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匠精神”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精神与理念。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与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要求,由此能够看出,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工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管理经验,对于国有企业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匠精神;策略
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能够构建创新型、技能型、知识性劳动队伍,应注重培育其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新经济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培育工匠精神,注重工匠精神文化的建设,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国有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然选择。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首先来说是精神的一种,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严格要求,努力追求极致、完美、将品质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神。其次,也是一种追求。是工匠们通过质量取胜的价值取向和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无比执着的职业追求。再次,也是品质的一种,是工匠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钻研产品与品牌的品质。最后,也是一种氛围。是整个社会对工匠们的敬意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站在个体层面而言,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一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一丝不苟,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匠”也有“平庸板滞”的意思,而坚韧和执着的“板滞”正是我们每一个行业所需要的。而站在集体、企业又或是行业角度上来讲,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塑造品牌,建立核心价值。工匠精神简单来说,就是所有愿意买你企业东西,愿意在你企业身上花钱的消费者的体验。
二、国有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就是追求卓越品质的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给体现了出来,对员工的职业态度具有很大影响,通常在员工生产的产品上有非常直观的表现,而追求产品品质卓越也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如今工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之所以我們可以占据有利位置,产品质量名列前茅,主要就是因为企业劳动者们将工匠精神渗透到生产过程中。现在,“工匠精神”的产物有很多,如华为公司的“麒麟芯片”、纵横全国的高铁建设以及震撼国际的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1]。所以,对国企来说,若想在世界五百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对新时代“工匠精神”予以大力弘扬,让企业更注重产品质量,把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起来,稳妥实施战略布局调整和转型发展举措,让企业的发展更快、更好。而保障企业制度能够有效执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保证产品质量既离不开员工的自觉,也需要严格落实制度。须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正体现在严格落实制度以及严格把控细节上。对所有国企员工来说,信守承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就是工匠精神。通过对“工匠精神”予以提倡,使所有员工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将自己的工作职责落到实处,为公司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三、国有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策略
(一)建立健全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
1.健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保障。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在符合各种形势条件下对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制定时,往往都不担心有无能力、实力将其实施,能否落地才是其最为关心的内容。国企的大工匠与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可否落实,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不仅要和企业长远发展相符,也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考虑到,需让员工将责任和使命明确,对此就一定要对管理与服务体系进行建立健全,各部门严格遵循管理与服务机制将自身职责落实,确保人们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精益求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更好的在企业落实工匠精神,将其实效发挥出来。
2.加强宣传机制,为工匠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国有企业培育“工匠精神”,应注重价值激烈,积极创设崇尚“工匠精神”的优良氛围[2]。国有企业可利用企业网站、微信工作平台、电视报刊等途径,定时推送“工匠精神”解读材料,宣传“大国工匠”先进事迹,积极创设尊重劳动、强化技能、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有企业采取独特的方法与手段,培育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例如胡双钱、王崇伦、倪志福、马恒昌小组等。新时代下,各行各业相继出现了李斌、许振超等大国工匠。因此,国有企业应引导全体员工向他们学习,创设尊崇“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促使“工匠精神”真正能够融入血液中。
3.完善激励机制,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动力支持。其一,经济保障。在薪酬政策制定时,应确保技师同工程师相当、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相当,也包含退休政策,以此来保证“工匠”生存稳定,积极钻研技术,切实体会到劳动成功所带来的好处;其二,社会地位保障。国有企业应真正认识到工匠的必要性,形成尊重工匠、认同工匠、争当工匠的主流价值理念,促使工匠能够被社会尊重,倍感欣慰[3]。其三,政治待遇。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优秀技工晋升通道,对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进行有效完善,评选出优秀、杰出的技能人才。
(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企业文化
要想实现工匠精神,不能只依靠简单的形式主义和喊口号,企业若要增加品种,将品质提升,加快技术的转型升级,不仅要将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建立起来,还需在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将其作为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就是党委,需充分融合工匠精神和子文化(企业的管理文化、思想文化、公司文化等),对企业使命与愿景予以明确,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并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将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给创设出来。工匠精神传承到企业即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层面的核心理念,企业需把有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一种工作专注认真、做事精益求精、思想积极乐观以及行为不断进取的企业环境给营造出来。受此文化的熏陶,企业自然就会对工匠精神予以弘扬,而员工也会不自觉的把工匠意识树立起来,并将其与文化相融,在企业的文化核心理念中加入,把其内化为员工的精神品质,从而脚踏实地的做事,以文化支撑企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载体
