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庆忠属于那种在大街上碰了你一下你也不会注意的普通人;可在国际肿瘤细胞生物学术界却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些基因论权威们排斥却又不敢忽视的争议人物;而在家乡济南,他又是一个在被很多人叫好也被很多人冷嘲热讽中艰难前行的“海归”创业者。
“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说我是疯子,但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为了梦想而创业,并且通过创业实现了自己科学梦想的普通人”,孔庆忠如是评价自己。
为梦想挑战权威
创业前的孔庆忠,生活、学业都可谓是顺风顺水——1990年在山东医科大学读完博士,然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做博士后,又因表现出色被留校任讲师。1997年,孔庆忠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自身保护理论及阈值理论,被科罗拉多大学破格提拔成副教授,并担任了肿瘤实验室主任。
在医学领域浸淫近20年,孔庆忠终成正果。然而,在他的心中却一直有个最大的梦想没有实现,也是他最大的痛:攻克癌症,造福人类。
孔教授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细胞也有自己的“大脑”,而且“细胞脑”会指挥细胞随着外界刺激而调整自己,从而逃避药物治疗,这就是癌症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医学都认为,癌症是基因病,随着基因图谱的明了,癌症就有可能被完全攻克;但我认为癌症是细胞脑病,而基因病变多由细胞脑病变引起。这两种思想的不同,就会导致在治疗癌症道路的迥然不同。” 平日里不善言谈的孔庆忠,一谈起自己的“细胞脑学说”,有的是说不完的话。
基于这种理论,孔庆忠另辟蹊径想出了摧毁细胞脑、让癌细胞瘫痪的治疗方法。
在“基因论”统治整个医学界的时候,“细胞脑”学说无疑是独树一帜。挑战权威无疑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孔庆忠不仅是个有勇气的人,同样还是个执著的人。“在哥白尼之前,有谁会怀疑‘地心说’?在发现氧气之前,又有谁会怀疑‘燃素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孔庆忠自信地说。
为梦想回国创业
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科技梦想,要真正将它转化成现实的技术,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实行产业化,又是谈何容易?而这样美好的科技之梦如能实现,又会是对人类多大的贡献?
正由于此,孔庆忠开始有了创业的念头。
然而怎么创业?如何开始?在哪创业?……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从未迈出过校园这一象牙塔,没有一丝“铜臭味”却有着满腔爱国情的孔教授。
1996年,孔庆忠第一次回山东省亲,发现以前的同学不少已经开始下海经商,他隐约感到了国内愈积愈烈的一股创业思潮正在蓬勃汹涌地萌动着。2001年他再次回来时,山东已开始了一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创业年代”。
于是,孔庆忠不再犹豫,毅然辞掉了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投身海归创业的滚滚大潮之中。
放着待遇优厚的教授不作,非要回到国内白手起家开始创业,在外人看来确是件蹊跷的事;再者说,就算是要创业,要将自己的科技梦想变成现实,也不见得要回国来——以孔庆忠的条件和项目,要在美国创业、吸引合作、融资岂是难事?难道在美国这样一个“创业者的天堂”里创业,还没有在条件、环境、氛围都不尽成熟的国内创业好?难怪有人说孔庆忠傻。
孔庆忠自己是这样解释自己归国创业的动机的:“有了一个科技梦想,我便想着要把它变成现实,让它造福人类,在家乡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无论美国生活多么好,可毕竟是人家的,祖国在每一个留学生心中分量都是最重的。”说这话时,孔庆忠一脸的郑重。
为梦想而坚持
回国创业之路走的并不如说这四个字般的轻松。
孔庆忠很快就发现: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他,并不能立马就适应国内的很多东西。已有十几年驾车史的他,在济南大街上开车,却常常被人说成“新手”,原因是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孔庆忠习惯让别人先行,惹得后面的司机不停地按喇叭,笑他不会开车;回归故里后孔庆忠很少中国式的人际应酬,因为“这次回来不是来省亲,而是来创业的,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守着自己的天地做自己的事情。”结果,他倒落得了个“摆架子”的说法;还有一些人以为他挣了多少钱回来,发达了,总想着问他借钱;而他不管要办点什么事,都得靠点关系才能又快又好……这些都让孔庆忠很是茫然。
他那从小接受美国理念教育的孩子,更是与国内的生活格格不入,在学校很难与同学交流到一块去,于是就经常回家问孔庆忠:我们为什么要回国?……孔庆忠坦言这给做父亲的他很大的压力。
周围人的不理解、投资者的期望、家庭的压力……这一切都让孔庆忠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然而,孔庆忠内心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消自己后悔的念头。“人生的选择不能够轻易地做决定,而一旦做了决定,也就不要轻易地改变。”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压力,毋庸置疑的是,孔庆忠赶上了已经开始“靠实力也能解决问题”的时代。“与国外生活环境相比,国内确实有差距。但是这些年济南和山东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和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的发展环境促使我下决心回国来发展。”
