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梦想的创业者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庆忠属于那种在大街上碰了你一下你也不会注意的普通人;可在国际肿瘤细胞生物学术界却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些基因论权威们排斥却又不敢忽视的争议人物;而在家乡济南,他又是一个在被很多人叫好也被很多人冷嘲热讽中艰难前行的“海归”创业者。
  “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说我是疯子,但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为了梦想而创业,并且通过创业实现了自己科学梦想的普通人”,孔庆忠如是评价自己。
  
  为梦想挑战权威
  
  创业前的孔庆忠,生活、学业都可谓是顺风顺水——1990年在山东医科大学读完博士,然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做博士后,又因表现出色被留校任讲师。1997年,孔庆忠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自身保护理论及阈值理论,被科罗拉多大学破格提拔成副教授,并担任了肿瘤实验室主任。
  在医学领域浸淫近20年,孔庆忠终成正果。然而,在他的心中却一直有个最大的梦想没有实现,也是他最大的痛:攻克癌症,造福人类。
  孔教授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细胞也有自己的“大脑”,而且“细胞脑”会指挥细胞随着外界刺激而调整自己,从而逃避药物治疗,这就是癌症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医学都认为,癌症是基因病,随着基因图谱的明了,癌症就有可能被完全攻克;但我认为癌症是细胞脑病,而基因病变多由细胞脑病变引起。这两种思想的不同,就会导致在治疗癌症道路的迥然不同。” 平日里不善言谈的孔庆忠,一谈起自己的“细胞脑学说”,有的是说不完的话。
  基于这种理论,孔庆忠另辟蹊径想出了摧毁细胞脑、让癌细胞瘫痪的治疗方法。
  在“基因论”统治整个医学界的时候,“细胞脑”学说无疑是独树一帜。挑战权威无疑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孔庆忠不仅是个有勇气的人,同样还是个执著的人。“在哥白尼之前,有谁会怀疑‘地心说’?在发现氧气之前,又有谁会怀疑‘燃素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孔庆忠自信地说。
  
  为梦想回国创业
  
  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科技梦想,要真正将它转化成现实的技术,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实行产业化,又是谈何容易?而这样美好的科技之梦如能实现,又会是对人类多大的贡献?
  正由于此,孔庆忠开始有了创业的念头。
  然而怎么创业?如何开始?在哪创业?……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从未迈出过校园这一象牙塔,没有一丝“铜臭味”却有着满腔爱国情的孔教授。
  1996年,孔庆忠第一次回山东省亲,发现以前的同学不少已经开始下海经商,他隐约感到了国内愈积愈烈的一股创业思潮正在蓬勃汹涌地萌动着。2001年他再次回来时,山东已开始了一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创业年代”。
  于是,孔庆忠不再犹豫,毅然辞掉了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投身海归创业的滚滚大潮之中。
  放着待遇优厚的教授不作,非要回到国内白手起家开始创业,在外人看来确是件蹊跷的事;再者说,就算是要创业,要将自己的科技梦想变成现实,也不见得要回国来——以孔庆忠的条件和项目,要在美国创业、吸引合作、融资岂是难事?难道在美国这样一个“创业者的天堂”里创业,还没有在条件、环境、氛围都不尽成熟的国内创业好?难怪有人说孔庆忠傻。
  孔庆忠自己是这样解释自己归国创业的动机的:“有了一个科技梦想,我便想着要把它变成现实,让它造福人类,在家乡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无论美国生活多么好,可毕竟是人家的,祖国在每一个留学生心中分量都是最重的。”说这话时,孔庆忠一脸的郑重。
  
