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爱伦•坡誉为美国少数几个公认的天才之一。他的著名短篇小说《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是象征手法与寓意应用的经典之作。着眼于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对其隐含的象征意义进行挖掘,阐述其对女性崛起的诠释。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象征;《年轻的小伙子布朗》;女性角色;觉醒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4-0203-01
0 引言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擅长以象征手法描写复杂的阴暗心理。他的写作笔调狂野而又哀伤,寓意深远,忠实于其一贯以来的主题——批判清教主义的偏执与歧视。《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被霍桑自比为“心理罗曼史”,自发表以来,对于其象征手法的研究多不胜数,但大多集中于宗教意义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环境和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探究在当时父权主义社会中女性觉醒思潮在小说中的体现。
1纳撒尼尔•霍桑与《年轻的小伙子布朗》
1.1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伦镇一个传统的清教世家,他的祖辈是该地的第一批移民者之一,并参与了史上臭名昭著的女巫审判。这在其代表作《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有所影射。
霍桑对清教抱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抨击清教的盲目迷信与狭隘排他的虚伪教条;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思想的桎梏,以加尔文主义来看待这个世界。这直接影响了《年轻的小伙子布朗》的写作方法。在该小说中,霍桑使用反叙法,尖锐地批判清教主义。与此同时,女性的觉醒与反抗在他眼中依旧难去越矩之嫌,虽然在文中肯定了女性觉醒的进步,却丑化了女性的形象。
本文对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挖掘霍桑对女性反抗思潮的体现。
1.2《年轻的小伙子布朗》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选自霍桑的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以其惯用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新英格兰清教盛行,符合霍桑的永恒主题——宗教信仰的丧失,人性的诱惑,以及清教社会的阴暗,因而常作为霍桑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古德曼•布朗离开光明温暖的家,踏上黑暗森林的午夜之旅,也是从虔诚到罪恶的堕落之旅。在那里,虔诚的村民都堕落为恶魔的信徒,甚至连主人公的妻子费丝也难以幸免。
2清教主义与女性
2.1清教主义
清教产生于16至17世纪玛丽一世时期的流亡新教团体,是英国新教的重要分支,随后在政治与思想上取得了统治地位。清教徒奉行严格的圣经解释,反对祭祀的繁文缛节,推行严厉的布道。他们遵循禁欲和俭省节约的原则,倡导在尘世间受苦,从而完成自我救赎。这个压抑的社会环境在小说中衍化为阴郁的森林。
2.2清教社会中的女性
清教思想在当时已发展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对女性的束缚更甚于男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女性沦为附庸。她们的传统领域是家庭,整天纠缠于家务。丈夫和儿子占据了女性几乎所有的生命。她们是厨娘,是挤奶工,是洗衣女……但绝不会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人。
为了拥有自己的思想,女性被迫发起抗争。自启蒙运动起,妇女权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仿佛暗夜里的火炬,在父权社会里,“主张男女平等基础上,妇女拥有平等的权利”。
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从女性的觉醒开始。不再麻木,不再甘于被压迫,这是女性“朝圣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在本篇小说中,费丝和古迪•克洛伊丝反叛清教信仰,追随魔鬼。在某种意义上,她们是女性觉醒的先驱。
3 象征意义
3.1《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的环境象征
霍桑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黑暗压抑的氛围,令人无力抵抗的压迫感契合当时的父权主义社会。
“他(布朗)踏上了一条凄清的小路。阴森森的树木遮天蔽日,挤挤挨挨,勉强让狭窄的小径蜿蜒穿过。人刚过,枝叶又将小路封了起来,荒凉满目。……”
天光渐渐消失,阴森森的树木截断了回路,荒无一人的小道上,唯有跫音相伴,布朗在森林中走的越深,离他最初的纯洁信仰就远。
“林中充满可怕的声响——树木吱吱嘎嘎,野兽嗷嗷嗥叫,印第安人哇哇呐喊。有时风声萧萧,酷似远处教堂的钟声;有时它在这夜行者的左右大吼大叫,仿佛整个大自然都在蔑视他,嘲笑他(布朗)。……”
昏暗阴霾的环境映射着当时的父权社会,那里暗藏着内心的邪恶,昭示着人性的原罪。小说中,森林里举行的那场圣事正象征着父权社会里女性的觉醒。
3.2 女性角色的象征意义
费丝是小说主人公布朗的妻子,也寓指他的清教信仰。她的名字恰如其分,纯洁、神圣、甚至有点天真。她与布朗的结合具有双关含义,不仅指人物关系,还喻指布朗清教信仰者的身份。费丝是布朗的光明,也是他的最后救赎。她在林中祭祀上的出现沉重地打击了布朗,使之高呼“仰望天堂,抵制邪恶”。在后来的情节中,他们似乎都回归原来的
平静生活。然而,费丝和信仰都已面目全非。粉色丝带变成了讽刺,最后随风飘逝,也寓意着纯洁和天真的丧失和人性的扭曲。