山东大学慧眼识才,聘孔庆忠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给予孔庆忠的“细胞脑”研究大力的物质支持和智力支撑,组建了世界第一个细胞脑研究中心。
更令孔庆忠欣慰的是,嗅觉灵敏的山东黄金集团看中了“细胞脑”蕴藏的巨大商机,首期投资3000万元与他合作,把抗癌科研成果产业化。目前,新厂区已经开工建设。虽然是春风得意,孔庆忠依然保持着那份学者的朴素和平淡,只是言辞之间多了份对事业、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以及自己坚持如一的信念和不悔。
“创业不必提到一个高度”
身兼细胞脑研究中心主任和蓝金生物首席科学家等数职,孔庆忠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对孔庆忠而言,从舒适、安静的科研领域走上艰苦创业这条道,“尽管每天很劳累,还会遭遇不少挫折,但创业的过程又是愉悦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再苦再累心情舒畅,这也是创业的最大魅力所在。”
回头再看自己当初的选择,孔庆忠平实地说:“创业其实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并没有更多的去考虑成功与否的问题。”
“我们没有必要将创业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创业就是创业者自己的一次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选择,与人生中的其他选择并无太多的不同,或者说是多了点什么特殊的意义。”
“当然,创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没有耐心、没有毅力是不会成功的。这点是无法回避的。创业注定了是付出极多、收获却并不能尽如人所愿的旅程,所以,创业者必须要有坚持的力量,耐得住实实在在、踏实做事的寂寞,不轻言放弃。”
作为在美国学习生活过十几年的“海归”,孔庆忠深深体味到了中美两国创业理念、创业环境、创业氛围等等的差异。“创业其实不受产品、技术的很大影响,更多的是受思想的影响。”
“比如国内的很多科研机构有自己的很好的成果,却少有开发,不能转化成财富,这样的‘科研’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只有将‘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科研才有真正的意义,而生产也能更好地促进科研;又如国内的创业者总喜欢在‘回报’的问题上瞻前顾后,以至于丧失很多的大好机遇,而国外的创业者则更多的考虑‘开拓’的问题,所以在国外很少会出现国内‘高科技不能赚钱’的怪圈——其实,这就是一个思想的问题、创业理念的问题。”
诚如斯言!创业本是两个平常的字眼,并没有太多的神圣的光圈,也没有太多的玄乎的游戏规则,只是我们的思想、理念中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两个字,以至我们有点将这两个字抬上神坛顶礼膜拜的意思了。没那个必要!创业不需要提到什么高度,而是需要我们真正的去理解它、领悟它,将它看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平常,却须用心去做!
“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说我是疯子,但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为了梦想而创业,并且通过创业实现了自己科学梦想的普通人”,孔庆忠如是评价自己。
为梦想挑战权威
创业前的孔庆忠,生活、学业都可谓是顺风顺水——1990年在山东医科大学读完博士,然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做博士后,又因表现出色被留校任讲师。1997年,孔庆忠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自身保护理论及阈值理论,被科罗拉多大学破格提拔成副教授,并担任了肿瘤实验室主任。
在医学领域浸淫近20年,孔庆忠终成正果。然而,在他的心中却一直有个最大的梦想没有实现,也是他最大的痛:攻克癌症,造福人类。
孔教授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细胞也有自己的“大脑”,而且“细胞脑”会指挥细胞随着外界刺激而调整自己,从而逃避药物治疗,这就是癌症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医学都认为,癌症是基因病,随着基因图谱的明了,癌症就有可能被完全攻克;但我认为癌症是细胞脑病,而基因病变多由细胞脑病变引起。这两种思想的不同,就会导致在治疗癌症道路的迥然不同。” 平日里不善言谈的孔庆忠,一谈起自己的“细胞脑学说”,有的是说不完的话。
基于这种理论,孔庆忠另辟蹊径想出了摧毁细胞脑、让癌细胞瘫痪的治疗方法。
在“基因论”统治整个医学界的时候,“细胞脑”学说无疑是独树一帜。挑战权威无疑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孔庆忠不仅是个有勇气的人,同样还是个执著的人。“在哥白尼之前,有谁会怀疑‘地心说’?在发现氧气之前,又有谁会怀疑‘燃素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孔庆忠自信地说。
为梦想回国创业
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科技梦想,要真正将它转化成现实的技术,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实行产业化,又是谈何容易?而这样美好的科技之梦如能实现,又会是对人类多大的贡献?