企业开展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须知坚持多样化的传统活动能够让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更加丰富[4]。首先,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力支持工匠精神的培育。须知,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是教育的结果。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就是教育活动,企业可借助多种形式组织培训,如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微课堂、会议研讨等,深入开展工匠精神学习和教育活动,又或是和各学校(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党校、继续教育学校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让员工出去学习又或是邀请教授老师到企业面对面授课,以让员工接受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形势教育等在内的多项教育,如此有利于员工对工匠做出准确定位,准确认识工匠精神,并对工匠职位表示尊重和理解。其次,把先进典型工匠的引领示范作用给发挥出来。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者与重要实践者就是企业的先进典型,企业需对大国工匠的优秀事迹做大范围的宣传,并对企业的劳模精神、质量标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体予以表彰,对企业内部的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进行宣传,正确引导员工,积极进行正能量的传播。企业可在内部开展“大工匠”的典型评选活动,组织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在岗位实践中把工匠精神发挥出来,促进“零失误”精品意识和“零容忍”責任意识的提升,把明星效应着重凸显出来,让员工对工匠精神予以积极发扬。再次,开展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群众性活动。比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方向与动力给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将匠者之心传承下去,对专精之质予以缔造;又如可开展技能竞赛,搭建平台让员工展示自我,借助竞赛的方式帮助员工将前沿技术掌握,以将更多拥有精湛技艺的工匠人才培养出来;另外,也可开展文体活动,让员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加丰富,将他们的劳动热情与创造精神激发出来,积极参与,对企业充满自豪,通过工匠精神将企业的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不断提升。最后,企业还需把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进行丰富。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不应该只利用会议室、工厂等有限的空间形式来培育工匠精神,而应把新媒体传播平台利用起来,如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官方网站、手机移动客户端等,借助各种载体(微信、微博、移动 QQ、贴吧、论坛等)对工匠精神的正能量进行解读与宣传[5]。与此同时,企业的互联网新思维也必须要强大,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新”主要指的旧式形式、内容以及思维的新,企业需对新媒体传播项目予以建立,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微视频、微电影、互动空间、VCR 的制作,以将工匠精神变得生动形象,真实具体,如此方可有助于强大舆论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进而形成鲜活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软实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让企业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具时效性,让 2025战略更快实现。
我国正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4]。在这一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结构改革战略。因此,作为重要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创设优质的企业氛围,加强教育培训,完善顶层设计,并从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培育出一大批“工匠”人才,促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陈国学.崇尚工匠精神,做强中国制造[J].北京皮革,2020(Z1):23—25.
[2]何舰.论“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J].青海社会科学,2020(01):199—204.
[3]刘国莲.湖湘工匠精神及其培育路径探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01):84—89.
[4]顾欣欣.工匠精神融入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2):159—160.
[5]李霜霜.产教融合视域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培育策略[J].智库时代,2020(02):198—199.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匠精神;策略
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能够构建创新型、技能型、知识性劳动队伍,应注重培育其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新经济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培育工匠精神,注重工匠精神文化的建设,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国有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然选择。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首先来说是精神的一种,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严格要求,努力追求极致、完美、将品质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神。其次,也是一种追求。是工匠们通过质量取胜的价值取向和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无比执着的职业追求。再次,也是品质的一种,是工匠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钻研产品与品牌的品质。最后,也是一种氛围。是整个社会对工匠们的敬意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站在个体层面而言,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一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一丝不苟,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匠”也有“平庸板滞”的意思,而坚韧和执着的“板滞”正是我们每一个行业所需要的。而站在集体、企业又或是行业角度上来讲,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塑造品牌,建立核心价值。工匠精神简单来说,就是所有愿意买你企业东西,愿意在你企业身上花钱的消费者的体验。
二、国有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就是追求卓越品质的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给体现了出来,对员工的职业态度具有很大影响,通常在员工生产的产品上有非常直观的表现,而追求产品品质卓越也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如今工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之所以我們可以占据有利位置,产品质量名列前茅,主要就是因为企业劳动者们将工匠精神渗透到生产过程中。现在,“工匠精神”的产物有很多,如华为公司的“麒麟芯片”、纵横全国的高铁建设以及震撼国际的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1]。所以,对国企来说,若想在世界五百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对新时代“工匠精神”予以大力弘扬,让企业更注重产品质量,把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起来,稳妥实施战略布局调整和转型发展举措,让企业的发展更快、更好。而保障企业制度能够有效执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保证产品质量既离不开员工的自觉,也需要严格落实制度。须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正体现在严格落实制度以及严格把控细节上。对所有国企员工来说,信守承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就是工匠精神。通过对“工匠精神”予以提倡,使所有员工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将自己的工作职责落到实处,为公司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三、国有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策略
(一)建立健全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
