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句话,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使创新切实贯穿于课堂而不流于形式,我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以下观点:
一、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主动性的激发,是数学创新教育的前提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除了要发现那些外露、活跃的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并有意识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如: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对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
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运用教材是数学创新教育的着眼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心创新,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树立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
(1)改变教材的教学顺序。
如“2~5的乘法口诀”,教材是从被乘数是2讲起的,我们可以从5的口诀讲起,因为5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l-4的口诀。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学习6-9的口诀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3)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人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因此,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基础状况,出示适当的“自学提示”,用来引领学生思路,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示的设计要精当,有启发性、有思考价值,一般设在新知识的关键之处、疑难之外或易混之处,体现点拨、启发作用。②小组协作,全员参与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人数2—6人不等。在自学基础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有目的的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有什么困难、重点地方学得怎样,以便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讲解和强化。从而,真正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特征,促进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做中学”、“学中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却对此充耳不闻;教师煞费苦心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许多孩子并不喜爱数学,甚至于害怕学数学。怎样才能转变数学教学的这种被动局面呢?我认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追求将所有的孩子都造就为数学家,而是要让他们懂得数学的价值;有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数学交流;学会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这些基本的数学素养,并不能简单地依靠那些抽象的符号、命题与习题来实现,只有让孩子体验到除了练数学,还有“做数学”,在“做”中思考,学会应用具体思维(观察、感知、对事物或者模型直接进行操作等)、抽象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直觉思维、函数思维等创新思维去分析遇到的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去银行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搜集存款凭条,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 “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这部分,布置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在“做中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追求创新的意识。
总之创新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得以向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我们应不辱时代的使命,自觉研究创新,实践创新。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财神镇中心小学)
一、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主动性的激发,是数学创新教育的前提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除了要发现那些外露、活跃的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并有意识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如: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对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
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运用教材是数学创新教育的着眼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心创新,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树立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
(1)改变教材的教学顺序。
如“2~5的乘法口诀”,教材是从被乘数是2讲起的,我们可以从5的口诀讲起,因为5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l-4的口诀。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学习6-9的口诀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3)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人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因此,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基础状况,出示适当的“自学提示”,用来引领学生思路,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示的设计要精当,有启发性、有思考价值,一般设在新知识的关键之处、疑难之外或易混之处,体现点拨、启发作用。②小组协作,全员参与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人数2—6人不等。在自学基础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有目的的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有什么困难、重点地方学得怎样,以便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讲解和强化。从而,真正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特征,促进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做中学”、“学中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却对此充耳不闻;教师煞费苦心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许多孩子并不喜爱数学,甚至于害怕学数学。怎样才能转变数学教学的这种被动局面呢?我认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追求将所有的孩子都造就为数学家,而是要让他们懂得数学的价值;有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数学交流;学会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这些基本的数学素养,并不能简单地依靠那些抽象的符号、命题与习题来实现,只有让孩子体验到除了练数学,还有“做数学”,在“做”中思考,学会应用具体思维(观察、感知、对事物或者模型直接进行操作等)、抽象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直觉思维、函数思维等创新思维去分析遇到的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去银行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搜集存款凭条,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 “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这部分,布置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在“做中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追求创新的意识。
总之创新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得以向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我们应不辱时代的使命,自觉研究创新,实践创新。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财神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