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评价已越来越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什么,怎样评”,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重点,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多维性、评价形式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显然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因此,我努力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的学习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我更多地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的形式。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时,有一位同学疑:直线和射线,谁更长?我没有简单的对这个问题作答,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去讨论,去争辩。一位同学认为直线比射线长,因为直线可向两端延伸,而射线只能向一个方向延伸。马上有一位同学反驳他的观点,如果射线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速度比直线向两端延伸的速度快,那么射线就比直线长。这时有一个同学说道,我认为前面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因为直线、射线都是无限长的,不可度量它们的长短,对于两条连长度是多少都不知道的线,是不能比较它们的长短的。这样,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将知识点消化,将疑难解决,更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样的评价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多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充分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以鼓励为主,收集每个人在数学学习和人格发展方面的闪光因素的氛围,形成多维度、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
1、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利用口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
2、及时评价学生的“双基”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新的评价理念告诉我们,只凭一张考试试卷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实践。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建立成长记录袋。
总之,小学生学习评价,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发展能力、鼓励创新的目标。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显然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因此,我努力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的学习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我更多地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的形式。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时,有一位同学疑:直线和射线,谁更长?我没有简单的对这个问题作答,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去讨论,去争辩。一位同学认为直线比射线长,因为直线可向两端延伸,而射线只能向一个方向延伸。马上有一位同学反驳他的观点,如果射线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速度比直线向两端延伸的速度快,那么射线就比直线长。这时有一个同学说道,我认为前面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因为直线、射线都是无限长的,不可度量它们的长短,对于两条连长度是多少都不知道的线,是不能比较它们的长短的。这样,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将知识点消化,将疑难解决,更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样的评价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多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充分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以鼓励为主,收集每个人在数学学习和人格发展方面的闪光因素的氛围,形成多维度、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
1、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利用口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
2、及时评价学生的“双基”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新的评价理念告诉我们,只凭一张考试试卷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实践。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建立成长记录袋。
总之,小学生学习评价,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发展能力、鼓励创新的目标。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