古迪•克洛伊丝是小说中另一重要的女性角色。白天,她是一个虔诚信教的老妇人,是布朗的教义老师。通过名字的变形,古迪•克洛伊丝影射了塞伦女巫审判中的受害者——莎拉•克洛伊丝与玛莎•科里。古迪,意为伪君子,她追随恶魔,诱惑费丝走向堕落。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丑陋的,伪善的,作恶多端,失去了应有的美好与善良。大多数的农业社会奉行父权主义,女性地位低下,她们的潜力与能力被忽视甚至恶意抹去。无论是政府机要,还是工厂作坊,男性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此外,男性还是家庭中的领导者,女性仅仅只是生育工具。文中,较之布朗,费丝更早地选择了那条森林之路。林中祭祀也是费丝反叛清教后的皈依洗礼。她离开拥有信仰的平静家园,毅然追随恶魔。这一举动,是对清教神明的严正拒绝。清教徒眼中的堕落正是女性的觉醒,是女性对父权主义的挑战。
于是,觉醒的女性形象被妖魔化。在女性被边缘化的社会里,进步的女性被污蔑为黑巫师,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地位。等待女性觉醒思潮的是死亡的惩罚。霍桑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极具讽刺地将这虚伪的社会描绘成沐浴在神圣光辉中平静而温暖的小镇,却把女性的觉醒刻画成堕落。
4 结语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是霍桑象征手法运用的名作,“体现了他对自己清教徒祖辈罪行的内心自我谴责”,延续了他对清教的一贯谴责。通过对文中女性角色潜在象征意义的分析挖掘,本文得出了新的结论:昏暗沉郁的森林象征了清教统治下的父权主义社会,费丝和古迪•克洛伊丝反叛上帝,拒绝清教主义,是女权主义的战士。被称为“山坡之城”的清教主义是清规戒律编织的道德牢笼,它限制禁锢女性,将女性看作附庸。长久之后,女性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这一思想的转变被霍桑加以形象化,文中描绘的堕落之路其实是女性关注自我,追求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抗争历程。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古屋青苔[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2]玛戈•托德,刘榜离,崔红兵,郭新保.基督教人文主义与清教徒社会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
[3]佩尔森 (Person.L.S.).纳撒尼尔•霍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8).
[4]孙立盎.名称与色彩的隐喻——论小伙子布朗的象征寓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3).
[5]周式中.世界诗学百科全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9).
[6]赖辉.论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的象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32,(2).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象征;《年轻的小伙子布朗》;女性角色;觉醒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4-0203-01
0 引言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擅长以象征手法描写复杂的阴暗心理。他的写作笔调狂野而又哀伤,寓意深远,忠实于其一贯以来的主题——批判清教主义的偏执与歧视。《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被霍桑自比为“心理罗曼史”,自发表以来,对于其象征手法的研究多不胜数,但大多集中于宗教意义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环境和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探究在当时父权主义社会中女性觉醒思潮在小说中的体现。
1纳撒尼尔•霍桑与《年轻的小伙子布朗》
1.1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伦镇一个传统的清教世家,他的祖辈是该地的第一批移民者之一,并参与了史上臭名昭著的女巫审判。这在其代表作《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有所影射。
霍桑对清教抱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抨击清教的盲目迷信与狭隘排他的虚伪教条;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思想的桎梏,以加尔文主义来看待这个世界。这直接影响了《年轻的小伙子布朗》的写作方法。在该小说中,霍桑使用反叙法,尖锐地批判清教主义。与此同时,女性的觉醒与反抗在他眼中依旧难去越矩之嫌,虽然在文中肯定了女性觉醒的进步,却丑化了女性的形象。
本文对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挖掘霍桑对女性反抗思潮的体现。
1.2《年轻的小伙子布朗》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选自霍桑的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以其惯用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新英格兰清教盛行,符合霍桑的永恒主题——宗教信仰的丧失,人性的诱惑,以及清教社会的阴暗,因而常作为霍桑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古德曼•布朗离开光明温暖的家,踏上黑暗森林的午夜之旅,也是从虔诚到罪恶的堕落之旅。在那里,虔诚的村民都堕落为恶魔的信徒,甚至连主人公的妻子费丝也难以幸免。
2清教主义与女性
