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班班通”正以其特有的优势,使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信息技术将带来课堂的新一轮革命。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抽查、课堂巡视、教师交流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实际上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设备的积极性并不高,次数也不多,有些教师甚至一个学期就用过一两次。学校的“班班通”几乎就要变成“班班闲”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班班通”遭遇了这样尴尬的境地呢?
一、主要原因
1.教师使用意识淡薄
虽然所有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班班通”的确为课堂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带来了方便,但仍有不少教师潜意识里认为不用也没什么大碍,有的教师就提出:许多在全国知名的教师就连课件也不用也一样能把课上好。此外,也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过多的课件等直观的东西会把语文的“本”给丢了。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使用意识淡薄的仍有不少。
2.教师缺乏学习精神
要真正在课堂上利用好“班班通”教学设备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时间掌握技术,更需要教师不断对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进行思考、研究和实践。很多教师在使用的初期,由于对设备不了解、使用不熟练等原因,觉得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繁重,使得教师觉得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学习、研究这一新生事物。
3.对教师培训缺乏实效性
学校的培训往往是请相关技术人员或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这些人员对课堂实际应用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只是对基本的一些功能进行介绍,而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缺少具体案例。所以这样的培训对教师课堂中的教学应用指导意义不大。
4.教师缺少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经常强调教师要好好利用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要浪费资源,教师也很想自己的应用水平能有所进步和提高,但到底别人怎样有效利用还不得而知,因为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与“班班通”相关的交流学习机会很少。教师们只能做“井底之蛙”,自己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进步当然也就不明显,应用水平自然就不高。
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该如何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教师的课堂应用水平,不让“班班通”变成“班班闲”呢?
1.加强政策教育,提升教师对应用“班班通”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佳教学环境基础便是教育信息化。现在,国家也正在出台相关方案,对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具体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国家教育政策培训,让所有教师明白: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当老师,就一定要与时俱进,就要努力学习、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让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了解教师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
当下很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往往只注重技术本身,而忽略了参与培训的教师这一主体因素,从而降低了培训的效果。我们的培训要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一是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各个学科教师的需求会有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这样教师所学才是有用的,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才会增强;二是要根据教师水平进行:每位教师本身的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对所有教师提同样的要求,要根据教师、学科等特点分层次进行培训。
3.多管齐下,建立促进课堂应用的有效机制
一是以典型课例为引导,指导教师应用。提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些教师还是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说到“班班通”的应用,教师就更加陌生了。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引导: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一线优秀教师,从具体课例入手,对教学的应用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二组织教师多看整合课例,可以看视频,也可组织外出听课学习。
二是开展“班班通”教学竞赛,搭建交流平台。说到教学竞赛,教师总是会更有动力,认为对外的公开课总不能太差,这时就会促进教师学习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所以学校可定期举行“班班通”教学应用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开拓自己的视野。可以说,比赛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之一。
三是规范管理,建立促进应用的评价机制。为了能逐步提高教师课堂应用水平,学校必须建立一套促进“班班通”应用的激励机制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将提高其应用水平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体系中,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每月定期开展有效的检查、评比活动,对表现优异、效果显著的教师及时表扬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教师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帮助教师成长,并逐步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班班通”的应用趋于常态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一、主要原因
1.教师使用意识淡薄
虽然所有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班班通”的确为课堂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带来了方便,但仍有不少教师潜意识里认为不用也没什么大碍,有的教师就提出:许多在全国知名的教师就连课件也不用也一样能把课上好。此外,也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过多的课件等直观的东西会把语文的“本”给丢了。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使用意识淡薄的仍有不少。
2.教师缺乏学习精神
要真正在课堂上利用好“班班通”教学设备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时间掌握技术,更需要教师不断对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进行思考、研究和实践。很多教师在使用的初期,由于对设备不了解、使用不熟练等原因,觉得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繁重,使得教师觉得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学习、研究这一新生事物。
3.对教师培训缺乏实效性
学校的培训往往是请相关技术人员或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这些人员对课堂实际应用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只是对基本的一些功能进行介绍,而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缺少具体案例。所以这样的培训对教师课堂中的教学应用指导意义不大。
4.教师缺少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经常强调教师要好好利用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要浪费资源,教师也很想自己的应用水平能有所进步和提高,但到底别人怎样有效利用还不得而知,因为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与“班班通”相关的交流学习机会很少。教师们只能做“井底之蛙”,自己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进步当然也就不明显,应用水平自然就不高。
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该如何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教师的课堂应用水平,不让“班班通”变成“班班闲”呢?
1.加强政策教育,提升教师对应用“班班通”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佳教学环境基础便是教育信息化。现在,国家也正在出台相关方案,对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具体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国家教育政策培训,让所有教师明白: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当老师,就一定要与时俱进,就要努力学习、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让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了解教师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
当下很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往往只注重技术本身,而忽略了参与培训的教师这一主体因素,从而降低了培训的效果。我们的培训要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一是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各个学科教师的需求会有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这样教师所学才是有用的,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才会增强;二是要根据教师水平进行:每位教师本身的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对所有教师提同样的要求,要根据教师、学科等特点分层次进行培训。
3.多管齐下,建立促进课堂应用的有效机制
一是以典型课例为引导,指导教师应用。提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些教师还是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说到“班班通”的应用,教师就更加陌生了。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引导: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一线优秀教师,从具体课例入手,对教学的应用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二组织教师多看整合课例,可以看视频,也可组织外出听课学习。
二是开展“班班通”教学竞赛,搭建交流平台。说到教学竞赛,教师总是会更有动力,认为对外的公开课总不能太差,这时就会促进教师学习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所以学校可定期举行“班班通”教学应用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开拓自己的视野。可以说,比赛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之一。
三是规范管理,建立促进应用的评价机制。为了能逐步提高教师课堂应用水平,学校必须建立一套促进“班班通”应用的激励机制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将提高其应用水平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体系中,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每月定期开展有效的检查、评比活动,对表现优异、效果显著的教师及时表扬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教师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帮助教师成长,并逐步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班班通”的应用趋于常态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