  为梦想而坚持
  
  回国创业之路走的并不如说这四个字般的轻松。
  孔庆忠很快就发现: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他,并不能立马就适应国内的很多东西。已有十几年驾车史的他,在济南大街上开车,却常常被人说成“新手”,原因是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孔庆忠习惯让别人先行,惹得后面的司机不停地按喇叭,笑他不会开车;回归故里后孔庆忠很少中国式的人际应酬,因为“这次回来不是来省亲,而是来创业的,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守着自己的天地做自己的事情。”结果,他倒落得了个“摆架子”的说法;还有一些人以为他挣了多少钱回来,发达了,总想着问他借钱;而他不管要办点什么事,都得靠点关系才能又快又好……这些都让孔庆忠很是茫然。
  他那从小接受美国理念教育的孩子,更是与国内的生活格格不入,在学校很难与同学交流到一块去,于是就经常回家问孔庆忠:我们为什么要回国?……孔庆忠坦言这给做父亲的他很大的压力。
  周围人的不理解、投资者的期望、家庭的压力……这一切都让孔庆忠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然而,孔庆忠内心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消自己后悔的念头。“人生的选择不能够轻易地做决定,而一旦做了决定,也就不要轻易地改变。”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压力,毋庸置疑的是,孔庆忠赶上了已经开始“靠实力也能解决问题”的时代。“与国外生活环境相比,国内确实有差距。但是这些年济南和山东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和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的发展环境促使我下决心回国来发展。”
  山东大学慧眼识才,聘孔庆忠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给予孔庆忠的“细胞脑”研究大力的物质支持和智力支撑,组建了世界第一个细胞脑研究中心。
  更令孔庆忠欣慰的是,嗅觉灵敏的山东黄金集团看中了“细胞脑”蕴藏的巨大商机,首期投资3000万元与他合作,把抗癌科研成果产业化。目前,新厂区已经开工建设。虽然是春风得意,孔庆忠依然保持着那份学者的朴素和平淡,只是言辞之间多了份对事业、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以及自己坚持如一的信念和不悔。
  
  “创业不必提到一个高度”
  
