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给予农村孩子一种愉说的轻松心情,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放飞创新的翅膀。教师在课后有意识地找学生谈话或做些小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课外有目的性地布置任务,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创新。根据课题方案,课题组负责人也常常督促实验教师及时做好笔记,对于学生能引起教师注意的创新之举随时做好记录,是让人喜悦的变化说出来与别的教师共同体会,是教育教学失败的结果说出来让别的教师借鉴。
[关键词]基本情况;内容;成果与结论
1 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原因:我校从1998年9月起,发挥学校在时间、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从三年级起就开设微机课。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5年我校建成了比较先进的“校园网”,如何开发和优化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能并产生效益,使全校师生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创新,正是我校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创新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既有其理论意义,也有实际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操作范例,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师管理及评价体系。立足于本课题的研究,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完成从经验总结层次向科学理论层次的跃升,逐步丰富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和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能在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形成交互协助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创新学习的学习环境,构建适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校园网”,提高师生创新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
1.2 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效益,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2)探索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学生的感知规律,把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学生的内部智能。
(3)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师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途径。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调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转变成“和教师一起学”,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现今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注重如何把技术当作学习工具,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发展知识,将工具当作学习伙伴,学生与技术间的关系由“从技术学”转变成“用技术学”。
2.2 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这一理论使传统的信息技术从只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中摆脱出来,强调系统、全面地看网络信息技术,强调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的学习。
3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为:在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的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的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1)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法;(2)行动研究法;(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4)分析综合法。
4 阶段研究成果与结论
4.1 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给予农村孩子一种愉说的轻松心情,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放飞创新的翅膀。如叶春艳老师在执教《谁跟小羚羊去避暑》一课时,就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中,然后再放飞创新的翅膀,让学生想象小黑狗、小松鼠是怎样避暑的。最后还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它们还可以怎样避暑,其它动物还可以怎样避暑等等。杨雄老师在执教《难忘的启蒙》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创新学习,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唐学芬老师在执教《泊船瓜洲》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更是放手让学生想象创新……在实验老师的努力下,实验班的学生们都比较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在语文课堂上有创新的表现,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读书也读得声情并茂。
为了让实验老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特举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请专职老师为实验老师讲解在课堂上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2 课后。教师在课后有意识地找学生谈话或做些小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因为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是班主任,所以他们就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利用学校的大课间操时间,让学生创新的玩各种游戏,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新的思维。
4.3 课外。教师在课外有目的性地布置任务,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创新。如左其友老师布置学生自办手抄报,在手抄报上可以想像写、可以想像画、可以想像贴。在完成报纸后,在同学之中说说。自己的报纸最富创新的地方是什么。叶春艳老师,针对学校每次举行的各项活动,在活动前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细心体会,在活动结束之后,主动与学生聊一聊,问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你认为这个活动在哪个方面最有创意。”如果发现学生有比较创新的想法就提出来给大家说说。杨雄老师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表达方式上能创新。在他的训练下,他们班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六一汇演,就表演了一个诗歌朗诵《告别,母校》,在朗诵中,学生们饱含深情,在表达方式和诗歌处理上独出心裁,引起了在场师生及家长的情感共鸣,掀起了整个表演会场的一个小小高潮。
4.4 心得交流。根据课题方案,课题组负责人也常常督促实验教师及时做好笔记,对于学生能引起教师注意的创新之举随时做好记录,是让人喜悦的变化说出来与别的教师共同体会,是教育教学失败的结果说出来让别的教师借鉴。如叶春艳老师写的个案《坐井观天》中,她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她适时地出示图片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难点,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实现了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来进行语言的创新学习;唐学芬老师在实验随笔《小学语文学法创新初探》中写道:(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李群芬老师写了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新教育案例《习作开心果》;杨雄老师写了经验论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李婧璇老师写了《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课堂教学案例与点评》;左其友老 师写了课堂反思《创新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等。
4.5 读书笔记。我们鼓励实验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月必读一篇或几篇有关教学的文章,并写出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让老师们多汲取经验,多汲取营养。在学期末,我们还举行了即兴写读书笔记比赛活动,检验老师们读书的情况。
5 收获
5.1 通过这项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的教学品质。在此项课题实验的开展中,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创新教学某一个点的深层思考上,而是在全面推进。语文创新教学呈现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的态势,朝着多元化发展,创新与生活,创新与思维,创新与情感,创新与人文,……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我们在实验中用尽可能的方法和策略兼顾推进,应该说小有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石堰中心校的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发展与提高,语文创新的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5.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项课题实验中,不仅学生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参与实验的教师发展。老师们积极开展实验工作,收集、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及时总结,撰写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记录了实验的历程。我们还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活动,观摩课、说课、评课,形式不拘,既提高了自己,又向其他教师传递了实验信息,达到全校语文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还积极参加石堰镇课题研究组组织的实验研讨活动,实验教师都一显身手,其中叶春艳老师和汤瑜老师在校内实验教师优质课赛中获得一等奖;杨雄老师、左其友老师、张宗敏老师、李婧璇老师获得二等奖。可以这样说,课题实验使老师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5.3 推进成了我校的课改进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中,此项课题实验是我校课改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它盛开得异常艳丽。学校行政领导十分重视,从各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保证课题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老师们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严谨的实验作风以及让人欣喜的实验成果,对学校课改工作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全校逐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推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进程。
6 存在的问题
6.1 课题实验中,我们做的大量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一定高度的理论指导及借鉴,主要是以老师们的实践为主。因此在实验中,我们的步子迈得不大,还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果能多请一些专家指导,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6.2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了,课堂活了,但如何更好地驾驭课堂,做到活而不乱,让课堂既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又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多多努力。