1.健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保障。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在符合各种形势条件下对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制定时,往往都不担心有无能力、实力将其实施,能否落地才是其最为关心的内容。国企的大工匠与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可否落实,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不仅要和企业长远发展相符,也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考虑到,需让员工将责任和使命明确,对此就一定要对管理与服务体系进行建立健全,各部门严格遵循管理与服务机制将自身职责落实,确保人们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精益求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更好的在企业落实工匠精神,将其实效发挥出来。
2.加强宣传机制,为工匠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国有企业培育“工匠精神”,应注重价值激烈,积极创设崇尚“工匠精神”的优良氛围[2]。国有企业可利用企业网站、微信工作平台、电视报刊等途径,定时推送“工匠精神”解读材料,宣传“大国工匠”先进事迹,积极创设尊重劳动、强化技能、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有企业采取独特的方法与手段,培育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例如胡双钱、王崇伦、倪志福、马恒昌小组等。新时代下,各行各业相继出现了李斌、许振超等大国工匠。因此,国有企业应引导全体员工向他们学习,创设尊崇“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促使“工匠精神”真正能够融入血液中。
3.完善激励机制,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动力支持。其一,经济保障。在薪酬政策制定时,应确保技师同工程师相当、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相当,也包含退休政策,以此来保证“工匠”生存稳定,积极钻研技术,切实体会到劳动成功所带来的好处;其二,社会地位保障。国有企业应真正认识到工匠的必要性,形成尊重工匠、认同工匠、争当工匠的主流价值理念,促使工匠能够被社会尊重,倍感欣慰[3]。其三,政治待遇。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优秀技工晋升通道,对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进行有效完善,评选出优秀、杰出的技能人才。
(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企业文化
要想实现工匠精神,不能只依靠简单的形式主义和喊口号,企业若要增加品种,将品质提升,加快技术的转型升级,不仅要将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建立起来,还需在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将其作为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就是党委,需充分融合工匠精神和子文化(企业的管理文化、思想文化、公司文化等),对企业使命与愿景予以明确,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并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将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给创设出来。工匠精神传承到企业即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层面的核心理念,企业需把有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一种工作专注认真、做事精益求精、思想积极乐观以及行为不断进取的企业环境给营造出来。受此文化的熏陶,企业自然就会对工匠精神予以弘扬,而员工也会不自觉的把工匠意识树立起来,并将其与文化相融,在企业的文化核心理念中加入,把其内化为员工的精神品质,从而脚踏实地的做事,以文化支撑企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载体
企业开展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须知坚持多样化的传统活动能够让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更加丰富[4]。首先,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力支持工匠精神的培育。须知,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是教育的结果。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就是教育活动,企业可借助多种形式组织培训,如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微课堂、会议研讨等,深入开展工匠精神学习和教育活动,又或是和各学校(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党校、继续教育学校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让员工出去学习又或是邀请教授老师到企业面对面授课,以让员工接受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形势教育等在内的多项教育,如此有利于员工对工匠做出准确定位,准确认识工匠精神,并对工匠职位表示尊重和理解。其次,把先进典型工匠的引领示范作用给发挥出来。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者与重要实践者就是企业的先进典型,企业需对大国工匠的优秀事迹做大范围的宣传,并对企业的劳模精神、质量标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体予以表彰,对企业内部的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进行宣传,正确引导员工,积极进行正能量的传播。企业可在内部开展“大工匠”的典型评选活动,组织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在岗位实践中把工匠精神发挥出来,促进“零失误”精品意识和“零容忍”責任意识的提升,把明星效应着重凸显出来,让员工对工匠精神予以积极发扬。再次,开展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群众性活动。比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方向与动力给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将匠者之心传承下去,对专精之质予以缔造;又如可开展技能竞赛,搭建平台让员工展示自我,借助竞赛的方式帮助员工将前沿技术掌握,以将更多拥有精湛技艺的工匠人才培养出来;另外,也可开展文体活动,让员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加丰富,将他们的劳动热情与创造精神激发出来,积极参与,对企业充满自豪,通过工匠精神将企业的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不断提升。最后,企业还需把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进行丰富。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不应该只利用会议室、工厂等有限的空间形式来培育工匠精神,而应把新媒体传播平台利用起来,如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官方网站、手机移动客户端等,借助各种载体(微信、微博、移动 QQ、贴吧、论坛等)对工匠精神的正能量进行解读与宣传[5]。与此同时,企业的互联网新思维也必须要强大,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新”主要指的旧式形式、内容以及思维的新,企业需对新媒体传播项目予以建立,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微视频、微电影、互动空间、VCR 的制作,以将工匠精神变得生动形象,真实具体,如此方可有助于强大舆论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进而形成鲜活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软实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让企业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具时效性,让 2025战略更快实现。
我国正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4]。在这一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结构改革战略。因此,作为重要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创设优质的企业氛围,加强教育培训,完善顶层设计,并从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培育出一大批“工匠”人才,促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陈国学.崇尚工匠精神,做强中国制造[J].北京皮革,2020(Z1):23—25.
[2]何舰.论“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J].青海社会科学,2020(01):199—204.
[3]刘国莲.湖湘工匠精神及其培育路径探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01):84—89.
[4]顾欣欣.工匠精神融入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2):159—160.
[5]李霜霜.产教融合视域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培育策略[J].智库时代,2020(0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