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构建通往生活世界的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巩固认知、加强体验并转化为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但当前的德育工作中恰恰缺失了实践教育这一点。
一、缺失的实践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1.缺失安全实践教育。安全教育应成为全民素质提高的必修课,但时至今日安全课程在许多学校仍不被重视。不少教师自己对“应注意的自然灾害”和“应特别关注的意外事故”都说不明白,不知道火灾发生时该怎样自救脱险,何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救护知识,缺乏在遭遇紧急事件时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安全工作是一项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科学,即便学生有了系统而专业的安全知识,谁又能保证在突发事件而前,不经训练的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2.缺失公民意识实践教育。实践证明,人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常常是通过行为实践获得的,行为的训练不仅可以形成人的素质,也有助于形成人的观念、情感和信念,使人们在行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而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参加公共实践活动的机会过少,导致学生缺乏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应注重公民知识的传授及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不只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注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准则和对人对己的一般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缺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形成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民主意识;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活动组织能力等。由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新意,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单调、乏味,往往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弥补实践教育缺失的建议
1.完善和开放校际资源,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借鉴。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评价体系不是依靠个体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加强校际资源交流,如对校园网、图书馆等设施进行建设与完善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进行研究提供平台,将有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感知道德的力量。
2.政府应加强对德育实践教育的引导,还学校德育发展的空间。政府对道德实践教育的认同、倡导、支持、鼓励将极大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如政府对以往不合理教育体系进行的再修订,对现行教育制度(如学制)进行必要的改进,支持、鼓励实践教育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如此,实践教育才可能会有明显的改善。
3.学校应重视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在教学时采用讲述、讨论、辩论、唱歌、角色扮演、参观、游戏等方式,充分利用视听教具,能增强教学效果。学校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来改变机械的行为训练。教师应向学生展示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具體、多样的体现,同时在课堂上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培养他们对现实道德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改革德育评价流程。首先,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与学生整个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引导他们积极构建完整的道德生活,获得丰富的道德经验,就必须将道德评价置于社会整体要求中,学校在其中应起到接受社会反馈并对此进行总结、改善和反馈的作用。其次,在学校环境下,学生的自我表现的真实性具有不确定性,在社会中体现的道德素养才是持久的、恒定的道德习惯。为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家庭的德育资源,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可以建立各种道德教育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和依托校园生活环境和整个社区环境,形成完整的学校、家庭、社会j结合的大道德教育网络,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使道德教育更加真实、有效。
一、缺失的实践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1.缺失安全实践教育。安全教育应成为全民素质提高的必修课,但时至今日安全课程在许多学校仍不被重视。不少教师自己对“应注意的自然灾害”和“应特别关注的意外事故”都说不明白,不知道火灾发生时该怎样自救脱险,何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救护知识,缺乏在遭遇紧急事件时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安全工作是一项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科学,即便学生有了系统而专业的安全知识,谁又能保证在突发事件而前,不经训练的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2.缺失公民意识实践教育。实践证明,人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常常是通过行为实践获得的,行为的训练不仅可以形成人的素质,也有助于形成人的观念、情感和信念,使人们在行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而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参加公共实践活动的机会过少,导致学生缺乏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应注重公民知识的传授及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不只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注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准则和对人对己的一般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缺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形成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民主意识;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活动组织能力等。由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新意,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单调、乏味,往往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弥补实践教育缺失的建议
1.完善和开放校际资源,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借鉴。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评价体系不是依靠个体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加强校际资源交流,如对校园网、图书馆等设施进行建设与完善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进行研究提供平台,将有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感知道德的力量。
2.政府应加强对德育实践教育的引导,还学校德育发展的空间。政府对道德实践教育的认同、倡导、支持、鼓励将极大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如政府对以往不合理教育体系进行的再修订,对现行教育制度(如学制)进行必要的改进,支持、鼓励实践教育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如此,实践教育才可能会有明显的改善。
3.学校应重视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在教学时采用讲述、讨论、辩论、唱歌、角色扮演、参观、游戏等方式,充分利用视听教具,能增强教学效果。学校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来改变机械的行为训练。教师应向学生展示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具體、多样的体现,同时在课堂上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培养他们对现实道德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改革德育评价流程。首先,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与学生整个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引导他们积极构建完整的道德生活,获得丰富的道德经验,就必须将道德评价置于社会整体要求中,学校在其中应起到接受社会反馈并对此进行总结、改善和反馈的作用。其次,在学校环境下,学生的自我表现的真实性具有不确定性,在社会中体现的道德素养才是持久的、恒定的道德习惯。为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家庭的德育资源,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可以建立各种道德教育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和依托校园生活环境和整个社区环境,形成完整的学校、家庭、社会j结合的大道德教育网络,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使道德教育更加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