6.3 实验教师在教法的创新上还须多下功夫,往往在一节课上有了成功的体验,其它课上会出现效仿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中方式雷同,不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老师们深层次的思考还不够。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课题实验便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真可谓“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基本情况;内容;成果与结论
1 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原因:我校从1998年9月起,发挥学校在时间、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从三年级起就开设微机课。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5年我校建成了比较先进的“校园网”,如何开发和优化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能并产生效益,使全校师生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创新,正是我校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创新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既有其理论意义,也有实际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操作范例,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师管理及评价体系。立足于本课题的研究,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完成从经验总结层次向科学理论层次的跃升,逐步丰富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和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能在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形成交互协助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创新学习的学习环境,构建适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校园网”,提高师生创新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
1.2 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效益,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2)探索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学生的感知规律,把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学生的内部智能。
(3)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师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途径。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调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转变成“和教师一起学”,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现今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注重如何把技术当作学习工具,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发展知识,将工具当作学习伙伴,学生与技术间的关系由“从技术学”转变成“用技术学”。
2.2 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这一理论使传统的信息技术从只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中摆脱出来,强调系统、全面地看网络信息技术,强调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的学习。
3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为:在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的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的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1)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法;(2)行动研究法;(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4)分析综合法。
4 阶段研究成果与结论
4.1 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给予农村孩子一种愉说的轻松心情,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放飞创新的翅膀。如叶春艳老师在执教《谁跟小羚羊去避暑》一课时,就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中,然后再放飞创新的翅膀,让学生想象小黑狗、小松鼠是怎样避暑的。最后还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它们还可以怎样避暑,其它动物还可以怎样避暑等等。杨雄老师在执教《难忘的启蒙》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创新学习,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唐学芬老师在执教《泊船瓜洲》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更是放手让学生想象创新……在实验老师的努力下,实验班的学生们都比较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在语文课堂上有创新的表现,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读书也读得声情并茂。
为了让实验老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特举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请专职老师为实验老师讲解在课堂上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2 课后。教师在课后有意识地找学生谈话或做些小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因为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是班主任,所以他们就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利用学校的大课间操时间,让学生创新的玩各种游戏,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新的思维。
4.3 课外。教师在课外有目的性地布置任务,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创新。如左其友老师布置学生自办手抄报,在手抄报上可以想像写、可以想像画、可以想像贴。在完成报纸后,在同学之中说说。自己的报纸最富创新的地方是什么。叶春艳老师,针对学校每次举行的各项活动,在活动前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细心体会,在活动结束之后,主动与学生聊一聊,问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你认为这个活动在哪个方面最有创意。”如果发现学生有比较创新的想法就提出来给大家说说。杨雄老师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表达方式上能创新。在他的训练下,他们班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六一汇演,就表演了一个诗歌朗诵《告别,母校》,在朗诵中,学生们饱含深情,在表达方式和诗歌处理上独出心裁,引起了在场师生及家长的情感共鸣,掀起了整个表演会场的一个小小高潮。
4.4 心得交流。根据课题方案,课题组负责人也常常督促实验教师及时做好笔记,对于学生能引起教师注意的创新之举随时做好记录,是让人喜悦的变化说出来与别的教师共同体会,是教育教学失败的结果说出来让别的教师借鉴。如叶春艳老师写的个案《坐井观天》中,她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她适时地出示图片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难点,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实现了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来进行语言的创新学习;唐学芬老师在实验随笔《小学语文学法创新初探》中写道:(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李群芬老师写了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新教育案例《习作开心果》;杨雄老师写了经验论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李婧璇老师写了《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课堂教学案例与点评》;左其友老 师写了课堂反思《创新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等。
4.5 读书笔记。我们鼓励实验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月必读一篇或几篇有关教学的文章,并写出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让老师们多汲取经验,多汲取营养。在学期末,我们还举行了即兴写读书笔记比赛活动,检验老师们读书的情况。
5 收获
5.1 通过这项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的教学品质。在此项课题实验的开展中,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创新教学某一个点的深层思考上,而是在全面推进。语文创新教学呈现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的态势,朝着多元化发展,创新与生活,创新与思维,创新与情感,创新与人文,……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我们在实验中用尽可能的方法和策略兼顾推进,应该说小有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石堰中心校的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发展与提高,语文创新的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5.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项课题实验中,不仅学生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参与实验的教师发展。老师们积极开展实验工作,收集、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及时总结,撰写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记录了实验的历程。我们还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活动,观摩课、说课、评课,形式不拘,既提高了自己,又向其他教师传递了实验信息,达到全校语文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还积极参加石堰镇课题研究组组织的实验研讨活动,实验教师都一显身手,其中叶春艳老师和汤瑜老师在校内实验教师优质课赛中获得一等奖;杨雄老师、左其友老师、张宗敏老师、李婧璇老师获得二等奖。可以这样说,课题实验使老师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5.3 推进成了我校的课改进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中,此项课题实验是我校课改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它盛开得异常艳丽。学校行政领导十分重视,从各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保证课题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老师们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严谨的实验作风以及让人欣喜的实验成果,对学校课改工作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全校逐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推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进程。
6 存在的问题
6.1 课题实验中,我们做的大量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一定高度的理论指导及借鉴,主要是以老师们的实践为主。因此在实验中,我们的步子迈得不大,还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果能多请一些专家指导,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6.2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了,课堂活了,但如何更好地驾驭课堂,做到活而不乱,让课堂既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又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多多努力。
6.3 实验教师在教法的创新上还须多下功夫,往往在一节课上有了成功的体验,其它课上会出现效仿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中方式雷同,不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老师们深层次的思考还不够。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课题实验便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真可谓“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