正由于此,孔庆忠开始有了创业的念头。
然而怎么创业?如何开始?在哪创业?……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从未迈出过校园这一象牙塔,没有一丝“铜臭味”却有着满腔爱国情的孔教授。
1996年,孔庆忠第一次回山东省亲,发现以前的同学不少已经开始下海经商,他隐约感到了国内愈积愈烈的一股创业思潮正在蓬勃汹涌地萌动着。2001年他再次回来时,山东已开始了一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创业年代”。
于是,孔庆忠不再犹豫,毅然辞掉了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投身海归创业的滚滚大潮之中。
放着待遇优厚的教授不作,非要回到国内白手起家开始创业,在外人看来确是件蹊跷的事;再者说,就算是要创业,要将自己的科技梦想变成现实,也不见得要回国来——以孔庆忠的条件和项目,要在美国创业、吸引合作、融资岂是难事?难道在美国这样一个“创业者的天堂”里创业,还没有在条件、环境、氛围都不尽成熟的国内创业好?难怪有人说孔庆忠傻。
孔庆忠自己是这样解释自己归国创业的动机的:“有了一个科技梦想,我便想着要把它变成现实,让它造福人类,在家乡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无论美国生活多么好,可毕竟是人家的,祖国在每一个留学生心中分量都是最重的。”说这话时,孔庆忠一脸的郑重。
为梦想而坚持
回国创业之路走的并不如说这四个字般的轻松。
孔庆忠很快就发现: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他,并不能立马就适应国内的很多东西。已有十几年驾车史的他,在济南大街上开车,却常常被人说成“新手”,原因是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孔庆忠习惯让别人先行,惹得后面的司机不停地按喇叭,笑他不会开车;回归故里后孔庆忠很少中国式的人际应酬,因为“这次回来不是来省亲,而是来创业的,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守着自己的天地做自己的事情。”结果,他倒落得了个“摆架子”的说法;还有一些人以为他挣了多少钱回来,发达了,总想着问他借钱;而他不管要办点什么事,都得靠点关系才能又快又好……这些都让孔庆忠很是茫然。
他那从小接受美国理念教育的孩子,更是与国内的生活格格不入,在学校很难与同学交流到一块去,于是就经常回家问孔庆忠:我们为什么要回国?……孔庆忠坦言这给做父亲的他很大的压力。
周围人的不理解、投资者的期望、家庭的压力……这一切都让孔庆忠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然而,孔庆忠内心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消自己后悔的念头。“人生的选择不能够轻易地做决定,而一旦做了决定,也就不要轻易地改变。”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压力,毋庸置疑的是,孔庆忠赶上了已经开始“靠实力也能解决问题”的时代。“与国外生活环境相比,国内确实有差距。但是这些年济南和山东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和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的发展环境促使我下决心回国来发展。”
山东大学慧眼识才,聘孔庆忠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给予孔庆忠的“细胞脑”研究大力的物质支持和智力支撑,组建了世界第一个细胞脑研究中心。
更令孔庆忠欣慰的是,嗅觉灵敏的山东黄金集团看中了“细胞脑”蕴藏的巨大商机,首期投资3000万元与他合作,把抗癌科研成果产业化。目前,新厂区已经开工建设。虽然是春风得意,孔庆忠依然保持着那份学者的朴素和平淡,只是言辞之间多了份对事业、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以及自己坚持如一的信念和不悔。
“创业不必提到一个高度”
身兼细胞脑研究中心主任和蓝金生物首席科学家等数职,孔庆忠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对孔庆忠而言,从舒适、安静的科研领域走上艰苦创业这条道,“尽管每天很劳累,还会遭遇不少挫折,但创业的过程又是愉悦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再苦再累心情舒畅,这也是创业的最大魅力所在。”
回头再看自己当初的选择,孔庆忠平实地说:“创业其实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并没有更多的去考虑成功与否的问题。”
“我们没有必要将创业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创业就是创业者自己的一次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选择,与人生中的其他选择并无太多的不同,或者说是多了点什么特殊的意义。”
“当然,创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没有耐心、没有毅力是不会成功的。这点是无法回避的。创业注定了是付出极多、收获却并不能尽如人所愿的旅程,所以,创业者必须要有坚持的力量,耐得住实实在在、踏实做事的寂寞,不轻言放弃。”
作为在美国学习生活过十几年的“海归”,孔庆忠深深体味到了中美两国创业理念、创业环境、创业氛围等等的差异。“创业其实不受产品、技术的很大影响,更多的是受思想的影响。”
“比如国内的很多科研机构有自己的很好的成果,却少有开发,不能转化成财富,这样的‘科研’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只有将‘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科研才有真正的意义,而生产也能更好地促进科研;又如国内的创业者总喜欢在‘回报’的问题上瞻前顾后,以至于丧失很多的大好机遇,而国外的创业者则更多的考虑‘开拓’的问题,所以在国外很少会出现国内‘高科技不能赚钱’的怪圈——其实,这就是一个思想的问题、创业理念的问题。”
诚如斯言!创业本是两个平常的字眼,并没有太多的神圣的光圈,也没有太多的玄乎的游戏规则,只是我们的思想、理念中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两个字,以至我们有点将这两个字抬上神坛顶礼膜拜的意思了。没那个必要!创业不需要提到什么高度,而是需要我们真正的去理解它、领悟它,将它看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平常,却须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