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使课堂教学活动升华为艺术,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搭建完整的课堂框架,确立鲜明的教学主题,注重细节彰显教学艺术,巧妙地过渡教学环节,再度开发课题命名,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设计 策略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of 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new course idea
  Tan Zhushu
  【Abstract】To make students devote their mind to class learning and make class teaching activity sublimed into one kind of art needs to apply correct teaching view, teaching material view and student view. It is the effective strategy for optimizing 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lass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background to carry through the class teaching design, to use teaching material in a creative way, to build a integrated class frame, to have a bright teaching subjec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for showing the teaching art, to transit the teaching link cleverly and develop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afresh.
  【Keywords】New course Teaching design Strategy
  
  传统的数学课堂总是让人想到“枯燥”、“乏味”、“机械”、“呆板”等词语,这与我们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息息相关。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剧本”,编写得好,生动“剧情”引人入胜,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乐谱”,谱写得妙,优美“旋律”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升华为艺术,让学生尽情徜徉其中。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应该如何设计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改、拆、拼、编、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
  这里所说的“适当调整”,就是要求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活用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六种:“调”、“改”、“拆”、“拼”、“编”、“延”,简称“六字法”:“调”指调换教材例题教学的先后顺序,或把合适的习题调作例题讲解,而例题则留作习题给学生练习或预习;“改”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的不同,适当改变教材的内容,以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拆”指在新知比较集中、教学难度大、不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例题教学中,教师将新知化整为零,逐一教学,以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拼”指对联系较大的几个或多个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合并成一道例题,以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训练和发展学生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编”指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有趣的题材,自己编写或组织学生编写教学例题或习题,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索和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发知识的迁移;“延”指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班级学生学有余力时,将部分教材内容、要求作适当的延伸。
  如在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克和千克》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使用“调”的教材处理方法,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千克”这一质量单位,后教学、体验“克”这一质量单位。这样调换教学的先后顺序后,学生在生活中较常见常用的较大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学习就能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课堂前段时间内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顺着前面的教学思路完成“克”的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和时间。
  而下面的教学片段则采用了“延”的教材处理方法。在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练习一“我的房间”主题图教学中,在放手学生自由完成说一说图中诸如“房间西面的墙上挂着年历,窗户在北面……”此类常规练习后,老师依旧不露声色地刨根追问:“谁还有新的发现?”直问得学生瞠目结舌、抓耳挠腮,教室里一度陷入了一片沉寂当中。忽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是个小男孩,老师还未来得及发话许可,他的声音紧跟着喊了出来:“门口在南面!”老师赶紧请他站起来给大家再说一次,他也为自己的新发现兴奋得扬起了小下巴,正要开口再说一次,教室里却已如沸开了的水锅,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叫喊着:“是啊,这房间还没有门口呢!人怎么进去住呀?”“东面、西面、北面都没有门口,那门口只能开在南面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待教室里平静下来后,老师让孩子们给这幅主题图添上了他们绝妙的一笔——在房间的南面画上了一扇门。
  2.大处着眼建框架——有“虎头”、“熊腰”和“燕尾”。但凡文章,不管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散文,抑或是五言七绝,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起因,经过,结果。课堂亦然。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也应该从课堂整体着眼搭建一节课的框架,把一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开课,课中,结课。同时在设计这三大环节时,注意像文章的谋篇布局一样,讲究详略设置,详写处用笔如泼墨,略写处则惜墨如金。即课堂开课如“虎头”,短小精悍,气势如虎,虎虎生威,概括明确全课教学目标和做好教学准备于三五分钟的活动之中,以及时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课堂学习;课中则设置环环相扣、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如“熊腰”一样丰满,饱含多种信息,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结课则应巧如“燕尾”,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提炼为一两个问题,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去总结一节课的收获,或归纳、总结成一两点结论,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认识,便于记忆。课堂教学设计最忌将课堂各环节混为一体,“头”、“身”、“尾”不分,或开课拖沓冗长,把学生在一节课中注意力最集中的第5-20分钟的时间段,消磨在无效的开课活动中;或课中活动形式陈旧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单调,让学生有“没意思”、“没学到什么”的感觉;或结课如“蛇尾”,拖泥带水,又长又臭,学生的心早已随着下课铃声飞出了教室,教师还在那里喋喋不休,不知所云。
  3.整体考虑立主题——思路明确,线索多条。课堂的结构,是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各环节与课堂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也要像文章一样具备明确的线索,将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串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线索往往不是单一的,如《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回的线索就有两条,一条是明线:杨志等人“慎送生辰纲”但丢失生辰纲;另一条是暗线:吴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而夺得生辰纲。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很好地服务于文章主题的表现和人物的性格塑造。这样的双线结构是人们对“智取生辰纲”故事印象深刻,对《水浒传》一书爱不释手的原因之一。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不清晰甚至无思路可言,给学生上课就像是猪八戒踩西瓜——滑到哪算哪;而有些老师则抱怨教学内容太枯燥,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注意确立教学主题,没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线索(思路)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的线索总是以(双基)教学内容为主线,以活动、故事、游戏等为副线,而课堂教学精彩与否,与教师对课堂教学另一线索——副线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教学线索的设置,应视教学内容、教学需要、学生认知规律等客观因素而定。
  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读统计图表》一课,教师在以“教会学生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作出简单预测”为课堂教学主线外,还大胆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再设置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活动副线: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出全班同学分别喜欢五个“福娃”的人数,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②绘制喜欢五个“福娃”的人数统计图表,说出从图表中看到的信息;③练习: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你计划收看哪一项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节目?……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北京奥运会进行,注意教学各项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在逐步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时代感的“福娃”引入课堂,以北京奥运会的有关统计贯穿课堂教学,两条教学线索一暗一明,教学主题鲜明,教学情境连贯统一,教学双基有效落实,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4.细微之处显艺术——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伏笔是常见的写作手法。将写作的伏笔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同样,文章写作中的照应手法,也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能使课堂教学与开课时的伏笔首尾呼应,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
