乎寻常。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想上好每一节课,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力争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学生教“活”,把方法更“新”,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适用性,使教改之花硕果累累。  一、放飞思维想象空间。  在一堂课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课堂上要精讲多练、多启发,多开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认为需优化阅读教学中的“练”, 正确理解“练”的蕴涵,系统地安排“练”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练听。即把“朗读”、“
【摘要】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兴趣,同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联,令人喜爱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兴趣。因此,激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情动于中发于外,就能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  【关键词】语言情感兴趣  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就小学来说,旨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相象作文和常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究竟怎么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有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