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向幼儿学习,使教师拥有的诚挚、虚心的灵魂。只有与幼儿互为师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幼儿需要什么,担心什么,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立意陶行知先生的“民主平等”教育理念,探讨了在对等、民主的教育氛围中增进小班幼儿自选区域游戏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民主平等;小班;自选区域游戏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民主的教师”的特质之一是“跟小孩子学习”——儿童是纯净的、纯粹的。我们常常听到成人们对孩子说:向你学习!但从许多家庭看来,向孩子学习似乎只是一个形式、一个说法、一个过场,是为了体现“平等”而存在的。
事实上,很多家长也不会向孩子学习,却会教给孩子许多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我们会在自由的区域游戏中发现幼儿呈现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大声吵闹,拿了很多的材料却不一定使用。他们不喜欢和成人认为的“好孩子”玩,而跑去和调皮捣蛋的孩子玩;他们喜欢游戏,却又不把物品放好;他们积极思考,却总是抢着说话“干扰”游戏秩序……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吗?成人安排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吗?为什么有的幼儿玩着玩着就离开了,并且再也不想玩了呢?又为什么幼儿热衷于重复自己想象的、在成人看来“缺乏价值”的游戏?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来看,是我们站在了自己的立场和高度去看待幼儿设计的游戏。只有建立了平等、民主的游戏,才是受幼儿欢迎的、深入的游戏。
一、确定民主平等的交流形式
1.倾听幼儿,谈论游戏。小班幼儿尚属行动思维,他们常常用动作表达意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幼儿的表达积极性不高,如果幼儿缺乏表达、或是没有表达,我们就无法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真实意图,也不够理解幼儿游戏的选择。
2.支持操作,提问思考。倾听讨论之后,鼓励幼儿收集所需材料,幼儿会带来很多他们认为重要的或是需要的材料。教师应完全接纳收集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探索玩法。幼儿会感到新奇、茫然,也会模仿同伴并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探究。
3.接受质疑,尊重个体。由于经验、兴趣及好奇心的影响,每个幼儿表现出的活动指向可能是不同的,探索欲望强的幼儿会不停地反问教师。如幼儿说:我妈妈说不是这样的。有的否定教师:你讲得不对!教师的态度与回应反应有无平等与民主,这也是教师自信的表现。
二、引导幼儿感受自主决定游戏
1.归类讲解,理解游戏。在我们开始区域游戏之前,应帮助幼儿了解这是什么游戏,以免陷入茫然和混乱。实际上,幼儿对自己收集来的材料的功能已有了一些了解,他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有时候他们只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支持。教师可以让幼儿多表达,说说材料的应用,根据幼儿的表述进行分类。
2.自主选择,自愿调整。在分类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交流是热烈的,他们表达的是自己的游戏意愿,此时让幼儿选择游戏能较为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意向。在游戏《娃娃家》中,小剑每次都选择扮演该游戏中的爸爸,他热情地带宝宝出去玩,去每一个游戏场所,说给宝宝听“这是哪里”、“这里有什么”,他还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每一次游戲结束的时候,“家里”都会留下大量的物品需要收拾,且他常常“外出”,引起了家里“妈妈”——幼儿娟娟的不满。娟娟总是抱不到宝宝,还要收拾东西,就不想再和小剑玩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发现小剑的交往欲望十分强烈,他带着宝宝参加很多活动,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交往需求,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活动特点:以满足自身为前提,较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小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更加利己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娟娟来说也是这样:她未能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愉悦。由于教师理解小剑和娟娟的感受,就向孩子们介绍了更多能够交往和满足个体的游戏:表演游戏、美工区的打扮娃娃、小吃店等。果然,随后小剑选择了表演游戏,而娟娟选择了美工区游戏。调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会随着幼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设计区域,初步感受。游戏区域的设计也是幼儿自主的一部分。教师可能会说:让小班幼儿设想区域的安排太夸张了,他们只会要大一点的地方,影响了整体布局。我们不妨倾听幼儿,就会学习到他们的奇妙构想。
三、跟进幼儿游戏提供平等帮助
1.支持探索,满足操作。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他们较少考虑别人的需要,只满足自己的操作和体验。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足量的材料供其游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跟踪记录以便分析。
2.肯定交流,倾听感受。教师跟着幼儿的游戏走,以陪伴者的身份观察幼儿,及时给予反馈。幼儿丽丽在表演区玩了一会,说:我饿了。她看看小吃店,没有走,继续玩了一会儿,对我说:老师,我想到小吃店。我意识到丽丽可能不仅仅是“饿”这么简单,就和她谈起话来:可以去呀。你想去小吃店干什么?丽丽:去吃东西。服务员能玩油泥吗?我问:你也想用油泥做食品吗?丽丽:是呀!瞧,“饿了”是表象,也是饿了,幼儿的真正目的是换一个游戏。“去小吃店是不是让你很开心呀?”我笑眯眯地问,丽丽欢喜地答:是呀!我喜欢玩油泥。于是,丽丽离开了表演区,当上了小吃店的“点心师”,当然,这是经过了小吃店小伙伴同意的。此次交流中,师幼处于平等的地位上,才使教师觉察到了幼儿真正的需要。如果教师固守规则,也就不会出现丽丽和小伙伴的商量,不会有新的体验和成长了。
