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逐渐改变教学方式,开始使用音像材料来辅助习作教学,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习作热情,通过将音像材料融入习作教学,达到优化习作课堂,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音像材料
习作是表达学生内心情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它同样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展开思维想象,尽可能將习作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善于利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材料来充实课堂内容,利用直观、生动的辅助工具,为学生创造写作意境,激发写作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一、听音习作,连贯思维逻辑
听音习作,是一种引发学生自由创意表达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它以音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选材,开启想象与创作之门。同时要求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充分将习作训练与情感体验协调起来,使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语言逻辑和文字敏感度。“听音习作”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闻声习作的能力。在“听音习作”教学中,教师以音乐为载体,以想象为核心,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指导,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以《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想象力写一篇短文。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将录有小镇早晨特有的声音播放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种生活情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路边小贩的叫卖声、自行车车铃的叮当声、学校上课铃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和老人们聊天谈话声……学生通过声音的传递,捕捉其中的写作素材和灵感,这些贴近生活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文章的朗读音频,通过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声音描绘小镇早晨的一派生机,充实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与写作题目相对应的歌曲、戏剧等音频形式丰富写作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看图习作,展开思维想象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基本的写作能力,但由于文本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没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开始使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图片、漫画来锻炼写作思维,这也恰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优秀的漫画作品,来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习作教学增添乐趣与动力。
例如以《丑小鸭》为习作题目,学生对丑小鸭的故事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教师可以发挥想象力,将故事进行拓展,在网上搜集图片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图片(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帮助很多小动物,大家越来越喜欢它……),让学生看图写作,在图片中可以有一些小小暗示,比如一些关键词、一些较为突出的画面等等,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习作中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忽略对故事已有的认识,重新创作故事情节,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大胆创作,勇于突破现实的局限和自我意识的束缚。
三、视频习作,立体思维空间
“微视频”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作为习作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给习作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微视频”的使用成功改变了传统习作教学中的枯燥形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获取最直接最生动的写作材料,将单调变得生动、活泼;将抽象变得直观、清晰;将平淡变得立体、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以《海底村庄》为写作方向,教师可以将课文制作成一部微型的动画片,或者搜索网上已有的资源,将微视频播放给学生,视频中幽深的海底隧道、古老的村落、神奇的海底牧场以及美丽的海底植物园等,这些生动、美丽的画面不仅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播放完视频之后说:“同学们,大家是不是觉得海底村庄很美呢?”学生:“是!”教师:“那么,大家想不想住进去呢?”学生:“想!”教师:“如果大家想拥有这样一座海底村庄,你会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跃跃欲试,兴奋地想象着自己的海底村庄,激发了创作的热情。
综上所述,印象材料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听音习作”“看图习作”“微视频习作”三种方式达到提高习作新教学的目的。音像材料的出现成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趣化习作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堂中严肃紧张的气氛,更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宇兵.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23):79.
[2]冯会杰.浅谈小学语文习作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6):179-180.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音像材料
习作是表达学生内心情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它同样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展开思维想象,尽可能將习作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善于利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材料来充实课堂内容,利用直观、生动的辅助工具,为学生创造写作意境,激发写作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一、听音习作,连贯思维逻辑
听音习作,是一种引发学生自由创意表达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它以音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选材,开启想象与创作之门。同时要求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充分将习作训练与情感体验协调起来,使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语言逻辑和文字敏感度。“听音习作”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闻声习作的能力。在“听音习作”教学中,教师以音乐为载体,以想象为核心,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指导,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以《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想象力写一篇短文。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将录有小镇早晨特有的声音播放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种生活情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路边小贩的叫卖声、自行车车铃的叮当声、学校上课铃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和老人们聊天谈话声……学生通过声音的传递,捕捉其中的写作素材和灵感,这些贴近生活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文章的朗读音频,通过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声音描绘小镇早晨的一派生机,充实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与写作题目相对应的歌曲、戏剧等音频形式丰富写作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看图习作,展开思维想象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基本的写作能力,但由于文本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没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开始使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图片、漫画来锻炼写作思维,这也恰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优秀的漫画作品,来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习作教学增添乐趣与动力。
例如以《丑小鸭》为习作题目,学生对丑小鸭的故事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教师可以发挥想象力,将故事进行拓展,在网上搜集图片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图片(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帮助很多小动物,大家越来越喜欢它……),让学生看图写作,在图片中可以有一些小小暗示,比如一些关键词、一些较为突出的画面等等,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习作中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忽略对故事已有的认识,重新创作故事情节,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大胆创作,勇于突破现实的局限和自我意识的束缚。
三、视频习作,立体思维空间
“微视频”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作为习作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给习作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微视频”的使用成功改变了传统习作教学中的枯燥形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获取最直接最生动的写作材料,将单调变得生动、活泼;将抽象变得直观、清晰;将平淡变得立体、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以《海底村庄》为写作方向,教师可以将课文制作成一部微型的动画片,或者搜索网上已有的资源,将微视频播放给学生,视频中幽深的海底隧道、古老的村落、神奇的海底牧场以及美丽的海底植物园等,这些生动、美丽的画面不仅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播放完视频之后说:“同学们,大家是不是觉得海底村庄很美呢?”学生:“是!”教师:“那么,大家想不想住进去呢?”学生:“想!”教师:“如果大家想拥有这样一座海底村庄,你会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跃跃欲试,兴奋地想象着自己的海底村庄,激发了创作的热情。
综上所述,印象材料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听音习作”“看图习作”“微视频习作”三种方式达到提高习作新教学的目的。音像材料的出现成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趣化习作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堂中严肃紧张的气氛,更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宇兵.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23):79.
[2]冯会杰.浅谈小学语文习作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6):179-18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