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a,故佩韦以缓己b;董安于之心缓c,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韩非子·
观行》)
注释:
a 西门豹:战国时魏国政治家。
b 韦:熟牛皮,这里指柔韧的皮带。
c 董安于:春秋时晋国赵简子家臣。
大意:
古人因为眼睛看不到自己的容貌,所以就用镜子来照自己的面容;鉴于自己的智慧不足以发现自身的过失,所以就用道理来端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镜子如实映照出人脸上的污点,并不是它的过错;道理折射出人的失误,并不是和人有仇怨。人不借助镜子就不能修整自己的胡须和眉毛,不借助道理就不能发现自己行为的过失。西门豹自知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熟牛皮带,告诫自己不要操之过急;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紧绷的弓弦,提醒自己不可犹豫不决。所以用有余补不足,用长处来补救短处,就可以称得上英明之君。
【解读】
古代,镜由于其无差别映照万物的物理特性,人们在使用它的同时,还赋予它“明”与“亮”的象征含义,以大道为镜鉴,可以使人获得智慧而心明眼亮。所以,古代常有人镜、史鉴等说法,而历史上最著名的“人镜”,自然是魏徵 —— 唐太宗非常倚重的股肱之臣。史载,魏徵去世,唐太宗极为悲伤,望着魏徵的灵车痛哭,亲自为他书写墓碑,感慨道:“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以魏徵为镜,实际上是以魏徵常常提起的历史教训与兴亡道理为镜;正视自身缺陷,不断自我超越,方促成今人亦神往不已的贞观盛世出现。明君如唐太宗,能臣如西门豹、董安于,尚且需要借助他人或外物端正自身,何况普通人呢?
观行》)
注释:
a 西门豹:战国时魏国政治家。
b 韦:熟牛皮,这里指柔韧的皮带。
c 董安于:春秋时晋国赵简子家臣。
大意:
古人因为眼睛看不到自己的容貌,所以就用镜子来照自己的面容;鉴于自己的智慧不足以发现自身的过失,所以就用道理来端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镜子如实映照出人脸上的污点,并不是它的过错;道理折射出人的失误,并不是和人有仇怨。人不借助镜子就不能修整自己的胡须和眉毛,不借助道理就不能发现自己行为的过失。西门豹自知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熟牛皮带,告诫自己不要操之过急;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紧绷的弓弦,提醒自己不可犹豫不决。所以用有余补不足,用长处来补救短处,就可以称得上英明之君。
【解读】
古代,镜由于其无差别映照万物的物理特性,人们在使用它的同时,还赋予它“明”与“亮”的象征含义,以大道为镜鉴,可以使人获得智慧而心明眼亮。所以,古代常有人镜、史鉴等说法,而历史上最著名的“人镜”,自然是魏徵 —— 唐太宗非常倚重的股肱之臣。史载,魏徵去世,唐太宗极为悲伤,望着魏徵的灵车痛哭,亲自为他书写墓碑,感慨道:“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以魏徵为镜,实际上是以魏徵常常提起的历史教训与兴亡道理为镜;正视自身缺陷,不断自我超越,方促成今人亦神往不已的贞观盛世出现。明君如唐太宗,能臣如西门豹、董安于,尚且需要借助他人或外物端正自身,何况普通人呢?