3.强化行为,深入游戏。小班区域游戏中的民主与平等并不是完全放手幼儿的游戏,那样反而会使幼儿陷入混乱和茫然。对于幼儿积极的行为我们应肯定、支持和强化这种行为,使幼儿向着良好操作和交往模式的方向去自主探索,发展新的游戏情节,深入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和指导。民主平等已经成为师幼交流中的基本准则。自由的身体活动、丰富的探索操作、多元化的感知体验,和积极开放的人际互动,是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沿着民主平等的道路,我们将在区域游戏中收获得更多、更充实,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民主平等;小班;自选区域游戏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民主的教师”的特质之一是“跟小孩子学习”——儿童是纯净的、纯粹的。我们常常听到成人们对孩子说:向你学习!但从许多家庭看来,向孩子学习似乎只是一个形式、一个说法、一个过场,是为了体现“平等”而存在的。
事实上,很多家长也不会向孩子学习,却会教给孩子许多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我们会在自由的区域游戏中发现幼儿呈现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大声吵闹,拿了很多的材料却不一定使用。他们不喜欢和成人认为的“好孩子”玩,而跑去和调皮捣蛋的孩子玩;他们喜欢游戏,却又不把物品放好;他们积极思考,却总是抢着说话“干扰”游戏秩序……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吗?成人安排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吗?为什么有的幼儿玩着玩着就离开了,并且再也不想玩了呢?又为什么幼儿热衷于重复自己想象的、在成人看来“缺乏价值”的游戏?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来看,是我们站在了自己的立场和高度去看待幼儿设计的游戏。只有建立了平等、民主的游戏,才是受幼儿欢迎的、深入的游戏。
一、确定民主平等的交流形式
1.倾听幼儿,谈论游戏。小班幼儿尚属行动思维,他们常常用动作表达意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幼儿的表达积极性不高,如果幼儿缺乏表达、或是没有表达,我们就无法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真实意图,也不够理解幼儿游戏的选择。
2.支持操作,提问思考。倾听讨论之后,鼓励幼儿收集所需材料,幼儿会带来很多他们认为重要的或是需要的材料。教师应完全接纳收集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探索玩法。幼儿会感到新奇、茫然,也会模仿同伴并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探究。
3.接受质疑,尊重个体。由于经验、兴趣及好奇心的影响,每个幼儿表现出的活动指向可能是不同的,探索欲望强的幼儿会不停地反问教师。如幼儿说:我妈妈说不是这样的。有的否定教师:你讲得不对!教师的态度与回应反应有无平等与民主,这也是教师自信的表现。
二、引导幼儿感受自主决定游戏
1.归类讲解,理解游戏。在我们开始区域游戏之前,应帮助幼儿了解这是什么游戏,以免陷入茫然和混乱。实际上,幼儿对自己收集来的材料的功能已有了一些了解,他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有时候他们只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支持。教师可以让幼儿多表达,说说材料的应用,根据幼儿的表述进行分类。
2.自主选择,自愿调整。在分类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交流是热烈的,他们表达的是自己的游戏意愿,此时让幼儿选择游戏能较为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意向。在游戏《娃娃家》中,小剑每次都选择扮演该游戏中的爸爸,他热情地带宝宝出去玩,去每一个游戏场所,说给宝宝听“这是哪里”、“这里有什么”,他还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每一次游戲结束的时候,“家里”都会留下大量的物品需要收拾,且他常常“外出”,引起了家里“妈妈”——幼儿娟娟的不满。娟娟总是抱不到宝宝,还要收拾东西,就不想再和小剑玩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发现小剑的交往欲望十分强烈,他带着宝宝参加很多活动,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交往需求,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活动特点:以满足自身为前提,较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小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更加利己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娟娟来说也是这样:她未能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愉悦。由于教师理解小剑和娟娟的感受,就向孩子们介绍了更多能够交往和满足个体的游戏:表演游戏、美工区的打扮娃娃、小吃店等。果然,随后小剑选择了表演游戏,而娟娟选择了美工区游戏。调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会随着幼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设计区域,初步感受。游戏区域的设计也是幼儿自主的一部分。教师可能会说:让小班幼儿设想区域的安排太夸张了,他们只会要大一点的地方,影响了整体布局。我们不妨倾听幼儿,就会学习到他们的奇妙构想。
三、跟进幼儿游戏提供平等帮助
1.支持探索,满足操作。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他们较少考虑别人的需要,只满足自己的操作和体验。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足量的材料供其游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跟踪记录以便分析。
2.肯定交流,倾听感受。教师跟着幼儿的游戏走,以陪伴者的身份观察幼儿,及时给予反馈。幼儿丽丽在表演区玩了一会,说:我饿了。她看看小吃店,没有走,继续玩了一会儿,对我说:老师,我想到小吃店。我意识到丽丽可能不仅仅是“饿”这么简单,就和她谈起话来:可以去呀。你想去小吃店干什么?丽丽:去吃东西。服务员能玩油泥吗?我问:你也想用油泥做食品吗?丽丽:是呀!瞧,“饿了”是表象,也是饿了,幼儿的真正目的是换一个游戏。“去小吃店是不是让你很开心呀?”我笑眯眯地问,丽丽欢喜地答:是呀!我喜欢玩油泥。于是,丽丽离开了表演区,当上了小吃店的“点心师”,当然,这是经过了小吃店小伙伴同意的。此次交流中,师幼处于平等的地位上,才使教师觉察到了幼儿真正的需要。如果教师固守规则,也就不会出现丽丽和小伙伴的商量,不会有新的体验和成长了。
3.强化行为,深入游戏。小班区域游戏中的民主与平等并不是完全放手幼儿的游戏,那样反而会使幼儿陷入混乱和茫然。对于幼儿积极的行为我们应肯定、支持和强化这种行为,使幼儿向着良好操作和交往模式的方向去自主探索,发展新的游戏情节,深入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和指导。民主平等已经成为师幼交流中的基本准则。自由的身体活动、丰富的探索操作、多元化的感知体验,和积极开放的人际互动,是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沿着民主平等的道路,我们将在区域游戏中收获得更多、更充实,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