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句话,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使创新切实贯穿于课堂而不流于形式,我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以下观点:
  一、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主动性的激发,是数学创新教育的前提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除了要发现那些外露、活跃的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并有意识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如: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对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
  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运用教材是数学创新教育的着眼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心创新,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树立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
  (1)改变教材的教学顺序。
  如“2~5的乘法口诀”,教材是从被乘数是2讲起的,我们可以从5的口诀讲起,因为5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l-4的口诀。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学习6-9的口诀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3)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人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因此,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基础状况,出示适当的“自学提示”,用来引领学生思路,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示的设计要精当,有启发性、有思考价值,一般设在新知识的关键之处、疑难之外或易混之处,体现点拨、启发作用。②小组协作,全员参与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人数2—6人不等。在自学基础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有目的的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有什么困难、重点地方学得怎样,以便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讲解和强化。从而,真正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特征,促进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做中学”、“学中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却对此充耳不闻;教师煞费苦心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许多孩子并不喜爱数学,甚至于害怕学数学。怎样才能转变数学教学的这种被动局面呢?我认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追求将所有的孩子都造就为数学家,而是要让他们懂得数学的价值;有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数学交流;学会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这些基本的数学素养,并不能简单地依靠那些抽象的符号、命题与习题来实现,只有让孩子体验到除了练数学,还有“做数学”,在“做”中思考,学会应用具体思维(观察、感知、对事物或者模型直接进行操作等)、抽象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直觉思维、函数思维等创新思维去分析遇到的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去银行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搜集存款凭条,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 “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这部分,布置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在“做中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追求创新的意识。
  总之创新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得以向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我们应不辱时代的使命,自觉研究创新,实践创新。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财神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一套适合新课程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作业 设计 新课程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
期刊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工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问题复杂、模棱两可,对提出的问题只接受期望的回答,用问题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提问。  [关键词]课堂 提问 问题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音调、语调、语境的变化而提出问题,或是口头表述的,手势表示的提问,只要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都是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
期刊
[摘要]兴趣养成习惯,习惯形成自然。通过数学学习兴趣、反思习惯的培养,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反思 形成习惯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即目的、兴趣、毅力、创新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所以培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美术教育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那么,在培养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这一主要目的呢?   首先,谈谈对感受能力的培养。感受力不但是人生学习入门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还是审美能力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和基础。人如果缺少或轻视对敏锐的感受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就会因感受的不专注、不深入,
期刊
[摘要]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而如何准确的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关乎探究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操作并且使得实验更加简洁.准确是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目标.本文巧用双向移动法解决传统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关键词]双向移动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结果更
期刊
诗词教学是古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作者的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社会现实环境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于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缺乏真切的体会,对于诗词的欣赏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诗词中的美的因素,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教育。下面就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谈谈诗词的审美教育。  一、美的感觉  所谓感觉,指的就是接触外界事物所得到的影响、体会。诗词教学尤其注重意境的创设,给学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融入了品德课中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也融入了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课生活的教育。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内容非常丰富。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像世界上的万物一样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家庭教育也一定要循道而行。有这样连个故事:  庄子种出大葫芦的因为他尊重了植物的生长的自然规律,这对我们每一个父母来说都值得深思。作为父母,家庭教育也应当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然而有太多的父母却像“惠施”一样,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违背规律,做着“不顾葫芦苗感受”的教育,让孩子成为牺牲品。孩子的童年快乐被父母努力地被“修剪”,孩子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