  如在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一课时,教师在开课时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回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就能为随后的“圆柱体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新课学习埋下伏笔,使本课的教学重点提前凸现,教学难点及时分散以便逐个突破。在课末小结时,教师因势利导,把“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次与开课时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联系起来点拨一下,并进一步联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割补(拼组)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转化思想。
  5.承前启后串一线——教学环节巧过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使常见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小结)紧密联系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过渡方法。从组织形式来说,过渡方法大致有画像过渡法、设问过渡法、激将过渡法、自然过渡法、悬念过渡法等五种。
  如抓住少年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有经验的教师会适当运用激将法过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冲劲。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中,授完新课,进人练习环节时,教师提出:这里有几个数位很多的数,它们前面或中间的一些数字给抹掉了,老师很难判断它们能不能被2或5整除,你能吗?为什么?数字本身不完整,老师也说难以判断,看来这道题不简单,如果我能判断出来,岂不是证明我能干?!学生怀着这种心情,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解题方法。
  6.画龙还看点睛笔——课题命名再开发。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学生;课题是一节课的“窗户”,拟写得细,可以通观全课。与旧版教科书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为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版,其中之一就是对每一节课的课题命名的修改。
  过去使用的数学教科书,每一节课的课题都是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直接进行命名的,显得比较单一和枯燥。而新课改下的实验教科书,每一节课的课题在继承旧教科书课题命名方法的基础上,更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课改理念,主要命题形式有:①以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主题命名,如一年级上册的《小猫钓鱼》、一年级下册的《青蛙吃害虫》等;②以一节课的思想教育主题命名,如一年级下册的《我和小树一起长》、《今天我当家》等;③以一节课主要使用的教学具等知识载体命名,如一年级上册的《玩具》、《文具》、《可爱的企鹅》等;④以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场所指向命名,如一年级上册的《教室》、二年级下册的《走进乡村》、《美丽的植物园》等;⑤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命名,如二年级下册的《认识角》等。其中,新教科书的绝大部分的课题是以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主题来进行命名的,体现了课改下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新理念。
  新教科书这样的课题命名方法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数学就在身边为主要目的的,对于学生的前期学习来说是具体而又形象的,但对于学生后期学习的知识分类、巩固、再忆甚至教师的教学而言,则又显得如此抽象。在完成了一节课、一个单元、一册书教学后,当我们再回头看这些课的课题时,是不是有一种一头雾水不知天的感觉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新闻写作的标题构造方法,即在数学课的课题设计中同样出现眉题、主题和副题三层结构。如在一年级下册的《青蛙吃害虫》一课中,将“青蛙吃害虫”作为本课的主题,在其下一行则添加一个副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这样,主题概括地说明了这节课的主要事件和思想内容,而副题则揭示了这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主题和副题结合,既保留原课题吸引注意、激发兴趣的意图和优势,又便于师生较好地认识这节课真正的、内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又如在二年级下册的《走进乡村》一课中,可在“走进乡村”前加上同册教科书前一节课的课题作为眉题——“辨认方向”,使整册教科书中相关知识得到必要的链接,而“走进乡村”则作这节课的主题。同时,还可以在主题后面再补充一个副题——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样的一节课的课题设计,眉题交代了教学的任务: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主题说明了这节课的学习场所指向——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吧;副题则提示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会运用上面的方位名词来辨清方向啊!
  对一节课的课题的二度开发,以简明、扼要、准确的词眼再现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也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课改实验教材的佐证。
  课堂如文章,美巧构思出。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充分体现课改新理念,大胆灵活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意创造性、灵活性、逻辑性、整体性的统一,就一定能为学生奉献一节又一节的好课。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胡松林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第一版, 2003.7.第7次印刷
  2 马云鹏、孔企平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第一版,2003.7.第1次印刷
  3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2007.11.第三版
  4 钟海青、戚业国主编.《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第1版,2005.5.第2次印刷
  5 朱益明等编著.《教师与研究性学习》.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9.第1版,2003.9.第1次印刷
  6 唐晓杰编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辅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9.第1版,2003.9.第1次印刷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形象性、综合性。情感教学对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情感教学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文学修养、广博的知识技能和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探究、想象入境、习作模仿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语文 情感 教学 重要性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feeling teac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应对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水平,探索和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 指导和服务    Upgrade the level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service and actively solv
期刊
【摘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策略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困惑的课堂既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又要实现与高考结合——实施有效、高效教学这个教学难题着手研究,通过课堂实践证明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事例证明方法的可行。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ing “base on
期刊
【摘要】在当前努力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写作教学是实施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从思维的多向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超越已有的学习边界,点燃学习创新的圣火,从闪光的起点走向辉煌的未来。  【关键词】创新思维 写作教学 能力培养    Discussion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in
期刊
【摘要】生物学的特点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践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构建独立思考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要进行整合。  【关键词】主导作用 多种手段 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    My view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期刊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地成了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最具价值的课题之一。其中,“意识”又是“能力”之先导。但是,“创新意识”需要更为具体的基础作为支撑。本文试对支撑这“创新意识”的主要几种“子意识”构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解构       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
期刊
【摘要】为了促进历史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①历史教材中有争议的问题允许学生参与讨论;②运用联系和比较;③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举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新课标 自主探究学习    How to actualize students’ independent exploratory learning in junior
期刊
所谓“愉快教学法”即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政治这门课,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所占分数较少,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多数学生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