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读后感,不仅促使学生去阅读,也学习思考。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把阅读后的感想、启发写出来,这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练笔形式。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小学生学习写读后感,存在的困惑不少。本文针对学生写读后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关键词】读后感 困惑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30-02
  读后感练笔,不仅促使学生去阅读,也学习思考,把阅读后的感想、启发写出来,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例文后,能明确读后感的体例,明白读后感的内容。怎么结合生活实际与“感”联系,使文章的说服力更强?思考之后,我通过课文平台,训练学生写作读后感。
  一 、寻感点
  读后感的思路、内容和形式灵活,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展开。由此,指导学生寻找“读”“感”的“联系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所悟一定涉及面广。但是,从总体上讲,总有一定的倾向,有一个侧重点。
  (二)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抓住典型的情节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
  的某种问题,引发深思。
  (三)抓住最令你感动的一个人物。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来写感悟。
  (四)抓住一句或几句闪光的语言。通过文中能引发你思考的一句或几句话联系实际发表感想。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留给你深刻印象,让你长久不忘,就值得写!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情节,一句感人的话......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那一点就可以是你的“感点”。学生初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就捉住一点,找出自己感触最深,自己有话可说的一个感受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加以成文。其他感受点无论多好,都忍痛割爱,不及其余。
  二、析感点
  确立感动点后,写作“感”有了“入手处”。那么,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指导学生围绕感动点,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进行恰当的评价、议论。
  结合原作内容,进行相关议论。扣住感受点,回到原作中,就事论事,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梦想的力量》读后感,一位学生紧扣瑞恩的梦想这个主要内容,写到:一个年仅6岁的小瑞恩,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希望给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当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打井要2000元钱时,瑞恩坚定地说:“我来挣吧!”这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事,他做到了!他以梦想的力量,以坚定执著的精神,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感动了许多善良而有爱心的人,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成立了“瑞恩基金会”,已经在非洲挖了70多口井。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瑞恩的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这样的语言叙述就比较符合读后感的语体,“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三、联实际
  根据前文择定的感点,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从原文中的人和事联想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可以是名人的故事、名人的话,可以是平凡人的事例;也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事。可能是相近的,相似的;也可能是相反的,相对的。
  把感受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说经验,谈教训,引起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把感受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联系社会现象,畅谈耳闻目睹的新人事,新思潮。可以结合自己阅读到的故事,引用相关资料。针对原文所说明的情理,找与感受点相通之处,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实例,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并且更有说服力。
  小学生不大会议论,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的方式来弥补,也是一个扬长避短的方法。因为举例就是写记叙文,这是小学生相对比较擅长的。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部分中运用事例谈感受,事例的写法一定不同于平时写事作文的写法,不要求生动、形象。这里的“叙”要做到简明,重在围绕感点。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我认为还有以下二个方面必须把关:
  1、结尾推而广之
  读后感的结尾可以形式多样:抒发感情,总结感想,谈谈体会,发出倡议等都可以。但不管怎样结尾,都应该说出作品的教育、启发意义。
  2、衔接连贯自然
  在读后感中,有的孩子虽然会举例,但往往互相独立,没有联系,缺少一种自然的过渡、巧妙的衔接。当然,在其他作文中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在读后感中尤其严重。所以,老师要特别讲解读后感过渡、衔接的问题,写好过渡句或过渡段。指导学生在原文的切入点与感想部分连接处,利用上过渡句或过渡段进行有机地连接,使上下部分自然衔接,读起来文章各部分连贯性较强。
其他文献
在板件结构上敷设阻尼材料,能有效抑制结构的振动与声辐射。本文采用有限元与边界元法(FEM+BEM),通过建立约束阻尼结构的振动与声辐射模型,研究其声振特性。以声学参量为优化目标,
双金属片硅油风扇离合器,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由于汽车行驶的复杂工况和路况,要求冷却风扇的转速随着发动机发热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对硅油风扇离合器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语言呈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课标的要求。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引导学生贴近自然、融入社会,在生活中感受、领悟,提升学生的感知水平,为作文教学服务,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探索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感悟 生活 提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27-0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进程,工业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产业的升级,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对工业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工业机器人普遍存在着重复定位精度很高,绝对定位精度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28-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写作素材缺乏、学生阅读量有限教学、相关资源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种重要性和难度都在加深。许多农村孩子认为作文很难写,既找不到素材,又没有灵感,更不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学生甚至对写作文失去信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阅读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朗读时的点滴感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