2.1清教主义
清教产生于16至17世纪玛丽一世时期的流亡新教团体,是英国新教的重要分支,随后在政治与思想上取得了统治地位。清教徒奉行严格的圣经解释,反对祭祀的繁文缛节,推行严厉的布道。他们遵循禁欲和俭省节约的原则,倡导在尘世间受苦,从而完成自我救赎。这个压抑的社会环境在小说中衍化为阴郁的森林。
2.2清教社会中的女性
清教思想在当时已发展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对女性的束缚更甚于男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女性沦为附庸。她们的传统领域是家庭,整天纠缠于家务。丈夫和儿子占据了女性几乎所有的生命。她们是厨娘,是挤奶工,是洗衣女……但绝不会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人。
为了拥有自己的思想,女性被迫发起抗争。自启蒙运动起,妇女权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仿佛暗夜里的火炬,在父权社会里,“主张男女平等基础上,妇女拥有平等的权利”。
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从女性的觉醒开始。不再麻木,不再甘于被压迫,这是女性“朝圣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在本篇小说中,费丝和古迪•克洛伊丝反叛清教信仰,追随魔鬼。在某种意义上,她们是女性觉醒的先驱。
3 象征意义
3.1《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的环境象征
霍桑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黑暗压抑的氛围,令人无力抵抗的压迫感契合当时的父权主义社会。
“他(布朗)踏上了一条凄清的小路。阴森森的树木遮天蔽日,挤挤挨挨,勉强让狭窄的小径蜿蜒穿过。人刚过,枝叶又将小路封了起来,荒凉满目。……”
天光渐渐消失,阴森森的树木截断了回路,荒无一人的小道上,唯有跫音相伴,布朗在森林中走的越深,离他最初的纯洁信仰就远。
“林中充满可怕的声响——树木吱吱嘎嘎,野兽嗷嗷嗥叫,印第安人哇哇呐喊。有时风声萧萧,酷似远处教堂的钟声;有时它在这夜行者的左右大吼大叫,仿佛整个大自然都在蔑视他,嘲笑他(布朗)。……”
昏暗阴霾的环境映射着当时的父权社会,那里暗藏着内心的邪恶,昭示着人性的原罪。小说中,森林里举行的那场圣事正象征着父权社会里女性的觉醒。
3.2 女性角色的象征意义
费丝是小说主人公布朗的妻子,也寓指他的清教信仰。她的名字恰如其分,纯洁、神圣、甚至有点天真。她与布朗的结合具有双关含义,不仅指人物关系,还喻指布朗清教信仰者的身份。费丝是布朗的光明,也是他的最后救赎。她在林中祭祀上的出现沉重地打击了布朗,使之高呼“仰望天堂,抵制邪恶”。在后来的情节中,他们似乎都回归原来的
平静生活。然而,费丝和信仰都已面目全非。粉色丝带变成了讽刺,最后随风飘逝,也寓意着纯洁和天真的丧失和人性的扭曲。
古迪•克洛伊丝是小说中另一重要的女性角色。白天,她是一个虔诚信教的老妇人,是布朗的教义老师。通过名字的变形,古迪•克洛伊丝影射了塞伦女巫审判中的受害者——莎拉•克洛伊丝与玛莎•科里。古迪,意为伪君子,她追随恶魔,诱惑费丝走向堕落。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丑陋的,伪善的,作恶多端,失去了应有的美好与善良。大多数的农业社会奉行父权主义,女性地位低下,她们的潜力与能力被忽视甚至恶意抹去。无论是政府机要,还是工厂作坊,男性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此外,男性还是家庭中的领导者,女性仅仅只是生育工具。文中,较之布朗,费丝更早地选择了那条森林之路。林中祭祀也是费丝反叛清教后的皈依洗礼。她离开拥有信仰的平静家园,毅然追随恶魔。这一举动,是对清教神明的严正拒绝。清教徒眼中的堕落正是女性的觉醒,是女性对父权主义的挑战。
于是,觉醒的女性形象被妖魔化。在女性被边缘化的社会里,进步的女性被污蔑为黑巫师,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地位。等待女性觉醒思潮的是死亡的惩罚。霍桑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极具讽刺地将这虚伪的社会描绘成沐浴在神圣光辉中平静而温暖的小镇,却把女性的觉醒刻画成堕落。
4 结语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是霍桑象征手法运用的名作,“体现了他对自己清教徒祖辈罪行的内心自我谴责”,延续了他对清教的一贯谴责。通过对文中女性角色潜在象征意义的分析挖掘,本文得出了新的结论:昏暗沉郁的森林象征了清教统治下的父权主义社会,费丝和古迪•克洛伊丝反叛上帝,拒绝清教主义,是女权主义的战士。被称为“山坡之城”的清教主义是清规戒律编织的道德牢笼,它限制禁锢女性,将女性看作附庸。长久之后,女性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这一思想的转变被霍桑加以形象化,文中描绘的堕落之路其实是女性关注自我,追求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抗争历程。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古屋青苔[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2]玛戈•托德,刘榜离,崔红兵,郭新保.基督教人文主义与清教徒社会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
[3]佩尔森 (Person.L.S.).纳撒尼尔•霍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8).
[4]孙立盎.名称与色彩的隐喻——论小伙子布朗的象征寓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3).
[5]周式中.世界诗学百科全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9).
[6]赖辉.论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的象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