  身兼细胞脑研究中心主任和蓝金生物首席科学家等数职,孔庆忠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对孔庆忠而言,从舒适、安静的科研领域走上艰苦创业这条道,“尽管每天很劳累,还会遭遇不少挫折,但创业的过程又是愉悦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再苦再累心情舒畅,这也是创业的最大魅力所在。”
  回头再看自己当初的选择,孔庆忠平实地说:“创业其实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并没有更多的去考虑成功与否的问题。”
  “我们没有必要将创业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创业就是创业者自己的一次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选择,与人生中的其他选择并无太多的不同,或者说是多了点什么特殊的意义。”
  “当然,创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没有耐心、没有毅力是不会成功的。这点是无法回避的。创业注定了是付出极多、收获却并不能尽如人所愿的旅程,所以,创业者必须要有坚持的力量,耐得住实实在在、踏实做事的寂寞,不轻言放弃。”
  作为在美国学习生活过十几年的“海归”,孔庆忠深深体味到了中美两国创业理念、创业环境、创业氛围等等的差异。“创业其实不受产品、技术的很大影响,更多的是受思想的影响。”
  “比如国内的很多科研机构有自己的很好的成果,却少有开发,不能转化成财富,这样的‘科研’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只有将‘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科研才有真正的意义,而生产也能更好地促进科研;又如国内的创业者总喜欢在‘回报’的问题上瞻前顾后,以至于丧失很多的大好机遇,而国外的创业者则更多的考虑‘开拓’的问题,所以在国外很少会出现国内‘高科技不能赚钱’的怪圈——其实,这就是一个思想的问题、创业理念的问题。”
  诚如斯言!创业本是两个平常的字眼,并没有太多的神圣的光圈,也没有太多的玄乎的游戏规则,只是我们的思想、理念中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两个字,以至我们有点将这两个字抬上神坛顶礼膜拜的意思了。没那个必要!创业不需要提到什么高度,而是需要我们真正的去理解它、领悟它,将它看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平常,却须用心去做!
其他文献
真正的创业者都该学会“舍得”。只有先“舍”才能后“得”。虽然不是所有的“舍”都会有“得”,但不舍不得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题记  现在一派欣欣向荣的鞍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前叫作鞍山奥科电子有限公司。一个新名字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故事的开始,也意味着必有一段百味陈杂的昨天。  让我们把书页重新翻到奥科刚成立的那年,看看奥科这一路走来是如何跌宕起伏,直到后来换骨
期刊
领导的9大思考    推荐人:龚伟  单位: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  职务:主任    推荐理由  “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身为领导者的你,曾经做近哪些反思?你了解了哪些工作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呢?其实,惟有认识自己,才能善用自己的宝贵资产,使它们成为核心专长,成为个人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源头活水。  本着“最好的领导是提问题,不是给答案”的精神,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是用企业人文大师陈怡安博
期刊
放弃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人,只有在三十岁之前才会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资格。    失恋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岁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梦想。爱
期刊
入驻理由    慧谷创业中心地处上海的黄金地段徐家汇科技密集区,离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咫尺之遥,面积43 000平方米,在孵企业中70%以上是IT企业。  利用传统产业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慧谷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园区内的科技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增值服务,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经过慧谷人的精心打造,“慧谷创业”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创业支持行业一个相对知名的品
期刊
为了能有效地引入宝贵水源,挖渠者在挖渠前要制定一份挖渠计划,对渠要开多大、多深,水源的方位和流量,以及挖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危险和困难等,要有清楚的了解。如果说财富就是水的话,企业家就是挖渠者。而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就像一份挖渠计划,它能帮助创业者对自己所创立的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以及潜在的风险等做出清晰的分析和判断。  下面就对商业计划书的几个话题略做介绍。    商业计划书的目的    1. 创业融
期刊
李总是一家IT企业的创业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苦干之后,公司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也做出了自己的软件产品,和一些经营商的关系也搞得不错。可是,有一家颇具规模的IT公司看上了李总的公司,想不费什么资金恶意吞并。现在,该公司已经开始刻意挖李总身边的技术人才,李总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最终保住自己的公司?(王雪菲整理)    人才竞争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相对于大企业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和管
期刊
李志高,在IT业界,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响。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李本人不喜张扬、不善炒作。  偶然的机会,记者见到了李志高,做了一个短暂的采访,虽然时间短促,但是印象却很深,感觉这个人随和,实在,没有架子,而且热情。  李志高是传统媒体中最早“觉醒”过来的人之一。当大多数传统媒体还仅仅停留在只有一个电子版的时候,《电脑报》就已经早早地跨出几大步了。从只有一两个人的电脑报的电子版,到成立电脑报网站,再到引
期刊
慧聪的创业成长经历,无疑是新经济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反复端详揣摩慧聪的发展历程,反复品味琢磨慧聪CEO郭凡生的言论和做法,结合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和脉络,我们发现:慧聪作为一个创业经典案例,其十二年实践总结演绎的创业者观念和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认知价值和借鉴意义。面对日渐高涨的中国科技创业形势,面对更多人奋勇加入的创业者队伍,“慧聪发现”将带给我们走向成功的许多启示。  “慧聪发现”中发现了“创
期刊
参与人员:李燎 威海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晓阳 长沙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   范伟军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时间:2月10号上午10点  地点:长沙留学生创业园多功能会议室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是为国服务的重要内容,留学人员创业园是为他们创业直接提供场地、条件和服务的环境。为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健康发展,科技部会同各有关部门这些年做
期刊
2002年6月3日,京沪高速公路上,一辆装满实验设备、器材和计算机的轿车正在向上海急驶,开车人神情严肃、眉头紧锁。时值初夏,骄阳似火。是什么令他驶上千里长途,是什么让他心事重重?  2004年初,济南寒风料峭的一个冬日,我们见到了这位开车人——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鼎,揭开了两年前他开车急赴上海的谜底,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的创业激情为寒冬带来的一丝暖意。    研发不是偶然    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