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主人;教学情境;生活实
际;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63—0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张扬。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灵性和生命活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真正“活”起来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自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包括经历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自己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结论,不要由教师归纳总结。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
如,教学“指数的概念”时,笔者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被唤起。就这样,每教授一个知识点,我都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最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一种跃躍欲试的冲动,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着开发利用。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在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如,在教学“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这一节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案。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之前,先由设计者对自己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提问,让课堂充满活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可见,鼓励学生提问,是课堂充满活力的一个途径。首先,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引导他们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编辑:谢颖丽
际;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63—0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张扬。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灵性和生命活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真正“活”起来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自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包括经历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自己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结论,不要由教师归纳总结。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
如,教学“指数的概念”时,笔者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被唤起。就这样,每教授一个知识点,我都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最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一种跃躍欲试的冲动,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着开发利用。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在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如,在教学“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这一节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案。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之前,先由设计者对自己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提问,让课堂充满活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可见,鼓励学生提问,是课堂充满活力的一个途径。首先,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引导他们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